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网络医疗健康管理对原发性肾癌手术患者应对方式、希望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9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肾癌患者77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管理;选取2013年3月—2014年9月收治的肾癌患者79...目的:探讨网络医疗健康管理对原发性肾癌手术患者应对方式、希望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9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肾癌患者77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管理;选取2013年3月—2014年9月收治的肾癌患者79例为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网络医疗健康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应对方式、希望水平与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积极及消极应对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后干预组的积极应对评分为(25.44±2.61)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为(9.76±1.89)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468,7.572;P<0.01)。干预前两组的希望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在对现实与未来的积极态度、采取的积极行动、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上的得分比对照组高,分别为(14.5±2.6),(15.1±2.4),(15.6±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965,5.569,3.659;P<0.05)。生活质量方面,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气促3个维度上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余12个维度上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网络医疗健康管理能明显改善原发性肾癌手术患者的应对方式,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国内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为PACS未来的设计和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依据。方法:回顾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某院介入诊疗科PACS运行情况,结合全院实际情况...目的:分析国内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为PACS未来的设计和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依据。方法:回顾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某院介入诊疗科PACS运行情况,结合全院实际情况系统分析国内PACS的应用现状及问题。结果:介入诊疗科PACS运行存在问题较多,影像采集设备使用时间跨度长达13 a,6.8%的工作站、14.2%的影像采集设备未接入PACS,4.1%的患者、2.9%的影像未传至PACS。结论:国内PACS设计要适合未来发展预期,运行要稳定、高效、安全、可靠,应用要满足未来医疗、科研、教学需求,为PACS在互联网医疗时代奠定坚实基础。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网络医疗健康管理对原发性肾癌手术患者应对方式、希望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9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肾癌患者77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管理;选取2013年3月—2014年9月收治的肾癌患者79例为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网络医疗健康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应对方式、希望水平与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积极及消极应对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后干预组的积极应对评分为(25.44±2.61)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为(9.76±1.89)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468,7.572;P<0.01)。干预前两组的希望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在对现实与未来的积极态度、采取的积极行动、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上的得分比对照组高,分别为(14.5±2.6),(15.1±2.4),(15.6±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965,5.569,3.659;P<0.05)。生活质量方面,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气促3个维度上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余12个维度上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网络医疗健康管理能明显改善原发性肾癌手术患者的应对方式,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文摘目的:分析国内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为PACS未来的设计和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依据。方法:回顾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某院介入诊疗科PACS运行情况,结合全院实际情况系统分析国内PACS的应用现状及问题。结果:介入诊疗科PACS运行存在问题较多,影像采集设备使用时间跨度长达13 a,6.8%的工作站、14.2%的影像采集设备未接入PACS,4.1%的患者、2.9%的影像未传至PACS。结论:国内PACS设计要适合未来发展预期,运行要稳定、高效、安全、可靠,应用要满足未来医疗、科研、教学需求,为PACS在互联网医疗时代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