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局部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继发脑梗死33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
作者 文上康 李越 杨朔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7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继发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I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法评估三组治疗前及治疗后7d、14d、30d的临床疗效,采用多田公式计算三...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继发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I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法评估三组治疗前及治疗后7d、14d、30d的临床疗效,采用多田公式计算三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d、7d、14d的缺血灶大小。结果治疗7d后,三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联合治疗组缺血灶大小较单纯亚低温组明显减少(P<0.01),依达拉奉组缺血灶大小较单纯亚低温组也明显减少(P<0.05);但联合治疗组和依达拉奉组缺血灶大小减少差异依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对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继发脑梗死患者进行局部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显著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小缺血灶体积,挽救缺血半暗区神经元,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出血 继发脑梗死 局部亚低温 依达拉奉
下载PDF
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和预防对策 被引量:14
2
作者 可宗军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346-348,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脑梗死(TCI)的相关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两年来我院就诊并确诊为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300例,其中继发TCI的患者28例为观察组,其余272例患者为对照组,统计分析各因素... 目的分析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脑梗死(TCI)的相关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两年来我院就诊并确诊为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300例,其中继发TCI的患者28例为观察组,其余272例患者为对照组,统计分析各因素对继发TCI发生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年龄、GCS评分、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低血压和糖尿病是导致继发TCI发生的重要相关危险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脑疝和低血压是导致继发T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降低血液粘稠度,密切监测颅内压,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补充血容量,减少继发TC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继发脑梗死 相关危险因素 预防对策
下载PDF
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脑梗死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学菊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年第27期3263-3266,共4页
目的探讨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脑梗死的相关因素并总结护理对策。方法收集585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继发脑梗死分为继发脑梗死组和非继发脑梗死组,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中发生继... 目的探讨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脑梗死的相关因素并总结护理对策。方法收集585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继发脑梗死分为继发脑梗死组和非继发脑梗死组,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中发生继发脑梗死57例,占9.7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GCS评分、脑挫裂伤、合并伤、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及低血压均会影响继发脑梗死的发生及发展(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疝、低血压及GCS评分低是继发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应高度关注继发脑梗死的各项危险因素,关注高危患者,监测颅内压,采用正确体位,合理的输液方式以及各项护理措施,维持患者脑灌注压,降低继发脑梗死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重型颅损伤 继发脑梗死 相关因素 护理
原文传递
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易小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13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依据探讨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04-2014-01收治并确诊为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298例,根据患者有无继发脑梗死,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9例为继... 目的探讨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依据探讨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04-2014-01收治并确诊为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298例,根据患者有无继发脑梗死,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9例为继发脑梗死患者,对照组259例为无继发脑梗死患者,分析各危险因素对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脑梗死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继发脑梗死发生的重要相关危险因素有:年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脑疝、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糖尿病和低血压或休克;性别与颅底骨折不是导致继发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导致继发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脑疝和低血压。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脑梗死预后恢复良好11例,轻度残疾8例,重度残疾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3例,病死率33.33%,总有效率为48.72%。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避免血液高黏状态,控制血压及颅内压,注意呼吸道卫生及顺畅,保持出入量平衡,及时补充血容量,降低继发脑梗死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继发脑梗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脑出血继发脑梗死患者止凝血分子标志物检测临床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梅志忠 彭兰芬 +5 位作者 万晓华 邵发保 方浩威 余映丽 陈建军 林菡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11期59-60,72,共3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继发脑梗死止凝血分子标志物早期检测的意义以及脑出血后止凝血状态变化与继发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脑出血继发脑梗死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20例脑出血患者为脑出血对照组,2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脑出血患者... 目的探讨脑出血继发脑梗死止凝血分子标志物早期检测的意义以及脑出血后止凝血状态变化与继发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脑出血继发脑梗死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20例脑出血患者为脑出血对照组,2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脑出血患者在继发脑梗死前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压积(HCT)、血浆内皮素(ET-1)、P选择素(P-S)、蛋白C(PC)、D-二聚体(D-D)值。结果脑出血继发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FIB分别为3.96±1.53/2.77±0.68、2.86±0.44(均P<0.05);P-S分别为22.4±4.07、17.98±3.69、14.96±2.9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P-C分别为3.24±1.25、5.70±1.52、6.56±1.64(均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止凝血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对早期预测和诊断继发脑梗死以及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以FIB、P-C、P-S三个指标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脑梗死 止凝血分子标志物 出血
下载PDF
头颈部CTA联合血清CTRP3、ANGPTL8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继发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吴磊 胡岗 王浩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4期745-748,共4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联合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ANGPTL8)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继发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205例TIA病人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联合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ANGPTL8)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继发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205例TIA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发生后循环TIA后30 d内是否继发脑梗死将病人分为未继发脑梗死组(141例)和继发脑梗死组(6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CTRP3、ANGPTL8水平。Pearson法分析CTRP3、ANGPTL8表达与CTA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头颈部CTA联合血清CTRP3、ANGPTL8对TIA后继发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结果:继发脑梗死组病人血清ANGPTL8水平及CTA评分均高于未继发脑梗死组,血清CTRP3水平低于未继发脑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法分析结果显示,继发脑梗死病人血清CTRP3水平与CTA评分呈负相关(r=-0.405,P<0.05);继发脑梗死病人血清ANGPTL8水平与CTA评分呈正相关(r=0.428,P<0.05)。头颈部CTA联合CTRP3、ANGPTL8预测TIA后继发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4,高于单项指标检测(P<0.05)。结论:血清CTRP3、ANGPTL8水平联合头颈部CTA检测可显著提高预测TIA继发脑梗死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继发脑梗死 CT血管成像 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
下载PDF
缺血修饰蛋白、微小核苷酸-126对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及继发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7
作者 肖章红 丁立东 +4 位作者 茆华武 杭小方 陆小波 钱静 方琪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21期6-11,共6页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蛋白(IMA)和微小核苷酸-126(miR-126)对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PTIA)的诊断及继发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PTI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3 h内、6 h及12 h血清IMA和miR-126水平,并结合ABCD2评分,研究其对PTIA诊...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蛋白(IMA)和微小核苷酸-126(miR-126)对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PTIA)的诊断及继发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PTI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3 h内、6 h及12 h血清IMA和miR-126水平,并结合ABCD2评分,研究其对PTIA诊断及继发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同期受试的80名健康志愿者血清IMA水平为(54.19±10.10)U/L,112例PTIA发作后3 h内、6 h及12 h分别为(85.81±20.21)、(62.98±12.79)、(57.66±13.39)U/L。发病后3 h内IMA水平较健康志愿者显著升高(P=0.001),miR-126在PTIA发作后3 h内、6 h、12 h分别为(9.42±1.01)、(8.65±1.59)、(6.13±2.43)。与健康志愿者(9.35±1.76)比较,6 h及12 h显著下降(P=0.036,P=0.001)。3 h内IMA水平及12 h miR-126水平在PTIA患者中显著负相关(r=-0.313,P=0.000)。当IMA水平为67.52 U/L,miR-126为8.64时,在PTIA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3.20%、96.20%和82.10%、81.20%。112例PTIA患者随访30 d,7 d内继发脑梗死11例(9.82%),8~30 d继发脑梗死17例(15.18%)。3 h内IMA及12 h miR-126在PTIA后继发脑梗死的相对风险率分别为Rr=8.45、9.84,CI为1.10~65.03,1.13~86.02,P=0.040、0.039。结论早期IMA及miR-126的检测对诊断PTIA及预测继发脑梗死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修饰蛋白 微小核苷酸-126 后循环短暂性缺血发作 继发脑梗死
下载PDF
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IL-6、IL-10及PLR变化对继发脑梗死发生的临床意义
8
作者 戚游 任长安 +2 位作者 鲁永杨 王娟娟 金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829-2832,共4页
目的探究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及血小板/淋巴细胞(PLR)变化对继发脑梗死(CI)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短暂性脑缺血患者108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住院后1个月是否发生CI分为未CI组和CI组各54例... 目的探究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及血小板/淋巴细胞(PLR)变化对继发脑梗死(CI)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短暂性脑缺血患者108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住院后1个月是否发生CI分为未CI组和CI组各54例。对比两组基础临床资料,住院前治疗血清炎症指标(包括IL-6、IL-8、IL-10)、外周血炎症指标[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水平变化。对于存在差异性的指标进一步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老年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继发CI的危险因素。结果CI组合并高血压、CI病史比例显著高于未CI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IL-8及IL-10水平均显著降低,但CI组显著高于未CI组(P<0.05);治疗后两组平均NLR、PLR水平均显著降低,但CI组显著高于未CI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合并高血压、合并CI病史、血清IL-6、IL-8、IL-10、NLR、PLR水平与继发CI均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老年短暂性脑缺血患者治疗后IL-6、IL-10、PLR水平较高均是继发CI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继发CI与患者IL-6、IL-10、PLR水平均存在显著相关性,提示患者治疗后炎症反应程度会影响继发CI的发生率,及时关注患者上述指标变化将有利于动态了解、准确预测及辅助改善老年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继发CI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 继发脑梗死 炎症
原文传递
92例急诊颅脑外伤术后血糖水平和继发脑梗死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汤兴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12期91-92,共2页
目的急诊颅脑外伤术后血糖水平和继发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92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血糖水平控制在3.9~6.1mmol/L,对照组46例血糖水平控制在6.1~11.1mmol/L;比较两组患者继发脑梗死发生率和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目的急诊颅脑外伤术后血糖水平和继发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92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血糖水平控制在3.9~6.1mmol/L,对照组46例血糖水平控制在6.1~11.1mmol/L;比较两组患者继发脑梗死发生率和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继发脑梗死发生率(P<0.05)明显降低,治疗有效率明显升高(P<0.01);血糖控制水平(r=0.324,P<0.01)与颅脑外伤术后继发脑梗死发生率明显正相关。结论血糖水平与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临床上要注意血糖的合理控制,以降低患者继发脑梗死,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血糖水平 继发脑梗死
下载PDF
急性硬膜下血肿术后继发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10
作者 王平 王彦彬 高兰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术后继发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03—2023-03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血肿清除术的210例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54例,女56例;平均年龄54.25岁(范围41~74岁)。将术后发生继... 目的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术后继发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03—2023-03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血肿清除术的210例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54例,女56例;平均年龄54.25岁(范围41~74岁)。将术后发生继发脑梗死的患者作为发生组,将术后未发生继发脑梗死的患者作为未发生组。收集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时间、脑疝、术前瞳孔变化、中线位移、基底池形态、血肿体积、围术期血压、手术时间、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血肿厚度等信息,分析急性硬膜下血肿术后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210例患者中术后发生继发脑梗死20例(9.5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的术前时间、脑疝、术前瞳孔变化、中线位移、基底池形态、血肿体积、围术期血压、GCS评分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时间>6 h、脑疝、术前瞳孔变化、中线位移≥10 mm、基底池形态、血肿体积>60 mL、围术期血压、GCS评分是术后发生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时间>6 h、脑疝、术前瞳孔变化、中线位移≥10 mm、基底池形态、血肿体积>60 mL、围术期血压、GCS评分均是急性硬膜下血肿术后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需结合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术后继发脑梗死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硬膜下血肿 继发脑梗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影响颅脑外伤术后继发脑梗死疗效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家祥 李良平 +1 位作者 梁一鸣 许智蕾 《广西医学》 CAS 2017年第1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颅脑外伤术后继发脑梗死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脑外伤术后继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术前状态和治疗方式对脑功能恢复的影响,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疗效的独立因素。结果有脑疝形成者脑功能恢复情况明... 目的探讨影响颅脑外伤术后继发脑梗死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脑外伤术后继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术前状态和治疗方式对脑功能恢复的影响,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疗效的独立因素。结果有脑疝形成者脑功能恢复情况明显差于无脑疝形成者(P<0.05);行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者脑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行常规开颅减压术者(P<0.05),局限性梗死灶者脑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广泛性梗死灶者(P<0.05);脑疝形成、术后继发广泛性脑梗死是脑功能恢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是脑功能恢复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颅脑外伤术后继发脑梗死患者合并脑疝形成、行常规开颅减压术、术后广泛性脑梗死影响其疗效,是否脑疝形成、梗死灶状况和手术方式是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 继发脑梗死 疗效 功能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头颈CT血管造影联合血清miR-146a、sCD40L、Hcy检测对TIA后90 d继发脑梗死的预测效能 被引量:5
12
作者 余兰 杨月君 赵凤丽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18期3411-3415,共5页
目的 探讨头颈CT血管造影(CTA)联合血清微小RNA-146a(miR-146a)、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90 d继发脑梗死的预测效能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保定市第二医院136例TI... 目的 探讨头颈CT血管造影(CTA)联合血清微小RNA-146a(miR-146a)、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90 d继发脑梗死的预测效能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保定市第二医院136例TIA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TIA后90 d继发脑梗死与否分为观察组(继发脑梗死组,41例)与对照组(未继发脑梗死组,95例)。对比两组基线资料、头颈CTA评分、血清miR-146a、sCD40L、Hcy水平,分析TIA后90 d继发脑梗死的影响因素,对比不同脑梗死危险度病人头颈CTA评分、各血清指标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头颈CTA评分与各血清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头颈CTA评分、各血清指标水平对继发脑梗死的预测效能。结果 两组ABCD2、ABCD3-I、CTA评分、血清miR-146a、sCD40L、Hcy水平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2、ABCD3-I、CTA评分、血清miR-146a、sCD40L、Hcy水平均为TIA后90 d继发脑梗死的影响因素(P<0.05);TIA后90 d继发脑梗死病人CTA评分、血清miR-146a、sCD40L、Hcy水平与脑梗死危险度有关(P<0.05);TIA后90 d继发脑梗死病人CTA评分与血清miR-146a、sCD40L、Hcy水平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CTA评分、血清miR-146a、sCD40L、Hcy水平预测TIA后90 d继发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AUC)均较高,尤以联合预测最高,达0.870。结论 头颈CTA联合血清miR-146a、sCD40L、Hcy检测可有效预测TIA后90 d继发脑梗死,为早期诊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继发脑梗死 CT血管造影 微小RNA-146a 可溶性CD40配体 同型半胱氨酸 预测效能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血肿清除术后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13
作者 闫甜甜 乔俊 周相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7期3158-3161,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CH)患者微创血肿清除术后脑梗死发生风险及其危险因素,构建其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信阳市中心医院136例已接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HCH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术后脑梗死发生情况分为梗...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CH)患者微创血肿清除术后脑梗死发生风险及其危险因素,构建其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信阳市中心医院136例已接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HCH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术后脑梗死发生情况分为梗死组和未梗死组。收集并对比两组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HCH患者微创血肿清除术后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其预测效能。结果136例接受微创血肿清除术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38例(27.94%)术后发生脑梗死;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脑出血量、收缩压、脑组织移位、高血压病程、舒张压均为接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绘制列线图构建预测术后脑梗死的风险模型,验证模型区分度显示C-index值为0.887,提示区分度良好;绘制标准曲线提示模型准确度良好。绘制ROC曲线提示该模型评估接受微创血肿清除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脑梗死发生曲线下面积为0.887,提示预测效能较好。结论脑出血量、收缩压、脑组织移位、高血压病程、舒张压均为接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出血 微创血肿清除术 继发脑梗死 列线图模型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继发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和MRI/MRA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建华 李玮 +1 位作者 张杰文 李永丽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4-365,共2页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特别是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为肺外结核常见而严重的类型,近年来发病有增加的趋势,病死率、误诊率均高[1]。继发脑梗死者预后差,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故提高其诊治水平,有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 继发脑梗死 临床价值 MRI/MRA 急性脑梗死 结核性膜炎 肺外结核 病死率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继发外伤后脑梗死患者PAF和P-选择素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向东 任新亮 +1 位作者 尚寒冰 张建生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和P-选择素在重型颅脑损伤继发外伤后脑梗死病变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测定58例重型颅脑损伤(GCS评分3分~8分)继发外伤后脑梗死的患者64例重型颅脑损伤(GCS评分3分~8...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和P-选择素在重型颅脑损伤继发外伤后脑梗死病变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测定58例重型颅脑损伤(GCS评分3分~8分)继发外伤后脑梗死的患者64例重型颅脑损伤(GCS评分3分~8分)未继发外伤后脑梗死的患者及20例正常人的血清PAF和P-选择素水平变化,同时记录头部CT所示梗死体积及部位,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重型颅脑损伤继发外伤后脑梗死组急性期血清PAF和P-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重型颅脑损伤未继发外伤后脑梗死组及正常人(P〈0.05),恢复期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可溶性P-选择素及PAF与重型颅脑损伤继发外伤后脑梗死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损伤 继发脑梗死 PAF P-选择素
下载PDF
脑外伤继发脑梗死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犹春跃 张平 +1 位作者 赵洪新 李刚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55-656,共2页
外伤性脑梗死是指颅脑外伤后会继发脑缺血和血管闭塞,造成相应供血区脑组织梗死。当颅内损伤引起局部血流供应改变,组织缺血性损伤及神经功能障碍,对预后有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 继发脑梗死 外伤后 临床分析 外伤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障碍 缺血性损伤 血管闭塞 血流供应
原文传递
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E-选择素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向东 任新亮 +6 位作者 王向阳 郭铁柱 王彦宏 苗林 李帆 尚寒冰 张建生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0年第5期628-630,共3页
目的探讨E-选择素(E-sES)在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后继发脑梗死病变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58例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GCS3—8)继发脑梗死(脑梗死组)患者血清E-sES水平变化,同时记录头部CT所示梗死体... 目的探讨E-选择素(E-sES)在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后继发脑梗死病变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58例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GCS3—8)继发脑梗死(脑梗死组)患者血清E-sES水平变化,同时记录头部CT所示梗死体积及部位,并与64例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GCS3~8)未继发脑梗死(脑外伤组)的患者及20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的血清E—sES水平比较,探讨血清E—sES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结果健康对照组血清E—sES(38.45±7.57)ng/ml,脑梗死组急性期血清E—sES(65.52±6.28)ng/ml,脑外伤组血清E-sES(54.09±9.04)ng/ml,脑梗死组急性期血清E—sES水平明显高于脑外伤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E—sES与重型颅脑损伤继发外伤后脑梗死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损伤 继发脑梗死 E-选择素
原文传递
重型颅脑损伤与继发性脑梗死的预防及治疗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亚邓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6年第3期22-24,共3页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原因,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回顾我院1996 -2004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在救治中继发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 48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继发脑梗死42例, 继发脑梗死的...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原因,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回顾我院1996 -2004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在救治中继发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 48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继发脑梗死42例, 继发脑梗死的发生率占8.8%,其中成人组432例发生脑梗死34例,占7.9%;儿童组病例48例,发生继发脑梗死8例,占 17%。儿童组病例继发脑梗死的例数明显高于成人组。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由于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继发脑梗死外,在治疗过程中一些治疗因素也可引发脑梗死。脑梗死的发生加重脑组织的损伤,影响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继发脑梗死 因素 预后
下载PDF
颅脑外伤继发脑梗死的治疗及预防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博 唐文渊 +2 位作者 王晓澍 谢延风 阮健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33-835,共3页
外伤后脑梗死(post 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h,PTCI)是颅脑外伤后的并发症之一,以往却很少引起重视,随着影像学的发展,病例报告逐渐增多。笔者统计了2004—2006年收治的经诊断及影像学证实的外伤后脑梗死36例,对其临床特点... 外伤后脑梗死(post 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h,PTCI)是颅脑外伤后的并发症之一,以往却很少引起重视,随着影像学的发展,病例报告逐渐增多。笔者统计了2004—2006年收治的经诊断及影像学证实的外伤后脑梗死36例,对其临床特点、治疗与预防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脑梗死 外伤 预防 治疗 CEREBRAL 外伤后脑梗死 外伤后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IMA对脑缺血患者继发脑梗死的预测 被引量:3
20
作者 邓燕 王栋华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200-202,220,共4页
目的研究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对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继发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收治疗的105例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来我院进... 目的研究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对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继发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收治疗的105例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80名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其3、6、12 h内IMA水平,并结合ABCD2评分对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后继发脑梗死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105例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8,P=0.000,95%CI为0.782~0.893。当IMA为75.28 U/L时,其特异性为76.2%,敏感度为66.7%。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病3 h内血清IMA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发病6 h和12 h后其IMA水平与对照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37例(35.2%)患者出现继发脑梗死,其中16例(15.2%)患者7 d内发病,21例(15.2%)患者8~30 d内发病。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作后3 h内异常升高的血清IMA、中-高危ABCD2评分为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0.000)。结论早期IMA水平的检测和ABCD2评分能够对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继发脑梗死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修饰白蛋白 前循环短暂性缺血发作 继发脑梗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