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物化劳动不能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
吴宣恭
|
《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5
|
|
2
|
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数量关系与基于中国数据的估算 |
骆桢
李怡乐
|
《政治经济学评论》
CSSCI
|
2014 |
8
|
|
3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验方法教学探索:以剩余价值理论为例 |
郑万军
陈雨欣
叶航
|
《政治经济学报》
|
2024 |
0 |
|
4
|
对数字化时代剩余价值生产机制新变化的分析 |
许鸿儒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1
|
|
5
|
“玩劳动”中的劳动逻辑与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
张存刚
邵光鑫
|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6
|
马克思相对剩余价值理论及现实意义 |
史学格
|
《今古文创》
|
2023 |
0 |
|
7
|
福克斯论数字劳动中的剩余价值——从传播政治经济学批判视角看 |
罗松涛
姜逢禹
|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
2023 |
0 |
|
8
|
马克思剥削概念探源及其当代价值 |
埃玛纽埃尔·雷诺
王玥(译)
|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4
|
|
9
|
如何深化和发展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 |
朱志军
|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6 |
1
|
|
10
|
如何讲授剩余价值理论 |
杨思远
|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0 |
|
11
|
资本的生产过程: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
胡钧
|
《改革与战略》
|
2012 |
2
|
|
12
|
提高劳动强度是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生产方法——读《资本论》札记 |
石启志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2 |
2
|
|
13
|
关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几点认识 |
王军
|
《中国财政》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14
|
劳动强度生产绝对剩余价值 |
陈谋箴
|
《中国经济问题》
|
1983 |
2
|
|
15
|
劳动与资本关系发展过程的科学论述——学习马克思《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札记 |
董瑞华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4 |
1
|
|
16
|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
黄学海
|
《当代财经》
|
1985 |
0 |
|
17
|
基本剩余价值初探 |
黎育松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2 |
0 |
|
18
|
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及其关系新探 |
丁元浩
|
《商情》
|
2012 |
0 |
|
19
|
资本的生产过程:相对剩余价值与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
胡钧
|
《改革与战略》
|
2012 |
0 |
|
20
|
《政治经济学》综合练习(2) |
王振华
|
《内蒙古电大学刊》
|
199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