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盆腔器官脱垂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91
1
作者 金玲 王建六 +2 位作者 张晓红 王世军 魏丽惠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5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 对因盆腔器官脱垂 (pelvicorganprolapse ,POP)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 ,了解术后复发率 ,并分析复发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 1999年 7月~ 2 0 0 4年 2月因POP在我院住院的手术患者 ,进行问卷调查和妇科检查。根据妇科检查结... 目的 对因盆腔器官脱垂 (pelvicorganprolapse ,POP)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 ,了解术后复发率 ,并分析复发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 1999年 7月~ 2 0 0 4年 2月因POP在我院住院的手术患者 ,进行问卷调查和妇科检查。根据妇科检查结果分为复发组、未复发组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情况和术后情况。数据通过SPSS 11 5软件进行t检验、χ2 检验。结果 ①具有完整随访资料 74例 ,手术后复发 4 0例(5 4 % ) ,其中阴道穹隆脱垂 2 3例 (Ⅰ度 2 1例 ,Ⅱ度和Ⅲ度分别为 1例 ) ,阴道前壁膨出 2 8例 (Ⅰ度 2 1例 ,Ⅱ度6例 ,Ⅲ度 1例 ) ,阴道后壁膨出 11例 (Ⅰ度 7例 ,Ⅱ度和Ⅲ度分别为 2例 ) ;②复发组平均年龄 (6 9 1± 5 7)岁 ,显著高于未复发组 (6 4 7± 9 3)岁 (P <0 0 5 ) ;③两组绝经年龄、孕次、产次、首娩年龄、末娩年龄、分娩方式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④复发组长期便秘人数 (16 /40 )显著高于未复发组 (6 /34) (P <0 0 5 )。⑤不同途径的子宫切除方式以及进行和未进行会阴修补及肛提肌加固术在术后复发上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⑥复发组术后恢复不佳的患者人数 (2 1/40 )显著高于未复发组 (6 /34) (P <0 0 1)。结论 ①盆腔器官脱垂有较高的术后复发率 ;②复发的危险因素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复发 盆腔器官脱垂 阴道 后壁 患者 绝经年龄 肛提肌 术后恢复 相关因素分析 会阴
下载PDF
1969-2003年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及发病因素分析 被引量:33
2
作者 杨丹 韩立敏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79-480,483,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35年间子宫内膜癌的病例,了解子宫内膜癌发病在35年间的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医院1969年3月-2003年12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癌病例209例,以年代为限分为3组,1969-1979年第1组25例,1980-1989年第2组41例,1990-1999年第3... 目的通过分析35年间子宫内膜癌的病例,了解子宫内膜癌发病在35年间的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医院1969年3月-2003年12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癌病例209例,以年代为限分为3组,1969-1979年第1组25例,1980-1989年第2组41例,1990-1999年第3组57例,2000年1月-2003年12月为第4组86例。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回顾性分析4组病例占同期妇科住院病例的比例、对发病例数、发病年龄、生育和月经情况、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肥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组病例分别是同期妇科住院病例的0.39%、0.68%、0.84%和17.4%。第4组是第1、2、3组的44.6倍、25.6倍、20.7倍,第3组是第1、2组的2.2倍、1.2倍,第2组是第1组的1.7倍。子宫内膜癌病例数以每10年几何对数的速度增长,第4组的年平均数是第1组的10倍。发病年龄每10年增大1岁,P=0.0328。第3、4组流产数明显多于第1、2组P=0.036,P=0.003。第4组绝经年龄和行经年限增加P=0.0444,P=0.0020。第3、4组合并糖尿病、肥胖病例明显增加P=0.0114,P=0.0282。结论我国目前子宫内膜癌的病例增长迅速与国外一致,发病年龄并未年轻化,同国外相近。近10年糖尿病、肥胖发病率增加、绝经延后和行经年限增加是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增加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3年 癌发病率 因素分析 1980-1989年 1990-1999年 子宫内膜癌 回顾性分析 发病年龄 住院病例 2000年 糖尿病 变化特点 中山医院 对照研究 月经情况 比较分析 绝经年龄 病例数 高血压 肥胖 平均数 年轻化 妇科 同期 增长
下载PDF
北京地区女性绝经年龄调查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5
3
作者 张淞文 王军华 +2 位作者 周红 饶克勤 邓小虹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7-180,共4页
目的 调查目前北京地区女性自然绝经年龄状况 ,分析影响女性绝经年龄的相关因素。方法  1999年在北京地区 18个区 (县 )采取分层整群概率比率的方法抽取 10个样本群 ,对样本群中的 4 0~ 6 5岁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平均... 目的 调查目前北京地区女性自然绝经年龄状况 ,分析影响女性绝经年龄的相关因素。方法  1999年在北京地区 18个区 (县 )采取分层整群概率比率的方法抽取 10个样本群 ,对样本群中的 4 0~ 6 5岁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平均自然绝经年龄 4 8.4 1岁。 4 0~ 5 4组平均绝经年龄为 4 7.19岁 ,5 5~ 6 5岁组平均绝经年龄为 4 9.2 1岁 ,两组在近 2 0年内平均自然绝经年龄明显提前了 2 .0 2岁 (P <0 .0 1)。结论 育龄妇女首孕及初产年龄滞后、孕产次减少、哺乳期缩短 ,导致近 2 0年内平均自然绝经年龄明显提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绝经年龄 流行病学 相关因素 妇女卫生
下载PDF
814例绝经后女性初潮年龄、绝经年龄及月经维持年限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胡伟雄 林涌鹏 +3 位作者 饶思远 王穗林 陈博来 王拥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57-1261,共5页
目的调查了解广州市社区绝经后妇女的生理因素对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及骨密度(BMD)的影响,为围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的预防提供进一步证据。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了解受试者的基本资料,美国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1199例绝经后女性的腰椎正位... 目的调查了解广州市社区绝经后妇女的生理因素对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及骨密度(BMD)的影响,为围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的预防提供进一步证据。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了解受试者的基本资料,美国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1199例绝经后女性的腰椎正位和左髋部骨密度,以年龄分组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的814名绝经后妇女当中,腰椎发生骨质疏松症300例,发生率36.9%;髋部发生骨质疏松的312例,发生率38.3%。绝经年限10年内的妇女中,初潮年龄较晚的骨密度越低,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越高;55~65岁的绝经后妇女中,绝经年龄较早的骨密度越低,骨质疏松发生的风险越高;月经维持的年限越短,骨密度越低,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越高。结论广州市社区中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患病率较高,初潮年龄较晚、绝经年龄较早或月经维持年限较短的妇女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建议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髋部BMD值是评价骨质疏松症较为敏感的指标,应该首选髋部作为骨密度测量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初潮年龄 绝经年龄 月经维持年限
下载PDF
哈尔滨地区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及保健需求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刘红雪 郑建华 郁琦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2年第21期4065-4068,4078,共5页
目的:了解哈尔滨地区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及对相关保健知识认知现状。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于2011年从哈尔滨18个区、县随机抽取40~65岁围绝经期女性进行调查。结果:①2520例被调查女性平均年龄49.90岁,其中自然绝经者占37.4%,平均... 目的:了解哈尔滨地区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现状及对相关保健知识认知现状。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于2011年从哈尔滨18个区、县随机抽取40~65岁围绝经期女性进行调查。结果:①2520例被调查女性平均年龄49.90岁,其中自然绝经者占37.4%,平均绝经年龄49.49岁。②13项症状的发病率从18.5%~59.1%不等,最常见的前五位症状依次为心悸(59.1%)、疲乏无力(53.4%)、骨关节肌肉痛(50.1%)、性交痛及阴道发干(49.0%)、易激动(48.8%)。Kupperman评分总分≥17分653例,占25.9%。围绝经期综合征随年龄增长逐渐加重,经Logistic回归分析其患病率与教育程度、绝经分期有相关性。③30.3%女性表示"听说过性激素替代治疗",且郊区明显低于城区;使用率仅为1.3%。结论:哈尔滨地区女性围绝经期症状患病率较高,其保健知识有待提高。应依托社区和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围绝经期女性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年龄 绝经 流行病学 知晓率
原文传递
初潮及绝经年龄等因素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关系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慧林 朱汉民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96-798,共3页
目的探讨初潮年龄和绝经年龄、生育次数及哺乳时间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关系. 方法 1999年5月至2003年4月,对已绝经的1472 例妇女进行骨密度测定,并对不同月经初潮年龄、绝经年龄、生育次数及哺乳时间妇女的骨质疏松症发生率及骨密... 目的探讨初潮年龄和绝经年龄、生育次数及哺乳时间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关系. 方法 1999年5月至2003年4月,对已绝经的1472 例妇女进行骨密度测定,并对不同月经初潮年龄、绝经年龄、生育次数及哺乳时间妇女的骨质疏松症发生率及骨密度进行分析比较.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为骨密度值低于或等于正常年轻妇女平均骨密度峰值减去2.5个标准差.结果 1472 例中,共发生骨质疏松症861例,发生率为58.5%.其中绝经年限为1~10年、初潮年龄≥17岁者336例,发生骨质疏松症119例(35.4%);初潮年龄≤13岁者276例,发生骨质疏松症75例(27.2%).1472例妇女中,初潮年龄11~13岁者,腰椎骨密度为(0.83±0.16)g/cm2;14~16岁者为(0.82±0.16)g/cm2;17~19岁者为(0.80±0.14) g/cm2;初潮年龄11~13岁者与17~19岁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72例妇女中,年龄为55~65岁、绝经年龄≤48岁者156例,发生骨质疏松症98例(62.8%);绝经年龄≥54岁者80例,发生骨质疏松症33例(41.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472例妇女中,生育次数≥4次者225例,腰椎、大转子及Ward三角区骨密度分别为(0.76±0.16)、(0.49±0.10)及(0.38±0.19)g/cm2;生育次数≤1次者475例,分别为(0.85±0.15)、(0.57±0.10)及(0. 52±0.11)g/cm2,两者各部位骨密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472例妇女中,哺乳时间≥36个月者249例,腰椎、Ward三角区骨密度分别为(0.76±0.16)及(0.40±0.10)g/m2;哺乳时间≤6个月者418例分别为(0.83±0.17)及(0.48±0.12)g/m2,两者各部位骨密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月经初潮时间晚及绝经时间早的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高;生育次数多,哺乳时间长的妇女的骨密度低于生育次数少、哺乳时间短的妇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年龄因素 骨密度 初潮 绝经年龄
原文传递
乳腺癌外科治疗演变与展望 被引量:18
7
作者 张士福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7-129,共3页
关键词 女性乳腺癌 外科治疗 女性恶性肿瘤 累积发病率 演变 绝经年龄 癌发病率 西方国家
原文传递
女性绝经年龄骨密度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被引量:14
8
作者 杨肖红 李亚伟 +1 位作者 刘辉 姜妙桂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绝经年龄 骨密度 女性 骨折 不同年龄 BMD 创伤 绝经 OP
下载PDF
围绝经期综合征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被引量:11
9
作者 陆洪波 杨晓钊 黄永兴 《广西医学》 CAS 2001年第5期1131-1134,共4页
关键词 绝经期综合征 流行病学 研究现状 相关因素 绝经年龄 防治
下载PDF
初潮年龄对女性绝经年龄及围绝经期综合征影响的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孙小燕 张瑞 +4 位作者 王丽蓉 杨柳 张宝丽 王一青 张学红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99-304,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月经初潮年龄对女性绝经年龄及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在甘肃省居住≥1年的40~55岁女性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3—11月期间展开横断面调查。结果 (1)共调查8 500人,最终纳入分析7 236人。... 目的分析不同月经初潮年龄对女性绝经年龄及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在甘肃省居住≥1年的40~55岁女性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3—11月期间展开横断面调查。结果 (1)共调查8 500人,最终纳入分析7 236人。初潮年龄≤12岁者461例(6.4%),13~14岁初潮者2 335例(32.3%),15~16岁初潮者2 838例(39.2%),≥17岁初潮者1 602例(22.1%)。(2)共1 673例女性绝经,平均绝经年龄为(47.9±3.3)岁。随着初潮年龄的增加,绝经年龄增加,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741,P=0.00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初潮年龄早是绝经年龄提前的危险因素。(3)随着初潮年龄增加,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增加,并且中、重度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增加(P=0.00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潮年龄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发生无相关性。结论月经初潮年龄越早,绝经发生越早;随着初潮年龄增加,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增加,初潮年龄与围绝经期综合征严重程度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潮年龄 绝经年龄 绝经期综合征 横断面研究
原文传递
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更年期妇女绝经年龄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闫立芬 王国荃 +2 位作者 肖碧玉 郑玉建 杨新业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氟对更年期妇女的绝经年龄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环境卫生学调查方法对新疆奎屯垦区 2 5 36名 38~ 6 0岁妇女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氟对更年期妇女绝经年龄的影响呈现双峰趋势 ,提示氟对妇女的生殖... 目的:探讨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氟对更年期妇女的绝经年龄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环境卫生学调查方法对新疆奎屯垦区 2 5 36名 38~ 6 0岁妇女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氟对更年期妇女绝经年龄的影响呈现双峰趋势 ,提示氟对妇女的生殖内分泌功能的作用为双重的剂量反应效应。与对照组 (水氟浓度≤ 1mg/ L )相比 ,高氟组妇女绝经年龄延迟 (P <0 .0 5 ) ,痛经曾患率低 (RR=0 .82 ,95 % ,CI:0 .6 8~ 0 .98)。其中低度高氟组 (水氟浓度 1~ 3mg/ L)绝经概率变化速率快于对照组 (P <0 .0 5 )。随着在高氟区居住年限的延长 ,妇女绝经年龄后移更为明显 (P <0 .0 5 )。 结论 :适量的氟 (水氟浓度≤ 1m g/ L)有利于机体健康 ,而高氟可使高氟区妇女更年期延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氟中毒病区 绝经年龄 更年期妇女 生殖毒性
下载PDF
绝经前妇女保留卵巢的子宫切除术对卵巢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任伟慧 徐亚沛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2年第12期34-35,共2页
目的:探讨绝经前妇女子宫切除术后卵巢功能的变化。方法:用放免法测定经腹全子宫切除术且保留卵巢的患者和30例先前无卵巢疾病的绝经患者的促卵泡刺激素和雌二醇水平,根据性激素水平评定绝经期年龄起始。血清FSH≥20mIU/ml被认为是卵巢... 目的:探讨绝经前妇女子宫切除术后卵巢功能的变化。方法:用放免法测定经腹全子宫切除术且保留卵巢的患者和30例先前无卵巢疾病的绝经患者的促卵泡刺激素和雌二醇水平,根据性激素水平评定绝经期年龄起始。血清FSH≥20mIU/ml被认为是卵巢功能受损。结果:子宫切除术后平均绝经年龄是(49.55±2.8)岁,对照组绝经年龄是(51.3±3.1)岁,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前妇女保留卵巢的子宫切除术不导致卵巢早衰,因良性疾病切除子宫时应保留正常卵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除术 保留卵巢 卵巢功能 绝经年龄
下载PDF
绝经年限、体质量和人体质量指数与绝经后妇女的骨密度变化(英文) 被引量:8
13
作者 葛继荣 聂达荣 +1 位作者 陈可 王和鸣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244-245,共2页
背景:绝经后妇女易于发生骨质疏松,不同年龄和体质量的人群,其骨量丢失的规律不同。目的:分析年龄、绝经年限、绝经年龄、身高、体质量及人体质量指数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影响。设计:以绝经妇女为研究对象,随机抽样检测。单位:一所省... 背景:绝经后妇女易于发生骨质疏松,不同年龄和体质量的人群,其骨量丢失的规律不同。目的:分析年龄、绝经年限、绝经年龄、身高、体质量及人体质量指数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影响。设计:以绝经妇女为研究对象,随机抽样检测。单位:一所省级中医药研究院药品临床研究基地,一所大学医院骨科及一所大学骨伤系。对象:2000-09/2003-08福州地区自然绝经后妇女603例。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记录患者年龄、绝经年限、绝经年龄、身高、体质量及人体质量指数,采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和股骨颈、大转子及Ward's区骨密度,用SPSS软件相关回归分析。主要观察指标:年龄、绝经年限、绝经年龄、身高、体质量和人体质量指数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及回归方程。结果:绝经后妇女的年龄、绝经年限、体质量和人体质量指数与腰椎、股骨颈、大转子及Ward's区骨密度的相关性十分显著;低体质量组骨密度明显低于超体质量组(P<0.01);影响腰椎、大转子骨密度的主要因素为年龄和体质量,影响股骨颈骨密度的重要因素为绝经年限和体质量。影响腰椎骨密度的因素依次为年龄、体质量和绝经年龄,回归方程:y=0.927-0.0093X1+0.0037X2+0.004X3,影响股骨颈骨密度的因素依次有绝经年限、体质量和绝经年龄,回归方程:y=0.687-0.0081X1+0.0048X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质量指数 绝经后妇女 绝经年限 骨密度变化 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 药品临床研究基地 股骨颈骨密度 绝经年龄 回归方程 中医药研究院 随机抽样方法 相关回归分析 SPSS软件 骨质疏松 腰椎骨密度 绝经后女性 大转子 不同年龄
下载PDF
围绝经期妇女的饮食与运动管理 被引量:9
14
作者 阮祥燕 杨瑜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61-663,共3页
围绝经期是指女性从绝经过渡期到绝经后1年的这段时间。根据《世界卫生统计2018》,我国女性平均预期寿命约77.9岁,而我国女性平均绝经年龄为49.5岁,这意味着女性超过1/3的时间都在绝经后度过。进入绝经过渡期后伴随一系列绝经相关症状,... 围绝经期是指女性从绝经过渡期到绝经后1年的这段时间。根据《世界卫生统计2018》,我国女性平均预期寿命约77.9岁,而我国女性平均绝经年龄为49.5岁,这意味着女性超过1/3的时间都在绝经后度过。进入绝经过渡期后伴随一系列绝经相关症状,且绝经对女性的影响并非只局限于生殖系统,同时还会使脂肪分布改变,体质量增加,对心血管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等也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对围绝经期女性进行规范的饮食与运动管理,能很大程度地改善围绝经期症状并预防远期慢性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预期寿命 绝经过渡期 性生活质量 绝经 绝经年龄 心血管系统 卫生统计 脂肪分布
下载PDF
天津地区中年妇女的绝经相关症状及特点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崴 宋殿荣 +3 位作者 樊官伟 陈然然 郭洁 王雅楠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8-202,共5页
目的了解天津地区中年妇女绝经相关症状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及不同绝经阶段的分布特点,研究绝经综合征(MPS)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设计,调查地点分为天津市中心城区和郊区。绝经阶段根据生殖衰老研讨会分期标准确定... 目的了解天津地区中年妇女绝经相关症状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及不同绝经阶段的分布特点,研究绝经综合征(MPS)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设计,调查地点分为天津市中心城区和郊区。绝经阶段根据生殖衰老研讨会分期标准确定,采用自制的绝经症状调查表对绝经相关症状及其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PS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调查了2400例40~65岁妇女,最终回收2018份合格问卷(84.08%,2018/2400),受访妇女的自然绝经年龄为(49.7±3.5)岁。绝经早期血管舒缩症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最高,至绝经晚期下降;生殖道症状的发生率随绝经阶段的进展而增加,严重程度也逐渐加重。MPS在不同绝经阶段的发生率相似,绝经过渡期、绝经早期和绝经晚期诊断MPS者分别为88例(25.21%,88/349)、111例(26.68%,111/416)和250例(29.14%,250/858),不同绝经阶段MPS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低经济收入、脑力劳动、慢性病史为MPS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天津地区妇女平均绝经年龄为49.7岁,虽然不同绝经阶段MPS的发生率相似,但主要症状表现不同,多种症状在绝经晚期进一步加重。低经济收入、脑力劳动和慢性病史为MPS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整群抽样 绝经相关症状 血管舒缩症状 慢性病史 绝经综合征 绝经过渡期 绝经年龄 中年妇女
原文传递
绝经后妇女2060名月经初潮年龄等因素与骨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7
16
作者 肖文金 陈社堂 +3 位作者 高杲 胡云秋 李淼 章振林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7-371,共5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月经的初潮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等因素与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调查2060名上海地区绝经后妇女的月经初潮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测量其身高、体重、L1~L4和股骨近端的BMD。结果调整年龄、...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月经的初潮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等因素与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调查2060名上海地区绝经后妇女的月经初潮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测量其身高、体重、L1~L4和股骨近端的BMD。结果调整年龄、身高、体重后,初潮年龄、绝经年限与L1~L4(r=-0.0717、-0.123)、股骨颈(r=-0.035、-0.127)、全髋(r=-0.054、-0.127)、大转子(r=-0.067、-0.090)的BMD呈负相关(P值分别<0.05、0.01),绝经年龄、行经时间与L1~L4(r=0.123、0.144)、股骨颈(r=0.126、0.129)、全髋(r=0.122、0.136)、大转子(r=0.089、0.112)的BMD呈正相关(P值分别<0.05、0.01)。初潮年龄≤14岁、初潮年龄>14且<18岁、初潮年龄≥18岁组间L1~L4、股骨颈、大转子和全髋的BMD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初潮年龄的增大各部位的BMD呈下降趋势;绝经年龄≥54岁组各部位的BMD显著高于绝经年龄>45且<54岁组(P值均<0.05),后组又显著高于绝经年龄≤45岁组(P值均<0.05)。多元回归分析发现,体重及绝经年限分别可解释其变异的15.0%~28.3%及4.5%~24.6%,初潮年龄及行经时间对BMD变异的贡献较小,仅可分别解释腰椎及全髋BMD变异的0.4%及0.2%。结论绝经后妇女月经初潮年龄越大、绝经年龄越早、绝经年限越长,BMD相对越低,体重和绝经年限对BMD变异的影响最大。本研究有助于建立筛选骨质疏松高危妇女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 月经初潮 绝经年龄 骨密度
下载PDF
女性初潮年龄、绝经年龄与有关因素调查(附589100例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水娟 李国维 徐赛莉 《重庆医学》 CAS CSCD 1995年第5期257-259,共3页
在这篇文章中,1972 ̄1991年589,100人次普查资料被分析。初期年龄提前而绝经年龄推迟与营养改善有关,遗传因素和卵巢先天发育情况与卵巢功能相关。流产剖宫、人工流产可以导致卵巢早衰。工作性质可以影响卵巢功能。绝... 在这篇文章中,1972 ̄1991年589,100人次普查资料被分析。初期年龄提前而绝经年龄推迟与营养改善有关,遗传因素和卵巢先天发育情况与卵巢功能相关。流产剖宫、人工流产可以导致卵巢早衰。工作性质可以影响卵巢功能。绝经年龄与雌激素失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月经 初潮年龄 绝经年龄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评价卵巢衰老指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穆玉兰 秦莹莹 +1 位作者 夏铭笛 陈子江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16期4835-4837,共3页
卵巢是人类繁衍所必需的器官,除维持正常的生育功能外,卵巢所分泌的雌激素对女性的正常发育、健康、疾病抵御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卵巢衰老是女性机体衰老的开始。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社会工作,生育年龄推迟;外界因素如环境污染、... 卵巢是人类繁衍所必需的器官,除维持正常的生育功能外,卵巢所分泌的雌激素对女性的正常发育、健康、疾病抵御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卵巢衰老是女性机体衰老的开始。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社会工作,生育年龄推迟;外界因素如环境污染、职业竞争等进一步加快了性腺衰老和性激素失衡,促使女性更年期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衰老 卵巢疾病 POF AMH 绝经过渡期 卵巢储备 DHEA 卵巢功能低下 雄激素 性甾体 FSH 卵巢衰竭 绝经年龄 卵巢体积
原文传递
绝经激素治疗对不同绝经年龄和绝经方式女性骨密度的影响
19
作者 陈斌利 王丽 +1 位作者 李芬 于学文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4年第2期52-58,共7页
目的探讨绝经激素治疗(MHT)对不同绝经年龄和绝经方式女性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绝经后女性869人为研究对象,按照绝经年龄将其分为40~44岁组(n=127)、45~49岁组(n=348)、50... 目的探讨绝经激素治疗(MHT)对不同绝经年龄和绝经方式女性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绝经后女性869人为研究对象,按照绝经年龄将其分为40~44岁组(n=127)、45~49岁组(n=348)、50~54岁组(n=305)、55~59岁组(n=89);按照治疗方式将其分为MHT组(n=521)与非MHT组(n=348),再根据治疗时间分为<1年组(n=94)、1~<3年组(n=258)、3~<5年组(n=110)、≥5年组(n=59)。观察研究对象的腰椎(L1~L4)BMD、股骨BMD、T值,分析MHT对不同绝经年龄、绝经方式、治疗时间女性BMD的影响。结果不同绝经年龄组的腰椎(L1~L4)BMD、股骨BMD、T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205、3.807、4.558,P<0.05),绝经年龄越早BMD越低。40~44岁组、45~49岁组手术绝经者的腰椎(L1~L4)BMD、股骨BMD、T值均明显低于自然绝经者,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90、2.550、2.907、2.210、2.308、2.775,P<0.05),而50~54岁组、55~59岁组手术绝经与自然绝经者的腰椎(L1~L4)BMD、股骨BMD、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09、1.121、1.209、0.701、0.865、0.962,P>0.05)。MHT组的腰椎(L1~L4)BMD、股骨BMD、T值均明显高于非MH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69、4.120、4.303,P<0.05);不同绝经年龄组MHT治疗后腰椎(L1~L4)BMD、股骨BMD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79~4.018,P<0.05);MHT组在治疗2年后低骨量、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4.563、4.262,P<0.05),而非MHT组低骨量、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57、1.043,P>0.05)。自然绝经MHT组的腰椎(L1~L4)BMD、股骨BMD、T值均明显高于非MH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50、2.637、3.102,P<0.05),手术绝经MHT组的腰椎(L1~L4)BMD、股骨BMD、T值改善效果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07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激素治疗 绝经年龄 绝经方式 骨密度 影响
下载PDF
绝经后阴道出血56例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建琴 包申华 王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0期2309-2310,共2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阴道出血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56例因绝经后阴道出血而入院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原因最多为子宫病变75%,其次为宫颈病变23.2%;良恶性病变分别占55.4%、44.6%;子宫内膜3种病...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阴道出血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56例因绝经后阴道出血而入院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原因最多为子宫病变75%,其次为宫颈病变23.2%;良恶性病变分别占55.4%、44.6%;子宫内膜3种病变与绝经年龄、绝经时间、出血时间的关系,除年龄外,显示绝经时间、出血时间越长,子宫恶性病变发生率越高;超声检查内膜厚度在3组间未显示差异,但如见到内膜不规则增厚,或内膜基底线消失,与肌层界限不清,并可见到丰富点状血流时,应高度怀疑恶性病变的存在。结论:对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应警惕子宫恶性病变,结合临床特征及合理的辅助检查手段,早期明确诊断,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 子宫出血 绝经后阴道出血 良恶性病变 子宫病变 妇女阴道出血 子宫内膜 诊断方法 绝经年龄 绝经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