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血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张杰 蒋依憬 徐小红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1218-1222,共5页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作为最常见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较大的异质性。治疗前期及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预后评估尤为重要。随着分子基因学及免疫治疗的迅速发展,传统的预后评估手段受...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作为最常见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较大的异质性。治疗前期及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预后评估尤为重要。随着分子基因学及免疫治疗的迅速发展,传统的预后评估手段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综合多种方法对患者进行精准的预后评估至关重要。近年来,多种血清生物标志物在DLBCL的预后评估中受到关注。血清生物标志物以无创、便捷和灵敏度高等优点更易于被患者接受,其在DLBCL预后综合评估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本文就血清生物标志物在DLBCL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预后 生物标志物 绝对淋巴细胞计数 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 循环细胞游离DNA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
下载PDF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与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方琦 陶京 +3 位作者 常剑 朱孔凡 荣愈平 梅佩 《临床外科杂志》 2020年第3期254-257,共4页
目的探讨发生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ersistent inflammation immunosuppression catabolism,PICS)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病人是否比未发生PICS者的免疫抑制更加严重,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PICS提... 目的探讨发生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ersistent inflammation immunosuppression catabolism,PICS)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病人是否比未发生PICS者的免疫抑制更加严重,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PICS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观察评估了63例SAP病人,依照PICS诊断标准,将SAP病人分为PICS组(23例)和非PICS组(40例)。发生院内继发感染则判为免疫抑制,收集临床资料。在规定时点采血测定绝对淋巴细胞计数(ALCs)和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PD-L1)水平。结果 PICS组病人继发感染发生率为100%,而非PICS组为27.5%(P<0.05)。与非PICS组相比,PICS组SAP病人在发病早期ALCs、sPD-L1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2周后两组SAP病人的sPD-L1水平和ALCs计数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AP病人均存在免疫抑制,其中PICS组病人的免疫抑制更严重,继发感染发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 绝对淋巴细胞计数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 免疫抑制
下载PDF
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 被引量:7
3
作者 尹莹 李莉 +2 位作者 刘宁 于清溪 袁双虎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3-197,共5页
目的探讨在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前绝对淋巴细胞计数(ALC)及其他血液炎症标志物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患者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10-25-2020-08-20在山东省肿瘤医院首次接受ICIs治疗的65例ES-SCLC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在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前绝对淋巴细胞计数(ALC)及其他血液炎症标志物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患者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10-25-2020-08-20在山东省肿瘤医院首次接受ICIs治疗的65例ES-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前血常规结果收集并计算ALC及其他血液炎症标志物水平。衍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dNLR)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截断值分别为3和245 U/L,其余连续变量均以中位数作为截断值,并根据截断值将所有连续变量分为高低2组。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生存率。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18.0(95%CI:16.2~19.7)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5.1(95%CI:3.5~6.6)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ALC、绝对血小板计数(APC)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率(LMR)是影响患者PFS的可能因素,均P<0.05。向前步进似然比法结果显示,ALC是影响患者PFS的因素,HR=0.45,95%CI:0.25~0.79,P=0.006;进入法结果显示,如果同时考虑吸烟、APC、LMR和ALC的作用,4个因素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与高ALC组相比,低ALC组患者PFS较短(中位PFS,6.2 vs 4.1个月),P=0.005。结论接受ICIs治疗前低ALC与ES-SCLC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联,可能有助于筛选合适患者和进行疗效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绝对淋巴细胞计数 预后
原文传递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治疗结束时外周血淋巴细胞数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黎巧茹 柯志勇 +3 位作者 谭惠珍 王丽娜 罗学群 黄礼彬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1267-1271,共5页
目的 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诱导治疗结束时外周血绝对淋巴细胞计数(ALC)与预后关系,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02年4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诊治的0~16岁初诊儿童ALL的临床资料,并随访治疗... 目的 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诱导治疗结束时外周血绝对淋巴细胞计数(ALC)与预后关系,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02年4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诊治的0~16岁初诊儿童ALL的临床资料,并随访治疗结果。分析诱导治疗结束时外周血ALC与危险度分级、年龄、5年无事件生存率(EFS)、累计复发率(CIR)和治疗相关死亡率(TRM)的关系。生存曲线和生存率用Kaplan-Meier法预测,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预后影响因素用多因素逐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筛选。结果共348例儿童ALL纳入分析。低ALC组(≤0.62×10^9/L)和高ALC组(〉0.62×10^9/L)的5年EFS分别为(61.6±5.6)%和(81.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ALC组和高ALC组的5年CIR分别为(28.0±5.6)%和(15.3±2.4)%,TRM分别为(12.8±3.8)%和(2.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只在≤6岁的儿童ALL,低ALC组的预后较高ALC组差[(82.9±3.2)%vs.(45.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低ALC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之一,危险比1.95,95%置信区间(1.22,3.11)。结论 诱导治疗结束时外周血ALC低是≤6岁儿童ALL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治疗相关死亡率和累积复发率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绝对淋巴细胞计数 儿童 预后因素
原文传递
外周血细胞计数在PGI-DLBCL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5
作者 赵盼 于泳 +3 位作者 王亚非 赵智刚 张翼鷟 王晓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5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细胞计数在原发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GI-DLBCL)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5年5月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PGI-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绝对淋巴细胞计数(ALC)、绝对单核细胞计数(AMC... 目的探讨外周血细胞计数在原发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GI-DLBCL)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5年5月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PGI-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绝对淋巴细胞计数(ALC)、绝对单核细胞计数(AMC)、淋巴细胞计数与单核细胞计数比值(LMR)及PLT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对PGI-DLBCL患者5年总生存率、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的影响。将168例患者根据国际预后指数(IPI及aa IPI)评分分为低危、低中危、中高危、高危组,根据LMR联合IPI或aa IPI评分分为3组,其中LMR≥2.5、低危患者为预后良好组,LMR〈2.5、高危患者为预后极差组,其余为预后一般组。比较各组的总生存率、无疾病进展生存率。结果患者中位年龄55岁(12-90岁),中位随访时间25个月(8-79个月)。单因素分析提示,ALC、AMC、LMR、PLR与5年总生存率、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有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提示,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与ALC、LMR、乳酸脱氢酶有关(P均〈0.05),5年总生存率与年龄、LMR有关(P均〈0.05)。低危、低中危、中高危、高危组中,中高危与高危组5年总生存率和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2.0%、23.8%;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分别为20.0%、23.8%;P均〉0.05)。预后良好组、预后一般组、预后极差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2.8%、60.0%、14.3%,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9.3%、53.8%、14.8%。3组及组间两两比较,P均〈0.05。结论初诊时外周血细胞计数对评估PGI-DLBCL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价值。LMR联合IPI评分有助于PGI-DLBCL患者发病初期更好地进行危险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 绝对淋巴细胞计数 绝对单核细胞计数 血小板计数 预后
下载PDF
胸腺指数及外周血绝对淋巴细胞计数与感染性肺炎新生儿预后的关系
6
作者 沈春 马腾腾 +2 位作者 孟文颖 曹芮 杨海萍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18期2174-2179,共6页
目的探讨胸腺指数及外周血绝对淋巴细胞计数(ALC)与感染性肺炎新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3例感染性肺炎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将患儿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胸腺指数、外周血ALC。采... 目的探讨胸腺指数及外周血绝对淋巴细胞计数(ALC)与感染性肺炎新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3例感染性肺炎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将患儿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胸腺指数、外周血ALC。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感染性肺炎新生儿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胸腺指数、外周血ALC单独及联合预测感染性肺炎新生儿预后不良的效能。结果203例患儿中,共42例预后不良(预后不良组),共161例预后良好(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0.69%。预后不良组患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7分占比、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肺部超声评分、治疗前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降钙素原水平高于或长于预后良好组,胸腺指数、外周血ALC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肺部超声评分、治疗前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增加是感染性肺炎新生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胸腺指数、外周血ALC增加则是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胸腺指数、外周血ALC单独及联合预测感染性肺炎新生儿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6、0.800、0.890,二者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大于胸腺指数、外周血ALC单独预测的曲线下面积(P<0.05)。结论胸腺指数、外周血ALC降低可增加感染性肺炎新生儿预后不良的发生风险。二者对此类患儿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效能,且二者联合应用时预测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肺炎 新生儿 胸腺指数 绝对淋巴细胞计数 预后 影响因素 预测效能
下载PDF
外周血绝对单核细胞计数、血小板与绝对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在原发鼻腔NK/T细胞淋巴瘤中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陈亚芳 臧立 +10 位作者 张小影 赵盼 袁英 岳智杰 杨洪亮 赵海丰 于泳 王亚非 赵智刚 张翼鷟 王晓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76-382,共7页
背景与目的:NK/T细胞淋巴瘤(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NKTCL)为恶性淋巴瘤中较少见的一种类型,其在临床表现及整体疗效上差别较大,目前尚无确切的危险分层指导预后。该研究旨在探索治疗前外周血绝对单核细胞计数(absolute monocy... 背景与目的:NK/T细胞淋巴瘤(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NKTCL)为恶性淋巴瘤中较少见的一种类型,其在临床表现及整体疗效上差别较大,目前尚无确切的危险分层指导预后。该研究旨在探索治疗前外周血绝对单核细胞计数(absolute monocyte count,AMC)、血小板与绝对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在原发鼻腔NKTCL预后中的意义,为患者提供更确切的危险分层,从而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改善预后。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初诊的132例原发鼻腔NKTCL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治疗前外周血AMC、PLR与患者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及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之间的关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治疗前外周血AMC、PLR在原发鼻腔NKTCL患者的预后分层中均具有重要作用。AMC小于0.5×109个/L组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AMC大于等于0.5×109个/L组,PLR小于150组患者的预后优于PLR大于等于150组(P<0.05)。根据分期、ECOG评分标准、AMC、PLR这4个独立危险因素,我们试图建立了一个新的预后模式,将所有患者分为3个不同危险组,结果发现3个组的5年OS及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AMC、PLR与原发鼻腔NKTCL患者的预后明显相关。由分期、ECOG评分标准、AMC、PLR这4个独立危险因素组成的新的预后模式可能较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及韩国预后指数(Korean Prognostic Index,KPI)更确切方便、更经济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鼻腔NK/T细胞淋巴 绝对单核细胞计数 血小板与绝对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总生存率 无进展生存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