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1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丹参方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6
1
作者 高秀梅 张伯礼 +5 位作者 商洪才 王怡 郭利平 张萌 史红 刘密新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2期1754-1756,共3页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方预处理冠脉结所经典大鼠,验证其是否具有模拟或加强缺血预适应减少缺血再灌后折损伤后的作用。方法180只大鼠采用Stata统计软件随机分为9组,每组各20只。采用经典大鼠冠脉结扎,缺血5min,再灌5min,反复循环3次缺血性...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方预处理冠脉结所经典大鼠,验证其是否具有模拟或加强缺血预适应减少缺血再灌后折损伤后的作用。方法180只大鼠采用Stata统计软件随机分为9组,每组各20只。采用经典大鼠冠脉结扎,缺血5min,再灌5min,反复循环3次缺血性预适应模型,以及缺血30min,再灌2h的单纯缺血再灌模型,以坏死区占缺血区的百分比、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心肌酶、自由基为评价指标。结果再灌组,早、晚期假性预适应组坏死质量占缺血质量(IS/AAR)分别高达45%,47%,45%;心率失常的发生率也分别高达76%,56%,73%;血清中LDH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缺血预处理后,早期组IS/AAR与早期假性预适应组相比降低了17%,晚期组IS/AAR与晚期假性预适应组相比仅降低4%;早期缺血预处理组和晚期缺血预处理组心率失常发生率分别为13%,44%,显著低于再灌和早晚期假性预适应组,P<0.01;缺血预处理之后LDH释放也减少。复方丹参方预处理后,在再灌、IPC基础上IS/AAR进一步缩小约10%~17%,LDH释放也减少,LDH含量以晚期药物+IPC组最低,与晚期假性预适应组相比P<0.05,复方丹参方使再灌组心率失常发生率下降。另外复方丹参方预处理后,还可以使血清中MDA下降,SOD活性增强。结论复方丹参方可加强缺血性预适应的效应,但对早期缺血性预适应的效应不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方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保护作用 大鼠 心肌酶 缺血预适应
下载PDF
电针、艾灸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自噬相关蛋白LC 3、Beclin 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5
2
作者 谭成富 王超 +8 位作者 杜琳 刘薇薇 宋瑾 冯果 严洁 阳晶晶 唐雅妮 陈美琳 李姣兰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观察针灸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心肌自噬相关蛋白LC 3、Beclin 1表达的影响,探讨针灸预处理在MIRI过程中对自噬调控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缺血预适应(IP)组、电针组和艾灸组,每组8只... 目的:观察针灸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心肌自噬相关蛋白LC 3、Beclin 1表达的影响,探讨针灸预处理在MIRI过程中对自噬调控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缺血预适应(IP)组、电针组和艾灸组,每组8只。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MIRI模型。电针组及艾灸组造模前分别电针或艾灸"内关"穴,每次20min,每日1次,连续7d。HE染色法及透射电镜检测左心室心肌病理形态学的变化,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及凋亡指数,Western blot法检测LC 3、Beclin 1蛋白在心肌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心肌损伤较严重,心肌细胞排列紊乱、边界模糊,炎性细胞浸润,部分横纹坏死、溶解,线粒体结构紊乱、模糊,空泡化严重,并出现大量双层膜结构的自噬小体;IP组、电针组及艾灸组心肌损伤较模型组轻微,肌纤维大多正常,肌丝间局灶性水肿,线粒体丰富伴空泡增多,偶见自噬体。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凋亡指数、LC 3Ⅱ及Beclin 1蛋白表达水平、LC 3Ⅱ/LC 3Ⅰ均明显升高(P<0.01),LC 3Ⅰ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IP组、电针组及艾灸组凋亡指数、LC 3Ⅱ及Beclin 1蛋白表达水平、LC 3Ⅱ/LC 3Ⅰ均明显降低(P<0.01),LC 3Ⅰ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电针组凋亡指数、LC 3Ⅱ及Beclin 1蛋白表达水平、LC 3Ⅱ/LC 3Ⅰ明显低于IP组及艾灸组(P<0.05),而LC 3Ⅰ蛋白表达水平则显著高于IP组及艾灸组(P<0.01)。结论:IP、电针或艾灸"内关"穴预处理对MIRI大鼠均具有保护作用,可对MIRI大鼠心肌的自噬产生调节作用,尤以电针最佳,而这种适度调节MIRI过程中的自噬水平可能与下调LC 3Ⅱ、Beclin 1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处理 艾灸处理 心肌缺血再灌注 缺血预适应 心肌自噬相关蛋白
原文传递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缩小心肌梗塞范围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1
3
作者 徐成斌 陈源源 +1 位作者 卢明瑜 吴彦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6-18,共3页
近年动物试验证明心肌缺血预适应有一种保护作用。本组分析了近3年我院急性前壁心肌梗塞110例病人缺血预适应对心肌梗塞的影响。其中男77例,女33例。心肌梗塞前有预缺血者69例(A组).,无预缺血者41例(B组)。资料分... 近年动物试验证明心肌缺血预适应有一种保护作用。本组分析了近3年我院急性前壁心肌梗塞110例病人缺血预适应对心肌梗塞的影响。其中男77例,女33例。心肌梗塞前有预缺血者69例(A组).,无预缺血者41例(B组)。资料分析显示:B组心肌梗塞时心肌坏死范围、心肌酶峰值、心功能损害、室壁瘤形成及死亡率均高于A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还就心肌缺血预适应发生时间及其对心肌保护作用之间的关系,缺血预适应的可能机制及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缺血预适应 心肌缺血
原文传递
尼可地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的心肌保护作用 被引量:32
4
作者 韩红彦 贾海珍 +1 位作者 周琦 马丽 《疑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在PCI术前(5±2)d开始服用尼可地尔5 mg,3次/d;术前2 h顿服10 mg,术后继续给予5 mg,每天3...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在PCI术前(5±2)d开始服用尼可地尔5 mg,3次/d;术前2 h顿服10 mg,术后继续给予5 mg,每天3次,服用4周;对照组不服用尼可地尔,其他治疗相同;观察PCI术中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变化;检测PCI术前、术后6 h及24 h的肌钙蛋白1(cTnI)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多普勒超声观察PCI术前及术后1周、4周心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PCI术中心绞痛发生5例(11.1%),低于对照组16例(32.7%)(x^2=6.863,P=0.012);术中球囊扩张时观察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6.7%vs.65.3%,x^2=5.257,P=0.037);ST段下降幅度分别为(0.03±0.04)mV和(0.05±0.05)m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57,P=0.037)。术后6 h和24 h肌钙蛋白Ⅰ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0.032±0.056)U/L、(0.059±0.071)U/L,对照组(0.134±0.193)U/L、(0.366±0.210)U/L,t=2.035,P=0.044;t=8.365,P=0.001];PCI术后4周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值高于对照组[(67.5±6.8)%vs.(64.1±8.1)%,t=2.194,P=0.031]。结论尼可地尔可以减少PCI术中心绞痛发作和缺血改变,减轻心肌损伤,长期服用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左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尼可地尔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缺血预适应
下载PDF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内源性保护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5
作者 曹泽玲 杨庭树 +1 位作者 龙超良 汪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12-916,共5页
缺血预适应是目前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最为有效方法之一,其机制是通过调动机体内源性保护体系而发挥作用。但由于缺血预适应在临床难以实施,随之出现了药物预适应,它可分为受体和非受体依赖2种,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研究热点。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预适应 药物处理
下载PDF
药理性预适应的心脏保护作用 被引量:17
6
作者 金祝秋 陈修 《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1997年第2期106-109,共4页
心肌药理性预适应是根据心肌缺血预适应机理,通过模拟心肌缺血预适应方法,研究用药物激发或模拟机体内源性保护物质呈现的保护心脏作用。根据作用机理的不同,预适应药物可分为受体依赖性和非受体依赖性二种类型。与G蛋白偶联的受体... 心肌药理性预适应是根据心肌缺血预适应机理,通过模拟心肌缺血预适应方法,研究用药物激发或模拟机体内源性保护物质呈现的保护心脏作用。根据作用机理的不同,预适应药物可分为受体依赖性和非受体依赖性二种类型。与G蛋白偶联的受体激动剂如腺苷(A1,A3受体)、缓激肽(B2受体)、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受体)、去氧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α1受体)、吗啡(阿片受体)等以及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蛋白激酶C(PKC)激活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一磷酸类脂A等都具有药物预适应样保护心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心肌再灌注 药物 缺血预适应
下载PDF
后适应对大鼠实验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5
7
作者 方芳 王婉灵 +3 位作者 余术宜 张辉 谢立新 方云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76-479,共4页
目的研究后适应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与氧自由基的关系。方法大脑中动脉线拴法(MCAO)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50只♂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MCAO)、预适应组(MCAO+precondit... 目的研究后适应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与氧自由基的关系。方法大脑中动脉线拴法(MCAO)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50只♂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MCAO)、预适应组(MCAO+preconditioning)、后适应组(MCAO+postconditioning)和尼莫地平组(MCAO+nimodip-ine),每组10只大鼠。术后对大鼠进行神经缺陷评分,并取脑组织测量梗死体积。另取50只大鼠,分组、实验方法及步骤同上,术后取梗死侧脑组织做成匀浆,检测脑组织中丙二醛(MDA)、乳酸(L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后适应能减少大鼠实验性局灶性脑缺血的梗死体积、降低脑含水量,改善其神经行为。脑组织匀浆生化指标检测发现缺血后适应能降低脑组织中MDA和LA含量;升高SOD和GSH含量,与MCAO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缺血后适应能诱导脑缺血耐受,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与增加脑组织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适应 缺血预适应 缺血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基础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6
8
作者 郭治昕 赵利斌 +2 位作者 王蕾 蒋建兰 元英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U004-U005,共2页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基础研究 新进展 微循环 缺血预适应
下载PDF
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的心血管领域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9
作者 汪涛 康毅 娄建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66-470,共5页
本文主要就激肽释放酶 激肽系统 (KKS)在心血管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KKS是机体重要的调节系统 ,广泛地存在于许多组织和器官中 ,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生理过程 ,如心血管、肾脏和神经系统的功能调节 ,平滑肌收缩、葡萄糖代谢、细胞增... 本文主要就激肽释放酶 激肽系统 (KKS)在心血管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KKS是机体重要的调节系统 ,广泛地存在于许多组织和器官中 ,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生理过程 ,如心血管、肾脏和神经系统的功能调节 ,平滑肌收缩、葡萄糖代谢、细胞增殖、炎症与疼痛及休克过程等。近年来特别是在心血管方面的研究进展很快 ,许多临床研究和基础实验已证实KKS具有强大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如调节血压、抑制心肌肥厚的形成、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参与缺血预适应形成。对于其各组分及相应受体作用的研究已达分子水平。基因敲除和转基因模型的建立 ,进一步扩大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 缓激肽 心血管系统 缺血预适应
下载PDF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心肌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0
作者 李凯 郑世营 《医学综述》 2008年第1期6-8,共3页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肌细胞凋亡的现象。如何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已成为心肌保护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应用具有广泛的前景。综述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心肌细胞凋亡的证据、可能的...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肌细胞凋亡的现象。如何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已成为心肌保护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应用具有广泛的前景。综述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心肌细胞凋亡的证据、可能的相关机制、参与调节的相关基因分子和信号转导、以及初步阐述了目前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的方法(缺血预适应和药物预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缺血预适应 病因学
下载PDF
既往和发病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功能的近期影响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杜志民 罗初凡 +4 位作者 梅卫义 胡承恒 伍贵富 李怡 马虹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 探讨既往和发病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左室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室造影的 2 52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分组比较既往心绞痛及发病前心绞痛对肌酸激酶 (CK)峰值浓度、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和左室功... 目的 探讨既往和发病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左室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室造影的 2 52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分组比较既往心绞痛及发病前心绞痛对肌酸激酶 (CK)峰值浓度、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和左室功能等的影响。结果  (1 )分组 :2 52例患者中 ,兼有既往心绞痛和发病前心绞痛者 46例 (A组 ,占 1 8 3 % ) ,单纯既往心绞痛者 1 1 2例 (B组 ,占 44 4% ) ,单纯发病前心绞痛者 43例 (C组 ,占 1 7 1 % ) ,梗死前无心绞痛者 51例 (D组 ,占 2 0 2 % ) ;(2 )CK峰值浓度 :A组显著低于D组 (P <0 0 5) ;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的峰值浓度A组显著低于D组 (P <0 0 1 )和B组 (P <0 0 5) ,B组和C组均低于D组 (P均 <0 0 5)。 (3)非Q波心梗的比率 :A组显著高于D组 (35 %与 1 6 % ,P <0 0 5)。 (4)冠状动脉侧支循环 :有既往心绞痛的A、B组明显好于既往无心绞痛的C、D组 (P <0 0 5)。 (5)左室射血分数 :A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 ,而且B组和C组均高于D组 (P <0 0 5)。 (6)室壁运动Cortina计分 :A组明显低于其他各组 ,B组和C组均显著低于D组(P <0 0 5)。结论 既往心绞痛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建立 ,发病前心绞痛可能导致缺血预适应的产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心绞痛 左心室功能 缺血预适应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
原文传递
缺血预适应的研究现状和前景 被引量:16
12
作者 宋秋景 李元建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7,共7页
缺血预适应是一种内源性保护机理 ,即短暂缺血后能耐受随后较长时间的缺血损伤 ,这一现象已在不同种属动物和临床病人中得到证实 .缺血预适应表现为早期和延迟心肌保护 .缺血预适应的信号转导途径涉及触发物质 (内源性活性物质 ) ,中介... 缺血预适应是一种内源性保护机理 ,即短暂缺血后能耐受随后较长时间的缺血损伤 ,这一现象已在不同种属动物和临床病人中得到证实 .缺血预适应表现为早期和延迟心肌保护 .缺血预适应的信号转导途径涉及触发物质 (内源性活性物质 ) ,中介物质 (蛋白激酶 )和效应物质 (离子通道和保护蛋白 ) .核因子 - κB可能在心肌缺血预适应的延迟保护中起重要作用 .缺血预适应已扩展到药理性预适应 ,单磷酯 A,尼可地尔等能显著减轻心肌缺血损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适应 药理性预适应 再灌注损伤 心肌缺血
下载PDF
细胞缺氧复氧模型建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3
作者 关欣 李应东 《医学综述》 2008年第18期2737-2739,共3页
细胞缺氧复氧模型被广泛的用于机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缺血预适应的研究,本文综述了细胞缺氧复氧模型建立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单纯物理性模型、单纯化学性模型,以及对模型的评价。
关键词 缺氧复氧 缺血/再灌注 缺血预适应 实验模型
下载PDF
缺血预适应及侧支循环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9
14
作者 吴伟力 傅向华 +6 位作者 马宁 李世强 谷新顺 薛玲 刘君 苗青 李亮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17-722,共6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前心绞痛产生的缺血预适应独立于或协同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44例发病6 h内接受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梗死前48 h内有无心绞痛分成2组,有梗死前48 h内心...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前心绞痛产生的缺血预适应独立于或协同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44例发病6 h内接受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梗死前48 h内有无心绞痛分成2组,有梗死前48 h内心绞痛(PA)组24例、无梗死前48 h内心绞痛(NPA)组20例,每组再按有无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血管分成两亚组,PCI完成后对梗死相关血管(IRA)血流进行TIMI分级评价,同时左心室造影,记录室壁运动记分(WMS)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监测心肌酶48 h,PCI完成后1周、4周末分别行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SPECT),比较前后显像缺损程度记分(SS)的变化,计算并比较两组及亚组间心肌挽救指数(MSI),第2周时行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ERNA),比较两组及亚组间左心室收缩功能参数、左心室舒张功能参数、心室收缩同步性(LVSS)的差异。结果 PA组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峰值水平显著低于NPA组[(1172±985)U/L比(2291±1267)U/L,P<0.05;(197±102)U/L比(316±144)U/L,P<0.05],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显示两组侧支循环Rentrop分级无差异,PCI完成时PA组IRA无再流(no-reflow)发生率显著低于NPA组(8.3%比20%,P<0.05),WMS和INEDP也显著低于NPA组[分别为(5.39±0.91比7.11±1.27),P<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 急性心肌梗死 缺血预适应 心绞痛 CK—MB PA 保护作用 同工酶 标记物 水平
原文传递
PCI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与保护治疗 被引量:20
15
作者 付艳东 赵翠萍 《新医学》 2012年第6期351-355,共5页
PCI术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流重建的重要方式,但临床研究显示PCI术后经常会有慢血流、无复流,再灌注心律失常,及心肌酶谱的升高,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如何减少PCI术后心肌损伤是现今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关于心肌缺血... PCI术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流重建的重要方式,但临床研究显示PCI术后经常会有慢血流、无复流,再灌注心律失常,及心肌酶谱的升高,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如何减少PCI术后心肌损伤是现今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关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有许多假设和报道,主要与心肌再灌注时自由基生成增多、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微血管损伤和粒细胞浸润以及心肌细胞的凋亡等作用有关。PCI围手术期可采用药物干预与非药物干预保护心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自由基 细胞凋亡 缺血预适应
下载PDF
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6
作者 刘光军 王成琪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3年第10期712-714,共3页
肢体的创伤、断肢再植、血栓形成、组织移植及止血带的应用时间过长均可引起肢体缺血.随着血流的恢复,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组织损伤不仅不减轻反而加重,这种现象称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 I).对其发生机制,不同... 肢体的创伤、断肢再植、血栓形成、组织移植及止血带的应用时间过长均可引起肢体缺血.随着血流的恢复,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组织损伤不仅不减轻反而加重,这种现象称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 I).对其发生机制,不同学者尚持有不同的观点,但I/R I时氧自由基的产生、钙超载、白细胞的活化及内皮细胞自稳态失衡却是肯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 防治 研究进展 缺血预适应 药物治疗
下载PDF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心肌梗死的影响 被引量:20
17
作者 刘小青 魏经汉 魏太星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观察缺血预适应对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98例老年患者按梗死前心绞痛病史不同分为远期组(Ⅰ组,23例)、近期组(Ⅱ组,25例)、远及近期组(Ⅲ组,28例)和无预适应组(Ⅳ组,22例)。分别观察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范围、... 目的观察缺血预适应对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98例老年患者按梗死前心绞痛病史不同分为远期组(Ⅰ组,23例)、近期组(Ⅱ组,25例)、远及近期组(Ⅲ组,28例)和无预适应组(Ⅳ组,22例)。分别观察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范围、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心肌梗死/心肌缺血范围,Ⅰ组(59.4%±14.9%)、Ⅱ组(60.4%±14.1%)及Ⅲ组(34.6%±7.8%)均小于Ⅳ组(72.8%±17.3%,P值均<0.05),Ⅲ组也小于Ⅰ组和Ⅱ组(P值<0.05)。心律失常发生率,Ⅱ组(16.0%)和Ⅲ组(10.7%)低于Ⅰ组(52.2%)和Ⅳ组(68.2%,均为P值<0.05)。病死率各组差异无显著性(x2=7.388,P值>0.05)。结论远期和近期缺血预适应都能减少心肌梗死范围,但只有近期缺血预适应能缩小心律失常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适应 心肌梗死 并发症 心律失常 治疗
原文传递
心肌缺血预适应及其机制 被引量:17
18
作者 朱妙章 臧益民 +1 位作者 贾敏江 肖优芳 《心功能杂志》 1999年第4期263-265,共3页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缺血预适应
下载PDF
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李淑娟 吴艳娜 +4 位作者 康毅 尹永强 高卫真 刘艳霞 娄建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27-530,共4页
目的研究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RIP)对大鼠缺血/再灌后心脏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无创性后肢缺血预适应的方法,观察其对心肌缺血/再灌后心脏生理学(HR、MAP、ST段)、室性心律失常的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的影响以及其对心肌缺血/再灌后梗死... 目的研究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RIP)对大鼠缺血/再灌后心脏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无创性后肢缺血预适应的方法,观察其对心肌缺血/再灌后心脏生理学(HR、MAP、ST段)、室性心律失常的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的影响以及其对心肌缺血/再灌后梗死面积和形态学改变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处理组对心肌缺血/再灌后HR和MAP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但是RIP能明显降低ST段的抬高幅度,推迟室性心律失常出现的时间,缩短持续时间,并且能减少心肌梗死面积,降低心肌细胞的肿胀、减少间质出血和炎性细胞的浸润。结论RIP对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 缺血预适应 心肌保护 缺血/再灌损伤
下载PDF
人重复肢体缺血对血压、心率及组织氧饱和度的影响 被引量:18
20
作者 党莎 罗玉敏 +4 位作者 吉训明 吕国蔚 刘佑琴 钮伟真 丁海曙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203-1204,共2页
关键词 组织氧饱和度 肢体缺血 血压 心率 ISCHEMIA 缺血/再灌注 临床应用前景 缺血预适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