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绘画语言情感随笔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梁志燕
-
出处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47-49,共3页
-
文摘
作为艺术的绘画与科学不同,它是人类心灵的产物。绘画艺术的任务并不在于引导人们研究客体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而是通过形象的语言引发人们内心的感应。它旨在催化、唤醒人们之间的情意、友爱,使人类的智慧、良心、精神面貌得以表达和交流。绘画语言应是敏锐的,深刻的和富有激情的.这种绘画语言形式,必须是艺术家内心更深层次对现实的反映以及对诸多因素的整理、增减、强化和净化。绘画同文学中的诗歌迥异,诗歌往往给人以种种联想,而绘画则直接通过视觉使人们感受事物的形态。因此绘画语言一旦被确认它立即进入传达过程。
-
关键词
绘画语言形式
随笔
艺术家
绘画艺术
艺术作品
画家
凡高
形式语言
客体物质
创作语言
-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
-
题名试析院体画与文人画在绘画语言上的差异
- 2
-
-
作者
王志刚
-
出处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年第6期82-83,共2页
-
文摘
在中国绘画史上,院体画同文人画一直是两个争论和对立的焦点。这种“水火不容”的形势,在近代史上尤为明显。进一步剖析这两种传统画意识和技法在根源上的本质特征对当前的国画发展应是有所裨益的。 绘画语言是画家得以和别人进行思想交流、表达自己创作意图的重要媒介之一。一个画家具有什么样的绘画意识,他就会有一套什么样人绘画语言。传统国画中文人画同院体画在语言上的巨大差异就是由于绘画意识不同造成的。
-
关键词
院体画
文人画家
绘画语言
绘画意识
观察方法
中国绘画史
本质特征
书法入画
造型能力
绘画语言形式
-
分类号
J2
[艺术—美术]
-
-
题名寻觅生命的色彩
- 3
-
-
作者
祝磊
-
机构
青岛教育学院
-
出处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67-68,共2页
-
-
关键词
后印象主义
绘画创作
绘画风格
绘画语言形式
外文阅览室
都市人
生存状态
心灵的真实
印象派绘画
色彩技法
-
分类号
J2
[艺术—美术]
-
-
题名潜能的挖掘
- 4
-
-
作者
刘曼文
-
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
-
出处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02年第4期45-47,共3页
-
文摘
作为归属在师范大学门下的艺术学院油画系,无论办学宗旨还是教学要求,比较起专业美术院校都有着很大的不同。毕业前按惯例也要求学生做毕业创作。但对这些学生而言,几乎所有关于创作的话题全是问号。毕业创作成了在学期间唯一的一次创作实践。
-
关键词
毕业创作
形式语言
创作课
创作实践
表现力
艺术语言的创造
艺术学院
指导教师
教学要求
绘画语言形式
-
分类号
J213
[艺术—美术]
-
-
题名绘画“世界语”的探索
- 5
-
-
作者
柯程
-
机构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研所 副研究员
-
出处
《美术观察》
1996年第6期13-14,共2页
-
文摘
“现代”并不只是代表艺术本体的前卫性,它更强调精神上站在时代前列。在传统日趋面具化的当今,出现在世纪末画坛上的现代水墨和现代书法则表现出对世俗潮流的斜视与不屑,他们针对着现实艺术存在的缺憾而努力;因而他们冷眼面对把玩笔墨的“最后贵族”,在激扬笔墨 中显示出义无反顾的当代人的情怀。本期推出的作者,当属此类,对他们而言,“画什么”与“写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画”和“怎么写”;尽管这些作品仍属于“画家的画”,而非“公众的画”,但其探索精神的“实验”勇气则显示出无可替代的活力与新锐性。
-
关键词
世界语
绘画形式
日本画
绘画语言形式
作品
中国式
和平与发展
审美体验
东方式
常驻联合国代表团
-
分类号
J204
[艺术—美术]
-
-
题名美术教育中的创作教学
- 6
-
-
作者
蒋耀辉
-
出处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150-151,共2页
-
-
关键词
美术教育
创作教学
创作课
处理方法
绘画语言形式
艺术作品
艺术语言
艺术形式
各门课程
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
分类号
J2
[艺术—美术]
-
-
题名关于绘画艺术创作中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
- 7
-
-
作者
李如
-
出处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44-47,共4页
-
文摘
通过对有关艺术的形式、素材以及背景生活的思考和再认识,阐述了作者对艺术创造的理解。
-
关键词
创作规则
绘画语言形式
素材质变
背景生活
-
分类号
J204
[艺术—美术]
-
-
题名浅谈陶瓷绘画艺术风格的历程
被引量:1
- 8
-
-
作者
蔡冉冉
-
机构
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
-
出处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13年第3期80-81,共2页
-
文摘
陶瓷绘画是一种艺术工艺实践活动,是以陶瓷为载体,在陶瓷坯体和陶瓷胎体上,用以点,线,面和色彩的造型艺术形式法则,进行的绘画过程,再经过窑炉的烧制和烘烤,最终达成陶瓷艺术绘画的创作。陶瓷绘画作品不仅仅是绘画表象的传承,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称之为火的艺术。陶瓷绘画艺术不同于纯正的中国画以及西画,而是一种工艺性很强的陶瓷绘画艺术表现形式,却同样承载着其他艺术形式所呈现的时代气息和精神形态,还赋有根深蒂固的民族性和区域性的特征,呈现出格式各异的陶瓷绘画艺术语言风格。
-
关键词
陶瓷绘画
绘画艺术语言形式
艺术风格的历程
-
分类号
J211.8
[艺术—美术]
-
-
题名构图在美术创作教学中的作用初探
- 9
-
-
作者
马山
-
机构
乐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
出处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1期89-91,共3页
-
基金
乐山师范学院预研项目"黄金分割定律在人物画创作中的应用"(S0812)成果之一
-
文摘
"构图是绘画的灵魂"。本文就构图是绘画语言的组织形式,构图在绘画作品中的作用,以及构图的基本原则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以期指导艺术实践,提高美术创作教学的质量。
-
关键词
构图
绘画语言组织形式
画面秩序
黄金分割
-
分类号
J206.1
[艺术—美术]
-
-
题名中国画笔墨的写意性研究
被引量:1
- 10
-
-
作者
徐军辉
-
机构
浙江省丽水市文联
-
出处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第2期75-75,共1页
-
文摘
中国画与其它画种存在的主要区别就是对笔墨的运用,中国画笔墨具有多重属性特征,既是一种绘画的工具材料,又可作为一种绘画方法,同时又是一种重要的鉴赏标准和绘画语言形式。写意性作为一种中国画中独特的艺术观,在中国画笔墨的多重属性特征中都有具体体现。写意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中国画笔墨的本质内容,将中国画特有的审美趣味和艺术美感呈现出来。本文对中国画笔墨的写意性进行研究,通过笔墨材料属性,绘画方法和绘画语言形式三个方面加以对写意性进行具体的分析。
-
关键词
中国画笔墨
绘画语言形式
写意性
-
分类号
J212.1
[艺术—美术]
-
-
题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 11
-
-
作者
西里
-
出处
《出版广角》
1995年第2期35-35,共1页
-
文摘
我1956年6月生于云南的傣族之乡。这里有亚热带最热烈的阳光和丰富的雨水,有美丽的舞蹈和斑斓的色彩。古老的文化和风格浓郁的传统艺术养育了我。当我带着自己的传统进入城市,又迅速接受了城市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的精神养料。我开始在众多的绘画语言形式中探索自己的表达。并研究装帧设计及平面版式设计。《大家》
-
关键词
绘画语言形式
城市文化
传统与现代
西方现代文化
装帧设计
传统艺术
亚热带
版式设计
相结合
风格
-
分类号
G232
[文化科学]
-
-
题名追寻东西艺术的通道——读杨佴旻的画
- 12
-
-
作者
白吟
-
机构
中国艺术研究院 研究员
-
出处
《美术观察》
1997年第12期72-72,共1页
-
文摘
杨佴旻的画给人一种恬静、幽雅、含蓄的美感。乍看他的画似油画,细看原是水墨画。他把生动丰富的油画色彩感,与润泽流畅的水墨韵味统一在自己画面中了。在东西方艺术交融之中,把自己的水墨画推进到中国画“现代”的格式中。中国画走向现代是个世纪性的难题,传统绘画形式高度的完满性和规范化,使得它必须对自身有所突破和超越,才能有生命活力;而本世纪风云变幻的时代和社会转型中所出现的文化心理的变异,人们也要求有适合于新时代的新的绘画语言形式的诞生。为此,这个难题困扰了几代画家,为中国画走向现代苦苦求索。徐悲鸿用西方的写实手法开创了中国画的写实新风,林风眠则借鉴西方现代与中国传统相近似的艺术来开拓东方艺术的通道,显然杨佴旻所选择的路属于后者,以西方的造型观念,改变着传统中国水墨画固有的形式而自成一格。
-
关键词
中国画
水墨画
绘画语言形式
社会转型
通道
文化心理
东西方艺术
水墨韵味
造型观念
静物画
-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