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骨料混凝土缝端张开位移(COD) 被引量:1
1
作者 涂传林 牛焱州 陆忠明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80-186,共7页
本文通过对大骨料全级配水工混凝土的系列三点弯曲梁试验表明;混凝土缝端临介张开位移 COD 具有明显的尺寸效应,COD 不能作为控制混凝土失稳断裂的材料参数;骨料最大粒径 D_max对 COD 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 大骨料混凝土 张开位移
下载PDF
等效内力法推求二维缝端应力强度因子
2
作者 李同春 夏颂估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2年第6期94-98,共5页
1 引言求解应力强度因子主要有边界配置法和有限元法。边界配置法不能适应复杂的边界条件,通常只用来处理一些简单问题。有限元法无此缺点,因而应用较广。其所用单元可分为两类,一种是用常规单元,另一种是考虑裂缝尖端的奇异性,在缝端... 1 引言求解应力强度因子主要有边界配置法和有限元法。边界配置法不能适应复杂的边界条件,通常只用来处理一些简单问题。有限元法无此缺点,因而应用较广。其所用单元可分为两类,一种是用常规单元,另一种是考虑裂缝尖端的奇异性,在缝端构造奇应变单元,与常规单元耦台求解。两类方法的共同点都是用位移来推求应力强度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内力法 应力 强度 因子
下载PDF
论混凝土I型裂缝缝端微裂区的形状和大小
3
作者 李建林 《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学报》 1989年第1期55-63,共9页
关键词 混凝土 复合应力 微裂区
下载PDF
缝内二次转向压裂技术探索 被引量:18
4
作者 杜宗和 李佳琦 聂洪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9-353,共5页
转向重复压裂是挖掘老区低渗油藏剩余油的重要途径,目前常规转向压裂技术存在着裂缝是否转向、缝内转向方式如何以及怎样实现缝内转向等问题,最终导致裂缝转向程度不理想、压后效果不明显、压后解释不准确。在岩石力学、断裂力学、水力... 转向重复压裂是挖掘老区低渗油藏剩余油的重要途径,目前常规转向压裂技术存在着裂缝是否转向、缝内转向方式如何以及怎样实现缝内转向等问题,最终导致裂缝转向程度不理想、压后效果不明显、压后解释不准确。在岩石力学、断裂力学、水力压裂力学基础上,结合压裂裂缝转向理论,提出了"缝内二次转向压裂"的概念,通过分析对比缝内转向压裂可能出现的4种裂缝形态,发现在水平应力差拐点处实施缝端暂堵转向压裂可最大程度沟通油藏,分析了其适用的储集层条件、关键技术,并给出初步设计方法。该技术对发展转向压裂技术体系、由经验型压裂向精细化压裂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向压裂 二次转向 内转向 封堵 水平应力差拐点
下载PDF
体积压裂缝端压差对页岩储层排驱效果的影响机制
5
作者 何延龙 黄海 +4 位作者 唐梅荣 倪军 李华周 TAYFUN Babadagli 张轩诚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4-122,共9页
为了明确体积压裂过程中基质孔隙压力与压裂液施加在裂缝端面的压力之间存在的缝端压差对页岩储层渗吸排驱效果的影响,以长7页岩储层岩心为研究对象,开展页岩油高压补能和稳压焖井过程中,不同缝端压差下的渗吸排驱模拟试验,并借助动态... 为了明确体积压裂过程中基质孔隙压力与压裂液施加在裂缝端面的压力之间存在的缝端压差对页岩储层渗吸排驱效果的影响,以长7页岩储层岩心为研究对象,开展页岩油高压补能和稳压焖井过程中,不同缝端压差下的渗吸排驱模拟试验,并借助动态核磁共振检测、实时压力监测和可视化图像分析等手段,阐释缝端压差对页岩储层渗吸排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补能阶段存在明显的逆压差逆向渗吸作用,且随着缝端压差的不断增大,高压补能阶段的排液效率逐渐增加,其中以小孔隙中的渗吸排驱作用为主(0~6 MPa时,小孔隙的排液效率分别为33.31%、29.51%、35.65%和64.89%);稳压焖井阶段小孔隙中由于液体排驱压力降低,逆压差逆向渗吸现象不明显,排液过程仍以毛管力作用下的逆向渗吸为主,同时部分大孔隙中的原油渗入小孔隙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差 页岩油储层 动态渗吸 核磁共振
下载PDF
“缝内转向压裂”——一种新的转向压裂技术方法探索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黄波 郎建军 李佳琦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12年第B03期45-50,共6页
人工暂堵转向重复压裂技术是挖掘开采老区低渗油藏剩余油的重要途径,现阶段常规转向压裂技术存在转向程度不理想、施工缺乏理论依据、压后解释缺乏理论支撑等问题,特别针对转向压裂缝内是否转向、缝内转向机理和方式以及怎样实现缝内转... 人工暂堵转向重复压裂技术是挖掘开采老区低渗油藏剩余油的重要途径,现阶段常规转向压裂技术存在转向程度不理想、施工缺乏理论依据、压后解释缺乏理论支撑等问题,特别针对转向压裂缝内是否转向、缝内转向机理和方式以及怎样实现缝内转向等问题的基础理论研究环节比较薄弱。基于此,本文在常规转向压裂的基础上提出了"缝内转向压裂"概念,初步探索了其理论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水平应力差拐点"、"缝端封堵技术"等新概念及方法,着重分析了缝内转向压裂4种裂缝形态,给出了其适合的储层条件、实现途径分析以及初步概念设计方法。这对老油田综合治理、二次开发以及稳油控水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丰富转向压裂技术体系、经验型压裂向精细化压裂的转变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向压裂 老区低渗油藏 内转向 封堵 拐点 概念设计
下载PDF
混凝土缝端微裂缝区数学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宪平 罗章 +1 位作者 李夕兵 黎振兹 《混凝土》 CAS CSCD 2002年第5期15-17,共3页
本文首先对一些最重要的混凝土断裂的数学模型进行了综合评价 ,然后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一个新的混凝土缝端微裂缝区数学模型 ,研究表明 ,新模型具有良好的工程实用价值。
关键词 混凝土 断裂 微裂 数学模型
下载PDF
中高含水油井宽带压裂技术试验及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熠 张宁利 +3 位作者 刘建升 周长顺 于波 马腾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1年第8期58-61,共4页
针对剩余油分布特征,近年来在综合应用注采调整技术的基础上,规模开展了井网加密调整、老井混合水压裂等技术试验,取得了重要认识。低渗透油藏主要靠造长缝、复杂缝提高单井产量。针对老油田不同开发阶段、开发层系及储层特征,在老井初... 针对剩余油分布特征,近年来在综合应用注采调整技术的基础上,规模开展了井网加密调整、老井混合水压裂等技术试验,取得了重要认识。低渗透油藏主要靠造长缝、复杂缝提高单井产量。针对老油田不同开发阶段、开发层系及储层特征,在老井初步试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混合水压裂工艺技术,基本满足规模应用的技术需求,混合水压裂裂缝带长、带宽均大幅增加,但受井距的限制,裂缝带长过大,存在含水上升的风险。因此需要研究控制裂缝带长、增加裂缝带宽的重复压裂技术。通过关键堵剂的研发和缝端暂堵工艺的优化,形成老井缝端暂堵宽带压裂技术,利用暂堵剂封堵老裂缝端部,提高缝内施工净压力,达到控制裂缝缝长、增加裂缝带宽的目的,解决老井侧向剩余油动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堵宽带压裂 中高含水井 带长 带宽
下载PDF
激光散斑法对预制缺口岩石的缝端微裂区变形过程研究
9
作者 胡卸文 赵泽三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02-206,共5页
本文应用激光散斑法对预制缺口岩石的缝端微裂区进行了无接触位移测量,求得加裁点位移 d 和缝端张开位移η.通过对主裂缝的跟踪量测,表明该试件的裂缝在失稳前存在着亚临界扩展.在此阶段,预制裂缝缝端主裂缝的形式推测主要是类似“啮合... 本文应用激光散斑法对预制缺口岩石的缝端微裂区进行了无接触位移测量,求得加裁点位移 d 和缝端张开位移η.通过对主裂缝的跟踪量测,表明该试件的裂缝在失稳前存在着亚临界扩展.在此阶段,预制裂缝缝端主裂缝的形式推测主要是类似“啮合”裂缝及部分张开裂缝,当缝端张开位移达到临界值时,荷载稍增,裂缝即快速扩展,以致发生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散斑法 岩石 微裂区 变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