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道德:非实存的规范体系——兼论“网德” 被引量:14
1
作者 郑伟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8-62,共5页
网络和现实都是人类生存的境域 ,它们统一于人类的生活世界 ,都是生活世界的组成部分。“网络道德”的提出 ,只顾及了网络自身的特殊性 ,而忽视了网络与现实在本质上的同一性 ,不仅无助于生活世界的圆融 ,而且可能在伦理理论和道德实践... 网络和现实都是人类生存的境域 ,它们统一于人类的生活世界 ,都是生活世界的组成部分。“网络道德”的提出 ,只顾及了网络自身的特殊性 ,而忽视了网络与现实在本质上的同一性 ,不仅无助于生活世界的圆融 ,而且可能在伦理理论和道德实践上给人们带来诸多的困难。质言之 ,“网络道德”是非实存性的 ,在网络中不存在“网络道德” ,而只有“网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道 既有道
下载PDF
试论大学生的“网德”教育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晋 《阴山学刊》 2002年第6期68-70,共3页
互联网已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信息工具。它既然进入生活 ,就必然涉及到道德问题 ,即“网德”。目前 ,不良网络已给大学生身心和学业发展造成严重危害。加强“网德”教育刻不容缓。
关键词 大学生 互联 教育
下载PDF
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与“网德”培养 被引量:4
3
作者 邓清华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 2004年第4期39-41,共3页
大学生是我国网络使用主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网络给他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严重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培养大学生的"网德"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大学生应具备爱国、诚信、尊重、无害、责任感、节制等"... 大学生是我国网络使用主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网络给他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严重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培养大学生的"网德"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大学生应具备爱国、诚信、尊重、无害、责任感、节制等"网德",培养这些"网德"除了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和网络道德修养外,培育一个健康的网络道德环境也极其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络道失范 培养
下载PDF
我国中、东部地区青少年性犯罪现象分析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石戈峰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19-124,共6页
调查显示:我国中东部地区青少年性犯罪既有同一性也有差异性,其共同的原因除了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社会转型期道德失范,更多的源自性教育的缺失。因此制止和预防青少年性犯罪要从源头抓起,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立体防御系统;启动... 调查显示:我国中东部地区青少年性犯罪既有同一性也有差异性,其共同的原因除了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社会转型期道德失范,更多的源自性教育的缺失。因此制止和预防青少年性犯罪要从源头抓起,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立体防御系统;启动青少年自我免疫、自我保护系统;弘扬网络道德、构建绿色网络空间;调动法律矫正和治理作用。使青少年安全度过"青春躁动期"和"心理断乳期",获得良好的性心理认知,培养健全的人格和修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性犯罪 性犯罪免疫力 性教育 色情文化
下载PDF
网德教育与青少年发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彦 《当代青年研究》 2005年第9期27-29,共3页
互联网造就了青少年社会化的全新环境。在垂直约束力锐减的情况下,对于青少年远离网瘾,网德教育具有其他手段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而由于网络道德环境的“去社会化”,我们要寻求解决青少年网瘾问题的根本和长效出路,就不仅仅提出要重视... 互联网造就了青少年社会化的全新环境。在垂直约束力锐减的情况下,对于青少年远离网瘾,网德教育具有其他手段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而由于网络道德环境的“去社会化”,我们要寻求解决青少年网瘾问题的根本和长效出路,就不仅仅提出要重视网德教育就行了,还要着力解决网德教育失范这样的问题。“善待网络”的主文化使人们从内心形成良知和情操,自觉地将网络用于有益的方面而不是有害的方面,因此,它对于网络时代青少年人格的健康发展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青少年
下载PDF
论网德教育 被引量:2
6
作者 蒋士会 陈庆文 《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 2006年第1期81-82,共2页
网德是指网络交往中所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具有自律性、平等性、多元性特征。学校网德教育内容应包括:遵守网络礼仪;正确选择网络信息;确保网络信息安全;尊重他人知识产权;预防计算机犯罪五个方面。对网德教育我们应遵循引导性与建构性相... 网德是指网络交往中所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具有自律性、平等性、多元性特征。学校网德教育内容应包括:遵守网络礼仪;正确选择网络信息;确保网络信息安全;尊重他人知识产权;预防计算机犯罪五个方面。对网德教育我们应遵循引导性与建构性相结合原则,主体性原则,寓教于乐原则,采取加强网络文化、校园网建设,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社会 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课程 络信息安全 计算机犯罪 校园建设 规范 络交往
下载PDF
试论网络时代的青少年“网德”教育问题 被引量:2
7
作者 于淑云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95-99,共5页
网络作为现代文明的结晶,作为信息化传递的主要载体,其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网络这把双锋的利刃,在给现代社会带来革命性变革的同时,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消极和负面的冲击,特别是对上网的最大群体——青少年,产生的影响更为严重。本文从网... 网络作为现代文明的结晶,作为信息化传递的主要载体,其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网络这把双锋的利刃,在给现代社会带来革命性变革的同时,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消极和负面的冲击,特别是对上网的最大群体——青少年,产生的影响更为严重。本文从网络技术的特征分析,阐述了对青少年产生的负面影响及如何采取相应的对策——“网德”教育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时代 青少年
下载PDF
大学生“网德”状况调查及其培养策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肖乾 彭莉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6年第B12期294-296,共3页
网络时代所构筑起的新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影响着今天大学生们的认知、情感、思想和心理,也出现了许多网络道德缺失的现象.根据网德的特点以及当前大学生网德的现状,本文提出了大学生网德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 大学生 培养策略
下载PDF
公民社会视角下网络围观的规范发展研究
9
作者 陆丹红 杨道忠 《改革与开放》 2014年第11期62-64,共3页
本文从公民社会的视角来探讨网络围观这一新生的社会现象。拟从公民社会的基本特征开始,说明网络围观现象正是中国公民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并且从多方面论证网络围观对公民社会建设的积极意义。同时分析网络围观的诸多不足之处,... 本文从公民社会的视角来探讨网络围观这一新生的社会现象。拟从公民社会的基本特征开始,说明网络围观现象正是中国公民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并且从多方面论证网络围观对公民社会建设的积极意义。同时分析网络围观的诸多不足之处,探讨网络围观的规范引导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社会 络围观 公民精神
下载PDF
新时代加强领导干部网德建设探索
10
作者 戴伟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第5期82-85,共4页
领导干部网德失范问题不仅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而且影响了人民群众对“四个自信”的价值认同。加强领导干部网德建设需要多管齐下,既要加强网络社会的主流文化建设,又需要领导干部提高自身修养和学习能力,同时还应完善网络社会治理制度。
关键词 领导干部 传统道 络社会
下载PDF
虚实相辅塑造大学生的“网德”
11
作者 郭军明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4年第7期21-23,共3页
互联网的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极为便捷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但互联网的道德问题一直是学校和家长不愿大学生过多接触网络的原因之一。"网德"问题的产生有其社会原因,也与高校大学生尚未成熟的一些心理需求有关,应该虚实相辅,将... 互联网的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极为便捷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但互联网的道德问题一直是学校和家长不愿大学生过多接触网络的原因之一。"网德"问题的产生有其社会原因,也与高校大学生尚未成熟的一些心理需求有关,应该虚实相辅,将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统一起来,塑造和培养大大学生的"网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互联
下载PDF
网德"建设——公民道德建设的新课题
12
作者 孙萍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78-80,共3页
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网络的迅猛发展为传统的道德建设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如何针对网络的特殊性,尽快地构筑"网德"建设体系,就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新课题。
关键词 "" 公民道建设
下载PDF
加强网络教育 培养良好“网德”
13
作者 叶晓桦 《今日教育》 2005年第7期92-93,共2页
关键词 络教育 培养 知识创新 负面影响 络道 青少年 信息技术 信息交流 经济发展
下载PDF
校园网络的道德建设
14
作者 赵志国 《农业教育研究(西南)》 2002年第3期37-38,共2页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这是对我国公民的基本要求,高等学校的网络建设必须以《纲要》为指导,使之成为促进教育发展、传播科学和文明的阵...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这是对我国公民的基本要求,高等学校的网络建设必须以《纲要》为指导,使之成为促进教育发展、传播科学和文明的阵地;与此同时,师生的网上行为,学校网络工作者的建网、管网工作,必须以"二十字"来规范。网络是现代文明的结晶。网络之所以有很强的吸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工作者 阵地 敬业奉献 学校 学堂 思想政治工作 规范
下载PDF
论网络空间的净化与青少年网德教育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彦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1-16,共6页
互联网对当代青少年的影响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青少年网上不良行为的根源是网络空间的文化危机。由于互联网具有不同寻常的社会控制结构,它的有序性问题特别需要有效的解决方案。网络空间文化的基本准则为:“善待网络”;网络道... 互联网对当代青少年的影响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青少年网上不良行为的根源是网络空间的文化危机。由于互联网具有不同寻常的社会控制结构,它的有序性问题特别需要有效的解决方案。网络空间文化的基本准则为:“善待网络”;网络道德的五条基本规范为:无害原则、尊重原则、允许原则、诚信原则、互惠原则。加强网德教育要从认知教育入手,以情感养成为目标,通过自主建构内化,注重过程养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 络文化 青少年 教育 络空间 净化 诚信原则 认知教育
原文传递
网德教育:网络信息安全新课题 被引量:11
16
作者 陆宝益 杨海平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8-61,68,共5页
人为因素已成为网络安全问题最直接最具影响的重要方面 ,种种网德失范行为警示人们必须关注人类的网德建设。重视网德理论研究 ,制订具体的网络行为准则和规范 ,加强网德教育是深化网德建设的主要措施 ,也是网络安全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 络道 建设 教育 络安全
下载PDF
“网络德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德’教育”之辨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蔡丽华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9-111,共3页
概念是思维的工具,对概念的厘清是理论研究最基础性的工作。网络德育作为德育理论的核心概念,在网络德育理论体系中处于核心和支配地位,是网络德育理论体系的支撑点,是学科中重要的基础性概念。当前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着"网络... 概念是思维的工具,对概念的厘清是理论研究最基础性的工作。网络德育作为德育理论的核心概念,在网络德育理论体系中处于核心和支配地位,是网络德育理论体系的支撑点,是学科中重要的基础性概念。当前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着"网络德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德’教育"之模糊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因此,有必要对"网络德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德’教育"进行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 辨析
下载PDF
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5
18
作者 姚世民 汤继平 《青年探索》 2005年第4期52-54,共3页
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一方面,互联网强化青少年的主体地位、现代观念、社会行为;另一方面,它又导致了青少年民族传统的淡化、道德意识的弱化、抽象思维的退化、人际交往的异化。当务之急是趋利避害,采... 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一方面,互联网强化青少年的主体地位、现代观念、社会行为;另一方面,它又导致了青少年民族传统的淡化、道德意识的弱化、抽象思维的退化、人际交往的异化。当务之急是趋利避害,采取加强网站建设、信息防范、网德教育、监督管理等措施去克服互联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科学利用网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互联 影响及对策 行为方式 思想观念 主体地位 现代观念 民族传统 意识 抽象思维 人际交往 趋利避害 站建设 教育 负面影响 监督管理 健康成长 科学利用 社会 弱化 信息
下载PDF
网络的负面影响及应对方法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奎庆 张宏如 《思想教育研究》 2007年第3期33-34,共2页
网络的负面影响已成为新形势下学生工作所面临的新问题。德育要正视这一问题,积极寻求应对措施,要树立新的理念,加强对网络的管理,还要切实加强网风、网德教育,对网络成瘾者的教育引导与心理干预。
关键词 络成瘾者 负面影响 对方 学生工作 教育 心理干预 教育引导
原文传递
论网络空间的精神治理与青少年网德教育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彦 《新德育.思想理论教育(综合版)》 2007年第4期13-21,共9页
互联网对当代青少年的影响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首先对互联网使青少年所遭遇到的社会化困境进行了比较透彻的分析。然后又指出,网络空间的文化危机才是青少年网上不良行为发生的更为深刻的社会原因。由于互联网具有不... 互联网对当代青少年的影响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首先对互联网使青少年所遭遇到的社会化困境进行了比较透彻的分析。然后又指出,网络空间的文化危机才是青少年网上不良行为发生的更为深刻的社会原因。由于互联网具有不同的社会控制结构,它的有序性问题,特别需要精神治理的解决方案。通过解决“认同难题”,本文将网络空间文化准则概括为“善待网络”,并梳理出网络道德的五条基本规范。既然使网络走向有序的最有效手段是基于道德的精神治理,青少年网德教育便成了教育在新世纪必须承担的一项重要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教育 络空间 青少年社会化 精神治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