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耳阿太菌多糖锌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董金满 李鸿梅 李炳东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2-26,共5页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对罗耳阿太菌多糖锌鳌合工艺进行优化;研究了多糖锌的抗氧化活性。罗耳阿太菌多糖锌最优鳌合工艺如下:多糖浓度1.6 g/L、反应温度39℃、反应时间62 min、pH 8.3,在此条件下所得锌离子鳌合率为75.71...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对罗耳阿太菌多糖锌鳌合工艺进行优化;研究了多糖锌的抗氧化活性。罗耳阿太菌多糖锌最优鳌合工艺如下:多糖浓度1.6 g/L、反应温度39℃、反应时间62 min、pH 8.3,在此条件下所得锌离子鳌合率为75.71%。罗耳阿太菌多糖、多糖锌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61.24%和79.54%;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65.32%和71.32%;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55.32%和62.02%;还原力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结果表明,与罗耳阿太菌多糖相比,多糖锌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太多糖 多糖 制备 抗氧化活性
原文传递
玉米淀粉和黄浆发酵罗耳阿太菌双响应值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桂弘 李鸿梅 +1 位作者 魏明 闵伟红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8-124,共7页
为获得罗耳阿太菌β-1,3葡聚糖酶和胞外多糖同时高产的发酵条件,以玉米淀粉和玉米黄浆作为发酵培养基的重要组分,以罗耳阿太菌β-1,3葡聚糖酶产量和胞外多糖产量为指标,选择培养温度、培养时间、摇床转速为优化因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 为获得罗耳阿太菌β-1,3葡聚糖酶和胞外多糖同时高产的发酵条件,以玉米淀粉和玉米黄浆作为发酵培养基的重要组分,以罗耳阿太菌β-1,3葡聚糖酶产量和胞外多糖产量为指标,选择培养温度、培养时间、摇床转速为优化因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进行双响应值优化,对所得结果的三维图和等高线叠加图进行分析,获得了双指标同时达到最优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接种量5%、培养温度28.5℃、培养时间7.5 d、摇床转速180 r/min时,粗酶产量39.96 U/m L,多糖产量18.11 g/L,分别达到了预测值的98.96%和99.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玉米黄浆 阿太多糖 β-1 3葡聚糖酶 双响应值 发酵条件优化
下载PDF
罗耳阿太菌多糖对Cu^2+和Cd^2+的吸附工艺优化及表征
3
作者 刘玉琪 李鸿梅 +2 位作者 范春婷 闵伟红 高雅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175-181,共7页
以罗耳阿太菌多糖(Athelia rolfsii polysaccharide,AEPS)为生物吸附剂,探究其对水中铜(Cu^2+)和镉(Cd^2+)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AEPS吸附Cu^2+和Cd^2+效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 以罗耳阿太菌多糖(Athelia rolfsii polysaccharide,AEPS)为生物吸附剂,探究其对水中铜(Cu^2+)和镉(Cd^2+)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AEPS吸附Cu^2+和Cd^2+效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AEPS吸附重金属离子前后的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和分析,初步揭示了AEPS吸附Cu^2+和Cd^(2+)机理。结果表明,Cu^2+吸附效果最优条件为:pH4.5,AEPS浓度1.5 g/L,吸附温度40℃,吸附时间45 min时,Cu^2+吸附率为88.27%;Cd^2+吸附效果最优条件为:pH6.5,多糖浓度1.5 g/L,吸附温度45℃,吸附时间60 min时,Cd^2+吸附率为77.81%。SEM、EDS和FTIR结果表明,AEPS中的O-H、C-H、C-O和CCO官能团参与吸附反应,吸附Cu^2+和Cd^2+的AEPS的表面结构也发生明显变化,试验结果表明AEPS对Cu^2+和Cd^2+有良好的吸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太多糖 重金属离子 CU^2+ CD^2+ 吸附 工艺优化 表征
下载PDF
罗耳阿太菌多糖经Nrf2通路预防小鼠肝脏铅损伤机制
4
作者 赵盼 李鸿梅 +1 位作者 王志超 闵伟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395-402,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罗耳阿太菌多糖(Athelia rolfsii polysaccharides,AEPS)保护铅暴露小鼠肝脏的作用机制。方法: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C)、模型组(MC)、阳性对照组(PC)、AEPS低剂量组(LD)、AEPS中剂量组(MD)、AEPS高剂量组(HD)、全反...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罗耳阿太菌多糖(Athelia rolfsii polysaccharides,AEPS)保护铅暴露小鼠肝脏的作用机制。方法: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C)、模型组(MC)、阳性对照组(PC)、AEPS低剂量组(LD)、AEPS中剂量组(MD)、AEPS高剂量组(HD)、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单独组(ATRA+NC)、ATRA干预组(ATRA+MC)和ATRA+AEPS高剂量组(ATRA+HD)。测定铅暴露小鼠肝脏的铅含量、抗氧化指标、功能指标,苏木伊红染色评估小鼠肝脏病理切片。测定小鼠肝脏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活性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水平,肝脏组织中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 2,MRP2)及肝细胞核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 2,Nrf2)蛋白水平。结果:AEPS低、中、高剂量组均显著提高铅暴露小鼠肝细胞MRP2运输铅离子的能力(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地减少小鼠肝脏铅积累(P<0.05)。AEPS显著抑制铅暴露小鼠肝细胞凋亡(P<0.05),呈剂量依赖性地增强小鼠肝脏抗氧化能力(P<0.05),恢复肝功能(P<0.05),并减轻肝脏病理损伤。AEPS还促进了Nrf2向肝细胞核转移(P<0.05)。而ATRA干预可降低AEPS对铅暴露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结论:AEPS依赖于Nrf2信号通路可减少肝脏铅积累,保护肝脏铅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太多糖(AEPS)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 保护机制 铅暴露 肝脏损伤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罗耳阿太菌胞外多糖提取工艺及其保湿、黏度特性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魏明 李鸿梅 +3 位作者 马艳秋 赵慧 张桂弘 闵伟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7-73,共7页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乙醇醇沉提取罗耳阿太菌胞外多糖(Athelia rolfsii exopolysaccharides,AEPS)工艺,并探究其保湿特性及黏度稳定性。以AEPS提取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化多糖提取工艺。以壳聚糖...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乙醇醇沉提取罗耳阿太菌胞外多糖(Athelia rolfsii exopolysaccharides,AEPS)工艺,并探究其保湿特性及黏度稳定性。以AEPS提取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化多糖提取工艺。以壳聚糖和尿素作对照,研究AEPS吸湿及保湿性能,同时研究温度、pH值和离子(Mg2+、Ca2+、Na+、K+)浓度对AEPS黏度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EPS醇沉最佳条件为浓缩倍数3、醇沉时间17 h、醇沉温度5℃、无水乙醇体积为发酵液的1.7倍,所得AEPS提取量为12.24 g/L;AEPS吸湿及保湿性能明显优于壳聚糖和尿素,1 mg/m L AEPS(黏度57 m Pa·s)保湿性最好;在5~95℃范围内,35℃时AEPS黏度最低,35℃以外多糖黏度都高于51 m Pa·s,但在pH 1~12、离子浓度0~1.0 mol/L范围内,AEPS黏度几乎不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太胞外多糖 醇沉 吸湿性 保湿性 黏度稳定性
下载PDF
罗耳阿太菌胞外多糖蛋白的脱除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鸿梅 张桂弘 +3 位作者 魏明 闵伟红 高雅文 刘秀奇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61-166,共6页
比较罗耳阿太菌胞外多糖(Athelia rolfsii exopolysaccharides,AEPS)提取过程中蛋白脱除方法,并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以除蛋白率和多糖损失率为指标,对比Sevag法、TCA法、等电点法脱蛋白效果,确定最优脱除蛋白方法。以AEPS对Fe^(2+)... 比较罗耳阿太菌胞外多糖(Athelia rolfsii exopolysaccharides,AEPS)提取过程中蛋白脱除方法,并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以除蛋白率和多糖损失率为指标,对比Sevag法、TCA法、等电点法脱蛋白效果,确定最优脱除蛋白方法。以AEPS对Fe^(2+)的螯合能力和还原力,以及对DPPH、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4个抗氧化指标评估AEPS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AEPS最佳除蛋白方法为等电点法。调节发酵液p H为3.5,酸沉时间2 h,蛋白清除率为91.3%,多糖损失率仅为7.2%。与清除·OH相比,AEPS对DPPH具有较强清除效果,且浓度2.5 mg/m L时,对Fe^(2+)的螯合率为7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太胞外多糖 除蛋白 抗氧化活性
原文传递
罗耳阿太菌胞外多糖对铅离子的吸附作用研究
7
作者 李炳东 李鸿梅 刘江宁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9-203,共5页
利用发酵生产的罗耳阿太菌胞外多糖(AEPS)作为吸附剂,研究其对Pb2+的吸附能力;通过单因素试验进行AEPS和Pb2+吸附的正交试验设计。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吸附的主次因素依次是AEPS初始浓度、pH、吸附时间、吸附温度。最佳吸附条件为:AEP... 利用发酵生产的罗耳阿太菌胞外多糖(AEPS)作为吸附剂,研究其对Pb2+的吸附能力;通过单因素试验进行AEPS和Pb2+吸附的正交试验设计。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吸附的主次因素依次是AEPS初始浓度、pH、吸附时间、吸附温度。最佳吸附条件为:AEPS质量浓度600 mg/L, pH 8,反应时间1.5 h,反应温度35℃。在此条件下,吸附率为97.85%;吸附等温模型的结果表明, AEPS对Pb2+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最大单分子层吸附量为204.08 mg/g;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显示, AEPS吸附Pb2+后的表面结构发生改变。结果表明AEPS有很好的吸附Pb2+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太胞外多糖 铅离子 吸附 吸附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