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S项目的综合风险评估模型 被引量:7
1
作者 张珞玲 李师贤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50-153,共4页
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一直存在着种种的不确定因素,严重影响着项目的顺利完成和提交.软件界已经认识到,项目开发管理中应单独注意这些不确定因素,用有效的方法尽可能地将它们的影响降到最小.于是软件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应运而生.
关键词 软件开发 管理信息系统 MIS 综合风险评估模型 集成化软件管理
下载PDF
基于综合风险评估模型在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监管应用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延静 崔毅 牟乐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 2018年第2期33-35,共3页
本文在特种设备使用评估过程中,利用权重系数法,建立综合风险评估模型。利用对试查区域及使用单位的分析,验证了特种使用单位综合风险评估模型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有效指导监管部门分级监管工作开展。
关键词 特种设备 权重系数 综合风险评估模型
下载PDF
第二十八讲:自动化控制系统风险评估技术浅析
3
作者 孟邹清 《仪器仪表标准化与计量》 2012年第3期11-13,共3页
本文研究并探讨了一种基于六要素的自控系统综合风险评估技术,在对多种方法研究和比较的基础上,建立起定量计算和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自控系统综合风险评估模型,以全面、准确的评估在役自控系统运行风险,为企业的维护、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关键词 自控系统风险评估 定量风险分析 综合风险评估模型
下载PDF
基于干旱风险的西藏青稞保险费率厘定及预测
4
作者 史继清 甘臣龙 +2 位作者 郭艺楠 杜军 周刊社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43-1056,共14页
以西藏青稞主要种植区为例,基于致灾因子危险性指数、承灾体暴露性指数、承灾体易损性指数和防灾减灾能力构建干旱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模型,并进行干旱灾害风险评估及区划,利用非参数法厘定各县青稞的纯保险费率,在风险区划结果基础上修正... 以西藏青稞主要种植区为例,基于致灾因子危险性指数、承灾体暴露性指数、承灾体易损性指数和防灾减灾能力构建干旱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模型,并进行干旱灾害风险评估及区划,利用非参数法厘定各县青稞的纯保险费率,在风险区划结果基础上修正纯保险费率,再结合改进GM(1,1)模型和R/S方法预测未来修正纯保险费率。结果表明:(1)基于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指数和承灾体易损性指数的风险等级呈中部区域低两边高的趋势,基于干旱承灾体暴露性指数、防灾减灾能力和干旱灾害综合风险指数的风险等级由东向西有逐渐加重的趋势。(2)各县青稞保险的纯保险费率水平介于1.07%~9.79%,相差不大;修正后的纯保险费率介于1.86%~17.02%,相差较大。(3)基于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指数、承灾体暴露性指数和承灾体易损性指数修正下的纯保险费率空间分布呈中部高两边低的特点,基于干旱防灾减灾能力和干旱灾害综合风险指数修正下的纯保险费率呈现中部高、局部高和两边低的特征。说明科学合理的厘定纯保险费率应考虑多种干旱指数的综合影响。(4)首次利用改进GM(1,1)模型和R/S方法预测西藏青稞主要种植区未来修正纯保险费率的预测值有微弱的上升,上升率为0.21个百分点·10a^(-1)。构建的综合风险指数总体能客观反映西藏青稞干旱灾害风险水平,区划结果可为纯保险费率的修正提供基础支撑,进而为提高青稞农业保险服务的精确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I指数 干旱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模型 非参数 GM(1 1)模型 R/S方法
下载PDF
2家核电企业氨化装置加注设施改进前后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5
作者 董一文 康宁 +4 位作者 王鑫 边洪英 刘晓旭 汉锋 叶萌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11-917,共7页
目的对2家核电厂(X与Y)氨化装置设施改进前后氨接触岗位劳动者职业健康风险评估风险等级的变化开展评估。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了解氨化装置加注设施改进前(2015年)后(2017年)的更新变化,识别氨接触岗位及工作内容、收集防护措施... 目的对2家核电厂(X与Y)氨化装置设施改进前后氨接触岗位劳动者职业健康风险评估风险等级的变化开展评估。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了解氨化装置加注设施改进前(2015年)后(2017年)的更新变化,识别氨接触岗位及工作内容、收集防护措施及个体防护用品等信息。对涉及场所开展短时间接触浓度C_(STE)并计算10种氨接触岗位的8 h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C_(TWA);测定场所的事故通风量(m^(3)/h)及通风换气次数(次/h);根据GBZ/T 298—2017中的半定量综合指数风险评估模型和定量非致癌风险评估模型对装置改进前后液氨接触岗位的风险等级进行评定。结果改进设施后发现如下改变:(1)由原来的钢罐堆积存放方式改为金属加压密封罐常态化备存,减少人员接触频次;(2)加注自动一体化,装置顶部增设事故通风口,附近安置联动氨报警装置并设定预报值;(3)开启加药间侧门维持自然通风。由此,设施改进前X厂化学分析工程师、化学采样工程师、3#机中核维修工;Y厂1#机常规岛现操工、2#及运行现操工所在场所的C_(STE)已超限值水平的结果在改进后均得到改善,10种岗位所在场所C_(STE)和岗位C_(TWA)均符合限值要求。改进后各岗位接触场所中氨的C_(STE)显著低于改进前水平(Z=10.856,P<0.001);改进后10种岗位所在现场作业场所内的通风换气次数在13~30.9次/h,符合标准要求且相比于改进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1.670,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改进前C_(STE)与场所通风换气次数间具有一般程度的负相关性(r=-0.39,P<0.05),改进后二者无显著相关性(r=-0.051,P>0.05);10种氨接触岗位在半定量风险评估模型应用时,化学分析工程师等大多数岗位在改进设施后呈现出风险等级下调(Z=1.345,P<0.05),3#机中核维修工、4#机运行现操工等岗位在设施改进后出现风险等级上调或维持不变,这可能与改进后个别岗位劳动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化装置 设施改进 通风换气次数 半定量综合指数风险评估模型 定量非致癌风险评估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