期刊文献+
共找到478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刑事政策与刑法解释中的价值判断——兼论解释论上的“以刑制罪”现象 被引量:180
1
作者 劳东燕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42,共13页
在刑法解释中,为确保刑法规范的开放性,有必要赋予其合乎时代精神与现实需要的价值判断,包括引入超越实证法范围的价值判断。教义学本质上涉及的是价值判断的规范化问题,具有将价值判断问题转化为法解释技术问题的功能。在法教义学层面... 在刑法解释中,为确保刑法规范的开放性,有必要赋予其合乎时代精神与现实需要的价值判断,包括引入超越实证法范围的价值判断。教义学本质上涉及的是价值判断的规范化问题,具有将价值判断问题转化为法解释技术问题的功能。在法教义学层面,基于罪刑法定的制约,只有部分法外的价值判断能够实现向法内价值判断的转换。概括性条款与规范性构成要件要素充当着法教义学与法外价值判断之间的联结点,描述性构成要件要素也并非与法外的价值判断无涉。在刑法解释中,解释者应当优先以刑事政策所代表的价值取向来填充其间的价值判断内容。正是通过为价值判断提供实体内容,刑事政策为教义学体系的演进提供方向性指导,防止后者蜕变为封闭、僵化的存在。通过对危害性评价的支点产生作用,刑事政策在影响对行为的应受刑罚处罚必要性及其程度的判断的同时,反过来对犯罪成立要件的解释构成制约。贯彻"以刑制罪"的逻辑,有助于对某些犯罪的构成要件做出合理的界定。"以刑制罪"现象的存在,要求将罪刑相适应作为刑法解释的指导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解释 刑事政策 价值判断 以刑制罪 罪刑相适应
原文传递
刑罚个别化否定论 被引量:63
2
作者 邱兴隆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98-107,共10页
本文从梳理刑罚个别化的基本蕴涵入手 ,揭示了个别化的理论缺陷与实践困境。个别化因为与一般预防相对立而有失片面 ,因为与报应论相排斥而有失公正。而且个别化的诸多立论不合逻辑。诸如此类的理论缺陷决定了个别化是一种天生不良的刑... 本文从梳理刑罚个别化的基本蕴涵入手 ,揭示了个别化的理论缺陷与实践困境。个别化因为与一般预防相对立而有失片面 ,因为与报应论相排斥而有失公正。而且个别化的诸多立论不合逻辑。诸如此类的理论缺陷决定了个别化是一种天生不良的刑罚理念。同时 ,由于个别化以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为核心 ,而人身危险性难以预测 ,因此 ,个别化也不具有实施的现实性。这又决定了它是一种后天不良的刑罚理念。个别化在西方的失败应该激起我们对其失败原因的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罚个别化 人身危险性 报应刑 罪刑相适应
原文传递
论坦白从宽 被引量:64
3
作者 龙宗智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5-52,共8页
论坦白从宽龙宗智新刑法就量刑问题规定,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判处。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和司法实践,除犯罪事实情况外,被告人犯罪后的情况... 论坦白从宽龙宗智新刑法就量刑问题规定,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判处。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和司法实践,除犯罪事实情况外,被告人犯罪后的情况亦被视为量刑情节,如投案自首、检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嫌疑人 刑事司法 被告人 司法实践 辩诉交易 沉默权制度 司法机关 罪刑相适应 犯罪事实 抗拒从严
原文传递
“情节严重”司法解释的纰缪及规范性重构 被引量:64
4
作者 陈洪兵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7-100,共14页
有关“情节严重”的司法解释普遍存在将曾受过刑事处罚、行政处罚等反映特殊预防必要性大小的预防刑情节作为责任刑情节对待,将导致被害人及其近亲属自杀、自残、精神失常之类的小概率事件,将事前、事后的超出本来构成要件评价范畴或者... 有关“情节严重”的司法解释普遍存在将曾受过刑事处罚、行政处罚等反映特殊预防必要性大小的预防刑情节作为责任刑情节对待,将导致被害人及其近亲属自杀、自残、精神失常之类的小概率事件,将事前、事后的超出本来构成要件评价范畴或者不具有期待可能性的事实,将不能反映法益侵害程度的违法所得数额,将不能为违法性提供根据的国家工作人员等特殊身份,将极具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的所谓“恶劣社会影响”等情形,认定为“情节严重”的现象。“情节严重”在阶层犯罪构成体系中,应属于违法性要素,不应包括有责性以及反映特殊预防必要性大小的预防刑要素。应从个罪所保护的法益、所属的犯罪类型以及罪刑是否相适应等方面,准确认定“情节严重”。“数额+情节”模式,可能是未来刑法立法的方向,应根据数额与情节在个罪法益侵害程度评价意义上的差异,具体厘定数额与情节的关系,避免造成“一刀切”以及罪刑失衡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节严重 司法解释 法益 犯罪类型 罪刑相适应
下载PDF
配刑原则统一论 被引量:30
5
作者 邱兴隆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32-145,共14页
本文认为 ,古今中外出现过的种种按罪配刑论、按需配刑论与折衷配刑论都有某种合理性 ,又都失之片面。按罪配刑论求之公正失之效益 ,按需配刑论求之效益失之公正。诸种折衷配刑论虽致力于按罪与按需配刑的调和 ,但并未真正解决按罪与按... 本文认为 ,古今中外出现过的种种按罪配刑论、按需配刑论与折衷配刑论都有某种合理性 ,又都失之片面。按罪配刑论求之公正失之效益 ,按需配刑论求之效益失之公正。诸种折衷配刑论虽致力于按罪与按需配刑的调和 ,但并未真正解决按罪与按需配刑的矛盾。公正与效益是刑罚不可或缺的两大价值 ,相应地 ,配刑应坚持按罪与按需相统一的原则 ,统一的基点是既不失之对个人的公正又不失之对社会的效益 ,统一的规则是按罪限制配刑的上限 ,按需缓和配刑的下限。在此基础上 ,作者进一步提出统一配刑论在立法与司法方面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罚个别化 犯罪人 一般预防 预防犯罪 个别预防 预防需要 人身危险性 罪刑相适应 主观恶性 客观危害
原文传递
论公诉的刑事政策 被引量:23
6
作者 姜伟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2年第3期3-16,共14页
关键词 公诉 刑事政策 预防犯罪 诉讼经济原则 惩治 “严打”方针 罪刑相适应 刑罚个别化 刑事法律 追诉
原文传递
罪刑均衡论的兴衰与罪责刑均衡论的确立 被引量:18
7
作者 赵廷光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33-38,共6页
"罪责刑均衡"与"罪刑均衡"是两个本质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后者是二百年前西方刑事古典学派提出的刑法基本原则。但是,至今仍有学者将"罪刑相适应"当成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加以论证,在... "罪责刑均衡"与"罪刑均衡"是两个本质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后者是二百年前西方刑事古典学派提出的刑法基本原则。但是,至今仍有学者将"罪刑相适应"当成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加以论证,在一定程度上对司法实践产生了误导和不良影响。"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我国1997年《刑法》的一项崭新创举,解读这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刑法基本原则,应从罪责刑的基本概念、罪行与法定刑的关系和刑事责任与宣告刑的关系上去把握其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责刑相适应 罪刑相适应 罪行 刑事责任 量刑
下载PDF
论法条竞合后的从重选择 被引量:22
8
作者 冯亚东 《法学》 1984年第4期24-26,共3页
法条竞合(也称重合),是指同一犯罪行为同时符合刑法分则中两个条文的规定的情况;在处理中则选择其中一个较重之刑罚条文。对法条竞合从重选择的理论根据进行探讨,对于当前司法实践和今后立法(包括修改刑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先看... 法条竞合(也称重合),是指同一犯罪行为同时符合刑法分则中两个条文的规定的情况;在处理中则选择其中一个较重之刑罚条文。对法条竞合从重选择的理论根据进行探讨,对于当前司法实践和今后立法(包括修改刑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先看一个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条竞合 普通法 犯罪行为 司法实践 理论根据 特殊法 我国刑法 刑罚 罪刑相适应 基本原则
原文传递
论禁止重复评价——以刑满后发现同种余罪的处理为切入点 被引量:21
9
作者 周光权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10,共6页
在将某种事实作为影响定罪量刑的情节时,即便没有明显违反禁止重复评价原则,但可能存在重复评价的嫌疑,并由此得出明显对被告人不利的量刑结论的,也属于重复评价的范畴,应当予以禁止。对于犯罪人在服刑完毕后被发现有同种余罪(包括同种... 在将某种事实作为影响定罪量刑的情节时,即便没有明显违反禁止重复评价原则,但可能存在重复评价的嫌疑,并由此得出明显对被告人不利的量刑结论的,也属于重复评价的范畴,应当予以禁止。对于犯罪人在服刑完毕后被发现有同种余罪(包括同种数罪,以及以前犯罪中的部分事实),且服刑前后被发现的罪行是财产犯罪、经济犯罪或者其他数额、数量决定违法性的犯罪时,实践中通常对新发现的余罪单独定罪量刑。但这一做法可能加重被告人的刑罚负担,违反禁止重复评价、禁止不利评价的原则,最终使罪刑相适应原则受到冲击。此时,合理的做法是采用"综合评判"的方法,即在余罪发现之后,以原来的判决没有认定全部事实,存在事实认定不清的情形启动审判监督程序,撤销原来的判决,将前后两次发现的犯罪数额累加、综合起来进行一次性评价(而非重复评价),确定一个刑期,减去罪犯已经服刑的刑期之后,宣告罪犯还需要服刑的剩余期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止重复评价 发现余罪 综合评价 罪刑相适应
原文传递
论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构成犯罪的罪数问题——兼论刑法第399条第4款的性质及其适用范围 被引量:16
10
作者 胡东飞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2006年第1期64-69,共6页
受贿罪是性质严重的犯罪,其法益是职务行为的不可收买性,事实上,只要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取了贿赂,就表明这一法益受到了实际侵犯。因此,如果"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构成犯罪,应当成立数罪,实行并罚,否则,会导致罪刑不... 受贿罪是性质严重的犯罪,其法益是职务行为的不可收买性,事实上,只要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取了贿赂,就表明这一法益受到了实际侵犯。因此,如果"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构成犯罪,应当成立数罪,实行并罚,否则,会导致罪刑不相适应。刑法第399条第4款是例外规定,其适用范围应当受到严格限制,而不能推广适用于其他场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贿罪 为他人谋取利益 数罪并罚 牵连犯 罪刑相适应
原文传递
以刑制罪:一种定罪的司法逻辑 被引量:13
11
作者 裘霞 李佑喜 《河南社会科学》 2004年第6期43-45,共3页
以刑制罪作为一种定罪的思维路径,不仅有其逻辑基础,而且有着深刻的法理根基。它体现了罪刑法定原则的精神,是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应有内容。在司法实践中做到以刑制罪,一要理性认识法定刑的质,二要在比较中明确法定刑的量,三要注意刑事政... 以刑制罪作为一种定罪的思维路径,不仅有其逻辑基础,而且有着深刻的法理根基。它体现了罪刑法定原则的精神,是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应有内容。在司法实践中做到以刑制罪,一要理性认识法定刑的质,二要在比较中明确法定刑的量,三要注意刑事政策对法定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刑法定 罪刑相适应 以刑制罪 刑事法治
下载PDF
试析片面共犯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杨志壮 《政法论丛》 CSSCI 1997年第S1期61-63,81,共4页
试析片面共犯杨志壮片面共犯的研究一直是刑法学界存有争议的问题,新的刑法公布后,由于在共同犯罪的定义方面与现行刑法无差别,导致了对片面共犯问题的争论并未得到解决,但它直接涉及到共同犯罪成立的要件及范围。目前,刑法学界对... 试析片面共犯杨志壮片面共犯的研究一直是刑法学界存有争议的问题,新的刑法公布后,由于在共同犯罪的定义方面与现行刑法无差别,导致了对片面共犯问题的争论并未得到解决,但它直接涉及到共同犯罪成立的要件及范围。目前,刑法学界对片面共犯的性质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犯罪 片面共犯 共同犯罪人 犯罪行为 单独犯罪 社会危害性 间接正犯 共同故意 犯罪目的 罪刑相适应
下载PDF
法条竞合不能从重选择——与冯亚东同志商榷 被引量:14
13
作者 肖开权 《法学》 1984年第8期21-22,共2页
冯亚东同志在今年《法学》第四期上的《论法条竞合后的从重选择》一文(以下简称《冯文》)提出了法条竞合应从重选择的见解。我认为法条竞合不能从重选择,特为商榷。《冯文》所举案例为:粟登荣制造、贩卖假药骗取购药款三万余元。病人服... 冯亚东同志在今年《法学》第四期上的《论法条竞合后的从重选择》一文(以下简称《冯文》)提出了法条竞合应从重选择的见解。我认为法条竞合不能从重选择,特为商榷。《冯文》所举案例为:粟登荣制造、贩卖假药骗取购药款三万余元。病人服后,无作用。一、《冯文》的实质在于废弃法律条文《冯文》写道:“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严格按照犯罪构成的理论来处理该案,则适用刑法第一百六十四条是最恰当的。”“当普通法条与特殊法条竞合时,应该首先选用特殊法条。‘特殊法条优于普通法条’这可以作为执法的一个具体原则确定下来;如果普通法条优于特殊法条,则特殊法条就失去了独立存在的意义,与立法的本意不符。据此,对上述粟登荣的处理应适用刑法第一百六十四条这个特殊法条。如果对制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原则 假药 法条竞合 罪刑相适应 适用刑法 普通法 具体原则 特殊法 犯罪构成 选择
原文传递
援引法定刑的刑法解释——以马乐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案为例 被引量:14
14
作者 孙谦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8-164,共17页
刑法分则对某些性质相近、危害程度相当的犯罪,采用了援引法定刑的立法技术。由于有的法条罪状表述特殊,实务中容易产生分歧。这突出地表现在刑法第180条第4款援引同条第1款的法定刑时,是全部援引还是部分援引的争议。这一争议影响了地... 刑法分则对某些性质相近、危害程度相当的犯罪,采用了援引法定刑的立法技术。由于有的法条罪状表述特殊,实务中容易产生分歧。这突出地表现在刑法第180条第4款援引同条第1款的法定刑时,是全部援引还是部分援引的争议。这一争议影响了地方检察院、法院在类似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等案件的处理上,对法律适用的理解。以最高人民检察院提起抗诉的马乐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案为例,围绕刑法第180条第1款、第4款的规定,运用文义解释、体系解释和目的解释等方法,按照罪刑法定原则和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对援引法定刑问题进行探讨,可得出刑法第180条第4款对同条第1款法定刑的援引,是全部援引而非部分援引的结论。另外,存疑时有利于被告原则仅适用于案件事实存疑的场合,法官解释刑法时只需得出正确的解释结论而非有利于被告的结论。在马乐案的处理上坚持抗诉和上述刑法解释立场,对于统一法律适用和法治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援引法定刑 刑法解释 存疑时有利于被告 罪刑相适应 马乐案
原文传递
犯罪梯度设计——罪刑相适应的基础方案 被引量:8
15
作者 黄伟明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5-20,共6页
犯罪梯度是指将犯罪行为按一定的标准进行的排列。建立犯罪梯度 ,是实现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需要。因为刑罚方法可以形成自然的梯度 ,而犯罪行为无法自然形成梯度。所以 ,需要根据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的严重程度 ,将主要犯罪行为进行排序... 犯罪梯度是指将犯罪行为按一定的标准进行的排列。建立犯罪梯度 ,是实现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需要。因为刑罚方法可以形成自然的梯度 ,而犯罪行为无法自然形成梯度。所以 ,需要根据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的严重程度 ,将主要犯罪行为进行排序。有了犯罪梯度 ,我们就可以将犯罪与刑罚建立对应联系 ,最大程度地避免量刑上的畸轻畸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 刑罚 罪刑相适应 梯度
原文传递
刑罚裁量与人权保障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明楷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5年第2期6-9,共4页
人权是与作为生命的个体的人身与人格密切相关的权利与自由 ,要保障人权 ,首先要保障刑罚不得侵犯人权。我国在司法实践中 ,量刑时重视一般预防 ;量刑时将被告人不能预见的结果或其他客观事实作为从重处罚的情节 ;量刑中的间接处罚现象... 人权是与作为生命的个体的人身与人格密切相关的权利与自由 ,要保障人权 ,首先要保障刑罚不得侵犯人权。我国在司法实践中 ,量刑时重视一般预防 ;量刑时将被告人不能预见的结果或其他客观事实作为从重处罚的情节 ;量刑中的间接处罚现象比较普遍 ;以及不公正的量刑 ,均多多少少甚至极为严重地侵害了被告人的人权。法院应当严格遵循罪刑相适应、平等适用刑法的原则 ,明确量刑根据与量刑基准 ,采用合理的量刑方法 ,实现公正量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刑 人权保障 被告人 刑罚裁量 公正 一般预防 罪刑相适应 严格 人格 合理
下载PDF
以罪刑相适应原则破解刑法中的注意规定——以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相关规定为切入点 被引量:13
17
作者 陈洪兵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3-60,共8页
刑法第149条系注意规定,而非特殊规定;刑法分则中"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不是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法条竞合适用原则的重申,而是一种注意规定,没有排除从一重处罚的可能性;刑法第3条前段与第5条,均强调在保障人权的同时保... 刑法第149条系注意规定,而非特殊规定;刑法分则中"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不是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法条竞合适用原则的重申,而是一种注意规定,没有排除从一重处罚的可能性;刑法第3条前段与第5条,均强调在保障人权的同时保护法益,禁止有罪不罚、重罪轻罚;法定刑设置主要考量的是行为对主要法益的侵害程度以及与同类罪名法定刑的协调,当行为不符合此罪构成要件(如销售金额未达五万元而不构成第140条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但符合彼罪构成要件(如诈骗罪),能够以彼罪定罪处罚;当行为同时符合两罪构成要件,如使用假币罪与诈骗罪、保险诈骗罪与诈骗罪、盗伐林未罪与盗窃罪,原则上应从一章处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第149条 注意规定 特殊规定 罪刑相适应 从一重处罚
下载PDF
罪刑相适应与中国刑法观念的更新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华平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2期11-12,共2页
欲求中国刑法的现代化,抛弃陈腐落伍的旧刑法观念、实现刑法观念的现代化应为其先导。中国刑法的现代化,始于民国时期资产阶级刑事法律的制定,但是,在中国刑法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一直是步履蹒跚,迄今,一些与刑法现代化进程背道而驰的... 欲求中国刑法的现代化,抛弃陈腐落伍的旧刑法观念、实现刑法观念的现代化应为其先导。中国刑法的现代化,始于民国时期资产阶级刑事法律的制定,但是,在中国刑法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一直是步履蹒跚,迄今,一些与刑法现代化进程背道而驰的传统观念仍然严重阻碍着我国刑法的现代化进程。刑法理论中罪刑相适应蕴含的报应与复仇观念,便首先成为应予扬弃的观念。罪刑相适应刑事政策在处理罪刑关系上采取的是一种寻求刑罚与犯罪行为的质与量上的等价性的法律模式。这种观念可溯至蒙(?)时期的同态复仇观念,宗教教义关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刑相适应 刑法观念 刑事政策 刑法现代化 犯罪人 中国刑法 犯罪行为 我国刑法 刑罚个别化 罪刑关系
原文传递
评析修正后的绑架罪 被引量:8
19
作者 郑金火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8-39,共12页
《刑法修正案(七)》对绑架罪进行了修改,规定了"情节较轻"的情形,降低了绑架罪的法定刑。应该认为,这种修改符合罪刑相适应的原则,具有合理性;同时这种修改符合刑罚所要达到的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的目的,具有合目的性。司法实... 《刑法修正案(七)》对绑架罪进行了修改,规定了"情节较轻"的情形,降低了绑架罪的法定刑。应该认为,这种修改符合罪刑相适应的原则,具有合理性;同时这种修改符合刑罚所要达到的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的目的,具有合目的性。司法实践中,这两类情形应当认定为"情节较轻"的绑架罪:掳人未取赎而主动、安全释放人质的,或者取赎后主动、安全释放人质而取赎数额不大、且没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事出有因"的绑架行为,且该行为与非法拘禁、敲诈勒索等行为相互交织,又没有对人质进行人身损害的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绑架罪 《刑法修正案(七)》 罪刑相适应 情节较轻
原文传递
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一体化立法例下的实质解释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明楷 《东方法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3-99,共17页
刑法分则存在将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一体化规定的情形,有的法条将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规定为不同的行为类型,有的法条将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规定为选择性行为,有的法条将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规定为一个完整的构成要件行为。在预备行为与实... 刑法分则存在将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一体化规定的情形,有的法条将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规定为不同的行为类型,有的法条将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规定为选择性行为,有的法条将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规定为一个完整的构成要件行为。在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一体化的立法例中,将其中的预备行为直接当作未遂犯或者既遂犯处罚,似乎具有明文的法律根据,但其实不仅违反罪刑相适应原则,而且违反罪刑法定原则。只要肯定刑法分则将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一体化规定在某个法条中,那么当行为人仅实施了其中的预备行为时,就不能认定为未遂犯与既遂犯(预备行为同时触犯其他罪名的除外)。至于对该预备行为是否按预备犯追究刑事责任,则需要展开进一步的实质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备行为 实行行为 实质解释 罪刑法定 罪刑相适应 法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