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网络诽谤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
7
1
作者
段启俊
郑洋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9-145,共7页
网络诽谤犯罪作为传统诽谤罪在网络空间内一种异化的表现,对其应当以新的眼光进行审视。在对网络诽谤行为进行认定时,应注意正确区分事实和意见,注意准确理解诽谤行为的主观目的,对于未捏造而仅散布诽谤信息的行为不宜认定为诽谤行为。...
网络诽谤犯罪作为传统诽谤罪在网络空间内一种异化的表现,对其应当以新的眼光进行审视。在对网络诽谤行为进行认定时,应注意正确区分事实和意见,注意准确理解诽谤行为的主观目的,对于未捏造而仅散布诽谤信息的行为不宜认定为诽谤行为。诽谤罪中情节严重的判断关系到罪与非罪的界限,以相关统计数字为依据对其进行认定时,应结合形式层面和实质层面进行双重判断并排除适用传播性理论的情形。将造成被害人的近亲属的相关伤害情形认定为情节严重时应从严把握。此外,本解释所规定的公共秩序不应包括网络空间秩序。对于网络诽谤自诉案件自诉人收集有罪证据确有困难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诽谤
犯罪
诽谤
行为
情节严重
传播性理论
公共秩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网络诽谤犯罪行为的规制与预防
被引量:
1
2
作者
朱小玲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56-60,共5页
网络诽谤犯罪持续高发。通过对其原因进行探讨,提出合理有效的防范对策,对网络诽谤行为犯罪化处理,坚持不懈开展网络清朗行动,引导公民积极自我治理,明确行为底线和界限,达到预防和减少网络诽谤犯罪的目的,彰显刑法服务社会治理的最基...
网络诽谤犯罪持续高发。通过对其原因进行探讨,提出合理有效的防范对策,对网络诽谤行为犯罪化处理,坚持不懈开展网络清朗行动,引导公民积极自我治理,明确行为底线和界限,达到预防和减少网络诽谤犯罪的目的,彰显刑法服务社会治理的最基本功能,达到刑法最优的社会治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诽谤
犯罪
必要性
原因
对策
原文传递
论网络诽谤犯罪的公诉化——以133例诽谤案为基础
3
作者
伍峥一
《秦智》
2023年第5期10-15,共6页
分析近5年的133例诽谤案,发现网络诽谤犯罪在司法实践中呈现明显公诉化趋势,但立法上关于公诉化条件的规定存在缺陷。因此,建议对诽谤罪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类型的特征和实践情况设计不同的公诉条件,对于传统型诽谤罪,应限制其公诉;同时...
分析近5年的133例诽谤案,发现网络诽谤犯罪在司法实践中呈现明显公诉化趋势,但立法上关于公诉化条件的规定存在缺陷。因此,建议对诽谤罪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类型的特征和实践情况设计不同的公诉条件,对于传统型诽谤罪,应限制其公诉;同时将网络诽谤犯罪单独构罪,并规定情节严重和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分别作为被害人选择公诉和检察机关径行公诉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诽谤
犯罪
公诉化条件
立法建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区分网络诽谤“公众人物”犯罪入罪标准的必要性研究
4
作者
王雨琪
《华章》
2023年第12期145-147,共3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我国大多数人获取信息以及发表言论及看法的重要平台,网络诽谤犯罪也随之逐渐增多。这引发了关于网络诽谤法律标准是否需要调整的争论。本文聚焦于网络诽谤罪中的一个特定议题:是否应该建立专门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我国大多数人获取信息以及发表言论及看法的重要平台,网络诽谤犯罪也随之逐渐增多。这引发了关于网络诽谤法律标准是否需要调整的争论。本文聚焦于网络诽谤罪中的一个特定议题:是否应该建立专门的入罪标准来区分对“公众人物”的网络诽谤行为。通过对网络诽谤法律、宪法权利和社会舆论的综合分析,文中探讨了这一问题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诽谤
犯罪
公众人物
入罪标准
名誉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亲告罪追诉模式之困境及其重构——以网络诽谤案件的证据收集问题为切入点
被引量:
4
5
作者
郑洋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32-39,共8页
网络诽谤犯罪属于《刑法》规定的亲告罪类型,此类案件中被害人的证据收集能力受到较大制约,导致其面临“自诉困境”。对此问题,不论是亲告罪的选择性公诉化,还是公权力适当介入证据收集过程的处理路径均存在不足。《刑法修正案(九)》针...
网络诽谤犯罪属于《刑法》规定的亲告罪类型,此类案件中被害人的证据收集能力受到较大制约,导致其面临“自诉困境”。对此问题,不论是亲告罪的选择性公诉化,还是公权力适当介入证据收集过程的处理路径均存在不足。《刑法修正案(九)》针对网络侮辱、诽谤犯罪的证据收集问题作出新规定,但是无法扩张适用于所有亲告罪类型。亲告罪的自诉困境凸显出我国对亲告罪确立的单纯自诉制追诉模式存在显著缺陷:不利于对被害人的平等保护,以及混淆告诉权和举证责任。重构亲告罪追诉模式的前提是对刑事法中的“告诉”进行重新解释,使其本质回归为诉讼条件,与证明责任“解绑”。在模式选择上,应确立混合告诉制的追诉模式,被害人提起告诉后,可以自主选择适用自诉程序还是公诉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诽谤
犯罪
亲告罪
告诉
单纯自诉制
混合告诉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网络诽谤犯罪的刑法规制
被引量:
1
6
作者
何溢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27-32,共6页
涉及"网络言论自由"的案件如今已屡见不鲜,纵观我国现行立法,在有关网络诽谤犯罪的预防与惩治过程中暴露出理论研究滞后、司法实践尺度混乱、司法解释缺失以及监管秩序不完善等漏洞。由于法律的滞后性,互联网犯罪日益猖獗的...
涉及"网络言论自由"的案件如今已屡见不鲜,纵观我国现行立法,在有关网络诽谤犯罪的预防与惩治过程中暴露出理论研究滞后、司法实践尺度混乱、司法解释缺失以及监管秩序不完善等漏洞。由于法律的滞后性,互联网犯罪日益猖獗的现象使人束手无策,刑法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最后一道防线,必须及时介入、充分保障网络环境有序发展,维护网络用户的合法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诽谤
罪
网络
诽谤
犯罪
刑法规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网络诽谤犯罪的地域管辖
被引量:
2
7
作者
彭清燕
《长春大学学报》
2011年第11期90-92,102,共4页
诽谤犯罪自从打上网络的特征之后,传统诽谤犯罪地域管辖连接点在网络诽谤独特的虚无空间中被突破。文章借鉴先进经验国家的立法、判例,基于对网络诽谤犯罪预备、实行和实行后三阶段具体分析,揭示了网络诽谤犯罪地与刑事地域管辖的联系,...
诽谤犯罪自从打上网络的特征之后,传统诽谤犯罪地域管辖连接点在网络诽谤独特的虚无空间中被突破。文章借鉴先进经验国家的立法、判例,基于对网络诽谤犯罪预备、实行和实行后三阶段具体分析,揭示了网络诽谤犯罪地与刑事地域管辖的联系,提出网络诽谤罪地域管辖连接点的确定标准是侵犯刑法法益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诽谤
犯罪
地域管辖
连接点
法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网络诽谤犯罪地域管辖困境与突破
被引量:
2
8
作者
彭清燕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8-21,共4页
网络诽谤犯罪与传统诽谤犯罪最大不同在于网络犯罪人利用网络行为跨越空间障碍,从而使时空的相对稳定性及与管辖区域之间的关联度在网络虚拟空间中被突破,动摇了传统地域管辖中犯罪地作为诉因发生地的重要基础,使传统司法管辖面临新的...
网络诽谤犯罪与传统诽谤犯罪最大不同在于网络犯罪人利用网络行为跨越空间障碍,从而使时空的相对稳定性及与管辖区域之间的关联度在网络虚拟空间中被突破,动摇了传统地域管辖中犯罪地作为诉因发生地的重要基础,使传统司法管辖面临新的困境。考量网络诽谤犯罪地域管辖的逻辑起点,并科学设定网络诽谤犯罪地域管辖的适用条件是对传统地域管辖规则的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诽谤
犯罪
地域管辖
联结点
法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网络诽谤犯罪行为的认定及程序适用
9
作者
聂昭伟
《人民司法》
2020年第32期18-20,共3页
【裁判要旨】网络诽谤犯罪在主观上是出于故意,且具有损害他人名誉的目的;如果是出于行使批评、检举、监督权利的目的,即使存在偏激言论或者部分内容失实,也不能认定为诽谤罪。网络诽谤犯罪在客观上要求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即要求他人...
【裁判要旨】网络诽谤犯罪在主观上是出于故意,且具有损害他人名誉的目的;如果是出于行使批评、检举、监督权利的目的,即使存在偏激言论或者部分内容失实,也不能认定为诽谤罪。网络诽谤犯罪在客观上要求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即要求他人点击、浏览或转发达到一定数量时才能构成。对于行为人在一定时期内多次实施网络诽谤行为的,他人点击、浏览或转发的数量可以累计计算。从程序上来看,诽谤罪系自诉案件,但如果诽谤多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可以适用公诉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节严重
自诉案件
诽谤
罪
网络
诽谤
犯罪
累计计算
网络
诽谤
行为
程序适用
监督权利
原文传递
李正国:建议将网络诽谤犯罪纳入公诉案件范畴
10
《四川统一战线》
2021年第3期26-26,共1页
“建议将网络诽镑犯罪纳人公诉案件范畴,这样更有利于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3月9曰,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住川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四川省委副主委、四川恒和信律师事务所主任李正国表示,希望将通过网络实施的诽谤罪由自诉案件转为...
“建议将网络诽镑犯罪纳人公诉案件范畴,这样更有利于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3月9曰,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住川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四川省委副主委、四川恒和信律师事务所主任李正国表示,希望将通过网络实施的诽谤罪由自诉案件转为公诉案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诉案件
律师事务所
自诉案件
诽谤
罪
网络
诽谤
犯罪
民盟
被害人
全国两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网络诽谤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
7
1
作者
段启俊
郑洋
机构
湖南大学法学院
出处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9-145,共7页
文摘
网络诽谤犯罪作为传统诽谤罪在网络空间内一种异化的表现,对其应当以新的眼光进行审视。在对网络诽谤行为进行认定时,应注意正确区分事实和意见,注意准确理解诽谤行为的主观目的,对于未捏造而仅散布诽谤信息的行为不宜认定为诽谤行为。诽谤罪中情节严重的判断关系到罪与非罪的界限,以相关统计数字为依据对其进行认定时,应结合形式层面和实质层面进行双重判断并排除适用传播性理论的情形。将造成被害人的近亲属的相关伤害情形认定为情节严重时应从严把握。此外,本解释所规定的公共秩序不应包括网络空间秩序。对于网络诽谤自诉案件自诉人收集有罪证据确有困难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关键词
网络
诽谤
犯罪
诽谤
行为
情节严重
传播性理论
公共秩序
Keywords
cyber defamation crime
defamatory action
gravity of the circumstances
communication theory
public order
分类号
D914 [政治法律—刑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网络诽谤犯罪行为的规制与预防
被引量:
1
2
作者
朱小玲
机构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出处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56-60,共5页
基金
河南省社科联课题“数字化时代网络诽谤罪探析”(SKL-2023-3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网络诽谤犯罪持续高发。通过对其原因进行探讨,提出合理有效的防范对策,对网络诽谤行为犯罪化处理,坚持不懈开展网络清朗行动,引导公民积极自我治理,明确行为底线和界限,达到预防和减少网络诽谤犯罪的目的,彰显刑法服务社会治理的最基本功能,达到刑法最优的社会治理效果。
关键词
网络
诽谤
犯罪
必要性
原因
对策
Keywords
crime of online defamation
necessity
reason
countermeasures
分类号
DF624 [政治法律—刑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网络诽谤犯罪的公诉化——以133例诽谤案为基础
3
作者
伍峥一
机构
兰州大学法学院
出处
《秦智》
2023年第5期10-15,共6页
文摘
分析近5年的133例诽谤案,发现网络诽谤犯罪在司法实践中呈现明显公诉化趋势,但立法上关于公诉化条件的规定存在缺陷。因此,建议对诽谤罪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类型的特征和实践情况设计不同的公诉条件,对于传统型诽谤罪,应限制其公诉;同时将网络诽谤犯罪单独构罪,并规定情节严重和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分别作为被害人选择公诉和检察机关径行公诉的条件。
关键词
网络
诽谤
犯罪
公诉化条件
立法建议
分类号
C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区分网络诽谤“公众人物”犯罪入罪标准的必要性研究
4
作者
王雨琪
机构
湖南科技大学
出处
《华章》
2023年第12期145-147,共3页
文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我国大多数人获取信息以及发表言论及看法的重要平台,网络诽谤犯罪也随之逐渐增多。这引发了关于网络诽谤法律标准是否需要调整的争论。本文聚焦于网络诽谤罪中的一个特定议题:是否应该建立专门的入罪标准来区分对“公众人物”的网络诽谤行为。通过对网络诽谤法律、宪法权利和社会舆论的综合分析,文中探讨了这一问题的必要性。
关键词
网络
诽谤
犯罪
公众人物
入罪标准
名誉权
分类号
I [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亲告罪追诉模式之困境及其重构——以网络诽谤案件的证据收集问题为切入点
被引量:
4
5
作者
郑洋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出处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32-39,共8页
文摘
网络诽谤犯罪属于《刑法》规定的亲告罪类型,此类案件中被害人的证据收集能力受到较大制约,导致其面临“自诉困境”。对此问题,不论是亲告罪的选择性公诉化,还是公权力适当介入证据收集过程的处理路径均存在不足。《刑法修正案(九)》针对网络侮辱、诽谤犯罪的证据收集问题作出新规定,但是无法扩张适用于所有亲告罪类型。亲告罪的自诉困境凸显出我国对亲告罪确立的单纯自诉制追诉模式存在显著缺陷:不利于对被害人的平等保护,以及混淆告诉权和举证责任。重构亲告罪追诉模式的前提是对刑事法中的“告诉”进行重新解释,使其本质回归为诉讼条件,与证明责任“解绑”。在模式选择上,应确立混合告诉制的追诉模式,被害人提起告诉后,可以自主选择适用自诉程序还是公诉程序。
关键词
网络
诽谤
犯罪
亲告罪
告诉
单纯自诉制
混合告诉制
Keywords
crimes of defamation through information networks
crimes of private prosecution
complaint
simple private prosecution pattern
mixed complaint pattern
分类号
D924.3 [政治法律—刑法学]
D925.2 [政治法律—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网络诽谤犯罪的刑法规制
被引量:
1
6
作者
何溢
机构
重庆大学法学院刑法学系
出处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27-32,共6页
文摘
涉及"网络言论自由"的案件如今已屡见不鲜,纵观我国现行立法,在有关网络诽谤犯罪的预防与惩治过程中暴露出理论研究滞后、司法实践尺度混乱、司法解释缺失以及监管秩序不完善等漏洞。由于法律的滞后性,互联网犯罪日益猖獗的现象使人束手无策,刑法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最后一道防线,必须及时介入、充分保障网络环境有序发展,维护网络用户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
网络
诽谤
罪
网络
诽谤
犯罪
刑法规制
Keywords
network
crime of defamation
cyber crime of defamation
criminal regulation
分类号
D920.4 [政治法律—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网络诽谤犯罪的地域管辖
被引量:
2
7
作者
彭清燕
机构
湖南吉首大学师范学院
出处
《长春大学学报》
2011年第11期90-92,102,共4页
文摘
诽谤犯罪自从打上网络的特征之后,传统诽谤犯罪地域管辖连接点在网络诽谤独特的虚无空间中被突破。文章借鉴先进经验国家的立法、判例,基于对网络诽谤犯罪预备、实行和实行后三阶段具体分析,揭示了网络诽谤犯罪地与刑事地域管辖的联系,提出网络诽谤罪地域管辖连接点的确定标准是侵犯刑法法益原则。
关键词
网络
诽谤
犯罪
地域管辖
连接点
法益
Keywords
crime of internet defamation
territorial jurisdiction
junction point
legal interest
分类号
DF73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网络诽谤犯罪地域管辖困境与突破
被引量:
2
8
作者
彭清燕
机构
湖南吉首大学师范学院
出处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8-21,共4页
文摘
网络诽谤犯罪与传统诽谤犯罪最大不同在于网络犯罪人利用网络行为跨越空间障碍,从而使时空的相对稳定性及与管辖区域之间的关联度在网络虚拟空间中被突破,动摇了传统地域管辖中犯罪地作为诉因发生地的重要基础,使传统司法管辖面临新的困境。考量网络诽谤犯罪地域管辖的逻辑起点,并科学设定网络诽谤犯罪地域管辖的适用条件是对传统地域管辖规则的新突破。
关键词
网络
诽谤
犯罪
地域管辖
联结点
法益
Keywords
Internet criminal defamation
territorial jurisdiction
junction point
legal interest
分类号
D915.3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网络诽谤犯罪行为的认定及程序适用
9
作者
聂昭伟
机构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出处
《人民司法》
2020年第32期18-20,共3页
文摘
【裁判要旨】网络诽谤犯罪在主观上是出于故意,且具有损害他人名誉的目的;如果是出于行使批评、检举、监督权利的目的,即使存在偏激言论或者部分内容失实,也不能认定为诽谤罪。网络诽谤犯罪在客观上要求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即要求他人点击、浏览或转发达到一定数量时才能构成。对于行为人在一定时期内多次实施网络诽谤行为的,他人点击、浏览或转发的数量可以累计计算。从程序上来看,诽谤罪系自诉案件,但如果诽谤多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可以适用公诉程序。
关键词
情节严重
自诉案件
诽谤
罪
网络
诽谤
犯罪
累计计算
网络
诽谤
行为
程序适用
监督权利
分类号
D924.34 [政治法律—刑法学]
D920.5 [政治法律—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李正国:建议将网络诽谤犯罪纳入公诉案件范畴
10
出处
《四川统一战线》
2021年第3期26-26,共1页
文摘
“建议将网络诽镑犯罪纳人公诉案件范畴,这样更有利于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3月9曰,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住川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四川省委副主委、四川恒和信律师事务所主任李正国表示,希望将通过网络实施的诽谤罪由自诉案件转为公诉案件。
关键词
公诉案件
律师事务所
自诉案件
诽谤
罪
网络
诽谤
犯罪
民盟
被害人
全国两会
分类号
D92 [政治法律—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网络诽谤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段启俊
郑洋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网络诽谤犯罪行为的规制与预防
朱小玲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23
1
原文传递
3
论网络诽谤犯罪的公诉化——以133例诽谤案为基础
伍峥一
《秦智》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区分网络诽谤“公众人物”犯罪入罪标准的必要性研究
王雨琪
《华章》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我国亲告罪追诉模式之困境及其重构——以网络诽谤案件的证据收集问题为切入点
郑洋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论网络诽谤犯罪的刑法规制
何溢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1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网络诽谤犯罪的地域管辖
彭清燕
《长春大学学报》
201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网络诽谤犯罪地域管辖困境与突破
彭清燕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网络诽谤犯罪行为的认定及程序适用
聂昭伟
《人民司法》
2020
0
原文传递
10
李正国:建议将网络诽谤犯罪纳入公诉案件范畴
《四川统一战线》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