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给-受体结构的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 被引量:6
1
作者 姜贺 靳继彪 +2 位作者 陈润锋 郑超 黄维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11-1823,共13页
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材料由于第一单线态(S_1)与三线态激发态(T_1)之间的能级差较小,使得三线态激子能够有效地系间窜越至单线态发光,实现100%的激子利用率,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是目前有机电子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材料由于第一单线态(S_1)与三线态激发态(T_1)之间的能级差较小,使得三线态激子能够有效地系间窜越至单线态发光,实现100%的激子利用率,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是目前有机电子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给-受体(D-A)结构构建TADF材料具有分子设计简便、易于制备、性能优异等特点,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综述了基于D-A结构设计TADF材料的基本原则,依据给受体构筑单元的不同,概括了各类TADF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特点以及在器件应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D-A结构型TADF材料尚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关键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结构 热活化延迟荧光 有机发光二极管
原文传递
空间电荷转移高分子荧光材料
2
作者 邵世洋 王利祥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84-795,共12页
空间电荷转移高分子荧光材料是利用非共轭高分子骨架实现电子给体与电子受体的空间π-堆积,继而通过空间电荷转移发光的高分子荧光材料,无论是在化学结构还是在发光本质方面均有别于基于共轭高分子骨架和化学键电荷转移发光的经典高分... 空间电荷转移高分子荧光材料是利用非共轭高分子骨架实现电子给体与电子受体的空间π-堆积,继而通过空间电荷转移发光的高分子荧光材料,无论是在化学结构还是在发光本质方面均有别于基于共轭高分子骨架和化学键电荷转移发光的经典高分子荧光材料,已经成为发展高分子荧光材料的新途径.本文围绕空间电荷转移效应的实现、发光特性调控及其器件应用三个方面,总结空间电荷转移高分子荧光材料与器件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给体与受体空间相互作用的调控途径,包括给体与受体的强度与平面性、作用距离与排列方式以及多重给/受体结构对空间电荷转移效应、热活化延迟荧光效应以及电致发光性能的影响规律.同时分析了空间电荷转移高分子荧光材料未来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电荷转移 高分子荧光材料 /受体结构 有机电致发光
原文传递
酞菁-苝给受体结构原位修饰多壁碳纳米管及其电荷传输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丽 赵江红 +2 位作者 郑剑锋 李莉 朱珍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71-75,共5页
采用湿化学方法合成共价键结合的酞菁-苝给受体结构(PcCu-4SBPTCD)及其原位修饰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的复合材料,并研究复合材料内部的电荷传输性能。结果表明,酞菁-苝给受体结构中,酞菁和苝之间有明显的电荷传输,即合成的酞菁-苝给受... 采用湿化学方法合成共价键结合的酞菁-苝给受体结构(PcCu-4SBPTCD)及其原位修饰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的复合材料,并研究复合材料内部的电荷传输性能。结果表明,酞菁-苝给受体结构中,酞菁和苝之间有明显的电荷传输,即合成的酞菁-苝给受体结构能有效提高电子空穴的分离效率。在该给受体结构中引入多壁碳纳米管能更进一步地提高电子空穴的分离效率。将碳纳米管-酞菁-苝(MWCNTs-PcCu-4SBPTCD)用于组装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有望大大提高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酞菁 受体结构 多壁碳纳米管 有机太阳能电池
下载PDF
以三聚茚为核的星型电子受体材料的合成、表征与光伏性能
4
作者 宋美宁 郝海景 +2 位作者 陈卫平 顾芳 巴信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27-1534,共8页
以高度平面共轭的烷基取代三聚茚为中心核,以噻吩基团桥联,在末端连接氰基茚酮作为拉电子基团,设计合成了一类星型受体分子2,2′,2″-{[(5,5,10,10,15,15-己基-10,15-二氢-5H-二茚[1,2-a∶1′,2′-c]芴-2,7,12-三基)三(噻吩-5,2-二基)]... 以高度平面共轭的烷基取代三聚茚为中心核,以噻吩基团桥联,在末端连接氰基茚酮作为拉电子基团,设计合成了一类星型受体分子2,2′,2″-{[(5,5,10,10,15,15-己基-10,15-二氢-5H-二茚[1,2-a∶1′,2′-c]芴-2,7,12-三基)三(噻吩-5,2-二基)]三(亚甲基)}三(3-氧杂-2,3-二氢-1H-茚-2,1-二叉)三丙二腈(NFT-C6)和2,2′,2″-{[(5,5,10,10,15,15-癸基-10,15-二氢-5H-二茚[1,2-a∶1′,2′-c]芴-2,7,12-三基)三(噻吩-5,2-二基)]三(亚甲基)}三(3-氧杂-2,3-二氢-1H-茚-2,1-二叉)三丙二腈(NFT-C10).NFT-C6和NFT-C10的最高占据轨道(HOMO)和最低未占轨道(LUMO)分别位于-5.66和-3.75eV.其薄膜在400~700nm范围内具有较大的吸收强度,最大吸收峰分别位于606和586nm.以聚[(2,6-{4,8-二[5-(2-乙基己基)噻吩-2-基]-苯并[1,2-b∶4,5-b′]二噻吩})-{5,5-(1′,3′-二-2-噻吩基-5′,7′-二(2-乙基己基)苯并[1′,2′-c∶4′,5′-c′]二噻吩-4,8-二酮)}](PBDB-T)为给体材料,以NFT-C6或NFT-C10为受体材料制备了太阳能电池器件,器件在300~700nm之间具有较宽的响应光谱,其光电转换效率(PCE)分别达到1.09%和5.23%.原子力显微镜(AFM)结果表明,PBDB-T和NFT-C10共混制备的光伏器件活性层具有合适的相分离尺寸,有利于激子的有效解离,而PBDB-T:NFT-C6器件的活性层相分离尺寸过大,增加了激子复合的几率,使器件的短路电流、填充因子和PCE降低.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三聚茚的星型光伏材料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富勒烯受体材料 受体结构 三聚茚 光伏性能
下载PDF
通过增强电荷转移激发态构建激发态下稳定的基于氰基二苯乙烯的E/Z构型(英文)
5
作者 董玉杰 许晨东 +3 位作者 王士昭 李维军 宋庆宝 张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37-643,共7页
在前期工作中,我们报道了一个三苯胺基团键接氰基二苯基乙烯单元的分子TPNCF,并认为从局域激发态到电荷转移(CT)激发态的快速内转换,能够有效抑制E/Z异构化反应。为了进一步证明CT态能够诱导E/Z构型的稳定,本文中我们将三苯胺基团替代... 在前期工作中,我们报道了一个三苯胺基团键接氰基二苯基乙烯单元的分子TPNCF,并认为从局域激发态到电荷转移(CT)激发态的快速内转换,能够有效抑制E/Z异构化反应。为了进一步证明CT态能够诱导E/Z构型的稳定,本文中我们将三苯胺基团替代为给电子能力更强的吩噁嗪基团,设计合成了分子PZNCF,并且成功获得其E/Z异构体。通过对原位核磁及紫外光谱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相比于TPNCF,PZNCF在光辐照下的E/Z异构化反应明显变慢。这说明对于氰基二苯基乙烯单元,一个更强给电子能力基团吩噁嗪的引入能够使其在激发态下具有更稳定的E/Z构型。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及光物理测试结果表明PZNCF分子具有较强的电荷转移激发态,这也更加证实了我们先前的结论:通过合理构建给受体结构,能够获得激发态下构型稳定的E/Z异构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Z构型 电荷转移激发态 氰基二苯基乙烯 受体结构 局域激发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