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安全药理学评价新策略——CiPA 被引量:6
1
作者 胡晓敏 张子腾 +4 位作者 宗英 马秀娟 袁伯俊 陆国才 王庆利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939-1945,共7页
心脏安全药理学评价是药物开发的重要环节。现有的心脏安全药理学评价主要是依据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国际协调会(ICH)制定了关于心脏安全性评估的框架性指南S7A/B文件进行,但随着对心律失常机制认识的深入,上述评价方法的弊端日益凸显。新... 心脏安全药理学评价是药物开发的重要环节。现有的心脏安全药理学评价主要是依据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国际协调会(ICH)制定了关于心脏安全性评估的框架性指南S7A/B文件进行,但随着对心律失常机制认识的深入,上述评价方法的弊端日益凸显。新的评价心脏安全性策略——综合性离体致心律失常风险评估(CiPA)应运而生。这是一种基于人类自身机制的、研究药物对人类心脏多个离子通道影响、应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及人源化细胞系的全新评价策略。本文介绍和分析CiPA,以期为我国心脏安全药理学评价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安全药理学评价 综合性离体心律失常风险评估 计算机模拟 人干细胞 心肌细胞
原文传递
综合性离体致心律失常风险评估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思蓉 黄芝瑛 +1 位作者 王雪 王三龙 《中南药学》 CAS 2019年第10期1729-1733,共5页
2013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提出综合性离体致心律失常风险评估(CiPA)项目。CiPA是基于药物致心律失常机制的心脏安全性评价新方法,包括多离子通道研究、计算机虚拟预测致心律失常风险研究、人干细胞来源的心室肌细胞研究和临床... 2013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提出综合性离体致心律失常风险评估(CiPA)项目。CiPA是基于药物致心律失常机制的心脏安全性评价新方法,包括多离子通道研究、计算机虚拟预测致心律失常风险研究、人干细胞来源的心室肌细胞研究和临床心电图监测四个部分。本文根据有关文献和相关会议,整理出CiPA各部分内容及目前发展情况,更侧重介绍后两部分的最新进展,为我国系统开展此类研究提供文献资料,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离体心律失常风险评估 离子通道 计算机模拟 心肌细胞
下载PDF
基于实时细胞分析技术验证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的心肌细胞毒性评价模型
3
作者 陈高建 潘东升 +6 位作者 陈思蓉 张颖丽 李芊芊 石茜茜 王雪 黄芝瑛 王三龙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0-103,共14页
目的:利用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的心肌细胞(hiPSC-CMs)联合实时细胞分析(RTCA)技术,建立hiPSC-CMs体外心脏毒性评价模型,并选用阳性化合物进行验证。方法:研究选用商业化来源的hiPSC-CMs,选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心脏毒性药物:蒽环类抗癌药... 目的:利用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的心肌细胞(hiPSC-CMs)联合实时细胞分析(RTCA)技术,建立hiPSC-CMs体外心脏毒性评价模型,并选用阳性化合物进行验证。方法:研究选用商业化来源的hiPSC-CMs,选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心脏毒性药物:蒽环类抗癌药阿霉素(0.3、1、3μmol·L^-1)、K+通道阻滞剂多非利特(0.03、0.1、0.3μmol·L^-1)和E-4031(0.1、0.3、1μmol·L^-1)、Na+通道阻滞剂美西律(3、10、30μmol·L^-1)、多离子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0.1、0.3、1μmol·L^-1)和苄普地尔(0.3、1、3μmol·L^-1)、抗组胺药物特非那定(0.3、1、3μmol·L^-1)和西沙必利(3、10、30μmol·L^-1),分别给予hiPSC-CMs作用48 h,采用RTCA技术连续监测心肌细胞搏动的频率、振幅、细胞指数、搏动图谱等指标在给药前后的变化。结果:阿霉素对心肌细胞的抑制作用呈现时效和量效依赖性特点;多非利特显著降低心肌细胞搏动幅度及频率;E-4031为1μmol·L^-1时显著降低心肌细胞搏动频率,缩短振幅,而0.1、0.3μmol·L^-1时则对心肌细胞无影响;30μmol·L^-1美西律作用2 h内心肌细胞搏动频率相对空白对照组降低了66.4%,振幅缩短了60.7%,并导致心肌细胞搏动周期延长;苄普地尔浓度低于1μmol·L^-1时对心肌细胞无影响,3μmol·L^-1苄普地尔作用2 h导致心肌细胞搏动间歇性停搏,并伴随细胞活力轻微下降;维拉帕米作用2 h内各剂量组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分别增强了12.2%、13.1%、52.3%,而振幅分别降低了20.0%、61.7%、67.6%。0.3μmol·L^-1以上浓度的维拉帕米导致心肌细胞搏动骤停(3/9);特非那定浓度≥1μmol·L^-1时短时间内即导致心肌细胞间歇性搏动骤停;西沙必利短期作用2 h内显著降低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和幅度,10μmol·L^-1以上浓度的西沙必利持续抑制心肌细胞搏动频率。结论:hiPSC-CMs结合RTCA技术可用于预测药物的心脏毒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的心肌细胞 心律失常 实时细胞分析(RTCA) 综合性离体心律失常风险评估(CiPA) 频率 振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