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人群罗伯逊易位携带者的核型分布与生育情况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赵晓 孙晓纲 +2 位作者 沈国民 骆延 冯琦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72-1676,共5页
目的:探讨在遗传咨询的中国人群中罗伯逊易位携带者各种核型的分布比率,并分析各种罗伯逊易位携带者对生育及个体临床发育的影响,统计罗伯逊易位携带者和罗伯逊易位型21-三体患者的性别比。方法:用G带技术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核型... 目的:探讨在遗传咨询的中国人群中罗伯逊易位携带者各种核型的分布比率,并分析各种罗伯逊易位携带者对生育及个体临床发育的影响,统计罗伯逊易位携带者和罗伯逊易位型21-三体患者的性别比。方法:用G带技术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核型分析。查阅1999~2008年CNKI数据库的期刊中所报道的中国人群中罗伯逊易位携带者及患者共896例,对核型分布等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在3 921例进行遗传咨询的人群中共检出30例罗伯逊易位携带者和6例罗伯逊易位型21-三体患者。发现罗伯逊易位类型并非随机分布,在携带者中rob(13q14q)和rob(14q21q)所占比例较其他罗伯逊易位类型高,分别为43.14%和18.55%;在易位型先天愚型患者中,rob(14q21q)和rob(21q21q)所占比例较其他类型高,分别为51.93%和26.61%。罗伯逊易位群体性别比与正常人群有极显著差异,在携带者中男女之比为0.52,在易位型21-三体中男女之比为1.72。统计的157例罗伯逊易位携带者的生育情况,夫妇一方为同源罗伯逊易位者的平均流产率为99.31%,平均流产4.21次,夫妇一方为非同源罗伯逊易位者的平均流产率为84.36%,平均流产2.36次。罗伯逊易位携带者在临床表现上除反复流产和胚胎停止发育外,还表现为原发或继发性闭经、不孕、第二性征发育差、智力低下、无精子症等。结论:罗伯逊易位是造成反复流产及生育易位型21-三体患儿的主要遗传学原因之一;不同的罗伯逊易位核型的个体在临床表现上有很大的差异,在遗传咨询中应区别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伯逊易位 携带者 易位型21-三体
原文传递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及染色体核型分析在罗伯逊易位型21-体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章卫国 张蔚卿 +3 位作者 戴美珍 陈雪娇 章鸯 郑瑞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0-213,共4页
目的通过对孕妇羊水进行染色体核型、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分析,探讨两者联合检测在诊断罗伯逊易位型21-三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为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进行产前诊断的孕妇抽取羊水,经体外细胞... 目的通过对孕妇羊水进行染色体核型、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分析,探讨两者联合检测在诊断罗伯逊易位型21-三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为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进行产前诊断的孕妇抽取羊水,经体外细胞培养后进行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对发现的5例罗伯逊易位采用FIsH检测间期细胞13、18、21及x/Y的染色体数目,并分析孕妇及其丈夫外周血染色体核型。结果两个胎儿父母外周血染色体核型正常,其中一个胎儿羊水染色体核型为46,XY,rob(21;21)(q10;q10),FISH检测提示其为21-二体,另一个胎儿核型为46,XY,rob(14;21)(q10;q10),FISH检测证实其为21-三体。另外3个胎儿母亲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别为45,XX,rob(14;21)(q10;q10)、45,XX,rob(15;21)(q10;q10)、45,XX,rob(21;22)(q10;q10),其羊水染色体核型分别为46,XX,rob(14;21)(q10;q10)、46,XY,rob(15;21)(q10;q10)、46,XX,rob(21;22)(q10;q10)。FISH检测证实其均为21-三体。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结合FISH检测有助于明确罗伯逊易位型21-三体的诊断,但FISH检测同源罗伯逊易位型21-三体征有一定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伯逊易位 21-三体 荧光原位杂交 染色体核型
原文传递
承德地区480例咨询病例染色体检查及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继秋 胡向明 孙淑敏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0年第4期46-47,共2页
通过对 480例咨询病例进行临床分类及染色体检查发现习惯性流产、畸胎、死胎分娩史、不孕症夫妇及智力低下患者等几种临床多见疾病中染色体异常率分别为 8.73 %、4.95 %、5 0 %、9.83%。习惯性流产的异常核型从平衡易位、标记额外小染... 通过对 480例咨询病例进行临床分类及染色体检查发现习惯性流产、畸胎、死胎分娩史、不孕症夫妇及智力低下患者等几种临床多见疾病中染色体异常率分别为 8.73 %、4.95 %、5 0 %、9.83%。习惯性流产的异常核型从平衡易位、标记额外小染色体及标记Y染色体为多 ,并且提示大Y也是该组中常见的一种异常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易位 罗伯逊易位 额外小染色体 标记染色体
下载PDF
染色体结构异常携带者的产前诊断与遗传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吴玥丽 许雅娟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3941-3943,共3页
目的:探讨染色体结构异常携带者孕妇的妊娠生育风险及遗传咨询要点。方法:对22例夫妻一方为染色体结构异常携带者的孕妇进行羊水穿刺及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并对妊娠结局进行随访。结果:22例携带者中女性20例,男性2例,其中平衡易位携带... 目的:探讨染色体结构异常携带者孕妇的妊娠生育风险及遗传咨询要点。方法:对22例夫妻一方为染色体结构异常携带者的孕妇进行羊水穿刺及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并对妊娠结局进行随访。结果:22例携带者中女性20例,男性2例,其中平衡易位携带者14例,罗伯逊易位携带者6例,臂间倒位2例。胎儿染色体核型结果正常7例(1例1qh+划入正常范围),易位及倒位携带者10例,染色体异常5例,可见染色体异常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易位及倒位携带、胎儿染色体核型正常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随访结果进行分析,22例患者中5例染色体异常胎儿均已引产,引产率为22.7%;9例携带者2例引产,占9.1%;7例出生表型正常胎儿,占31.8%;1例继续妊娠中,占4.5%,其中出生表型正常胎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引产、继续妊娠的几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例染色体正常胎儿中5例出生表型正常胎儿,占22.7%;2例继续妊娠中,占9.1%,发生几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染色体易位和倒位是造成自然流产、胚胎停育、生育畸形儿的主要原因,对携带者进行产前诊断能有效预防染色体异常患儿出生,对于胎儿染色体核型结果应参照夫妇染色体核型结果给予相应的遗传咨询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携带者 平衡易位 倒位 罗伯逊易位 产前诊断 遗传咨询
原文传递
罗伯逊易位携带者引起生殖异常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冯亮 姜丽民 袁海燕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6年第17期3577-3578,共2页
目的研究罗伯逊易位与生殖异常的关系。方法对2004年6月以来在吉林油田总医院妇产科就诊的7462例遗传咨询者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检出罗伯逊易位携带者26例,占0.35%,其中以rob(13;14)(q10;q10)为主,共计10例。这些携带者的临床... 目的研究罗伯逊易位与生殖异常的关系。方法对2004年6月以来在吉林油田总医院妇产科就诊的7462例遗传咨询者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检出罗伯逊易位携带者26例,占0.35%,其中以rob(13;14)(q10;q10)为主,共计10例。这些携带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女性主要表现为自然流产、复发性流产、胎儿染色体异常、胎儿畸形等;男性则主要是少弱畸精、不育、女方反复流产、不良孕产史等。夫妻一方为罗伯逊易位携带者,其妻子自然流产发生率、复发性流产、胎儿畸形发生率和胎儿染色体平衡易位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人群。罗伯逊易位携带者男性,其不育症发生率、弱精无精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人群,精子密度和精子活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人群。结论罗伯逊易位与复发性流产、胎儿畸形、染色体异常、男性不育、精子异常之间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核型分析 罗伯逊易位 妊娠异常 精液异常
原文传递
染色体罗伯逊易位与女性不良孕产关系探讨 被引量:11
6
作者 魏莉 倪璟 朱红芬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6年第12期79-80,共2页
目的研究罗伯逊易位与女性不良孕产史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6月以来在我院妇产科就诊的2482例女性遗传咨询者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2482例女性遗传咨询者检出罗伯逊易位携带者18例,占0.73%,其中以rob(13;14)(q10;q10)为主,共计7... 目的研究罗伯逊易位与女性不良孕产史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6月以来在我院妇产科就诊的2482例女性遗传咨询者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2482例女性遗传咨询者检出罗伯逊易位携带者18例,占0.73%,其中以rob(13;14)(q10;q10)为主,共计7例。这些携带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自然流产、习惯性流产、胎儿染色体异常、胎儿畸形等。女性罗伯逊易位携带者,其自然流产发生率、习惯性流产发生率、生育21三体患儿发生率、胎儿畸形发生率和胎儿染色体平衡易位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人群。结论罗伯逊易位与流产、习惯性流产和胎儿畸形染色体异常之间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核型分析 罗伯逊易位 不良孕产史
原文传递
家猪13/17罗伯逊易位染色体遗传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孙金海 李慕 张沅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10,共3页
本研究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对13/17 染色体易位猪的5 种交配组合所产342 头后代的染色体组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家猪13/17 罗伯逊易位染色体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且具有稳定的遗传性。13/17 易位纯合子互... 本研究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对13/17 染色体易位猪的5 种交配组合所产342 头后代的染色体组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家猪13/17 罗伯逊易位染色体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且具有稳定的遗传性。13/17 易位纯合子互交后代仍然为13/17 易位纯合子;13/17 易位杂合子互交后代出现13/17 易位纯合子(2n = 36) ,13/17 易位杂合子(2n = 37) 和正常核型家猪(2n = 38) 三种核型,经卡方检验符合1 2 1 的理论比值。本文还讨论了家猪和野猪的染色体进化,13/17 罗伯逊易位染色体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伯逊易位 家猪 染色体易位 孟德尔遗传
下载PDF
昆明龙蜥的核型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树深 王应祥 +2 位作者 王蕊芳 李崇云 刘光佐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AS 1981年第3期223-228,共6页
本文用骨髓及精巢作实验材料,采用秋水仙素—低渗—空气干燥直接制片法,首次报道了昆明龙蜥Japalura vacoae(Boulenger)的核型,即2n=12+22mNF=46,并与已经报道的本属的另二个物种—J.swinhonis J.polygonata—的核型作了比较。讨论了它... 本文用骨髓及精巢作实验材料,采用秋水仙素—低渗—空气干燥直接制片法,首次报道了昆明龙蜥Japalura vacoae(Boulenger)的核型,即2n=12+22mNF=46,并与已经报道的本属的另二个物种—J.swinhonis J.polygonata—的核型作了比较。讨论了它们的核型演化途经。在该属染色体臂数具有明显的保守性。因此,罗伯逊易位在演化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结合核型分析还讨论了龙蜥属的分布和起源中心。另外,本文还观察分析了精巢的减数分裂。昆明龙蜥—Japalura varcoae(Boulenger)—属蜥蜴目(Lacertiformes),鬣蜥科(Agamidae),分布在我国的云、贵高原(川生所,1977),是高原山地型种类。各种动物的核型研究,不但对于细胞学、遗传学是项基本工作,同时还可以丰富动物的信息系统,为动物演化的研究提供宝贵资料。据查,昆明龙蜥的核型未曾报道。特作此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型研究 减数分裂 龙蜥 核型分析 鬣蜥科 空气干燥 罗伯逊易位 高原山地
下载PDF
用微卫星探针的DNA指纹技术分析9个家猪群体的遗传结构 被引量:2
9
作者 徐晓立 杨建军 许宗运 《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 2002年第4期5-8,共4页
本研究用微卫星探针 (GT) 10 得到了 9个家猪品种的DNA指纹图。 1~ 9品种依次为 :1 3 /1 7罗伯逊易位纯合子猪群体、1 3 /1 7罗伯逊易位杂合子猪群体、1 3 /1 7罗伯逊易位杂合子猪互交所得到的正常核型猪群体(杂交 0号 )、丹系长白猪... 本研究用微卫星探针 (GT) 10 得到了 9个家猪品种的DNA指纹图。 1~ 9品种依次为 :1 3 /1 7罗伯逊易位纯合子猪群体、1 3 /1 7罗伯逊易位杂合子猪群体、1 3 /1 7罗伯逊易位杂合子猪互交所得到的正常核型猪群体(杂交 0号 )、丹系长白猪群体、加系双肌臀杜洛克猪群体、加系双肌臀大约克猪群体、加系双肌臀长白猪群体、丹系长白猪与 1 3 /1 7易位杂合子猪产生的杂交后备猪群体 (杂交 1号 )、杜洛克猪与 1 3 /1 7易位杂合子猪产生的杂交后备猪群体 (杂交 2号 )。根据指纹带型计算了每个群体的相似系数 (F)、平均等位基因频率 (Q)、最低平均杂合率 (H)和遗传距离指数 (D)。 9个品种的相似系数介于 0 .5 82~ 0 .91 1 ,根据各品种之间的遗传距离指数作出矩阵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指纹技术 家猪 群体 遗传结构 罗伯逊易位 微卫星探针
下载PDF
温岭高峰牛的2/27罗伯逊易位 被引量:7
10
作者 于汝粱 辛彩云 +3 位作者 李绍宏 郑菊忠 戚冠就 林立志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7-18,共2页
对11头(9♂,2■)饲养于浙江省温岭县的温岭高峰牛做了细胞遗传学检查。发现2头公牛和2头母牛是易位杂合体。经G带鉴别,为染色体2/27罗伯逊易位。
关键词 染色体 易位 罗伯逊易位
下载PDF
小麦—冰草T7PL·7AL罗伯逊易位系的分子细胞学鉴定 被引量:8
11
作者 孙洋洋 陈红新 +6 位作者 刘伟华 韩海明 周升辉 杨欣明 李秀全 张锦鹏 李立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38-1044,共7页
冰草是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野生近缘植物之一,有目标的导入冰草外源优异基因是拓宽小麦遗传基础的有效途径。前期研究表明:小麦-冰草衍生系II-23(2n=38W+6P)由19对小麦染色体(缺少4B和7A)和3对冰草染色体(2P、4P和7P)组成。本研究报道从I... 冰草是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野生近缘植物之一,有目标的导入冰草外源优异基因是拓宽小麦遗传基础的有效途径。前期研究表明:小麦-冰草衍生系II-23(2n=38W+6P)由19对小麦染色体(缺少4B和7A)和3对冰草染色体(2P、4P和7P)组成。本研究报道从II-23的回交后代中分离鉴定出1个自发易位系7-20。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鉴定表明7-20是一个整臂易位系;经非变性荧光原位杂交(ND-FISH)检测发现,小麦的7A染色体发生易位;进一步利用小麦7A染色体特异SSR标记以及冰草7P染色体特异STS标记对7-20易位系中的外源易位片段大小以及易位染色体的组成进行鉴定,确定7-20为T7PL·7AL罗伯逊易位系(Robertsonian translocation line)。对该易位系与小麦品种Fukuhokomugi构建的BC1F2和BC2F1世代分离群体进行田间农艺性状考察,发现该易位系阳性株系和阴性株系在有效分蘖数和千粒重性状上无显著差异,在株高上表现为阳性材料显著低于阴性材料,但同时出现穗粒数下降的现象。总之,本研究表明易位系7-20为T7PL·7AL罗伯逊易位,该创新材料不仅为后续利用断裂—融合机制创制出更多的补偿易位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也为今后向小麦中转移冰草优异基因提供了重要的中间桥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冰草 远缘杂交 罗伯逊易位 ND-FISH
下载PDF
斜带髭鲷(Hapalogenys nitens)厦门养殖群体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晓峰 王世锋 +1 位作者 王军 王德祥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6期200-202,共3页
采用尾静脉抽血法对斜带髭鲷厦门网箱养殖群体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其核型公式为2n=46=4m+8sm+6st+28t,染色体总臂数NF=58,与喻子牛等对青岛近海斜带髭鲷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通过对比发现厦门斜带髭鲷染色体2倍体数2n=46比... 采用尾静脉抽血法对斜带髭鲷厦门网箱养殖群体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其核型公式为2n=46=4m+8sm+6st+28t,染色体总臂数NF=58,与喻子牛等对青岛近海斜带髭鲷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通过对比发现厦门斜带髭鲷染色体2倍体数2n=46比青岛的少1对,但大型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数目又比青岛海域群体多出一对.从而推断斜带髭鲷厦门网箱养殖群体的染色体核型2n=46=4m+8sm+6st+28t可能是从核型2n=48=2m+8sm+2st+36t通过一对非同源的端部着丝点染色体经罗伯逊易位,着丝点融合形成了一中部着丝点染色体而形成的,进而造成斜带髭鲷不同地理种群间染色体的多态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髭鲷 养殖群体 染色体核型分析 厦门 罗伯逊易位 染色体数目 着丝点 青岛海域 研究结果 青岛近海 核型公式 多态现象 地理种群 尾静脉 网箱 中部 倍体
下载PDF
染色体平衡易位影响精液质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露 张梦莉 覃春容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3年第5期957-960,共4页
据统计,全球大约有15%的夫妇无法生育,在导致不育的各种原因中,男性方面的因素约占50%[1],其中染色体异常占男性不育因素的2%~8%[2],主要表现在对激素水平、精子的生成和质量等几个方面的影响。染色体异常不仅可以引起下丘脑-性腺轴功... 据统计,全球大约有15%的夫妇无法生育,在导致不育的各种原因中,男性方面的因素约占50%[1],其中染色体异常占男性不育因素的2%~8%[2],主要表现在对激素水平、精子的生成和质量等几个方面的影响。染色体异常不仅可以引起下丘脑-性腺轴功能障碍、男性性腺和泌尿生殖道的发育,同时还可能会影响生殖细胞发育成熟,导致产生有缺陷的精子[3]。染色体平衡易位是一种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常被认为是引起不孕不育的原因之一[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平衡易位 相互易位 罗伯逊易位 精液质量
原文传递
13例罗伯逊易位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曼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1年第6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罗伯逊易位 核型 染色体结构异常
下载PDF
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分离
15
作者 曾丽娟 宾金华 +1 位作者 单良玉 谢美芳 《中学生物教学》 2024年第2期73-77,共5页
2021年广东省高考生物学试卷第16题,以减数分裂与染色体结构变异为基础,创设新的问题情境,突出创新性的同时达到引导教学的目的。在试题评析中提出对题干的两点疑问,在概述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分离特点的基础上,解答疑惑... 2021年广东省高考生物学试卷第16题,以减数分裂与染色体结构变异为基础,创设新的问题情境,突出创新性的同时达到引导教学的目的。在试题评析中提出对题干的两点疑问,在概述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分离特点的基础上,解答疑惑并对题目做出部分改动,为教材染色体结构变异及唐氏综合征相关知识的拓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核四层四翼 减数分裂 罗伯逊易位
下载PDF
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罗伯逊易位携带者的精子染色体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永章 竺海波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 :探讨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D FISH)检测罗伯逊易位携带者的精子染色体的实验方法和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 (FISH)技术 ,以Biotin标记的 13q 14 .3特异性探针和以Digoxigenin标记的 14 q11.1特异性探针对 2例罗伯... 目的 :探讨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D FISH)检测罗伯逊易位携带者的精子染色体的实验方法和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 (FISH)技术 ,以Biotin标记的 13q 14 .3特异性探针和以Digoxigenin标记的 14 q11.1特异性探针对 2例罗伯逊易位携带者精子标本进行原位杂交 ,并统计精子间期核 13、14号染色体的杂交信号颗粒数量。 结果 :在显微镜下可见精子头部有以Biotin标记的 13q 14 .3特异性探针显示 1个绿色杂交信号 ,以Digoxi genin标记的 14 q11.1特异性探针显示 1个红色杂交信号 ,间期核背景经DAPI复染显示蓝色 ;共统计 30 0 0个精子间期核 ,显示 1个绿色 1个红色杂交信号的精子为 13q/ 14q ,占39.33% ;显示 1个绿色 2个红色杂交信号为 13q/ 14q ,14q ,占 11.5 7% ;仅显示 1个绿色杂交信号为 13q/ ,占 9.2 7% ;显示 2个绿色 1个红色杂交信号为 13q ,13q/ 14 q ,占12 .87% ;仅显示 1个红色杂交信号为 / 14 q ,占9.87% ;显示 2个绿色 2个红色杂交信号为 13q ,13q/ 14q ,14 q ,占12 .2 6 %。 结论 :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染色体结构异常患者的精子 ,可以分析其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离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色荧光原位杂交 携带者 罗伯逊易位 人精子染色体 DNA特异性探针
下载PDF
罗伯逊易位染色体致反复自发流产的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莉萍 刘丽君 +3 位作者 章汉旺 杨真荣 唐艳平 刘婷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6期4372-4374,共3页
目的:探讨人染色体罗伯逊易位(Rob)的临床效应。方法:分析遗传咨询门诊不育、不孕、反复流产患者共302例,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GTG和FISH方法分析患者核型组成。结果:检测出Rob核型6例。结论:结合资料分析认为Rob携带者会产生遗传物质部... 目的:探讨人染色体罗伯逊易位(Rob)的临床效应。方法:分析遗传咨询门诊不育、不孕、反复流产患者共302例,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GTG和FISH方法分析患者核型组成。结果:检测出Rob核型6例。结论:结合资料分析认为Rob携带者会产生遗传物质部分重复或缺失的配子,导致不育或孕早期自发流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 FISH 罗伯逊易位 核型分析
原文传递
Karyotypic evolution in family Hipposideridae (Chiroptera, Mammalia) revealed by comparative chromosome painting, G- and C-banding 被引量:5
18
作者 毛秀光 王金焕 +3 位作者 苏伟婷 王应祥 杨凤堂 佴文惠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53-460,共8页
Comparing to its sister-family (Rhinolophidae), Hipposideridae was less studied by cytogenetic approaches. Only a few high-resolution G-banded karyotypes have been reported so far, and most of the conclusions on the... Comparing to its sister-family (Rhinolophidae), Hipposideridae was less studied by cytogenetic approaches. Only a few high-resolution G-banded karyotypes have been reported so far, and most of the conclusions on the karyotypic evolution in Hipposideridae were based on conventional Giemsa-staining. In this study, we applied comparative chromosome painting, a method of choice for genome-wide comparison at the molecular level, and G- and C-banding to establish comparative map between five hipposiderid species from China, using a whole set of chromosome-specific painting probes from one of them (Aselliscus stoliczkanus). G-band and C-band comparisons between homologous segments defined by chromosome painting revealed that Robertsonian translocations, paracentric inversions and heterochromatin addition could be the main mechanism of chromosome evolution in Hipposiderida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onserved chromosomal segments among five hipposiderid species and outgroup species suggests that bi-armed chromosomes should be included into the ancestral karyotype of Hipposideridae, which was previously believed to be exclusively composed of acrocentric chromoso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arative chromosome painting Robertsonian translocation Paracentric inversion Hipposideridae CHIROPTERA
下载PDF
棕色田鼠的G、C带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震 朱必才 +2 位作者 高焕 李爱玲 张永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02年第1期40-43,共4页
本文对棕色田鼠G、C带核型进行分析和研究 ,描述了G显带特征。所研究的 10只个体的第一对常染色体 (No .1)存在 3种多态类型 ,即 (1)全部由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 ;(2 )只存在一条中部着粒丝染色体 ;(3)无中部着粒丝染色体。这是由罗伯... 本文对棕色田鼠G、C带核型进行分析和研究 ,描述了G显带特征。所研究的 10只个体的第一对常染色体 (No .1)存在 3种多态类型 ,即 (1)全部由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 ;(2 )只存在一条中部着粒丝染色体 ;(3)无中部着粒丝染色体。这是由罗伯逊易位引起的 ,本文并对此作了讨论 ,认为棕色田鼠的核型进化趋势以第一对常染色体发生罗伯逊断裂的可能性更大。本文还以G、C带核型为依据 ,证实了雌雄X性染色体存在着多态现象 :一条是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一条是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色田鼠 染色体多态 G、C带核型 罗伯逊易位
下载PDF
棕色田鼠罗伯逊易位的研究(简报) 被引量:5
20
作者 屈艾 高焕 +4 位作者 冯照军 郑元林 张敏 迪丽都孜.铁尔曼 朱必才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367-375,共9页
棕色田鼠(Microtus mandarinus Milne-Edwards,1871)又称北方田鼠,主要分布于我国。前苏联、蒙古的少数地区亦有分布,前苏联学者称该鼠为中国田鼠。关于该鼠的染色体研究国内外已有报道。仅推测罗伯逊易位是引起该鼠第一对常染色体多态... 棕色田鼠(Microtus mandarinus Milne-Edwards,1871)又称北方田鼠,主要分布于我国。前苏联、蒙古的少数地区亦有分布,前苏联学者称该鼠为中国田鼠。关于该鼠的染色体研究国内外已有报道。仅推测罗伯逊易位是引起该鼠第一对常染色体多态及其染色体数目多态的主要原因。本文详细研究了该鼠第一对常染色体多态类型与个体染色体数目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性个体(2n=51)的G带带型及其联会复合作中三价体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色田鼠 罗伯逊易位 染色体 核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