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6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网络空间的净化与青少年网德教育
被引量:
15
1
作者
张彦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1-16,共6页
互联网对当代青少年的影响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青少年网上不良行为的根源是网络空间的文化危机。由于互联网具有不同寻常的社会控制结构,它的有序性问题特别需要有效的解决方案。网络空间文化的基本准则为:“善待网络”;网络道...
互联网对当代青少年的影响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青少年网上不良行为的根源是网络空间的文化危机。由于互联网具有不同寻常的社会控制结构,它的有序性问题特别需要有效的解决方案。网络空间文化的基本准则为:“善待网络”;网络道德的五条基本规范为:无害原则、尊重原则、允许原则、诚信原则、互惠原则。加强网德教育要从认知教育入手,以情感养成为目标,通过自主建构内化,注重过程养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
网
网
络文化
青少年
网
德
教育
网
络空间
净化
诚信原则
认知
教育
原文传递
网德教育:网络信息安全新课题
被引量:
11
2
作者
陆宝益
杨海平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8-61,68,共5页
人为因素已成为网络安全问题最直接最具影响的重要方面 ,种种网德失范行为警示人们必须关注人类的网德建设。重视网德理论研究 ,制订具体的网络行为准则和规范 ,加强网德教育是深化网德建设的主要措施 ,也是网络安全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
网
络道
德
网
德
建设
网
德
教育
网
络安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
5
3
作者
姚世民
汤继平
《青年探索》
2005年第4期52-54,共3页
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一方面,互联网强化青少年的主体地位、现代观念、社会行为;另一方面,它又导致了青少年民族传统的淡化、道德意识的弱化、抽象思维的退化、人际交往的异化。当务之急是趋利避害,采...
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一方面,互联网强化青少年的主体地位、现代观念、社会行为;另一方面,它又导致了青少年民族传统的淡化、道德意识的弱化、抽象思维的退化、人际交往的异化。当务之急是趋利避害,采取加强网站建设、信息防范、网德教育、监督管理等措施去克服互联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科学利用网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互联
网
影响及对策
行为方式
思想观念
主体地位
现代观念
民族传统
道
德
意识
抽象思维
人际交往
趋利避害
网
站建设
网
德
教育
负面影响
监督管理
健康成长
科学利用
社会
弱化
信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网络的负面影响及应对方法
被引量:
4
4
作者
陈奎庆
张宏如
《思想教育研究》
2007年第3期33-34,共2页
网络的负面影响已成为新形势下学生工作所面临的新问题。德育要正视这一问题,积极寻求应对措施,要树立新的理念,加强对网络的管理,还要切实加强网风、网德教育,对网络成瘾者的教育引导与心理干预。
关键词
网
络成瘾者
负面影响
对方
学生工作
网
德
教育
心理干预
教育
引导
原文传递
大学生网德失衡问题及其对策
被引量:
1
5
作者
沈春光
《许昌师专学报》
2001年第4期118-120,共3页
由于网络的即索即取全球交互特征和传播内容的隐匿、自由、开放、异化等特征 ,对大学生道德观念及日常行为将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大学生“网德失衡”现象已引起各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本文认为应尽快制定科学的大学生网德行为准则 ,建...
由于网络的即索即取全球交互特征和传播内容的隐匿、自由、开放、异化等特征 ,对大学生道德观念及日常行为将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大学生“网德失衡”现象已引起各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本文认为应尽快制定科学的大学生网德行为准则 ,建立系统的网德行为管理和监控机制 ,优化网德教育环境 ,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不断提高德育教师的信息素质 ,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互联
网
网
德
失衡
对策
道
德
观念
网
德
教育
德
育
心理健康
教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网德教育
被引量:
2
6
作者
蒋士会
陈庆文
《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
2006年第1期81-82,共2页
网德是指网络交往中所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具有自律性、平等性、多元性特征。学校网德教育内容应包括:遵守网络礼仪;正确选择网络信息;确保网络信息安全;尊重他人知识产权;预防计算机犯罪五个方面。对网德教育我们应遵循引导性与建构性相...
网德是指网络交往中所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具有自律性、平等性、多元性特征。学校网德教育内容应包括:遵守网络礼仪;正确选择网络信息;确保网络信息安全;尊重他人知识产权;预防计算机犯罪五个方面。对网德教育我们应遵循引导性与建构性相结合原则,主体性原则,寓教于乐原则,采取加强网络文化、校园网建设,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
络
网
络社会
网
德
网
德
教育
信息技术
教育
课程
网
络信息安全
计算机犯罪
校园
网
建设
道
德
规范
网
络交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学生网德教育研究
被引量:
2
7
作者
赵丽臻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53-55,共3页
网络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对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加强大学生的网德教育,是高校面临的新课题。通过对大学生网德失范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提出了解决大学生网德失范问题的一些有效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
网
络
网
德
教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政府防控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责任体系建构
被引量:
2
8
作者
黎慈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61-66,共6页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情形日益增多,这不仅危害到大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而且也侵犯了他人合法权益,甚至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引导社会发展方向的权威力量,政府理应肩负起防控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责任。然而...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情形日益增多,这不仅危害到大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而且也侵犯了他人合法权益,甚至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引导社会发展方向的权威力量,政府理应肩负起防控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责任。然而,由于网络在我国的使用和发展时间不长,政府监管责任机制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因此,为了有效防治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情形发生,政府有必要从完善法律法规、增强网络监管力度、培养专业人才、加快技术研发、督导高校网络道德教育、构建网络协同管理机制等方面完善其责任体系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
络行为失范
网
络协同管理
网
德
教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网络背景下中小学德育现状诊断与创新策略
被引量:
1
9
作者
张谦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5年第3期66-67,共2页
中小学德育工作面对网络大背景,应该有超前应对意识,方可做到防患于未然。然而网德教育现实不容乐观,各地情况不一,发展极不平衡,大致有滞后、同步和超前三种状态。据此,提出网德教育创新思路与策略。
关键词
网
德
教育
超前应对
创新策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发挥专业优势,加强网德教育——浅谈信息技术教师在网德教育中的专业作用
被引量:
1
10
作者
吴龙生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3年第3期4-4,13,共2页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人类迈入信息社会,以信息为核心的崭新的群体文明——网络文明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产生而发展起来。对于青少年来说,网络对于他们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
信息课堂
初中
教育
网
德
教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精神的边界——网德教育视野中“黑客精神”的解读
被引量:
1
11
作者
郑伟
《当代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5,共5页
几年来,“黑客”情结一直在纠缠青少年网民,难以理顺。本文通过对黑客精神的哲理分析,进一步揭示其实质内涵,以提高青少年网络意识。
关键词
黑客
精神边界
网
德
教育
“黑客精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
1
12
作者
赵泽碧
《继续教育研究》
2006年第1期176-176,F0003,共2页
加强对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预防,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广泛关注和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通过对网络酿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分析,提出了“直面网络、拒绝诱惑、迎接挑战”的对策思考,以期能为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和成长空间提供一片...
加强对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预防,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广泛关注和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通过对网络酿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分析,提出了“直面网络、拒绝诱惑、迎接挑战”的对策思考,以期能为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和成长空间提供一片圣洁的蓝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
络犯罪
网
德
教育
拦截诱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青少年网德教育
被引量:
1
13
作者
杨盛军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年第1期83-86,共4页
当前青少年网德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遮蔽了青少年的主体人格,忽略了青少年本身的认知特点与认知能力。按照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青少年主体的人格认同是网德教育的基础,同时,青少年网德教育必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具有发展...
当前青少年网德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遮蔽了青少年的主体人格,忽略了青少年本身的认知特点与认知能力。按照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青少年主体的人格认同是网德教育的基础,同时,青少年网德教育必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具有发展的阶段性与层级性。在方法上我们应当采取"对话-辩论"的道德教育模式,此外,还需要营造诚信公正的网德教育环境来支持青少年网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尔伯格
道
德
认知发展理论
青少年
网
德
教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网络对青年学生成长的负面影响及应对策略
14
作者
严珍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27-128,共2页
网络以其民主性、渗透性、共享性、不可控制性等特征,在为青年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为他们创造精彩的娱乐时空的同时,对青年学生成长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更频繁、更直接、更广泛。因此,网络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学...
网络以其民主性、渗透性、共享性、不可控制性等特征,在为青年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为他们创造精彩的娱乐时空的同时,对青年学生成长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更频繁、更直接、更广泛。因此,网络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学校教育必须研究其特点,准确把握学生心理需求动向,采取有力措施应对这种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
络
负面影响
网
德
教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网络时代电大德育的新课题
15
作者
辜少强
《电大教学》
2002年第5期24-26,共3页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网络时代,网络让人们享受高科技带来的恩泽,为人们提供了开掘潜能的大舞台,给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提供了畅通的渠道,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推动了人类文化、道德进程的发展。与此同时,网络的负面影响也很突出:西方...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网络时代,网络让人们享受高科技带来的恩泽,为人们提供了开掘潜能的大舞台,给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提供了畅通的渠道,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推动了人类文化、道德进程的发展。与此同时,网络的负面影响也很突出:西方的政治渗透引发思想迷惘,信息垃圾引发道德沦丧,沉溺网络引发人格缺陷。新形势下,如何通过网络等媒体,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网德教育、心理教育、审美教育,是电大德育工作所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
络时代
广播电视大学
德
育工作
政治思想
教育
网
德
教育
心理
教育
审美
教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把网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
16
作者
王如新
《素质教育大参考》
2008年第23期13-15,共3页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与此同时,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与此同时,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这表明,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已经成为当前一个迫切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
德
建设的若干意见》
学校
教育
网
德
教育
网
络道
德
教育
中共中央
新兴媒体
网
络传播
有害信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中职生的“网德”教育
17
作者
钟杏凤
《大观周刊》
2011年第19期178-179,共2页
本文试从因特网的发展对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机遇和挑战出发,提出大力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网德”教育的若干基本策略。
关键词
因特
网
机遇与挑战
网
德
教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位一体”中小学网德教育体系初探
18
作者
刘英
《小学德育》
2010年第10期9-11,共3页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中小学生网民群体越来越庞大,网德教育已成必然之势,当务之急。网德教育是以网络道德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以提升中小学生的网络德育素养和道德自律能力为根本目的。本文着力对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网德教...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中小学生网民群体越来越庞大,网德教育已成必然之势,当务之急。网德教育是以网络道德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以提升中小学生的网络德育素养和道德自律能力为根本目的。本文着力对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网德教育体系的构建进行初步的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
德
教育
中小学
道
德
规范
原文传递
论中学生网德教育网站模式的构建
19
作者
王艳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35-36,共2页
中学生网德教育网站模式就是以中学生德育网站为主阵地,以其他知名网站为依托,促进中学生良好网络道德形成的一种教育样式。文章剖析了构建中学生网德教育网站模式的必要性,阐释了构建中学生网德教育网站模式的原则,论述了中学生网德教...
中学生网德教育网站模式就是以中学生德育网站为主阵地,以其他知名网站为依托,促进中学生良好网络道德形成的一种教育样式。文章剖析了构建中学生网德教育网站模式的必要性,阐释了构建中学生网德教育网站模式的原则,论述了中学生网德教育网站模式的具体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网
德
教育
网
站模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网络诚信视阈下的青少年网德教育
20
作者
杨盛军
《少年儿童研究》
2009年第8X期9-13,共5页
在网络道德体系中,网络诚信是一种具有根基性的道德品质,它决定着网络世界的可信任度与可依赖度,是促进网络主体的道德形成的前提。在网络诚信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示范、引导、警示等方式,不断改进现有网络环境,以保证青少年有...
在网络道德体系中,网络诚信是一种具有根基性的道德品质,它决定着网络世界的可信任度与可依赖度,是促进网络主体的道德形成的前提。在网络诚信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示范、引导、警示等方式,不断改进现有网络环境,以保证青少年有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空间;反过来,多层次的诚信网络环境有利于形成青少年网德,加强自律意识,提高德育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
络道
德
网
络诚信
网
德
教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网络空间的净化与青少年网德教育
被引量:
15
1
作者
张彦
机构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1-16,共6页
文摘
互联网对当代青少年的影响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青少年网上不良行为的根源是网络空间的文化危机。由于互联网具有不同寻常的社会控制结构,它的有序性问题特别需要有效的解决方案。网络空间文化的基本准则为:“善待网络”;网络道德的五条基本规范为:无害原则、尊重原则、允许原则、诚信原则、互惠原则。加强网德教育要从认知教育入手,以情感养成为目标,通过自主建构内化,注重过程养成。
关键词
互联
网
网
络文化
青少年
网
德
教育
网
络空间
净化
诚信原则
认知
教育
Keywords
internet, cyber culture, teenagers, cyber moral education
分类号
D648 [政治法律—政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网德教育:网络信息安全新课题
被引量:
11
2
作者
陆宝益
杨海平
机构
淮阴师院图书馆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出处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8-61,68,共5页
文摘
人为因素已成为网络安全问题最直接最具影响的重要方面 ,种种网德失范行为警示人们必须关注人类的网德建设。重视网德理论研究 ,制订具体的网络行为准则和规范 ,加强网德教育是深化网德建设的主要措施 ,也是网络安全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
网
络道
德
网
德
建设
网
德
教育
网
络安全
Keywords
Web morality Web morality education Web morality construction
分类号
TP393.08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
5
3
作者
姚世民
汤继平
机构
成都市团校
成都市团校培训部
出处
《青年探索》
2005年第4期52-54,共3页
文摘
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一方面,互联网强化青少年的主体地位、现代观念、社会行为;另一方面,它又导致了青少年民族传统的淡化、道德意识的弱化、抽象思维的退化、人际交往的异化。当务之急是趋利避害,采取加强网站建设、信息防范、网德教育、监督管理等措施去克服互联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科学利用网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服务。
关键词
青少年
互联
网
影响及对策
行为方式
思想观念
主体地位
现代观念
民族传统
道
德
意识
抽象思维
人际交往
趋利避害
网
站建设
网
德
教育
负面影响
监督管理
健康成长
科学利用
社会
弱化
信息
分类号
F713.36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F28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网络的负面影响及应对方法
被引量:
4
4
作者
陈奎庆
张宏如
机构
江苏工业学院院办
出处
《思想教育研究》
2007年第3期33-34,共2页
文摘
网络的负面影响已成为新形势下学生工作所面临的新问题。德育要正视这一问题,积极寻求应对措施,要树立新的理念,加强对网络的管理,还要切实加强网风、网德教育,对网络成瘾者的教育引导与心理干预。
关键词
网
络成瘾者
负面影响
对方
学生工作
网
德
教育
心理干预
教育
引导
分类号
B84-0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大学生网德失衡问题及其对策
被引量:
1
5
作者
沈春光
机构
许昌师专德育教研室
出处
《许昌师专学报》
2001年第4期118-120,共3页
文摘
由于网络的即索即取全球交互特征和传播内容的隐匿、自由、开放、异化等特征 ,对大学生道德观念及日常行为将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大学生“网德失衡”现象已引起各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本文认为应尽快制定科学的大学生网德行为准则 ,建立系统的网德行为管理和监控机制 ,优化网德教育环境 ,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不断提高德育教师的信息素质 ,同时 。
关键词
大学生
互联
网
网
德
失衡
对策
道
德
观念
网
德
教育
德
育
心理健康
教育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
the Internet
moral unbalance on the Internet
countermeasure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网德教育
被引量:
2
6
作者
蒋士会
陈庆文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
玉林师范学院教育系
出处
《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
2006年第1期81-82,共2页
文摘
网德是指网络交往中所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具有自律性、平等性、多元性特征。学校网德教育内容应包括:遵守网络礼仪;正确选择网络信息;确保网络信息安全;尊重他人知识产权;预防计算机犯罪五个方面。对网德教育我们应遵循引导性与建构性相结合原则,主体性原则,寓教于乐原则,采取加强网络文化、校园网建设,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策略。
关键词
网
络
网
络社会
网
德
网
德
教育
信息技术
教育
课程
网
络信息安全
计算机犯罪
校园
网
建设
道
德
规范
网
络交往
分类号
G623.58 [文化科学—教育学]
D648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学生网德教育研究
被引量:
2
7
作者
赵丽臻
机构
聊城大学思政与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53-55,共3页
文摘
网络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对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加强大学生的网德教育,是高校面临的新课题。通过对大学生网德失范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提出了解决大学生网德失范问题的一些有效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
网
络
网
德
教育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政府防控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责任体系建构
被引量:
2
8
作者
黎慈
机构
江苏警官学院
出处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61-66,共6页
基金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及其防范策略研究--以江苏高校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C-a/2011/01/06)的阶段性成果
江苏省教育厅2011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网络时代的民意表达法律问题研究"(2011SJD820011)
+1 种基金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资助项目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文摘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情形日益增多,这不仅危害到大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而且也侵犯了他人合法权益,甚至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引导社会发展方向的权威力量,政府理应肩负起防控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责任。然而,由于网络在我国的使用和发展时间不长,政府监管责任机制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因此,为了有效防治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情形发生,政府有必要从完善法律法规、增强网络监管力度、培养专业人才、加快技术研发、督导高校网络道德教育、构建网络协同管理机制等方面完善其责任体系的建构。
关键词
网
络行为失范
网
络协同管理
网
德
教育
分类号
D630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网络背景下中小学德育现状诊断与创新策略
被引量:
1
9
作者
张谦
机构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出处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5年第3期66-67,共2页
文摘
中小学德育工作面对网络大背景,应该有超前应对意识,方可做到防患于未然。然而网德教育现实不容乐观,各地情况不一,发展极不平衡,大致有滞后、同步和超前三种状态。据此,提出网德教育创新思路与策略。
关键词
网
德
教育
超前应对
创新策略
分类号
G631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发挥专业优势,加强网德教育——浅谈信息技术教师在网德教育中的专业作用
被引量:
1
10
作者
吴龙生
机构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永和中学
出处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3年第3期4-4,13,共2页
文摘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人类迈入信息社会,以信息为核心的崭新的群体文明——网络文明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产生而发展起来。对于青少年来说,网络对于他们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
信息课堂
初中
教育
网
德
教育
分类号
G4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精神的边界——网德教育视野中“黑客精神”的解读
被引量:
1
11
作者
郑伟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
出处
《当代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5,共5页
文摘
几年来,“黑客”情结一直在纠缠青少年网民,难以理顺。本文通过对黑客精神的哲理分析,进一步揭示其实质内涵,以提高青少年网络意识。
关键词
黑客
精神边界
网
德
教育
“黑客精神”
分类号
D648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
1
12
作者
赵泽碧
机构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教研究所
出处
《继续教育研究》
2006年第1期176-176,F0003,共2页
文摘
加强对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预防,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广泛关注和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通过对网络酿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分析,提出了“直面网络、拒绝诱惑、迎接挑战”的对策思考,以期能为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和成长空间提供一片圣洁的蓝天。
关键词
网
络犯罪
网
德
教育
拦截诱惑
分类号
G41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青少年网德教育
被引量:
1
13
作者
杨盛军
机构
湖南科技大学法学院
出处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年第1期83-86,共4页
基金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010YBA098)
文摘
当前青少年网德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遮蔽了青少年的主体人格,忽略了青少年本身的认知特点与认知能力。按照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青少年主体的人格认同是网德教育的基础,同时,青少年网德教育必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具有发展的阶段性与层级性。在方法上我们应当采取"对话-辩论"的道德教育模式,此外,还需要营造诚信公正的网德教育环境来支持青少年网德教育。
关键词
柯尔伯格
道
德
认知发展理论
青少年
网
德
教育
分类号
G40-059.1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网络对青年学生成长的负面影响及应对策略
14
作者
严珍
机构
黄淮学院
出处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27-128,共2页
文摘
网络以其民主性、渗透性、共享性、不可控制性等特征,在为青年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为他们创造精彩的娱乐时空的同时,对青年学生成长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更频繁、更直接、更广泛。因此,网络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学校教育必须研究其特点,准确把握学生心理需求动向,采取有力措施应对这种挑战。
关键词
网
络
负面影响
网
德
教育
Keywords
network
negative effect
net morals education
分类号
C913.5 [经济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网络时代电大德育的新课题
15
作者
辜少强
机构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
出处
《电大教学》
2002年第5期24-26,共3页
文摘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网络时代,网络让人们享受高科技带来的恩泽,为人们提供了开掘潜能的大舞台,给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提供了畅通的渠道,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推动了人类文化、道德进程的发展。与此同时,网络的负面影响也很突出:西方的政治渗透引发思想迷惘,信息垃圾引发道德沦丧,沉溺网络引发人格缺陷。新形势下,如何通过网络等媒体,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网德教育、心理教育、审美教育,是电大德育工作所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关键词
网
络时代
广播电视大学
德
育工作
政治思想
教育
网
德
教育
心理
教育
审美
教育
分类号
G728.8 [文化科学—成人教育学]
G41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把网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
16
作者
王如新
机构
福建省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出处
《素质教育大参考》
2008年第23期13-15,共3页
文摘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与此同时,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这表明,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已经成为当前一个迫切的问题。
关键词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
德
建设的若干意见》
学校
教育
网
德
教育
网
络道
德
教育
中共中央
新兴媒体
网
络传播
有害信息
分类号
G41 [文化科学—教育学]
D648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中职生的“网德”教育
17
作者
钟杏凤
机构
广西机电工程学校
出处
《大观周刊》
2011年第19期178-179,共2页
文摘
本文试从因特网的发展对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机遇和挑战出发,提出大力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网德”教育的若干基本策略。
关键词
因特
网
机遇与挑战
网
德
教育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位一体”中小学网德教育体系初探
18
作者
刘英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小学德育》
2010年第10期9-11,共3页
文摘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中小学生网民群体越来越庞大,网德教育已成必然之势,当务之急。网德教育是以网络道德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以提升中小学生的网络德育素养和道德自律能力为根本目的。本文着力对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网德教育体系的构建进行初步的探析。
关键词
网
德
教育
中小学
道
德
规范
分类号
G631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中学生网德教育网站模式的构建
19
作者
王艳
机构
湖南科技大学
出处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35-36,共2页
文摘
中学生网德教育网站模式就是以中学生德育网站为主阵地,以其他知名网站为依托,促进中学生良好网络道德形成的一种教育样式。文章剖析了构建中学生网德教育网站模式的必要性,阐释了构建中学生网德教育网站模式的原则,论述了中学生网德教育网站模式的具体构建。
关键词
中学生
网
德
教育
网
站模式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网络诚信视阈下的青少年网德教育
20
作者
杨盛军
机构
中南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
出处
《少年儿童研究》
2009年第8X期9-13,共5页
基金
中南大学博士生创新基金项目:“中国法治实践中的伦理问题研究”(1343—74334000001)阶段性成果
文摘
在网络道德体系中,网络诚信是一种具有根基性的道德品质,它决定着网络世界的可信任度与可依赖度,是促进网络主体的道德形成的前提。在网络诚信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示范、引导、警示等方式,不断改进现有网络环境,以保证青少年有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空间;反过来,多层次的诚信网络环境有利于形成青少年网德,加强自律意识,提高德育实效性。
关键词
网
络道
德
网
络诚信
网
德
教育
分类号
G41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网络空间的净化与青少年网德教育
张彦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15
原文传递
2
网德教育:网络信息安全新课题
陆宝益
杨海平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1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
姚世民
汤继平
《青年探索》
2005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网络的负面影响及应对方法
陈奎庆
张宏如
《思想教育研究》
2007
4
原文传递
5
大学生网德失衡问题及其对策
沈春光
《许昌师专学报》
200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论网德教育
蒋士会
陈庆文
《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
200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大学生网德教育研究
赵丽臻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200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政府防控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责任体系建构
黎慈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网络背景下中小学德育现状诊断与创新策略
张谦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发挥专业优势,加强网德教育——浅谈信息技术教师在网德教育中的专业作用
吴龙生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精神的边界——网德教育视野中“黑客精神”的解读
郑伟
《当代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200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对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调查与思考
赵泽碧
《继续教育研究》
200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基于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青少年网德教育
杨盛军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网络对青年学生成长的负面影响及应对策略
严珍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网络时代电大德育的新课题
辜少强
《电大教学》
200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把网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
王如新
《素质教育大参考》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浅谈中职生的“网德”教育
钟杏凤
《大观周刊》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三位一体”中小学网德教育体系初探
刘英
《小学德育》
2010
0
原文传递
19
论中学生网德教育网站模式的构建
王艳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论网络诚信视阈下的青少年网德教育
杨盛军
《少年儿童研究》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