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62
篇文章
<
1
2
…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酸甘化阴”的实质探析
被引量:
15
1
作者
魏文娟
杨柏灿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22-24,共3页
"酸甘化阴"是药味合化反应的主要形式之一,起源于《内经》,应用于《伤寒论》,发展、概括于金元时期的成无己,提出于明清时期的缪希雍和吴鞠通。"酸甘化阴"的实质不应仅仅停留在补益阴液、生津润燥上,还应包括酸甘...
"酸甘化阴"是药味合化反应的主要形式之一,起源于《内经》,应用于《伤寒论》,发展、概括于金元时期的成无己,提出于明清时期的缪希雍和吴鞠通。"酸甘化阴"的实质不应仅仅停留在补益阴液、生津润燥上,还应包括酸甘补阴、酸甘固涩、酸甘缓急。酸甘药物主要分布于清热、止血、安神、补虚、收敛等章节;酸甘方主要见于温里剂、补益剂、固涩剂、安神剂、治风剂等章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甘化阴
补阴
固涩
缓急
原文传递
甘草甘缓实质探究
被引量:
10
2
作者
杨熠文
杨柏灿
《中医药信息》
2019年第6期55-59,共5页
甘草至甘纯甘赋予了甘草甘缓的特性,这一特性也是甘草诸多功用发挥和应用的基础。对甘草甘缓本质的认识应结合具体含有甘草的方剂,从目的、对象、途径和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甘草甘缓的实质包括缓急、缓药与解毒3个方面。其中缓急指甘...
甘草至甘纯甘赋予了甘草甘缓的特性,这一特性也是甘草诸多功用发挥和应用的基础。对甘草甘缓本质的认识应结合具体含有甘草的方剂,从目的、对象、途径和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甘草甘缓的实质包括缓急、缓药与解毒3个方面。其中缓急指甘草可以缓解表现急迫紧张的病症,包括缓急止痛、缓急舒筋、缓急清热、缓急止咳、缓急安神和缓急止悸,体现的是甘草的自身功用;缓药主要是指甘草在配伍以后对其他药物的药性、药效及药用的调和作用,表现为缓和药力、缓留药力和缓释药力等。解毒则是指甘草可以缓解或解除一些食物与药物所引起的毒性反应,是甘草自身功用和调和作用的共同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甘缓
缓急
缓药
解毒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领导干部为事方略二十条
3
作者
木子
《云岭先锋》
2024年第4期37-42,共6页
一、将重要的事当作紧急的事情做一领导干部如何干事担事?木子为您梳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有工作不可能同步推进、包打天下。矛盾有主次、诉求有缓急,从事领导工作必须学会合理分配时间,只有以最大的精力把最重要的事情优先解决,审大小...
一、将重要的事当作紧急的事情做一领导干部如何干事担事?木子为您梳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有工作不可能同步推进、包打天下。矛盾有主次、诉求有缓急,从事领导工作必须学会合理分配时间,只有以最大的精力把最重要的事情优先解决,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步之,抓大放小、抓人放事、抓机放权,由重点带动一般,由个体带动整体,才能提高工作质效、减少损耗,不断把各项事业推向前进。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擒贼先擒王
抓大放小
同步推进
减少损耗
合理分配
工作质效
缓急
干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国医大师王庆国教授辨治胃下垂经验
被引量:
2
4
作者
罗再奕
成思潼
刘敏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1138-1142,共5页
[目的]总结国医大师王庆国教授辨治胃下垂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随诊,整理并分析王教授治疗胃下垂的医案,总结王教授治疗胃下垂的辨治思路、临床心得、常用方剂及用药特色,并附验案两则加以佐证。[结果]王教授认为胃下垂属内伤杂病...
[目的]总结国医大师王庆国教授辨治胃下垂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随诊,整理并分析王教授治疗胃下垂的医案,总结王教授治疗胃下垂的辨治思路、临床心得、常用方剂及用药特色,并附验案两则加以佐证。[结果]王教授认为胃下垂属内伤杂病,气虚始终为本,病情发展由简单到复杂,一病到多病;病在脾胃,与肝胆密切相关,久病可累及肾。治疗时重视辨别病症之标本缓急,病情单纯、胃下垂为主要病症时,以恢复脏器位置为主,方用补中益气汤、枳术汤、三仙汤;病情复杂、胃下垂为次要病症时,以调理脏腑气机寒热为主,方用半夏泻心汤、柴胡桂枝汤,益气贯穿全程。所举验案一以胃下垂为主要病症,治以补脾益肾、升阳举陷;一以胃下垂为次要病症,治以平调寒热、疏肝和胃。[结论]王教授治疗胃下垂,辨别标本缓急,虚实异治,时刻顾护胃气,随证加减,精当用药,取得了良好疗效,值得学习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下垂
脾胃气虚
标本
缓急
虚实异治
益气
调理脏腑
王庆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淋巴肿大不要慌,大部分为良性疾病
5
作者
沈伟
《康复》
2023年第5期48-49,共2页
淋巴结肿大需要做的五个检查1.自我检查可以自己触摸一下肿大的淋巴结,简单了解病情,如起病的缓急,淋巴结的大小,有无触痛,淋巴结表面有无凹凸不平,质地坚硬与否,淋巴结与周围组织是否黏连,淋巴结肿大为局部还是全身。一般认为,起病急,...
淋巴结肿大需要做的五个检查1.自我检查可以自己触摸一下肿大的淋巴结,简单了解病情,如起病的缓急,淋巴结的大小,有无触痛,淋巴结表面有无凹凸不平,质地坚硬与否,淋巴结与周围组织是否黏连,淋巴结肿大为局部还是全身。一般认为,起病急,淋巴结突然增大,有明显触痛,表面光滑,质地不硬,与周围组织没有黏连,考虑急性炎症可能性大,属于良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疾病
淋巴结肿大
黏连
自我检查
急性炎症
缓急
凹凸不平
质地
原文传递
偏义复词“缓急”的形成探究
6
作者
马莉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84-88,共5页
偏义复词是古代汉语复合词中独特存在的一种词汇现象。偏义复词在文言文中广泛使用,后形成一种固定的词语格式在现代汉语中也常常出现。它由两个语素构成,但在表意时只有一个语素表意,另一个语素起陪衬作用,用来补足音节。由于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是古代汉语复合词中独特存在的一种词汇现象。偏义复词在文言文中广泛使用,后形成一种固定的词语格式在现代汉语中也常常出现。它由两个语素构成,但在表意时只有一个语素表意,另一个语素起陪衬作用,用来补足音节。由于偏义复词中一个语素意义的消逝,人们在理解时有一定的困难。文章基于国家语委语料库[1]的检索研究,梳理了偏义复词“缓急”的词义演变过程,分析了这类偏义复词语序确立的影响因素,探析了其形成的路径,并从社会历史、文化心理、交际应用和语言内部四个角度总结了其形成的原因,说明了古代汉语中存在这一独特词汇现象的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义复词
缓急
语义
演变过程
成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用缓急法治疗虚损性急症
7
作者
张文涛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67-69,共3页
缓急法在治疗虚损性急证中有较大的临床价值,《黄帝内经》中所说的“急者缓之”有两个关键内容,急和缓。急是从病势而言,具体症候可分为四类。一、筋脉肌肉挛缩或剧痛。二、紧张亢奋躁动不安及心悸精神恍惚。三、虚不耐受的空虚难耐感...
缓急法在治疗虚损性急证中有较大的临床价值,《黄帝内经》中所说的“急者缓之”有两个关键内容,急和缓。急是从病势而言,具体症候可分为四类。一、筋脉肌肉挛缩或剧痛。二、紧张亢奋躁动不安及心悸精神恍惚。三、虚不耐受的空虚难耐感。四、精气脱散的危重状态,如大汗、喘脱。虚损性急证按主次依次定位在脾、肝、心三脏。因为脾在味为甘、主运化,脾为孤脏以灌溉四傍。肝主疏泄升发,心为君火之脏。此三脏积极主动,消耗元气较多,在虚损状态下,最易出现急证。结合《内经》原文及临床案例,甘缓为虚损性急证的治疗大法,即补虚为本,其次为酸收蓄养之法,二者相辅相成,为治疗虚损性急证的主流治法。其他结合兼夹的病因,如风寒、阳虚、血虚、阴虚等综合调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急
虚损
急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甘能缓”理论探讨甘草在经方中的作用
8
作者
王惠敏
吴晓霞
+1 位作者
冯梅
柏冬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2068-2073,共6页
本研究从阴阳五行学说为切入点,根据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相乘、相侮传变规律说明甘味药如何从五脏、六气以及药之偏性展示生克制化关系,阐释阴阳五行之间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联系。“甘者缓也”,甘味药具有缓和、缓急的作用,通过药...
本研究从阴阳五行学说为切入点,根据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相乘、相侮传变规律说明甘味药如何从五脏、六气以及药之偏性展示生克制化关系,阐释阴阳五行之间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联系。“甘者缓也”,甘味药具有缓和、缓急的作用,通过药物本身具有的特性或者药对配伍起到缓和药物的偏性,达到减毒增效以及缓解以急迫、紧张为主要表现的病证等目的。而甘草,是甘味药物最具有代表性的药物,不管在组方中是君药还是佐使药,其发挥甘缓之性的作用是一致的。甘草“甘缓”的特性可以总结为缓病之急、缓药、解毒三种作用,并且不同的炮制方法对甘草发挥甘缓的作用也有所不同,体现出炮制后功效的差异性、独特性,这也展示了古代医家用药的缜密。最后,甘草虽然应用广泛,但亦有病情急迫、邪实等使用禁忌,要熟知甘草甘缓的实质及在其组方中的配伍规律、禁忌,通过辨证施治,真正发挥“国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甘缓
国老
缓急
缓药
解毒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广雅疏证》“轻重”、“缓急”、“侈弇”解
被引量:
1
9
作者
张其昀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01-105,共5页
文章考察论证了《广雅疏证》所使用的"轻重"、"缓急"和"侈弇"三类术语的含义和用法。"轻重"是指四声的不同;"缓急"近乎反切与反切倒用,亦可用如"轻重";"侈弇"...
文章考察论证了《广雅疏证》所使用的"轻重"、"缓急"和"侈弇"三类术语的含义和用法。"轻重"是指四声的不同;"缓急"近乎反切与反切倒用,亦可用如"轻重";"侈弇"是指呼与等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雅疏证》
轻重
缓急
侈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经》药物阴阳属性理论探讨
被引量:
3
10
作者
谢庆湘
谢亮
《江西中医药》
2005年第8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中药
气味
寒热
缓急
薄厚
阴阳
内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伤寒论》的缓急治法及其意义
被引量:
3
11
作者
姜建国
李树沛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7年第1期16-19,共4页
分析论述了《伤寒论》缓急治法的八种运用形式,即缓筋脉挛急、缓急止痛、缓急止利、缓利平冲、缓逐水邪、缓泻胃热、缓通大便、缓除风湿。指出缓急治法主要通过甘味药物及丸药剂型达到目的。缓急治法的适应证有两类,一是表现为急迫的...
分析论述了《伤寒论》缓急治法的八种运用形式,即缓筋脉挛急、缓急止痛、缓急止利、缓利平冲、缓逐水邪、缓泻胃热、缓通大便、缓除风湿。指出缓急治法主要通过甘味药物及丸药剂型达到目的。缓急治法的适应证有两类,一是表现为急迫的病证,二是不宜急治的病证。缓急治法应该引起当代临床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急
治法
伤寒杂病论
甘味药物
剂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风中脏”治分缓急——彭培初辨治中风重症经验介绍
被引量:
1
12
作者
张志银
《中医文献杂志》
2005年第3期43-45,共3页
本文介绍了名中医彭培初对中风危重症“中风中脏”的治疗经验,提出应按照中医固有的规律来辨别“中脏急候”及“中脏缓候”,从而分别治疗,以提高疗效。
关键词
中风
中脏急候
中脏缓候
彭培初
名医经验
危重症
中脏
经验介绍
辨治
缓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安徽天长汉墓木牍“绶急”试解
13
作者
陶曲勇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21-122,共2页
2004年安徽省天长市安乐镇纪庄村19号汉墓出土的木牍中有一批书信,其中的"绶急"一词当释为"缓急",为汉代习语,多表示危急之事或发生变故之时的意思,木牍中的"缓急毋恙"、"毋缓急"等语,与汉简...
2004年安徽省天长市安乐镇纪庄村19号汉墓出土的木牍中有一批书信,其中的"绶急"一词当释为"缓急",为汉代习语,多表示危急之事或发生变故之时的意思,木牍中的"缓急毋恙"、"毋缓急"等语,与汉简中常见的书信结尾"善毋恙"、"万年毋恙"等成语一样,是一种书信结尾的祝愿吉祥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墓
绶急
缓急
书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平逆止痛话缓急
14
作者
卢月英
吴凤全
田同儒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75-576,共2页
关键词
平逆止痛
缓急
平逆
止痛
疼痛
治法
呃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书法用笔的轻重缓急
15
作者
钱姝妤
《江苏教育》
2019年第13期64-65,78,共3页
书法通过用笔轻重缓急的自然对比来表现笔画的张力和态势。书写者是否能正确把握运笔的节奏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幅作品的最终效果。梳理书论中的相关书法用笔知识,有助于学书者更好地理解不同书体对"轻重缓急"运笔节奏的要...
书法通过用笔轻重缓急的自然对比来表现笔画的张力和态势。书写者是否能正确把握运笔的节奏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幅作品的最终效果。梳理书论中的相关书法用笔知识,有助于学书者更好地理解不同书体对"轻重缓急"运笔节奏的要求,这对于书法的临习和创作都会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重
缓急
节奏
用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分清缓急,把握高危孕产妇上转指征
16
作者
张锦秀
《医师在线》
2016年第36期18-19,共2页
大医院人满为患,有时连妇产科建档都成了件难事儿,基层医院妇产科压力面临陡增的可能,基层医生在处理产妇的过程中,需要熟悉哪些步骤?遇到紧急情况,如何预判、应对以及选对时机转上级医院?
关键词
高危孕产妇
缓急
指征
基层医院
基层医生
上级医院
妇产科
大医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芍药甘草汤的历史沿革与现代研究
被引量:
90
17
作者
曲缘章
马生军
+9 位作者
朱广伟
万林春
孙博
李雅静
郭杰
徐腾腾
常阿倩
李刚
杨林勇
李宝国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6-225,共10页
芍药甘草汤最早见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由白芍和甘草(炙)等比例配伍而成,具有养血敛阴、调和肝脾、缓急止痛之功效,用于血虚津伤和筋脉失濡所致的腿脚挛急、脘腹疼痛。被历代医家推崇并沿用至今,并且拓展出了应用范围。现代药理研究...
芍药甘草汤最早见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由白芍和甘草(炙)等比例配伍而成,具有养血敛阴、调和肝脾、缓急止痛之功效,用于血虚津伤和筋脉失濡所致的腿脚挛急、脘腹疼痛。被历代医家推崇并沿用至今,并且拓展出了应用范围。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芍药甘草汤具有显著的解痉、止痛、镇咳、平喘及抗炎等作用,用于治疗痉挛性疾病、疼痛性疾病、炎症性疾病、支气管哮喘及妇产科疾病等。笔者从芍药甘草汤的历史沿革与方义衍变、组方配伍分析、药理药效学研究、现代临床应用4个方面进行系统阐述,以期为该经典名方的现代研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文献参考,并为其制剂的临床定位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甘草汤
经典名方
缓急
止痛
历史沿革
临床应用
药理药效
《伤寒杂病论》
原文传递
分级护理制度实施中的问题与建议
被引量:
59
18
作者
胡斌春
黄丽华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旬版)》
2006年第1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分级护理制度
医院管理制度
护理工作质量
护士行为
医疗护理质量
护理级别
护理要求
轻重
缓急
临床护理
护理措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分级护理的现况及其展望
被引量:
28
19
作者
蔡虻
赵芹芹
王霞
《中国护理管理》
2008年第2期7-10,共4页
护理工作制度及规范是维护医院护理工作秩序,保障护理质量和病人合法权益的基本措施。分级护理是护理工作制度和规范的主要组成部分,早在1982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工作制度》中就对“护理工作制度”作了明确规定:“病员入院后,应根...
护理工作制度及规范是维护医院护理工作秩序,保障护理质量和病人合法权益的基本措施。分级护理是护理工作制度和规范的主要组成部分,早在1982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工作制度》中就对“护理工作制度”作了明确规定:“病员入院后,应根据病情决定护理分级,并作出标记”。分级护理是根据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按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制定的不同的护理措施。随着整体护理模式的开展,护理工作越来越细致,更强调“以病人为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护理
护理工作制度
医院护理工作
“以病人为中心”
整体护理模式
合法权益
护理质量
轻重
缓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紧张型头痛辨治探析
被引量:
20
20
作者
胡志强
吴宏赟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第3期190-191,共2页
根据历代医家对头痛的认识,分析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特点,认为素体虚弱、阴血亏虚是其发病的根本,内外合邪、拘急作痛为其发病特点,常因情志内伤、饮食劳倦、局部劳损导致气血失常,不通、不荣则筋脉失养,拘急作痛;外邪侵犯常为诱因。治疗...
根据历代医家对头痛的认识,分析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特点,认为素体虚弱、阴血亏虚是其发病的根本,内外合邪、拘急作痛为其发病特点,常因情志内伤、饮食劳倦、局部劳损导致气血失常,不通、不荣则筋脉失养,拘急作痛;外邪侵犯常为诱因。治疗以柔筋缓急、调养气血为大法,注重酸甘化阴,调养气血,升清降浊,祛风熄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张型头痛
柔筋
缓急
调养气血
辨治方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酸甘化阴”的实质探析
被引量:
15
1
作者
魏文娟
杨柏灿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出处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22-24,共3页
文摘
"酸甘化阴"是药味合化反应的主要形式之一,起源于《内经》,应用于《伤寒论》,发展、概括于金元时期的成无己,提出于明清时期的缪希雍和吴鞠通。"酸甘化阴"的实质不应仅仅停留在补益阴液、生津润燥上,还应包括酸甘补阴、酸甘固涩、酸甘缓急。酸甘药物主要分布于清热、止血、安神、补虚、收敛等章节;酸甘方主要见于温里剂、补益剂、固涩剂、安神剂、治风剂等章节。
关键词
酸甘化阴
补阴
固涩
缓急
Keywords
Sour and sweet flavors transforming into yin
nourishing yin
astringing
relaxing tension
分类号
R22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甘草甘缓实质探究
被引量:
10
2
作者
杨熠文
杨柏灿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中医药信息》
2019年第6期55-59,共5页
文摘
甘草至甘纯甘赋予了甘草甘缓的特性,这一特性也是甘草诸多功用发挥和应用的基础。对甘草甘缓本质的认识应结合具体含有甘草的方剂,从目的、对象、途径和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甘草甘缓的实质包括缓急、缓药与解毒3个方面。其中缓急指甘草可以缓解表现急迫紧张的病症,包括缓急止痛、缓急舒筋、缓急清热、缓急止咳、缓急安神和缓急止悸,体现的是甘草的自身功用;缓药主要是指甘草在配伍以后对其他药物的药性、药效及药用的调和作用,表现为缓和药力、缓留药力和缓释药力等。解毒则是指甘草可以缓解或解除一些食物与药物所引起的毒性反应,是甘草自身功用和调和作用的共同表现。
关键词
甘草
甘缓
缓急
缓药
解毒
Keywords
Licorice
Mitigatory property by sweet flavor
Reliving the urgent state
Harmonizing the properties of other drugs
Detoxication
分类号
R282.71 [医药卫生—中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领导干部为事方略二十条
3
作者
木子
机构
不详
出处
《云岭先锋》
2024年第4期37-42,共6页
文摘
一、将重要的事当作紧急的事情做一领导干部如何干事担事?木子为您梳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有工作不可能同步推进、包打天下。矛盾有主次、诉求有缓急,从事领导工作必须学会合理分配时间,只有以最大的精力把最重要的事情优先解决,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步之,抓大放小、抓人放事、抓机放权,由重点带动一般,由个体带动整体,才能提高工作质效、减少损耗,不断把各项事业推向前进。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关键词
擒贼先擒王
抓大放小
同步推进
减少损耗
合理分配
工作质效
缓急
干部
分类号
D26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国医大师王庆国教授辨治胃下垂经验
被引量:
2
4
作者
罗再奕
成思潼
刘敏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出处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1138-1142,共5页
基金
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22﹞239号)。
文摘
[目的]总结国医大师王庆国教授辨治胃下垂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随诊,整理并分析王教授治疗胃下垂的医案,总结王教授治疗胃下垂的辨治思路、临床心得、常用方剂及用药特色,并附验案两则加以佐证。[结果]王教授认为胃下垂属内伤杂病,气虚始终为本,病情发展由简单到复杂,一病到多病;病在脾胃,与肝胆密切相关,久病可累及肾。治疗时重视辨别病症之标本缓急,病情单纯、胃下垂为主要病症时,以恢复脏器位置为主,方用补中益气汤、枳术汤、三仙汤;病情复杂、胃下垂为次要病症时,以调理脏腑气机寒热为主,方用半夏泻心汤、柴胡桂枝汤,益气贯穿全程。所举验案一以胃下垂为主要病症,治以补脾益肾、升阳举陷;一以胃下垂为次要病症,治以平调寒热、疏肝和胃。[结论]王教授治疗胃下垂,辨别标本缓急,虚实异治,时刻顾护胃气,随证加减,精当用药,取得了良好疗效,值得学习借鉴。
关键词
胃下垂
脾胃气虚
标本
缓急
虚实异治
益气
调理脏腑
王庆国
Keywords
gastroptosis
Qi-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stomach
the root cause and surfacial symptoms
the urgent symptoms and mild symptoms
deficiency-excess symptoms with different treating methods
tonifying Qi
recuperate viscera
WANG Qingguo
分类号
R256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淋巴肿大不要慌,大部分为良性疾病
5
作者
沈伟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血液科
出处
《康复》
2023年第5期48-49,共2页
文摘
淋巴结肿大需要做的五个检查1.自我检查可以自己触摸一下肿大的淋巴结,简单了解病情,如起病的缓急,淋巴结的大小,有无触痛,淋巴结表面有无凹凸不平,质地坚硬与否,淋巴结与周围组织是否黏连,淋巴结肿大为局部还是全身。一般认为,起病急,淋巴结突然增大,有明显触痛,表面光滑,质地不硬,与周围组织没有黏连,考虑急性炎症可能性大,属于良性疾病。
关键词
良性疾病
淋巴结肿大
黏连
自我检查
急性炎症
缓急
凹凸不平
质地
分类号
R73 [医药卫生—肿瘤]
原文传递
题名
偏义复词“缓急”的形成探究
6
作者
马莉
机构
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出处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84-88,共5页
文摘
偏义复词是古代汉语复合词中独特存在的一种词汇现象。偏义复词在文言文中广泛使用,后形成一种固定的词语格式在现代汉语中也常常出现。它由两个语素构成,但在表意时只有一个语素表意,另一个语素起陪衬作用,用来补足音节。由于偏义复词中一个语素意义的消逝,人们在理解时有一定的困难。文章基于国家语委语料库[1]的检索研究,梳理了偏义复词“缓急”的词义演变过程,分析了这类偏义复词语序确立的影响因素,探析了其形成的路径,并从社会历史、文化心理、交际应用和语言内部四个角度总结了其形成的原因,说明了古代汉语中存在这一独特词汇现象的必然性。
关键词
偏义复词
缓急
语义
演变过程
成因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用缓急法治疗虚损性急症
7
作者
张文涛
机构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出处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67-69,共3页
基金
重庆市卫健委中医药科技项目(ZY201802008)。
文摘
缓急法在治疗虚损性急证中有较大的临床价值,《黄帝内经》中所说的“急者缓之”有两个关键内容,急和缓。急是从病势而言,具体症候可分为四类。一、筋脉肌肉挛缩或剧痛。二、紧张亢奋躁动不安及心悸精神恍惚。三、虚不耐受的空虚难耐感。四、精气脱散的危重状态,如大汗、喘脱。虚损性急证按主次依次定位在脾、肝、心三脏。因为脾在味为甘、主运化,脾为孤脏以灌溉四傍。肝主疏泄升发,心为君火之脏。此三脏积极主动,消耗元气较多,在虚损状态下,最易出现急证。结合《内经》原文及临床案例,甘缓为虚损性急证的治疗大法,即补虚为本,其次为酸收蓄养之法,二者相辅相成,为治疗虚损性急证的主流治法。其他结合兼夹的病因,如风寒、阳虚、血虚、阴虚等综合调治。
关键词
缓急
虚损
急证
分类号
R222.19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甘能缓”理论探讨甘草在经方中的作用
8
作者
王惠敏
吴晓霞
冯梅
柏冬
机构
陕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处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2068-2073,共6页
基金
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C12021A00108)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自主选题研究项目(YZ-202109,YZ-202028,YZ-202048)。
文摘
本研究从阴阳五行学说为切入点,根据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相乘、相侮传变规律说明甘味药如何从五脏、六气以及药之偏性展示生克制化关系,阐释阴阳五行之间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联系。“甘者缓也”,甘味药具有缓和、缓急的作用,通过药物本身具有的特性或者药对配伍起到缓和药物的偏性,达到减毒增效以及缓解以急迫、紧张为主要表现的病证等目的。而甘草,是甘味药物最具有代表性的药物,不管在组方中是君药还是佐使药,其发挥甘缓之性的作用是一致的。甘草“甘缓”的特性可以总结为缓病之急、缓药、解毒三种作用,并且不同的炮制方法对甘草发挥甘缓的作用也有所不同,体现出炮制后功效的差异性、独特性,这也展示了古代医家用药的缜密。最后,甘草虽然应用广泛,但亦有病情急迫、邪实等使用禁忌,要熟知甘草甘缓的实质及在其组方中的配伍规律、禁忌,通过辨证施治,真正发挥“国老”的作用。
关键词
甘草
甘缓
国老
缓急
缓药
解毒
分类号
R2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广雅疏证》“轻重”、“缓急”、“侈弇”解
被引量:
1
9
作者
张其昀
机构
扬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01-105,共5页
基金
江苏省"十五""211工程"项目
江苏省重点高校建设项目"扬泰文库"子项目(04YT0209A)
文摘
文章考察论证了《广雅疏证》所使用的"轻重"、"缓急"和"侈弇"三类术语的含义和用法。"轻重"是指四声的不同;"缓急"近乎反切与反切倒用,亦可用如"轻重";"侈弇"是指呼与等的不同。
关键词
《广雅疏证》
轻重
缓急
侈弇
Keywords
Guangya Shuzheng(广雅疏证))
Qing Zhong(轻重)
Huan Ji(
缓急
)
Chi Yan(侈弇)
分类号
H131.4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经》药物阴阳属性理论探讨
被引量:
3
10
作者
谢庆湘
谢亮
机构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潇湘纸业有限公司医务室
出处
《江西中医药》
2005年第8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中药
气味
寒热
缓急
薄厚
阴阳
内经
分类号
R22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伤寒论》的缓急治法及其意义
被引量:
3
11
作者
姜建国
李树沛
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教研室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技开发公司
出处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7年第1期16-19,共4页
文摘
分析论述了《伤寒论》缓急治法的八种运用形式,即缓筋脉挛急、缓急止痛、缓急止利、缓利平冲、缓逐水邪、缓泻胃热、缓通大便、缓除风湿。指出缓急治法主要通过甘味药物及丸药剂型达到目的。缓急治法的适应证有两类,一是表现为急迫的病证,二是不宜急治的病证。缓急治法应该引起当代临床的重视。
关键词
缓急
治法
伤寒杂病论
甘味药物
剂型
分类号
R2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R242 [医药卫生—中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风中脏”治分缓急——彭培初辨治中风重症经验介绍
被引量:
1
12
作者
张志银
机构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
出处
《中医文献杂志》
2005年第3期43-45,共3页
文摘
本文介绍了名中医彭培初对中风危重症“中风中脏”的治疗经验,提出应按照中医固有的规律来辨别“中脏急候”及“中脏缓候”,从而分别治疗,以提高疗效。
关键词
中风
中脏急候
中脏缓候
彭培初
名医经验
危重症
中脏
经验介绍
辨治
缓急
分类号
R282.710.7 [医药卫生—中药学]
R720.597 [医药卫生—中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安徽天长汉墓木牍“绶急”试解
13
作者
陶曲勇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
出处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21-122,共2页
文摘
2004年安徽省天长市安乐镇纪庄村19号汉墓出土的木牍中有一批书信,其中的"绶急"一词当释为"缓急",为汉代习语,多表示危急之事或发生变故之时的意思,木牍中的"缓急毋恙"、"毋缓急"等语,与汉简中常见的书信结尾"善毋恙"、"万年毋恙"等成语一样,是一种书信结尾的祝愿吉祥语。
关键词
汉墓
绶急
缓急
书信
分类号
H12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平逆止痛话缓急
14
作者
卢月英
吴凤全
田同儒
机构
河北医大中医学院
出处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75-576,共2页
关键词
平逆止痛
缓急
平逆
止痛
疼痛
治法
呃逆
分类号
R242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R25 [医药卫生—中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书法用笔的轻重缓急
15
作者
钱姝妤
机构
南京艺术学院
出处
《江苏教育》
2019年第13期64-65,78,共3页
文摘
书法通过用笔轻重缓急的自然对比来表现笔画的张力和态势。书写者是否能正确把握运笔的节奏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幅作品的最终效果。梳理书论中的相关书法用笔知识,有助于学书者更好地理解不同书体对"轻重缓急"运笔节奏的要求,这对于书法的临习和创作都会有所帮助。
关键词
轻重
缓急
节奏
用笔
分类号
J292.11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分清缓急,把握高危孕产妇上转指征
16
作者
张锦秀
机构
浙江省宁波市甬康健康管理中心
出处
《医师在线》
2016年第36期18-19,共2页
文摘
大医院人满为患,有时连妇产科建档都成了件难事儿,基层医院妇产科压力面临陡增的可能,基层医生在处理产妇的过程中,需要熟悉哪些步骤?遇到紧急情况,如何预判、应对以及选对时机转上级医院?
关键词
高危孕产妇
缓急
指征
基层医院
基层医生
上级医院
妇产科
大医院
分类号
R173 [医药卫生—妇幼卫生保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芍药甘草汤的历史沿革与现代研究
被引量:
90
17
作者
曲缘章
马生军
朱广伟
万林春
孙博
李雅静
郭杰
徐腾腾
常阿倩
李刚
杨林勇
李宝国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山东中医药大学
新疆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
江西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
哈尔滨商业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
盛实百草药业有限公司
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创新天然药物与中药注射剂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6-225,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706500)
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18ZX09721005)
创天然药物与中药注射剂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QFSKL2018005)。
文摘
芍药甘草汤最早见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由白芍和甘草(炙)等比例配伍而成,具有养血敛阴、调和肝脾、缓急止痛之功效,用于血虚津伤和筋脉失濡所致的腿脚挛急、脘腹疼痛。被历代医家推崇并沿用至今,并且拓展出了应用范围。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芍药甘草汤具有显著的解痉、止痛、镇咳、平喘及抗炎等作用,用于治疗痉挛性疾病、疼痛性疾病、炎症性疾病、支气管哮喘及妇产科疾病等。笔者从芍药甘草汤的历史沿革与方义衍变、组方配伍分析、药理药效学研究、现代临床应用4个方面进行系统阐述,以期为该经典名方的现代研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文献参考,并为其制剂的临床定位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关键词
芍药甘草汤
经典名方
缓急
止痛
历史沿革
临床应用
药理药效
《伤寒杂病论》
Keywords
Shaoyao Gancaotang
famous classical formulas
relieving spasm and pain
historical evolu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
pharmacology and efficacy
Treatise on Febrile and Miscellaneous Diseases
分类号
R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R24 [医药卫生—中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分级护理制度实施中的问题与建议
被引量:
59
18
作者
胡斌春
黄丽华
机构
浙江省卫生厅医政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出处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旬版)》
2006年第1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分级护理制度
医院管理制度
护理工作质量
护士行为
医疗护理质量
护理级别
护理要求
轻重
缓急
临床护理
护理措施
分类号
R471 [医药卫生—护理学]
R19 [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分级护理的现况及其展望
被引量:
28
19
作者
蔡虻
赵芹芹
王霞
机构
卫生部北京医院
出处
《中国护理管理》
2008年第2期7-10,共4页
文摘
护理工作制度及规范是维护医院护理工作秩序,保障护理质量和病人合法权益的基本措施。分级护理是护理工作制度和规范的主要组成部分,早在1982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工作制度》中就对“护理工作制度”作了明确规定:“病员入院后,应根据病情决定护理分级,并作出标记”。分级护理是根据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按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制定的不同的护理措施。随着整体护理模式的开展,护理工作越来越细致,更强调“以病人为中心”,
关键词
分级护理
护理工作制度
医院护理工作
“以病人为中心”
整体护理模式
合法权益
护理质量
轻重
缓急
分类号
R47 [医药卫生—护理学]
R197.32 [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紧张型头痛辨治探析
被引量:
20
20
作者
胡志强
吴宏赟
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出处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第3期190-191,共2页
基金
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编号:2007z002-1)
文摘
根据历代医家对头痛的认识,分析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特点,认为素体虚弱、阴血亏虚是其发病的根本,内外合邪、拘急作痛为其发病特点,常因情志内伤、饮食劳倦、局部劳损导致气血失常,不通、不荣则筋脉失养,拘急作痛;外邪侵犯常为诱因。治疗以柔筋缓急、调养气血为大法,注重酸甘化阴,调养气血,升清降浊,祛风熄风。
关键词
紧张型头痛
柔筋
缓急
调养气血
辨治方法
分类号
R277.472 [医药卫生—中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酸甘化阴”的实质探析
魏文娟
杨柏灿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
15
原文传递
2
甘草甘缓实质探究
杨熠文
杨柏灿
《中医药信息》
2019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领导干部为事方略二十条
木子
《云岭先锋》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国医大师王庆国教授辨治胃下垂经验
罗再奕
成思潼
刘敏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淋巴肿大不要慌,大部分为良性疾病
沈伟
《康复》
2023
0
原文传递
6
偏义复词“缓急”的形成探究
马莉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用缓急法治疗虚损性急症
张文涛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CAS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基于“甘能缓”理论探讨甘草在经方中的作用
王惠敏
吴晓霞
冯梅
柏冬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广雅疏证》“轻重”、“缓急”、“侈弇”解
张其昀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内经》药物阴阳属性理论探讨
谢庆湘
谢亮
《江西中医药》
2005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论《伤寒论》的缓急治法及其意义
姜建国
李树沛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中风中脏”治分缓急——彭培初辨治中风重症经验介绍
张志银
《中医文献杂志》
200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安徽天长汉墓木牍“绶急”试解
陶曲勇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平逆止痛话缓急
卢月英
吴凤全
田同儒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书法用笔的轻重缓急
钱姝妤
《江苏教育》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分清缓急,把握高危孕产妇上转指征
张锦秀
《医师在线》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芍药甘草汤的历史沿革与现代研究
曲缘章
马生军
朱广伟
万林春
孙博
李雅静
郭杰
徐腾腾
常阿倩
李刚
杨林勇
李宝国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90
原文传递
18
分级护理制度实施中的问题与建议
胡斌春
黄丽华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旬版)》
2006
5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分级护理的现况及其展望
蔡虻
赵芹芹
王霞
《中国护理管理》
2008
2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紧张型头痛辨治探析
胡志强
吴宏赟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
2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24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