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82篇文章
< 1 2 1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870
1
作者 肖水源 杨德森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87年第4期183-187,共5页
Holmes等(1967)对生活事件的定量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人们对社会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的认识和重视。数以千计的研究肯定了生活事件(或称社会心理刺激)对人的精神和躯体健康的影响。同时,也有一些作者指出社会心理刺激与健康的关系是很... Holmes等(1967)对生活事件的定量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人们对社会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的认识和重视。数以千计的研究肯定了生活事件(或称社会心理刺激)对人的精神和躯体健康的影响。同时,也有一些作者指出社会心理刺激与健康的关系是很复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支持 生活事件 身心健康 社会因素 应付方式 心理刺激 因果关系 影响健康 血胆固醇水平 缺血性心脏病
下载PDF
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现况及流行趋势 被引量:240
2
作者 张啸飞 胡大一 +2 位作者 丁荣晶 王卉呈 颜流霞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9-187,共9页
目的对全国心脑血管疾病粗死亡率进行对比分析,描述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现状及流行趋势。方法采用2004年及2008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集的资料。该资料来自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的161个监测点,其中城市64个,农村97个。心血管疾... 目的对全国心脑血管疾病粗死亡率进行对比分析,描述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现状及流行趋势。方法采用2004年及2008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集的资料。该资料来自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的161个监测点,其中城市64个,农村97个。心血管疾病ICD-10编码包括I05-I09、I11、I20-I27、I30-I52;脑血管疾病ICD-10编码包括I60-I69。通过按性别、年龄、城乡及地区叙述2008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状况,同时将2008年和2004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状况进行对比来反映地区死亡的流行趋势。结果2008年心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及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粗死亡率分别为229/10万、128.3/10万、71/10万、45.7/10万。采用标化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2008年脑血管和缺血性心脏病标化死亡率均低于2004年。进一步分析结果发现,与2004年相比,2008年脑血管疾病40—59岁、60~79岁及80岁以上各年龄别死亡率均有下降;而缺血性心脏病年龄别死亡率,40-59岁及60~79岁组呈现下降趋势,80岁以上年龄组死亡率呈显著上升。心脑血管疾病总的粗死亡率上升了5.5/10万,缺血性心脏病总的粗死亡率上升了4.9/10万,脑血管总的粗死亡率下降了6.4/10万。这种心脑血管疾病粗死亡率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80岁以上的农村缺血性心脏病和农村脑卒中高死亡率所导致。结论2008年心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及急性心肌梗死总的粗死亡率分别为229/10万、128.3/10万、71/10万、45.7/10万,农村(除缺血性心脏病外)要高于城市。与2004年相比,我国2008年脑血管和缺血性心脏病标化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高水平或高比例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不健康生活方式及行为的普遍存在及上升趋势,预示着人群具有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率;与下降的死亡率相结合,预示着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意外 脑血管意外 缺血性心脏病 危险因素 死亡率
原文传递
评估大气细颗粒物暴露引起的全球疾病负担的一个综合风险函数 被引量:84
3
作者 Richard T.Burnett C.Arden Pope III +21 位作者 Majid Ezzati Casey Olives Stephen S.Lim Sumi Mehta Hwashin H.Shin Gitanjali Singh Bryan Hubbell Michael Brauer H.Ross Anderson Kirk R.Smith John R.Balmes Nigel G.Bruce Haidong Kan Francine Laden Annette Prüss-Ustün Michelle C.Turner Susan M.Gapstur W.Ryan Diver Aaron Cohen 何蓉 张伊人 金泰廙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98-903,共6页
[背景]评估由于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长期暴露引起的疾病负担,需要了解相对风险度(RR)函数的图形和幅度。然而,在世界上很多观察到高PM2.5环境浓度的地方,都缺乏足够的直接证据确定死亡RR函数的图形。[目的]建立可用于全球PM2.... [背景]评估由于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长期暴露引起的疾病负担,需要了解相对风险度(RR)函数的图形和幅度。然而,在世界上很多观察到高PM2.5环境浓度的地方,都缺乏足够的直接证据确定死亡RR函数的图形。[目的]建立可用于全球PM2.5暴露范围内成人死因的RR函数:缺血性心脏病(IHD)、脑血管疾病(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和肺癌(LC)。建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发病的RR函数,用于估算〈5岁的儿童中死亡率和健康生活损失年数。[方法]通过整合现有的来自于环境空气污染(AAP)、二手烟草烟雾、家用固体烹饪用燃料和主动吸烟(AS)等研究的RR信息,拟合综合暴露-反应(IER)模型。采用颗粒物质的吸入剂量,通过转化AS暴露来估计全年PM2.5的暴露当量。在估算全球环境PM2.5浓度的基础上,得出各国的人群归因分数(PAFs)。[结果]与以往负担评估中使用的其他7种模型相比,IER模型是一种优越的RR预测方法。在不同国家中,归因于AAP暴露的PAF百分数各不相同,分别为:IHD,2~41;脑卒中,1~43;COPD,〈1~21;LC,〈1~25;ALRI,〈1~38。[结论]我们建立了一种以细颗粒物为基础的RR模型,它通过整合来自不同类型的燃烧所产生颗粒物排放的RR信息,涵盖全球范围的暴露。当获得新的RR信息时,可以对这个模型进行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环境空气污染 风险函数 全球疾负担 相对风险 慢性阻塞性肺 全球环境 缺血性心脏病 颗粒物质 烟草烟雾
原文传递
黄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5
4
作者 李树青 袁荣玺 +1 位作者 高航 王雅琴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77-80,共4页
应用黄芪治疗92例缺血性心脏病,并分别与心痛定和丹参片作对照。结果表明,黄芪组取得比较好的疗效。用药后不仅心绞痛等症状明显缓解,而且能改善心电图、心阻抗图等临床多种客观指标,尤其对心电图改变比较明显,心电图总有效率为... 应用黄芪治疗92例缺血性心脏病,并分别与心痛定和丹参片作对照。结果表明,黄芪组取得比较好的疗效。用药后不仅心绞痛等症状明显缓解,而且能改善心电图、心阻抗图等临床多种客观指标,尤其对心电图改变比较明显,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2.6%。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心脏病 缺血性心脏病 心电图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2015 被引量:79
5
作者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2-202,共11页
脑血管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脑血管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高,可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沉重的负担。在我国,脑血管病已超过缺血性心脏病成为头号死亡病因,同时也是导致成人残疾的首要病因。相关资料显示超过20... 脑血管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脑血管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高,可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沉重的负担。在我国,脑血管病已超过缺血性心脏病成为头号死亡病因,同时也是导致成人残疾的首要病因。相关资料显示超过20%的脑卒中患者出院时需要转入康复机构,而30%的患者遗留永久残疾,需要长期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 管理 慢性非传染性疾 脑卒中患者 重症 中国 缺血性心脏病 死亡
原文传递
生化标志物在缺血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1
6
作者 杨振华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CSCD 1997年第6期330-334,共5页
生化标志物在缺血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杨振华检验医学(laboratorymedicine)目前面临着巨大的变化,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医院检验科不论在技术上组织上都开始出现根本性变化。自动化、信息化已成为检验医学... 生化标志物在缺血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杨振华检验医学(laboratorymedicine)目前面临着巨大的变化,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医院检验科不论在技术上组织上都开始出现根本性变化。自动化、信息化已成为检验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另一方面社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脏病 诊断 生化标志物 肌红蛋白
原文传递
冠心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7
7
作者 石衍梅 李洁 +2 位作者 蔚若川 曹海传 薛一涛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6年第2期137-138,共2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从而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HD),也称缺血性心脏病(IHD)[1]。2012年心血管病在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因中占41.1%,在农村占38.7%,为各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从而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HD),也称缺血性心脏病(IHD)[1]。2012年心血管病在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因中占41.1%,在农村占38.7%,为各种疾病之首,2011年冠心病死亡率在城市为95.97/10万,农村为75.72/10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死亡 缺血性心脏病 机制 心肌缺血缺氧 粥样硬化 心血管 平滑肌细胞增生 冠脉微循环障碍 冠脉血管痉挛 纤维斑块
原文传递
血管新生——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策略 被引量:55
8
作者 王培利 雷燕 陈可冀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3-176,共4页
血管新生是在原来存在的血管结构上长出新血管的生物学过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许多因素均可刺激新生血管的形成。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已成为治疗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新策略。近年来研究者对血管新生基础研究及临... 血管新生是在原来存在的血管结构上长出新血管的生物学过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许多因素均可刺激新生血管的形成。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已成为治疗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新策略。近年来研究者对血管新生基础研究及临床试验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良好效果。同时,治疗心血管新生亦存在一些尚需解决的问题。中医药益气活血、祛瘀生新等许多治疗法则以及临床的有效性,是中医药血管新生研究的理论和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新生 缺血性心脏病 中医药 治疗策略
下载PDF
毒损心络与缺血性心脏病 被引量:46
9
作者 郭艳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805-807,共3页
从毒邪的涵义、来源、特点及与心络的关系进行探讨,提出毒损心络可作为缺血性心脏病的重要病机。认为毒邪易与火热痰瘀胶结,壅滞气血,损伤心络,络虚毒伏,发为心痛。并以中医药现代应用研究及现代医学研究成果论证其观点及其临床意义。
关键词 缺血性心脏病 心肌缺血 毒损心络
下载PDF
中国正面临日益严重的烟草危害(一):100万死亡人群的回顾性比例死亡率研究 被引量:32
10
作者 刘伯齐 RichardPeto +6 位作者 陈铮鸣 JillianBoreham 吴燕萍 黎均耀 TCollinCampbell 陈君石 乌正赉 《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 1999年第1期18-27,共10页
目的 :评估在中国由烟草所致的死亡增长早期阶段的危害状况。设计 :对死于肿瘤、呼吸道疾病和 (或 )血管疾病的 70万成年人和死于其他疾病的 2 0万参照人群的 80年代前的吸烟习惯进行分析比较。地区 :中国的 2 4个大城市和 74个农村县... 目的 :评估在中国由烟草所致的死亡增长早期阶段的危害状况。设计 :对死于肿瘤、呼吸道疾病和 (或 )血管疾病的 70万成年人和死于其他疾病的 2 0万参照人群的 80年代前的吸烟习惯进行分析比较。地区 :中国的 2 4个大城市和 74个农村县。对象 :对 1986~ 1988年间死亡的 10 0万例死者家属进行家访调查。主要结果测定 :中老年期因烟草所致的肿瘤、呼吸道疾病和血管疾病死亡率。结果 :在 3 5~ 69岁的男性吸烟者中 ,肿瘤超额死亡为 5 1% (标准误为 2 ) ,呼吸道疾病超额死亡 3 1% ( 2 ) ,血管疾病超额死亡 15 % ( 2 )。这三者的超额死亡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0 1)。在 70岁及以上的吸烟男性 ,肿瘤超额死亡为 5 4 % ( 2 ) ,呼吸道疾病超额死亡 15 % ( 2 ) ,血管疾病超额死亡 6% ( 2 )。虽然女性吸烟者较少 ,但吸烟女性肺癌和呼吸道疾病的归因危险性与男性相似。虽然 ,3 5~ 69岁吸烟男女的肺癌死亡率均约为不吸烟者的 3倍 ,但由于不同地区非吸烟者中的肺癌死亡率差异较大 ,因此 ,中国各地区吸烟所致肺癌的超额死亡绝对数差异很大 ,由烟草所致的死亡中 ,慢性阻塞性肺病占 4 5 % ,肺癌占 15 % ,食管癌、胃癌、肝癌、结核、脑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各占 5 %~ 8%。 1990年在中国烟草造成约 60万人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吸烟者 呼吸道疾 危险度 比例死亡率 吸烟率 血管疾 烟草危害 肺癌死亡率 缺血性心脏病 超额死亡
原文传递
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其N-末端前B型脑钠肽与远期死亡率的关系 被引量:37
11
作者 Kragelund C. Grφnning B. +1 位作者 Kφber L. 赵和平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 2005年第7期24-25,共2页
BACKGROUND: The level of the inactive N-terminal fragment of pro-brain(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is a strong predictor of mortality among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nd may be a strong prognostic ma... BACKGROUND: The level of the inactive N-terminal fragment of pro-brain(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is a strong predictor of mortality among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nd may be a strong prognostic marker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s well. We asse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terminal pro-BNP(NT-pro-BNP) levels and long-term mortality from all causes in a large cohort of patients with stabl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ETHODS: NT-pro-BNP was measured in baseline serum samples from 1034 patients referred for angiography because of symptoms or sign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he rate of death from all causes was determined after a median follow-up of nine years. RESULTS: At follow-up, 288 patients had died. The median NT-pro-BNP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among patients who survived than among those who died(120 pg per milliliter[interquartile range, 50 to 318] vs. 386 pg per milliliter[interquartile range, 146 to 897], P< 0.001). Patients with NT-pro-BNP levels in the highest quartile were older, had a lower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 and a lower 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 and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a history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clinically significant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diabetes than patients with NT-pro-BNP levels in the lowest quartile. In a multivariable Cox regression model, the hazard ratio for death from any cause for the patients with NT-pro-BNP levels in the fourth quartile as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first quartile was 2.4(95 percent confidence interval, 1.5 to 4.0; P< 0.001); the NT-pro-BNP level added prognostic information beyond that provided by conventional risk factors, including the patients age; sex; family history with respect to ischemic heart disease;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a history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gina, hypertension, diabetes, or chronic heart failure; 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 body-mass index; smoking status; plasma lipid levels; LVEF; and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clinically significant coron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型冠心 N-末端 心肌梗死史 预后信息 慢性心衰 预后指标 射血分数 左室收缩功能 缺血性心脏病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滇丹参、甘西鼠尾、褐毛甘西鼠尾水提取液对鼠血栓形成及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31
12
作者 何洪静 李惠兰 +1 位作者 张荣平 胡建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44-151,共8页
目的 :观察云南产甘西鼠尾属药物滇丹参、甘西鼠尾、褐毛甘西鼠尾的水提取物对鼠血栓形成及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用电刺激法造成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 ,观察血流阻塞时间 (OT值 ) ;小鼠尾静脉注射血栓形成诱导剂 ,观察滇丹参、甘西鼠尾、... 目的 :观察云南产甘西鼠尾属药物滇丹参、甘西鼠尾、褐毛甘西鼠尾的水提取物对鼠血栓形成及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用电刺激法造成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 ,观察血流阻塞时间 (OT值 ) ;小鼠尾静脉注射血栓形成诱导剂 ,观察滇丹参、甘西鼠尾、褐毛甘西鼠尾对抗肺血栓形成的作用 ;采用活体微循环观察方法 ,研究滇丹参、甘西鼠尾、褐毛甘西鼠尾对去甲肾上腺素和高分子右旋糖苷所致小鼠、大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的影响。结果 :滇丹参、甘西鼠尾、褐毛甘西鼠尾 2、4 g/kg时 ,能明显延长闭塞性血栓形成时间 (OT值 ) (P <0 0 1)。 2 0、4 0g/kg时 ,能有效抑制胶原和肾上腺素复合液所致小鼠肺血栓形成 (P <0 0 1,P <0 0 5 )。能显著改善微动脉、微静脉痉挛和血液流态 ,增加毛细血管开放数 ,加快血流速度 (P<0 0 1,P <0 0 5 )。结论 :滇丹参、甘西鼠尾、褐毛甘西鼠尾均能防止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丹参 甘西鼠尾 褐毛甘西鼠尾 水提取液 血栓形成 微循环 缺血性心脏病 药用植物 丹参注射液
下载PDF
炎症因子与慢性心力衰竭 被引量:35
13
作者 何文俊 张涛 +1 位作者 蒋学俊 林洪平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2期106-108,共3页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及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近年来慢性心衰患病率日益增多,再次住院率及死亡率均较高,据美国心脏病协会报道,美国每年新增慢性心衰病例数近55万,欧洲约700万...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及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近年来慢性心衰患病率日益增多,再次住院率及死亡率均较高,据美国心脏病协会报道,美国每年新增慢性心衰病例数近55万,欧洲约700万人患有心衰,并因此住院治疗[1],在我国慢性心衰患者也近400万人,给医疗卫生保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慢性心衰主要与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糖尿病、肥胖、心瓣膜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炎症因子 慢性心衰患者 美国心脏病协会 医疗卫生保健 缺血性心脏病 心血管疾 再次住院率
原文传递
缺血性心脏病再认识 被引量:35
14
作者 翟恒博 刘俊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6年第4期395-400,共6页
缺血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地威胁着人群健康。既往认为,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主要与冠状动脉的功能或器质性改变所引起的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需氧量之间的不平衡有关。近年来,随着各国... 缺血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地威胁着人群健康。既往认为,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主要与冠状动脉的功能或器质性改变所引起的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需氧量之间的不平衡有关。近年来,随着各国学者对缺血性心脏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该病的认识逐渐从"以冠状动脉狭窄为中心"到"心肌缺血为中心"转变,即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是冠状动脉狭窄、炎症反应、血小板和凝血功能亢进、血管痉挛、微血管功能异常和内皮功能障碍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现从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和干预措施等多个方面就新近缺血性心脏病进展做一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脏病 心肌缺血 再认识 机制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重视抑郁症的残留症状 被引量:33
15
作者 江开达 郭晓云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9-131,共3页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已成为全球第4大致残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的第2位致残疾病。抑郁症的患病率较高,全球接近8%的成年人在一生中的某个时期患抑郁症。1998年,世界...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已成为全球第4大致残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的第2位致残疾病。抑郁症的患病率较高,全球接近8%的成年人在一生中的某个时期患抑郁症。1998年,世界精神卫生调查委员会 (World Mental Health Survey Consortium, WMH )对焦虑障碍、心境障碍、冲动一控制障碍及药物依赖的年患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残留症状 世界卫生组织 缺血性心脏病 MENTAL 心境障碍 卫生调查 焦虑障碍
原文传递
山奈酚激活mTOR通路对心肌细胞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5
16
作者 王成 郭长磊 +4 位作者 李霞 刘振 韩明磊 侯永兰 杨秀丽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81-785,共5页
目的:山奈酚(KPF)是一类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旨在研究山奈酚对人缺氧心肌细胞(H9C2)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二氯化钴(CoCl_2)处理心肌细胞,模拟心肌细胞缺氧模型,用三组浓度的山奈酚处理缺氧心肌细胞,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 目的:山奈酚(KPF)是一类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旨在研究山奈酚对人缺氧心肌细胞(H9C2)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二氯化钴(CoCl_2)处理心肌细胞,模拟心肌细胞缺氧模型,用三组浓度的山奈酚处理缺氧心肌细胞,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H9C2),模型组(Hypoxia),处理组(KPF 5μmol/L、KPF 10μmol/L、KPF 20μmol/L)进行后续实验; CCK-8检测各组H9C2细胞增殖倍数; Hoechst染色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试剂盒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细胞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H9C2)相比,CoCl_2明显抑制H9C2细胞增殖,促进H9C2细胞凋亡,增加MDA含量,降低SOD活性,促进H9C2细胞过度自噬,表现为:LC3-Ⅰ转化为LC3-Ⅱ增加和上调自噬相关标志物Beclin 1,下调P62。与模型组(Hypoxia)相比,山奈酚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对抗CoCl_2诱导的各种生物学效应。通过分析mTOR信号关键蛋白ULK1和mTOR,发现山奈酚可以抑制ULK1蛋白活性,从而激活mTOR信号通路,抑制自噬。结论:本研究表明山奈酚通过激活mTOR通路促进CoCl_2诱导的缺氧心肌细胞增殖,抑制缺氧心肌细胞凋亡,降低ROS水平和抑制自噬,且山奈酚可体外保护CoCl_2诱导的缺氧心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脏病 山奈酚 氧化应激 自噬抑制
下载PDF
针刺内关穴对缺血性心脏病人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29
17
作者 刘广运 王振华 辛德芝 《中医药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40-41,共2页
临床研究证明缺血性心脏病人的HRV多明显降低 ,且疾病的程度与迷走神经的损伤呈很强的相关性。说明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均合并自主神经的受损。实验结果显示 ,针后LF成份显著降低 ,从而使LF/HF比值发生显著变化 ,提示针刺内关的效应是以... 临床研究证明缺血性心脏病人的HRV多明显降低 ,且疾病的程度与迷走神经的损伤呈很强的相关性。说明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均合并自主神经的受损。实验结果显示 ,针后LF成份显著降低 ,从而使LF/HF比值发生显著变化 ,提示针刺内关的效应是以迷走神经的张力相对增强 ,交感神经活性显著降低为主的良性调整作用。并提示针刺治疗心脏疾病的机理可能与改善HRN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脏病 心率变异性 临床研究 针刺疗法 内关穴
下载PDF
川崎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8
作者 杜忠东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24-726,共3页
关键词 机制研究 川崎 急性发热出疹性疾 后天性心脏病 缺血性心脏病 发达国家 冠状动脉
原文传递
高同型半胱氨酸—高血压综合干预的新重点 被引量:30
19
作者 孙宁玲 范芳芳 赵连友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3期18-22,共5页
2011年5月15日,中国高血压联盟、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在北京联合举行'2010年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发布会',正式发布了2010年更新版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简称指南).2010版指南是在卫生... 2011年5月15日,中国高血压联盟、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在北京联合举行'2010年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发布会',正式发布了2010年更新版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简称指南).2010版指南是在卫生部疾控局的领导下,由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心血管中心组织全国近百位知名专家参与完成的,新的指南在结合国内外循证医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中国高血压的流行病学发展趋势和疾病特点,对我国高血压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疾 心血管 观察性研究 动脉中膜 全因死亡 更新版 缺血性心脏病 基因多态性 平均血压 临床证据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队列研究的概况与思考 被引量:29
20
作者 黄克武 王辰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10-912,共3页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报告,2012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居于全球主要致死疾病的第3位,每年有310万人死于慢阻肺,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与卒中[1].在中国,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慢阻肺,居中国疾病负担(DALY)的第2位[2].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 队列研究 世界卫生组织 缺血性心脏病 慢阻肺 致死疾 负担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