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0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钻孔应变观测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3
1
作者 李海亮 李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95-900,共6页
钻孔形变观测是研究地壳运动的主要观测手段,同时在地震前兆观测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介绍钻孔应变观测的特点,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在钻孔应变观测开展的情况,目前中国在钻孔应变观测中采用的主要的观测设备、仪器特点,中国应变监测台... 钻孔形变观测是研究地壳运动的主要观测手段,同时在地震前兆观测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介绍钻孔应变观测的特点,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在钻孔应变观测开展的情况,目前中国在钻孔应变观测中采用的主要的观测设备、仪器特点,中国应变监测台网的分布,以及中国目前开展的深井地震综合观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应变观测 应变仪 深井 综合观测
下载PDF
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业务及系统升级设计 被引量:41
2
作者 李峰 秦世广 +6 位作者 周薇 徐鸣一 张乐坚 周青 夏元彩 曹婷婷 梁海河 《气象科技》 2014年第4期539-544,共6页
通过对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业务及运行监控系统现状的分析,提出了运行监控业务的发展设想,并对运行监控系统升级做了科学的设计。结果指出,运行监控业务将成为装备保障工作的核心中枢,具有监控、指挥、调度、管理功能,应形成设备监控... 通过对综合气象观测运行监控业务及运行监控系统现状的分析,提出了运行监控业务的发展设想,并对运行监控系统升级做了科学的设计。结果指出,运行监控业务将成为装备保障工作的核心中枢,具有监控、指挥、调度、管理功能,应形成设备监控、维修保障、装备供应与评估业务关联互动的业务体系。运行监控系统需突破目前依赖观测资料质量检查为主要手段的技术,建立以设备自身状态信息为主,故障维修业务填报信息和观测资料检查等多元信息相互校验的技术,实现监控、维修保障、装备供应的信息联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观测 运行监控 系统设计
下载PDF
白洋淀地区非均匀大气边界层的综合观测研究——实验介绍及近地层微气象特征分析 被引量:31
3
作者 胡非 洪钟祥 +1 位作者 陈家宜 刘熙明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83-893,共11页
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地表通量参数化与大气边界层过程的基础研究”在河北省白洋淀地区进行的两次综合观测实验(时间分别是2004年11月16-22日和2005年9月8~27日),这两次实验获得了大量宝贵的资料,全面深入的资料分析... 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地表通量参数化与大气边界层过程的基础研究”在河北省白洋淀地区进行的两次综合观测实验(时间分别是2004年11月16-22日和2005年9月8~27日),这两次实验获得了大量宝贵的资料,全面深入的资料分析正在进行中。此文主要限于白洋淀地区水陆不均匀地表近地面层微气象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陆地上近地面层的气温日变化比水域上的大,而风速比水域上的小,其中9月份陆地上白天的气温比水域上的高,夜间比水域上的低,11月份两地白天气温接近,但夜间陆地上的气温明显偏低;无论是9月还是11月,水域上近地面层都是以下沉气流为主,而陆地则在中午前后存在弱的上升运动;9月份,两地的近地面层短波射入辐射比较接近,但水域上的短波射出辐射比陆地上的大;长波射入辐射则是陆地比水域的大,而长波射出辐射则是水域的比陆地的大;两地的净辐射白天接近,夜间水域地区负的净辐射值明显比陆地的大;9月份,水陆两地的感热通量相差不大,为150~200W/m^2,而潜热通量比感热通量大,天气晴朗时可达到300W/m^2;11月份,陆地的感热通量比潜热通量大,为100-120W/m^2,而水域地区的感热通量则与潜热通量相当;两地的潜热通量相差不大,一般不超过50W/m^2。无论是9月还是11月,水域地区夜间都存在水汽向下输送的逆湿现象,而陆地只在9月份存在逆湿现象。2005年9月份的水温观测结果表明,白洋淀水体平均温度比水表平均温度明显偏高,而且日变化幅度很小,水表平均温度则日变化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边界层 综合观测 微气象 白洋淀
下载PDF
探索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 被引量:34
4
作者 矫梅燕 王志华 《气象软科学》 2009年第4期13-18,共6页
气象服务是现代气象业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预报预测业务和综合观测业务不同,它不是一项单纯的业务。预报预测业务和综合观测业务所关注的是人们生存的大气空间,是自然科学领域的问题,而气象服务的对象是各种不同类型的用户,服... 气象服务是现代气象业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预报预测业务和综合观测业务不同,它不是一项单纯的业务。预报预测业务和综合观测业务所关注的是人们生存的大气空间,是自然科学领域的问题,而气象服务的对象是各种不同类型的用户,服务对象有不同的需求,也受不同社会环境条件的影响。从业务技术角度来看,气象服务属于自然科学领域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服务 机制创新 气象业务 体制 综合观测 预报预测 自然科学 组成部分
原文传递
GAME-TIBET青藏高原云和降水综合观测概况及初步结果 被引量:30
5
作者 刘黎平 楚荣忠 +15 位作者 宋新民 周筠君 冯锦明 陈成品 张彤 S.Shimizu K.Ueno T.Koike H.Fujii H.Yamada Y.Aoi T.Ueno J.Horikomi M.Kajikawa RShirooka J.Teshima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41-450,共10页
对中日合作青藏高原能量水分循环试验( G A M E T I B E T) 项目中云和降水的多普勒雷达观测使用的气象观测仪器和获取的资料等情况进行了扼要的总结,并给出了那曲地区降水的日变化、不同雨量计测量降水的对比分析、风速... 对中日合作青藏高原能量水分循环试验( G A M E T I B E T) 项目中云和降水的多普勒雷达观测使用的气象观测仪器和获取的资料等情况进行了扼要的总结,并给出了那曲地区降水的日变化、不同雨量计测量降水的对比分析、风速对测量降水影响、多普勒雷达资料的个例分析及云的数值模拟等初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多普勒雷达 综合观测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地壳形变深井综合观测技术的新进展 被引量:30
6
作者 欧阳祖熙 张钧 +5 位作者 陈征 李涛 吴立恒 师洁珊 张宗润 范国胜 《国际地震动态》 2009年第11期1-13,共13页
简要讨论了国内外钻孔应变观测技术近10年来的发展动态,分析了美、日技术的特点,然后,介绍了作者依据自身的技术积累,研制新型深井综合观测系统取得的进展。所研制的RZB型深井地壳形变宽频带综合观测系统采用数字化电容式位移传感器,具... 简要讨论了国内外钻孔应变观测技术近10年来的发展动态,分析了美、日技术的特点,然后,介绍了作者依据自身的技术积累,研制新型深井综合观测系统取得的进展。所研制的RZB型深井地壳形变宽频带综合观测系统采用数字化电容式位移传感器,具有噪声低、动态范围大的特点;基于井下数据总线技术,使得按不同要求进行观测系统集成非常灵活;通过完善井下探头安装工艺,提高了深井安装的质量。最后,对北京百善和福建漳州两个深井地壳形变综合观测实验站的建设及观测数据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观测 形变测量 钻孔应变 综合观测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和数据中台技术的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平台构建 被引量:29
7
作者 孙益 方梦阳 +4 位作者 何建宁 刘玖芬 张思源 杨万涛 高天胜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65-1974,共10页
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数据具有来源多、类型复杂和数据量庞大等特点,需要建立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一体化平台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利用。本文基于物联网与数据中台技术,构建了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一体化平台,主要包括自然资源要素数... 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数据具有来源多、类型复杂和数据量庞大等特点,需要建立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一体化平台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利用。本文基于物联网与数据中台技术,构建了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一体化平台,主要包括自然资源要素数据中心、物联网中心和模型云中心三大模块,实现了从传感器终端到数据中台、模型云的自动数据传输和互联共享,以及数值分析、加工和综合应用,达到了可视化效果。为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要素 综合观测 物联网 数据中台 一体化平台 模型云 平台架构
原文传递
基于多源数据综合观测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江西省万年县为例 被引量:28
8
作者 高阳 刘悦忻 +2 位作者 钱建利 郭游 胡迎山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010-2021,共12页
全面掌握区域自然资源现状,以此为数据基础进行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对综合开发及统筹布局自然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开展自然资源综合观测、识别区域生态保护及修复节点是安全格局构建的关键环节。本文选取江西省万年县为研究区,通过土地利... 全面掌握区域自然资源现状,以此为数据基础进行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对综合开发及统筹布局自然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开展自然资源综合观测、识别区域生态保护及修复节点是安全格局构建的关键环节。本文选取江西省万年县为研究区,通过土地利用类型、DEM、道路数据和自然保护地数据对区域资源现状进行综合观测;同时基于In VEST模型、粒度反推法以及区域现状确定生态源地;结合土地利用类型、地形以及道路因子构建综合阻力面;并使用电路理论判定生态廊道,识别生态修复关键点。结果表明:(1)万年县生态源地面积95.93 km2,林地为主要源地类型,其对于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稳定至关重要;生态廊道长度217.89 km,其中,贯穿全域的33条关键廊道需要优先保护,未来可作为自然资源综合观测及监测的重点区域。(2)识别出"夹点"11处,"障碍点"74处,区域生境连通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3)基于电路理论,通过源地选取、阻力面及廊道构建、重要战略点识别等,整合全域山水林田湖草自然资源,针对生态安全格局提出不同分区的资源优化策略,对于提高区域资源供给能力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观测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廊道 重要战略点 资源优化分区 指标选取 电路理论 万年县
原文传递
中国生态水文学发展趋势与重点方向 被引量:27
9
作者 夏军 张永勇 +3 位作者 穆兴民 左其亭 周宇建 赵广举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45-457,共13页
生态水文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发展和完善其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等对促进中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与修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阐述了生态水文学发展历程和挑战性问题;结合学科前沿和国家需求,提... 生态水文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发展和完善其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等对促进中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与修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阐述了生态水文学发展历程和挑战性问题;结合学科前沿和国家需求,提出了生态水文学在中国的发展战略,主要包括:生态水文综合观测的新技术新方法、生态水文学机理和基础理论、以陆地和水生生态水文过程为核心的多尺度多要素综合模拟与集成、以及生态水文与社会科学的融合等;在此基础上,也提出了中国生态水文学具体发展方向,如多源信息融合与综合观测网络、关键要素的时空格局及其演变特征、综合模型与不确定性、多学科交融研究等;最后提出了中国生态水文学在山水林田湖草及城市等共同体修复和保护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水文学 理论和方法 综合观测 数值模拟 尺度问题
原文传递
极端暴雨威胁下的城市内涝风险预警系统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曹雪健 戚友存 +2 位作者 李梦迪 杨志达 倪广恒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53-964,共12页
传统内涝风险预报系统多基于单一降雨产品驱动城市水文水动力模型的模式,难以解决由于暴雨观测或数值模拟带来的不确定性问题。综合利用多源降雨(雷达、地面雨量计,地面雨滴谱)、积水观测数据,有利于提高内涝预报精度,改善风险空间描述... 传统内涝风险预报系统多基于单一降雨产品驱动城市水文水动力模型的模式,难以解决由于暴雨观测或数值模拟带来的不确定性问题。综合利用多源降雨(雷达、地面雨量计,地面雨滴谱)、积水观测数据,有利于提高内涝预报精度,改善风险空间描述。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强洪涝预测能力以更好地应对极端暴雨威胁,本研究提出了基于综合观测的城市内涝风险预警系统,并在北京市清河流域进行了初步实践和检验。该系统包含六个模块,融合了新兴的降雨积水观测技术,引入了主流的降雨临近预报方法,采用了成熟的城市雨洪模拟手段,可为道路交通提供实时的积水深度和风险等级,为城市内涝灾害应急管理提供内涝风险预测和预警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水文 城市内涝 气象雷达 综合观测 风险预警 洪水模型
下载PDF
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指标体系探讨 被引量:21
11
作者 张贺 王绍强 +3 位作者 王梁 程书波 姜正龙 张子凡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883-1899,共17页
为了实现自然资源的规范管理和高效利用,需要对其要素进行长期、连续、稳定的综合观测,从而获得相关的基础数据,掌握资源种类、数量、质量和资源间相互作用过程信息。由于目前中国没有形成统一的自然资源观测指标体系,导致不同区域间资... 为了实现自然资源的规范管理和高效利用,需要对其要素进行长期、连续、稳定的综合观测,从而获得相关的基础数据,掌握资源种类、数量、质量和资源间相互作用过程信息。由于目前中国没有形成统一的自然资源观测指标体系,导致不同区域间资源观测和管理存在差异,使得国家尺度上对自然资源的规范化管理和合理利用难以实现。因此,亟需构建一套适用于国家尺度、科学、系统、规范的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指标体系。本文以解决认识自然生态变化规律、预判发展趋势的基础数据支撑能力不足问题为出发点,参考国内外现有观测(监测)指标体系,确立了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指标体系建立和选取的基本原则;在自然资源要素分类的基础上,采用正、反演相结合、模块化等构建方法,建立了由36个归类模块、6个资源要素综合观测系统和若干个赋能模块构成的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指标体系。通过建立大气-地表-地下多层次,个体-景观-区域多尺度的立体化综合观测网,获取自然资源要素数据,以期实现对自然资源的精细化管理、评价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观测 自然资源 指标体系 要素 观测方法
原文传递
城市大气边界层的综合观测研究--实验介绍与近地层微气象特征分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刘罡 孙鉴泞 +3 位作者 蒋维楣 刘红年 袁仁民 罗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32,共10页
介绍了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城市边界层三维结构研究》在南京进行的两次城市边界层综合观测实验(时间分别在2005年夏季与2006年冬季),对实验所获观测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获得了一些城市近地层微气象学的基... 介绍了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城市边界层三维结构研究》在南京进行的两次城市边界层综合观测实验(时间分别在2005年夏季与2006年冬季),对实验所获观测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获得了一些城市近地层微气象学的基本特征,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主要结果为:市区气温明显高于郊区,体现出城市热岛效应的存在,且市区与郊区的气温差异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2006年冬季观测期间,市区的风速比郊区约小1 m/s,反映出城市建筑物对气流的摩擦、阻尼和拖曳等作用,这些作用使得平均风速在城市上空衰减,并使一部分气流平均动能转化为湍流动能;市区白天的感热通量与郊区相当,但潜热通量远小于郊区,因此市区的鲍恩比远大于郊区.市区下垫面储热项在地表能量分配中占有较大份额,成为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成因;夏季观测期间,市区摩擦速度均值比郊区高34%;冬季观测期间,市区摩擦速度均值比郊区高23%.这种夏季大于冬季、市区大于郊区的现象表明,由于冬/夏热力学性质和城/郊下垫面动力学性质的不同而引起湍流活动的差异;为了定量地衡量气流平均场转化为湍流场的效率,表述动量输送的强弱,我们引入了一个新的变量:归一化摩擦速度.对冬/夏两季和城/郊两地的比较发现,归一化摩擦速度具有很好的相似性和一致性,它表现为一个不随季节和时间变化的常数;通过比较水平湍流方差2uσ+2vσ与垂直湍流方差2σw的方法,来更直观地研究湍流能量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的分配特征.在2006年冬季观测期间,市区的2σw/(2uσ+2vσ)平均值为0.16,郊区为0.14,市区湍流能量在垂直方向所占份额略高于郊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边界层 综合观测 近地层 微气象特征 归一化摩擦速度
下载PDF
云探测中的激光雷达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3
作者 狄慧鸽 华灯鑫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28,共11页
云宏微观参数的探测对云物理和气候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激光雷达是实现云宏微观参数高时空分辨率探测的有效的重要科学仪器。回顾和总结了激光雷达在云参数探测中的主要技术及其研究进展,讨论了激光雷达在云探测研究中的不足和局限... 云宏微观参数的探测对云物理和气候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激光雷达是实现云宏微观参数高时空分辨率探测的有效的重要科学仪器。回顾和总结了激光雷达在云参数探测中的主要技术及其研究进展,讨论了激光雷达在云探测研究中的不足和局限性及目前在云探测应用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展望了激光雷达未来在云探测中的应用潜力,并提出了研究思路与方案。内容涉及云检测和云相态识别的多波长及偏振激光雷达和云内温度、湿度、风速风向与垂直气流探测等激光雷达技术与方法,分析讨论了云系降水潜力探测的激光雷达应用案例。激光雷达对于探测初生云团及稀薄云层具有较好的穿透性及精细探测优势,但对于强对流云等厚云层,需将其与其他探测手段如微波雷达等联合观测,并开展多源数据融合技术研究,以实现云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监测。随着激光与光电子技术和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激光雷达技术日趋成熟,面向业务化应用所需的系统稳定性、可靠性及探测能力的激光雷达产品将越来越受到气象与环境领域行业专家的关注,并将在云探测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光学 激光雷达 云宏微观参数 云相态 综合观测
原文传递
86例癌症病人舌质的综合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秦志祥 王毅强 廉爱兰 《长治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59-60,共2页
为研究舌变化与癌症的关系,观察了86例各类癌症患者舌质的变化。测量了40例食管贲门癌和21例肝癌病人的舌面PH值。并和正常健康人及其它病人作了详细对照。结果表明:舌质以呈现紫暗红,舌体较胖,舌腹面粘膜层的舌下静脉瘀紫... 为研究舌变化与癌症的关系,观察了86例各类癌症患者舌质的变化。测量了40例食管贲门癌和21例肝癌病人的舌面PH值。并和正常健康人及其它病人作了详细对照。结果表明:舌质以呈现紫暗红,舌体较胖,舌腹面粘膜层的舌下静脉瘀紫怒张,主干充盈明显,伴有瘀点或瘀斑为特点,舌面PH值均偏酸性。同时提出观察舌质色泽及舌质腹面舌下静脉怒张等变化,为临床早期发现肿瘤和判断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舌质 舌腹 综合观测 舌诊 辨证分型
下载PDF
JCZ-1T超宽频带地震计作为综合观测仪器的拓展应用 被引量:16
15
作者 蔡亚先 吕永清 +2 位作者 程骏玲 喻节林 吕品姬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7年第5期29-34,共6页
JCZ-1T超宽频带地震计具有全频带覆盖特性,其低频端输出延伸到固体潮汐,提出了获取稳定的低频端数据的观测条件。利用地震计LP通道连续观测数据中的垂直分向数据经过处理获得的重力资料,以及水平分向数据经过处理获得的倾斜资料做了Vene... JCZ-1T超宽频带地震计具有全频带覆盖特性,其低频端输出延伸到固体潮汐,提出了获取稳定的低频端数据的观测条件。利用地震计LP通道连续观测数据中的垂直分向数据经过处理获得的重力资料,以及水平分向数据经过处理获得的倾斜资料做了Venedikov调和分析。对印尼8.7级大地震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地球自由振荡的功率谱密度。仪器可获取与地震事件密切相关的综合观测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宽频带 固体潮汐 地球自由振荡 综合观测
下载PDF
《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1)》发布 被引量:15
16
《环境》 2021年第11期75-77,共3页
近期,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1)》(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从大气圈、水圈、冰冻圈、生物圈和气候变化驱动因子等方面来揭示全球气候变化最新状况,可谓一份地球是否健康的最新“诊断报告”。《蓝... 近期,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1)》(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从大气圈、水圈、冰冻圈、生物圈和气候变化驱动因子等方面来揭示全球气候变化最新状况,可谓一份地球是否健康的最新“诊断报告”。《蓝皮书》指出,气候系统的综合观测和多项关键指标表明:中国气候系统变暖仍在持续,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风险进一步加剧;全球主要温室气体平均浓度均创新高,山地冰川整体处于消融退缩状态;中国平均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海洋变暖加速,全球平均海平面加速上升;中国植被覆盖稳定增加,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退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系统 中国气象局 中国气候变化 综合观测 山地冰川 大气圈 冰冻圈 诊断报告
下载PDF
探索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 被引量:14
17
作者 矫梅燕 《浙江气象》 2009年第4期3-6,共4页
关键词 气象服务 机制创新 气象业务 体制 综合观测 预报预测 自然科学 组成部分
下载PDF
我国暴雨研究中新型探测资料反演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13
18
作者 万蓉 《气象科技进展》 2014年第2期24-35,共12页
为提高暴雨预报准确度和精细度,暴雨研究从大尺度背景到中小尺度特征,从宏观结构到微观变化逐渐深入,暴雨野外科学试验在原有业务网观测模式上,逐步纳入不同新型探测系统以获取高时空分辨率、高精度、全方位的探测信息满足科研与业务的... 为提高暴雨预报准确度和精细度,暴雨研究从大尺度背景到中小尺度特征,从宏观结构到微观变化逐渐深入,暴雨野外科学试验在原有业务网观测模式上,逐步纳入不同新型探测系统以获取高时空分辨率、高精度、全方位的探测信息满足科研与业务的需求。综述了地基GNSS大气水汽观测,地基微波辐射计云水、温度和湿度观测,风廓线雷达测风,双偏振雷达云水粒子相态观测,毫米波雷达云观测获得的非常规探测资料在我国暴雨临近预报、暴雨机理分析、中尺度暴雨数值预报中的应用,简要回顾近年来这些新型探测遥感技术进展及其对暴雨野外科学试验的作用。思考新型探测资料在质量控制和精度描述规范化、二次产品开发提高业务应用效率、多源资料综合应用和深层次挖掘等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初步探讨新型探测资料在暴雨预报研究应用中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微波辐射计 风廓线雷达 双偏振雷达 云雷达 数值预报 综合观测
下载PDF
液态CO_2人工引晶后云微物理和降水变化的观测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金德镇 雷恒池 +4 位作者 郑娇恒 肖辉 崔莲 吴玉霞 刘健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9-108,共10页
根据飞机探测仪器观测到的云中粒子微观结构,结合卫星、雷达和常规天气资料,分析了人工增雨作业前后云的宏、微观物理结构和降水变化。结果表明,作业后影响区云中的冰晶浓度、雨滴直径比对比区有明显增加,云中过冷水减少;对比区降水回... 根据飞机探测仪器观测到的云中粒子微观结构,结合卫星、雷达和常规天气资料,分析了人工增雨作业前后云的宏、微观物理结构和降水变化。结果表明,作业后影响区云中的冰晶浓度、雨滴直径比对比区有明显增加,云中过冷水减少;对比区降水回波强度和强回波区面积变化不大,而影响区最大回波强度增大,强回波区的面积扩大,降水增加。这与影响区云中降水粒子增多、直径增大是一致的,这些结果说明了液态CO2催化层状云的物理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观测 液态CO2(LC)人工引晶 云微物理特征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珠穆朗玛峰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一个新的研究喜马拉雅山区地气相互作用过程的综合基地 被引量:13
20
作者 马耀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41-1145,共5页
喜马拉雅山区的高海拔冰雪覆盖使主山体两侧形成下泄流,而在强太阳辐射的加热作用下,无冰雪覆盖的周边山体形成山谷风环流。上述两者叠加形成地气间的强烈交换过程。这种交换过程使得地面的物质和能量与北半球自由大气相联系,将青藏高... 喜马拉雅山区的高海拔冰雪覆盖使主山体两侧形成下泄流,而在强太阳辐射的加热作用下,无冰雪覆盖的周边山体形成山谷风环流。上述两者叠加形成地气间的强烈交换过程。这种交换过程使得地面的物质和能量与北半球自由大气相联系,将青藏高原置于全球变化的背景中。在本文中作者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珠穆朗玛峰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的建站背景及其研究喜马拉雅山地气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作用,同时介绍了台站建设及其在该地区地气相互作用研究中所取得的初步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穆朗玛峰北坡 地气相互作用 综合观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