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银花、山银花绿原酸类提取物体外抗NDV作用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王林青 张红英 +2 位作者 崔保安 李文增 李坤陶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277-282,共6页
为研究比较价格差异较大的金银花和山银花的体外抗病毒作用,分别提取金银花和山银花绿原酸类活性成分,利用Vero细胞体外培养系统,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并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来评价和比较金银花和山银花绿原酸类提取物体外抑制新... 为研究比较价格差异较大的金银花和山银花的体外抗病毒作用,分别提取金银花和山银花绿原酸类活性成分,利用Vero细胞体外培养系统,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并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来评价和比较金银花和山银花绿原酸类提取物体外抑制新城疫病毒(NDV)对细胞的感染作用。结果表明:在安全浓度范围内,金银花和山银花绿原酸类提取物均具有显著的抗病毒作用,体外对NDV分别具有明显的阻断作用、抑制作用和中和作用,且两者之间的抗病毒效果差异不显著。本试验为价格相对便宜的山银花在一定领域部分代替金银花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山银花 新城疫病毒 绿原酸类 VERO
下载PDF
一测多评法测定山银花提取物中6种绿原酸类成分 被引量:20
2
作者 李丹 李会军 +4 位作者 高雯 申茹 陈君 杨华 李萍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305-2310,共6页
以绿原酸为内标,测定新绿原酸、隐绿原酸、3,4-O-双咖啡酰奎宁酸、3,5-O-双咖啡酰奎宁酸和4,5-O-双咖啡酰奎宁酸的相对校正因子,建立山银花提取物中6种绿原酸类成分的一测多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考察不同色谱仪和不同色谱柱以验证相对... 以绿原酸为内标,测定新绿原酸、隐绿原酸、3,4-O-双咖啡酰奎宁酸、3,5-O-双咖啡酰奎宁酸和4,5-O-双咖啡酰奎宁酸的相对校正因子,建立山银花提取物中6种绿原酸类成分的一测多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考察不同色谱仪和不同色谱柱以验证相对校正因子的耐用性,同时采用外标法对4批山银花药材及20批山银花提取物进行分析,并将其含量测定结果与一测多评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相对校正因子的耐用性良好,4批山银花药材及20批山银花提取物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所得结果无显著差异。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可用于同时测定山银花提取物中6种绿原酸类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银花提取物 绿原酸类 一测多评 相对校正因子
原文传递
基于UPLC-Q-TOF-MS分析比较宽叶山蒿与艾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9
3
作者 罗丹丹 彭华胜 +5 位作者 张元 黄显章 詹志来 刘大会 康利平 黄璐琦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4057-4064,共8页
为从定性和定量2个方面比较宽叶山蒿与艾的化学成分差异,该文以不同种源的艾与宽叶山蒿的叶和绒为研究对象,采用UPLC-Q-TOF-MS技术鉴定了样品中18个化合物的结构,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筛选差异标志物... 为从定性和定量2个方面比较宽叶山蒿与艾的化学成分差异,该文以不同种源的艾与宽叶山蒿的叶和绒为研究对象,采用UPLC-Q-TOF-MS技术鉴定了样品中18个化合物的结构,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筛选差异标志物,并利用UPLC-UV同时测定了12个化学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宽叶山蒿与艾所含主要成分类似,主要为绿原酸类和黄酮类,除个别成分的有无区别外主要是含量高低上具有差异。艾中的高车前素未在宽叶山蒿中检测到,夏佛塔苷、异绿原酸B和异绿原酸C为艾叶与宽叶山蒿叶的差异性化合物,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和棕矢车菊素为艾绒与宽叶山蒿绒的差异性化合物。艾中棕矢车菊素和夏佛塔苷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另外,宽叶山蒿野生比栽培的异绿原酸A含量高。该方法成功评价了宽叶山蒿与四大名艾的整体质量,为宽叶山蒿的下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叶山蒿 UPLC-Q-TOF-MS 绿原酸类 黄酮类 成分差异
原文传递
光叶丁公藤中化学成分的UPLC-Q-Exactive Focus-MS/MS鉴定 被引量:18
4
作者 胡静 杨媛媛 +4 位作者 任慧 崔小敏 刘小妹 罗佳怡 陈志永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124-132,共9页
目的:利用UPLC-Q-Exactive Focus-MS/MS技术对光叶丁公藤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识别和鉴定。方法:选用80%甲醇提取光叶丁公藤作为供试品溶液,对光叶丁公藤药材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采用Thermo Accucore aQ C18色谱柱(2.1 mm×1... 目的:利用UPLC-Q-Exactive Focus-MS/MS技术对光叶丁公藤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识别和鉴定。方法:选用80%甲醇提取光叶丁公藤作为供试品溶液,对光叶丁公藤药材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采用Thermo Accucore aQ C18色谱柱(2.1 mm×150 mm,2.6μm)进行色谱分离,以甲醇(A)-0.1%甲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12 min,5%~25%A;12~20 min,25%~30%A;20~28 min,30%~38%A;28~40 min,38%~42%A);质谱分析采用正、负离子监测模式和加热电喷雾离子源(HESI),扫描范围m/z 80~1200。结果:共鉴定出了42个化学成分,包括香豆素类12个、绿原酸类14个、生物碱类1个、酰胺类1个,其余14个为酯化糖苷类。结论:UPLC-Q-Exactive Focus-MS/MS技术可以快速、全面地鉴定光叶丁公藤药材中的化学成分,其中11个成分经与对照品比对后准确鉴定,31个成分在该植物中属首次发现,2个成分在丁公藤属植物中属首次发现,可为光叶丁公藤的物质基础研究和替代品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叶丁公藤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离子阱联用质谱法(UPLC-Q-Exactive Focus-MS/MS) 绿原酸类 香豆素类 莨菪烷型生物碱 酰胺类 酯化糖苷类
原文传递
UHPLC-Q-Orbitrap HRMS快速鉴定羊红膻药材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瑞 王瑞 +2 位作者 裴科 张淑蓉 裴妙荣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5-151,共7页
目的:应用超高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肼高分辨质谱联用(UHPLC-Q-Orbitrap HRMS)技术,快速识别与鉴定羊红膻药材中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50 mm,1.7μm),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A)-乙... 目的:应用超高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肼高分辨质谱联用(UHPLC-Q-Orbitrap HRMS)技术,快速识别与鉴定羊红膻药材中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50 mm,1.7μm),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进行梯度洗脱。质谱采用ESI源,负离子一级全扫描-数据依赖性二级质谱扫描(MS2)模式采集数据。通过高分辨质谱数据解析,并结合对照品数据和相关文献对羊红膻药材中的化学成分进行识别和鉴定。结果:通过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二级碎片离子分析,并结合对照品确认、质谱裂解规律和相关文献检索,共鉴定29个化合物,包括绿原酸类化合物19个,黄酮类7个,小分子有机酸3个,其中除木犀草素葡萄糖醛酸苷和芹菜素葡萄糖醛酸苷外,其余27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药材中发现。结论:建立的UHPLC-Q-Orbitrap HRMS可快速鉴定羊红膻药材中的化学成分,研究结果为其药效物质基础、质量控制以及临床应用等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红膻 化学成分 绿原酸类 黄酮类 酚酸 超高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肼高分辨质谱联用
原文传递
甜叶菊花和叶中酚类成分分析及含量测定 被引量:10
6
作者 谢虹 陈云 梁建生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51-157,共7页
以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分析仪,结合质谱分析及比对对照品或文献报道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和质谱参数,在甜叶菊花和叶中鉴定了16种酚类化合物。建立一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甜叶菊中16种酚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并对甜叶菊一新品种... 以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分析仪,结合质谱分析及比对对照品或文献报道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和质谱参数,在甜叶菊花和叶中鉴定了16种酚类化合物。建立一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甜叶菊中16种酚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并对甜叶菊一新品种盛花期花和叶中酚类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甜叶菊花和叶中酚酸化合物以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为主,异绿原酸A含量最高,绿原酸含量次之;花和叶中类黄酮化合物主要为芦丁、槲皮素-7-O-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槲皮素-3-O-木糖苷、槲皮素-3-O-鼠李糖苷、芹菜素-7-O-葡萄糖苷、山奈酚-3-O-阿拉伯糖苷、山奈酚-3-O-鼠李糖苷,槲皮素-3-O-鼠李糖苷含量最高;盛花期甜叶菊花和叶中酚类总量达(22.31±0.51)mg/g和(91.11±2.32)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叶菊 酚类 绿原酸类 类黄酮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下载PDF
HPLC-DAD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化扁汤中10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9
7
作者 袁强华 呼梅 +2 位作者 宋英 卢云 焦旭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0-35,共6页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HPLC-DAD)波长切换法建立同时测定化扁汤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黄芩苷、连翘苷和牛蒡苷10种有效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SHIMADZU Inse...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HPLC-DAD)波长切换法建立同时测定化扁汤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黄芩苷、连翘苷和牛蒡苷10种有效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SHIMADZU Insertsustain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流动相乙腈-0.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DAD检测器,检测波长为327 nm(0~37 min,检测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278 nm(37~41.3 min,检测黄芩苷)、228 nm(41.3~50 min,检测连翘苷和牛蒡苷),流速1.0mL·min^(-1),柱温为35℃。结果:各成分均能有效检出且分离度良好;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黄芩苷、连翘苷、牛蒡苷10种成分的进样浓度分别在4.512~1.444×10~2μg·mL^(-1)(r=0.999 9)、14.162~4.532×10~2μg·mL^(-1)(r=1.0000)、2.538~0.812×10~2μg·mL^(-1)(r=0.999 9)、3.275~1.048×10~2μg·mL^(-1)(r=0.999 9)、2.638~0.844×10~2μg·mL^(-1)(r=0.999 9)、5.912~1.892×10~2μg·mL^(-1)(r=0.999 9)、8.162~2.612×10~2μg·mL^(-1)(r=0.999 9)、30.288~9.692×10~2μg·mL^(-1)(r=0.999 9)、3.288~1.052×10~2μg·mL^(-1)(r=0.999 9)、5.812~1.860×10~2μg·mL^(-1)(r=0.999 9)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9.1%(RSD=1.1%)、99.6%(RSD=0.9%)、100.2%(RSD=1.5%)、99.8%(RSD=1.6%)、99.5%(RSD=1.4%)、100.3%(RSD=1.0%)、100.0%(RSD=2.0%)、99.7%(RSD=1.5%)、99.6%(RSD=1.5%)、99.7%(RSD=1.9%)。结论:利用HPLC-DAD波长切换法可同时测定化扁汤中10种有效成分的含量,该法简便可靠,重现性好,为化扁汤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扁汤 波长切换 定量分析方法 绿原酸类 黄酮类 木脂素类
原文传递
金银花提取物对炎性反应细胞模型的作用 被引量:7
8
作者 厉世伟 况玲 +3 位作者 谢安 李丽 李龙 施研进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1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研究金银花及其不同提取物对炎性反应细胞模型抗炎作用。方法:将金银花及其不同提取物按一定浓度添加到用大肠杆菌滤过液制作的炎性反应细胞模型中,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金银花黄酮类致使细胞全部裂解破碎;金银花绿原酸类及... 目的:研究金银花及其不同提取物对炎性反应细胞模型抗炎作用。方法:将金银花及其不同提取物按一定浓度添加到用大肠杆菌滤过液制作的炎性反应细胞模型中,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金银花黄酮类致使细胞全部裂解破碎;金银花绿原酸类及其水提液组细胞生长旺盛,形态规整,与对照组基本相同。在高浓度菌液中,金银花绿原酸类炎性反应细胞模型的细胞形态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稀疏,聚集,较对照组差,随后有圆形细胞产生,而加有金银花水提液的细胞与对照组基本相同。结论:大肠杆菌滤过液随着浓度的升高对细胞形态的改变愈加显著。金银花黄酮类物质对细胞有损害作用,而金银花绿原酸类物质及其水提液在体外有很强的抗炎性反应作用。在高浓度菌液中,金银花水提液的抗炎效果比金银花绿原酸类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绿原酸类 黄酮类 炎性反应细胞模型 细胞形态
下载PDF
基于多波长切换HPLC同时测定五加皮中10个成分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力弘 钱怡云 +3 位作者 韦敏 宋萍萍 杨迎 王鑫伟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8-563,共6页
目的:建立多波长切换HPLC法同时测定五加皮多指标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AtlantisTMT3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5 min,10%A→20%A;15~25 min,20%A→40%A;25~30 min,40%A... 目的:建立多波长切换HPLC法同时测定五加皮多指标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AtlantisTMT3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5 min,10%A→20%A;15~25 min,20%A→40%A;25~30 min,40%A→85%A;30~45 min,85%A),流速1.0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为277 nm(0~30 min,检测新绿原酸、松柏苷、紫丁香苷、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1,3-二咖啡酰奎宁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202 nm(30~45 min,检测异贝壳杉烯酸),进样量为20μL。结果: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新绿原酸、松柏苷、紫丁香苷、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1,3-二咖啡酰奎宁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异贝壳杉烯酸的质量浓度分别在1~100μg·mL^(-1)(r=1.000)、0.5~50μg·mL^(-1)(r=1.000)、0.25~25μg·mL^(-1)(r=1.000)、3.75~375μg·mL^(-1)(r=0.9999)、0.25~25μg·mL^(-1)(r=0.9999)、0.25~25μg·mL^(-1)(r=0.9999)、0.25~25μg·mL^(-1)(r=1.000)、2~200μg·mL^(-1)(r=0.9998)、0.5~50μg·mL^(-1)(r=0.9999)、14.45~1445μg·mL^(-1)(r=0.9998)范围内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的RSD均<3%,加样回收率(n=6)为90.4%~104.0%,RSD为0.4%~2.4%。11批样品中上述成分含量范围分别为0.03~0.19,0.06~0.87、0.02~0.48、0.16~4.51、0.04~0.20、0.04~0.13、0.02~0.45、0.04~3.03、0.22~1.03、5.26~21.18 mg·g-1。结论:所建立的五加皮多指标质量评价方法快速、准确,有较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可用于五加皮的质量评价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加皮 绿原酸类 松柏苷 紫丁香苷 咖啡酸 异贝壳杉烯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多波长切换法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临夏不同产地款冬花有效成分与矿质元素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春松 黄青云 +3 位作者 张雪芹 赵克旺 刘鸿洲 徐夙侠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62-67,共6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临夏州10个产地款冬花中款冬酮、芦丁、绿原酸类(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的含量,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了款冬花的28种矿质元素含...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临夏州10个产地款冬花中款冬酮、芦丁、绿原酸类(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的含量,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了款冬花的28种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临夏款冬花中绿原酸类成分的含量均值为43.25 mg/g,是含量较高的主要有效成分,样品中存在款冬酮达标而绿原酸类成分较低的现象,建议将绿原酸类成分与款冬酮一起作为检测指标列入药典;有效成分高的样品中N、Na、K、P、Cu、Rb、Mo的含量较高,Ca、Fe、Al、Ti、Li、Cr、Mn的含量较低,而有效成分较低的样品中N、P、K的含量较低,Ca、Al含量较高。根据双变量分析的结果,临夏州的款冬花在种植过程应增施N、P、K肥,同时应避开Ca、Al含量高的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款冬花 有效成分 绿原酸类 矿质元素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甜叶菊有效成分动态积累分析及水提液澄清工艺初探 被引量:4
11
作者 谢虹 王雪铭 +2 位作者 张红艺 陈云 梁建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53-260,共8页
为了探索甜叶菊有效成分积累规律,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在2018年7月24日至10月16日甜叶菊谱星6号叶中甜菊糖苷、绿原酸类和类黄酮含量的变化;采用壳聚糖季铵盐、壳聚糖盐酸盐、白色聚合氯化铝、黄色聚合氯化铝、硫酸亚铁+氢... 为了探索甜叶菊有效成分积累规律,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在2018年7月24日至10月16日甜叶菊谱星6号叶中甜菊糖苷、绿原酸类和类黄酮含量的变化;采用壳聚糖季铵盐、壳聚糖盐酸盐、白色聚合氯化铝、黄色聚合氯化铝、硫酸亚铁+氢氧化钙等5种絮凝剂对甜叶菊水提液进行澄清处理,通过分析水提液澄清率及3种甜菊糖苷和6种绿原酸类在澄清液中的保留率,探索甜叶菊水提液的澄清方法。结果表明,甜叶菊叶片生物量积累呈上升趋势;各甜菊糖苷的含量变化幅度小;绿原酸类及类黄酮成分的积累与生长期密切相关,含量呈现降低-升高-稳定-降低的动态变化趋势。甜菊糖苷、绿原酸类和类黄酮的含量在9月18日至10月2日时段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68.74、73.78和14.88 mg/g。结合产量和有效成分两方面因素,确定新疆巴州甜叶菊最佳采收期为9月中旬至10月初。不同的絮凝剂对甜叶菊水提液的澄清效果不同,采用壳聚糖盐酸盐絮凝处理水提液中9种有效成分的保留率最高,以0.45 g/L壳聚糖盐酸盐在45℃条件下澄清率达到89.39%。壳聚糖盐酸盐可以作为适宜的絮凝剂应用于甜叶菊水提液中甜菊糖苷和绿原酸类的分离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叶菊 甜菊糖苷 绿原酸类 类黄酮 动态积累 絮凝剂
下载PDF
芜花叶水溶性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延泽 冀春茹 +1 位作者 冯卫生 谢晶曦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9-12,共4页
关键词 芫花叶 绿原酸类 瑞香属
下载PDF
川银花-黄芩药对配伍前后指纹图谱的变化及其多指标成分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石征蓉 谷江华 +2 位作者 杨秀青 袁强华 宋英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5-21,共7页
目的:研究川银花-黄芩药对配伍前后指纹图谱及指标性成分含量的变化,对该药对的临床应用有一定参考意义。方法:采用Inert Sustain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柱... 目的:研究川银花-黄芩药对配伍前后指纹图谱及指标性成分含量的变化,对该药对的临床应用有一定参考意义。方法:采用Inert Sustain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柱温25℃,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分别为327 nm(0~27,43~62 min),237 nm(27~33 min),274 nm(33~43,90~120 min)和280 nm(62~90 min);分别建立10批川银花、黄芩单煎液及合煎液的指纹图谱,标定共有峰,获得各自对照指纹图谱。对配伍后指纹图谱的共有峰进行归属分析并通过11种混合对照品测定指标性成分的含量。结果:川银花-黄芩药对的指纹图谱标定26个共有峰,9个来源于川银花,17个来源于黄芩;色谱峰1,2,3,4,13,14,15,18,23,25,26分别对应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配伍前后峰的数目未发生变化,但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发生了改变。结论:川银花-黄芩药对配伍前后化学成分种类无差异,但主要有效成分的溶出会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银花-黄芩 绿原酸类 黄酮类 药对 配伍 指纹图谱 黄芩苷
原文传递
UPLC-MS同时测定蒙药材蓝刺头中6个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2
14
作者 麻剑南 马超美 +1 位作者 田志杰 刘卫东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7年第4期509-513,共5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同时测定蒙药材蓝刺头中绿原酸、1,5-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芹菜素和芹菜素-7-O-葡萄糖苷含量的方法。方法:样品分析采用Agilent 6430液质联用仪;色谱...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同时测定蒙药材蓝刺头中绿原酸、1,5-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芹菜素和芹菜素-7-O-葡萄糖苷含量的方法。方法:样品分析采用Agilent 6430液质联用仪;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RRHD Ecilipse Plus-C_(18);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甲醇,梯度洗脱;离子源为电喷雾电离源(ESI);采用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MRM)。结果:绿原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1,5-二咖啡酰奎宁酸、芹菜素-7-O-葡萄糖苷、4,5-二咖啡酰奎宁酸和芹菜素分别在1.25~40.00(r=0.999 0)、0.94~30.00(r=0.999 8)、0.94~30.00(r=0.999 8)、0.16~5.00(r=0.999 7)、0.16~5.00(r=0.999 9)、0.02~2.50(r=0.999 5)μg·mL^(-1)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9.80%~102.97%,RSD为1.23%~2.98%。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精密度高、重复性好,为蒙药材蓝刺头的成分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刺头 绿原酸类 黄酮类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金银花提取物的体外抑菌试验 被引量:1
15
作者 阮武营 张俊婷 +1 位作者 黄宗梅 刘守川 《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 2016年第7期12-13,共2页
分别用药敏片法、管碟法测定金银花的黄酮类、绿原酸类提取物对供试菌种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金银花黄酮类、绿原酸类提取物对鸭巴氏杆菌、猪链球菌抑菌效果明显,对猪沙门氏菌抑菌效果次之.
关键词 金银花 黄酮类 绿原酸类 抑菌效果
下载PDF
甜叶菊毛状根培养系统的建立及绿原酸类成分的诱导 被引量:1
16
作者 邹凯 刘泽波 +4 位作者 许小向 上官新晨 尹忠平 陈继光 蒋艳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8-124,79,共8页
本文利用发根农杆菌A4诱导甜叶菊毛状根再生,建立毛状根生产绿原酸类物质的培养体系,并研究茉莉酸甲酯和水杨酸对毛状根中绿原酸类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发根农杆菌A4侵染的甜叶菊叶片外植体在共培养14 d后诱导出了毛状根;PCR检... 本文利用发根农杆菌A4诱导甜叶菊毛状根再生,建立毛状根生产绿原酸类物质的培养体系,并研究茉莉酸甲酯和水杨酸对毛状根中绿原酸类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发根农杆菌A4侵染的甜叶菊叶片外植体在共培养14 d后诱导出了毛状根;PCR检测结果表明,发根农杆菌Ri质粒中rol B和rol C基因均已整合到毛状根中;毛状根在MS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到第14 d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50、100、200μmol/L)的水杨酸和茉莉酸甲酯进行诱导,处理第1、3、6 d后均抑制了毛状根的生长,但茉莉酸甲酯促进了毛状根中绿原酸类物质的积累,而水杨酸却抑制了毛状根中绿原酸类物质的积累。由此说明,发根农杆菌A4侵染甜叶菊可诱导出毛状根,该毛状根可用于绿原酸类物质的生产,茉莉酸甲酯可提高绿原酸类物质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根农杆菌 毛状根 茉莉酸甲酯 水杨酸 绿原酸类
原文传递
HPLC-DAD-ESI-MS/MS研究金银花水提工艺中绿原酸类成分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33
17
作者 张倩 张加余 +3 位作者 隋丞琳 史新元 乔延江 卢建秋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3564-3568,共5页
目的:分析金银花水提液中的绿原酸类成分及水提过程中绿原酸类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检测波长327 nm,柱温30℃,流动相0.1%甲酸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流速0.5mL.min-1,质谱采... 目的:分析金银花水提液中的绿原酸类成分及水提过程中绿原酸类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检测波长327 nm,柱温30℃,流动相0.1%甲酸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流速0.5mL.min-1,质谱采用负离子多级检测模式,对抽取的22个金银花水提液样本进行分析。结果:从水提液中准确鉴定了咖啡酸和6种绿原酸类成分。在提取过程中,绿原酸和3,5-二咖啡酰奎宁酸含量达到最高值后会逐渐趋于平衡或缓慢降低,其他成分的含量一直呈上升趋势,但是变化率逐渐减小。结论:该研究为改进含金银花中药制剂的生产工艺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水提工艺 绿原酸类成分 HPLC—DAD ESI—MS MS 变化规律
原文传递
HPLC同时测定菊花中6种活性成分含量 被引量:32
18
作者 覃珊 温学森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474-1477,共4页
目的:利用HPLC同时测定菊花中绿原酸、1,5-二咖啡酰奎宁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和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含量。方法:以Phenomenex Gemini-NX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甲醇-0.4%磷酸水溶... 目的:利用HPLC同时测定菊花中绿原酸、1,5-二咖啡酰奎宁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和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含量。方法:以Phenomenex Gemini-NX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甲醇-0.4%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350 nm。结果:6种活性成分均达到基线分离,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6%~102.4%,RSD<3%。除异绿原酸A外,其他5种成分在蒸制样品中均显著高于直接晒干样品。蒸制后,半开放菊花绿原酸和异绿原酸A含量分别比全开放菊花高53%和41%。结论:本方法方法灵敏、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菊花药材的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绿原酸类成分 黄酮类成分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一测多评法测定清开灵注射液中的绿原酸类成分 被引量:16
19
作者 张倩 张加余 +3 位作者 董鲁艳 张红霞 乔延江 卢建秋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68-772,共5页
目的采用“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清开灵注射液中6种绿原酸类成分的量,对不同厂家及同一厂家不同批次产品进行多指标评价。方法以绿原酸为内参物,确定该成分与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及异绿原酸C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计... 目的采用“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清开灵注射液中6种绿原酸类成分的量,对不同厂家及同一厂家不同批次产品进行多指标评价。方法以绿原酸为内参物,确定该成分与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及异绿原酸C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计算6种成分的量。利用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对外标法和“一测多评”法所得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及异绿原酸C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0.934、0.958、0.722、1.011、0.860。各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重现性良好(RSD〈5%),采用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厂家产品绿原酸类成分含有量最低值与最高值相差最高达约20倍,同一厂家不同批次产品绿原酸类成分含有量相差约3~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开灵注射液 绿原酸类成分 相对校正因子
下载PDF
不同甜叶菊品种叶中绿原酸类成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郭志龙 马治华 +2 位作者 张虹 陈任 张自萍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96-705,共10页
该文以14个扦插培育的甜叶菊品种叶为材料,从8种不同型号的树脂中筛选出一种合适的大孔吸附树脂对甜叶菊叶中绿原酸类成分进行纯化前处理,采用HPLC法对不同甜叶菊品种叶中所含绿原酸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在8种不同型号的树... 该文以14个扦插培育的甜叶菊品种叶为材料,从8种不同型号的树脂中筛选出一种合适的大孔吸附树脂对甜叶菊叶中绿原酸类成分进行纯化前处理,采用HPLC法对不同甜叶菊品种叶中所含绿原酸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在8种不同型号的树脂中,XAD-16对甜叶菊叶中绿原酸类成分吸附-解析性能最佳。(2)经优化,上样液浓度1.20 mg·mL^-1、样品溶液pH 3、解析液乙醇体积分数70%时XAD-16树脂对甜叶菊叶中绿原酸类成分具有较好的纯化效果。(3)HPLC检测分析表明,在14个品种中共检测出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六种绿原酸类成分,其中主要成分均为异绿原酸A、绿原酸、异绿原酸C,而在品种3、5、13、14中没有检测出异绿原酸B。(4)14个品种中6个绿原酸类成分的含量分别为异绿原酸A 20.55~54.3 mg·g^-1、绿原酸17.96~32.93 mg·g^-1、异绿原酸C 4.15~19.49 mg·g^-1、新原酸0.61~4.61 mg·g^-1、隐绿原酸0.52~3.11 mg·g^-1、异绿原酸B 0.0~3.17 mg·g^-1,6种绿原酸类成分总量为43.9~97.8 mg·g^-1。可见,不同品种甜叶菊叶中绿原酸类成分含量有明显差异,富含绿原酸类成分的甜叶菊品种可用于开发获取绿原酸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叶菊 绿原酸类成分 甜叶菊叶 XAD-16树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