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手术方式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家杰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09年第4期285-286,共2页
关键词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 手术方式 家族性结肠息肉 癌前 结肠腺瘤 手术治疗 消化道
下载PDF
大肠肿瘤结肠腺瘤病基因突变的特征 被引量:5
2
作者 黄建 郑树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1年第5期351-355,共5页
目的 研究早期大肠肿瘤结肠腺瘤病 ( 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基因突变特征及可能的内在机理。方法 体外蛋白合成试验和序列分析确定 1 1 5例非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大肠肿瘤的 APC突变。结果  76例 APC基因突变病例 ( 1 0 1... 目的 研究早期大肠肿瘤结肠腺瘤病 ( 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基因突变特征及可能的内在机理。方法 体外蛋白合成试验和序列分析确定 1 1 5例非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大肠肿瘤的 APC突变。结果  76例 APC基因突变病例 ( 1 0 1个突变点 )中 ,移码突变为多 ( 56 % ) ,91 %为 1~ 2 bp碱基改变 ,其中 2 /3为碱基 A,51 %点突变在 Cp G岛。对比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 hereditary nonpolyposiscolorectal cancer,HNPCC)和散发性肿瘤的 APC基因突变 ,HNPCC的移码突变明显多 ( 6 9%对 52 % ,P<0 .0 5) ,点突变在 Cp G位点分布明显少 ( 31 %对 50 % ,P<0 .0 5) ;另突变频率略低 ( 53%对 6 7% ,P>0 .0 5) ,在片段 3分布也略少 ( 38%对 46 % ,P>0 .0 5)。 1 5例 ( 2 0 % )病例还检出双突变 ,间距介于 7~ 1 44 3bp。结论一些 APC基因突变特征与 DNA错配修复缺陷有关 ;HNPCC和散发性大肠肿瘤的 APC基因突变存在差异 ;双突变位点间距相差甚远 ,提示等位与非等位基因突变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结肠腺瘤 基因突变 APC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家庭性结肠腺瘤病的外科治疗五例报告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学明 孙格非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1年第A01期73-74,共2页
目的 :探讨家族性结肠腺瘤病 (FPC)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对 5例家族性结肠腺瘤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5例中 3例行结肠全切除、直肠黏膜剥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 (IPAA) ,2例行结肠全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IRA)。结果 :IPAA术后... 目的 :探讨家族性结肠腺瘤病 (FPC)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对 5例家族性结肠腺瘤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5例中 3例行结肠全切除、直肠黏膜剥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 (IPAA) ,2例行结肠全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IRA)。结果 :IPAA术后并发肛周炎 ,其中 1例出现贮袋类 ;IRA术后无并发症。结论 :IPAA术后有较高的并发症 ,采取该术式宜慎重 ,对直肠腺瘤少的应首选I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腺瘤 外科手术
下载PDF
遗传性非腺瘤病性结直肠癌结肠腺瘤病基因突变研究
4
作者 黄建 金胜航 +1 位作者 张苏展 郑树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96-199,共4页
目的 分析遗传性非腺瘤病性结直肠癌 ( hereditary non- 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s ,HN-PCC)结肠腺瘤病 ( 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基因突变的特点及错配修复缺陷对其影响。方法采用体外蛋白合成试验和序列分析确定 19例 H... 目的 分析遗传性非腺瘤病性结直肠癌 ( hereditary non- 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s ,HN-PCC)结肠腺瘤病 ( 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基因突变的特点及错配修复缺陷对其影响。方法采用体外蛋白合成试验和序列分析确定 19例 HNPCC病例 APC体细胞突变。结果  19例病例中有 11例( 13个突变点 )发生 APC突变 ,发生率为 5 8% ( 11/ 19) ,其中移码突变 9个 ,无义突变 4个 ,移码突变占多数( 6 9% )。所有移码突变表现为 1~ 2个碱基的缺失或插入 ,大多 ( 7/ 9)发生在简单核苷酸重复序列 ,特别是单腺苷酸重复序列 ( A) n( 5 / 9)。检出的由单个碱基替换而导致的无义突变都发生在 Cp G岛 ,表现为 C向 T的转换。结论 多于半数的 HNPCC发生 APC突变 ,其突变多发生在编码区单核苷酸重复序列 (移码突变 )或 Cp G岛 (点突变 )上 ,提示 APC基因失活在 HNPCC为常见的分子事件 ;错配修复缺陷所致的微卫星DNA不稳定性等内源性机理可能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非腺瘤性结直肠癌 结肠腺瘤 基因突变 错配修复缺陷 体外蛋白合成试验 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全大肠切除、回肠经肛管拖出术治疗家族性多发性结肠腺瘤病
5
作者 曲殿奎 刘伟新 +2 位作者 夏伟滨 姜世杰 刘文义 《佳木斯医学院学报》 1989年第1期30-32,共3页
多发性结肠腺瘤病是一种家族性遗传疾病。本病肯定为癌前病变,一经确诊应行外科治疗。既往多行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或结肠、直肠切除,回肠永久性造瘘术。本院普外科自1984年以来,改进术式施行全大肠切除,回肠经肛管拖出术治疗家... 多发性结肠腺瘤病是一种家族性遗传疾病。本病肯定为癌前病变,一经确诊应行外科治疗。既往多行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或结肠、直肠切除,回肠永久性造瘘术。本院普外科自1984年以来,改进术式施行全大肠切除,回肠经肛管拖出术治疗家族性多发性结肠腺瘤病。随访1a(年)以上,肛门功能得到了较满意的保留,本文就有关外科治疗问题予以探讨。 1 临床资料:6例均为男性。年龄30~56岁。病程3mo~15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腺瘤 大肠 回肠 肛管拖出术
下载PDF
湖南省局部地区无症状结直肠腺瘤型息肉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许剑 刘斌 +2 位作者 魏周阳 吴迪 彭杰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9-142,共4页
背景与目的:腺瘤型息肉是结直肠癌的主要癌前病变,早期发现腺瘤型息肉对预防结直肠癌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分析湖南省长沙、湘潭两地无症状体检人群结直肠腺瘤型息肉的检出率及分布特点,以期发现易感因素,从而进行早期筛查和预防。方... 背景与目的:腺瘤型息肉是结直肠癌的主要癌前病变,早期发现腺瘤型息肉对预防结直肠癌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分析湖南省长沙、湘潭两地无症状体检人群结直肠腺瘤型息肉的检出率及分布特点,以期发现易感因素,从而进行早期筛查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及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行肠镜检查,且检出结直肠息肉的无症状体检者资料,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比较腺瘤型与非腺瘤型息肉间流行病学指标的差异。结果:9235名无症状体检者中检出结直肠息肉1584例(17.15%),其中腺瘤型息肉881例。腺瘤型息肉患者中男性708例,女性173例,与非腺瘤型息肉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6);45~<60岁为腺瘤型息肉最常见的年龄段,与非腺瘤型息肉年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腺瘤型息肉检出者中,405例(45.9%)超重、353例非肥胖(40.1%)、123例肥胖(14.0%),与非腺瘤型息肉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9)。乙状结肠(37.5%)是结直肠腺瘤型息肉最常见的部位,而非腺瘤型息肉多见于直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结直肠腺瘤型息肉好发于乙状结肠,发病与性别和肥胖程度无关,而与年龄有关,建议45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肠镜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结肠腺瘤息肉 流行 湖南
原文传递
血脂异常与结直肠息肉发生及复发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朱元 牟鈃雨 李双庆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2年第3期282-286,共5页
结直肠息肉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有部分结直肠息肉可演变为结直肠癌。血脂异常除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之外,也与结直肠息肉的发生发展相关,高脂血症可直接或间接刺激结直肠黏膜细胞增生或异常增殖,探索影响结直肠息肉发生及复发的相... 结直肠息肉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有部分结直肠息肉可演变为结直肠癌。血脂异常除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之外,也与结直肠息肉的发生发展相关,高脂血症可直接或间接刺激结直肠黏膜细胞增生或异常增殖,探索影响结直肠息肉发生及复发的相关因素可能是一种更好的预防及管理该疾病的方法。全科医生对结直肠息肉发生的高危人群应高度重视,及时健康宣教及结肠镜筛查是预防疾病发生及进展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结肠息肉 结肠腺瘤息肉 复发
原文传递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钏莉雪 常江 +3 位作者 赵锦涵 李洛华 杨旭瑶 余荻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99-1303,共5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相关性及NAFLD严重程度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19年8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67例为腺瘤组,另选取同...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相关性及NAFLD严重程度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19年8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67例为腺瘤组,另选取同期就诊的结肠镜检查正常或病理学检查为炎性、增生性息肉者45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基线资料及肝受控衰减参数(CAP)的差异。根据FibroTouch检测结果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无脂肪肝组及轻度、中度、重度NAFLD组,分析NAFLD严重程度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病风险的关系。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Nemenyi法。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腺瘤的危险因素。结果腺瘤组中男性(51.11%vs 73.13%,χ^2=5.687,P=0.017)、年龄[(56.24±12.44)岁vs(50.84±11.49)岁,t=-2.319,P=0.022]、BMI[(24.69±3.36)kg/m^2 vs(22.54±3.31)kg/m^2,t=-3.346,P=0.001]、腰围[(89.45±10.51)cm vs(83.44±10.30)cm,t=-2.753,P=0.007]、收缩压[(128.78±16.92)mm Hg vs(117.00±15.91)mm Hg,t=-3.698,P<0.001]、ALT[24.00(18.00~40.00)U/L vs 22.00(16.00~29.00)U/L,Z=-1.957,P=0.022]、TC[(4.73±0.96)mmol/L vs(4.27±0.90)mmol/L,t=-2.537,P=0.013]、LDL[(2.92±0.78)mmol/L vs(2.59±0.68)mmol/L,t=-2.295,P=0.024]、CAP[(257.51±34.22)dB/m vs(238.67±33.44)dB/m,t=-2.789,P=0.006]均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比值比(OR)=1.054,95%可信区间(95%CI):1.009~1.102,P=0.019]、BMI(OR=1.191,95%CI:1.026~1.382,P=0.021)、LDL(OR=2.058,95%CI:1.034~4.097,P=0.040)、ALT(OR=1.038,95%CI:1.008~1.070,P=0.013)、CAP(OR=1.320,95%CI:1.163~1.481,P=0.001)为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NAFLD组结直肠腺瘤性息肉[重度组19例(73.08%)、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 结肠腺瘤息肉 危险性评估
下载PDF
回肠储粪袋-肛管吻合在全结肠直肠切除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傅卫 张自顺 +1 位作者 张桐琳 李强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4期232-234,共3页
目的 探讨回肠储粪袋 肛管吻合在全直肠结肠切除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 1980~ 1998年进行的 15例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储粪袋 肛管吻合患者。其中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9例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 6例。结果 “S”形储粪... 目的 探讨回肠储粪袋 肛管吻合在全直肠结肠切除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 1980~ 1998年进行的 15例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储粪袋 肛管吻合患者。其中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9例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 6例。结果 “S”形储粪袋 10例 ,“J”形储粪袋 5例 ,无死亡病例。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 4例、伤口感染 2例、储粪袋瘘 1例、肛瘘 1例。随访 12例 ,随访时间 1~ 14年。排便次数的中位数为 5次 / 2 4h(4~ 10次 / 2 4h)。排尿和性功能无影响。结论 回肠储粪袋 肛管吻合手术的初步结果基本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腺瘤息肉 溃疡性结肠 直肠结肠切除术
原文传递
1086例体检人群的结肠镜检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海红 付蕾 +2 位作者 郑向伟 谢辉 王在启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15年第3期30-34,共5页
目的 探讨结肠镜检查在体检人群中的意义.方法 对北京军区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接受结肠镜检查的1086例无症状体检人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086例无症状体检人群中男性645例、女性441例,平均年龄(47.8±9.... 目的 探讨结肠镜检查在体检人群中的意义.方法 对北京军区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接受结肠镜检查的1086例无症状体检人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086例无症状体检人群中男性645例、女性441例,平均年龄(47.8±9.7)岁,检出结肠息肉210例(19.3%),共329枚,其中腺瘤性息肉173例(15.9%),中-重度异型增生腺瘤性息肉33例(3.0%)、结直肠炎47例(4.3%)、直肠癌3例(0.3%).结肠息肉检出率中男性24.7%,显著高于女性(11.6%)(P<0.01).中-重度异型增生腺瘤性息肉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41~50岁、51~60岁及≥61岁组检出率均高于40岁及以下年龄组(P<0.05);息肉直径多<0.5cm;病理类型以管状腺瘤居多.结论 结肠镜检查是早期发现并诊断结直肠息肉、结直肠癌等病变的安全有效途径.无症状体检者结肠病变以结肠息肉居多,男性及年龄>50岁者结肠息肉检出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镜检查 普查 结肠息肉 结肠腺瘤息肉
原文传递
1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超 闵寒 +4 位作者 张金坤 杨柳 周春晓 凌鑫 余强 《胃肠病学》 2019年第5期269-273,共5页
背景:腺瘤性结肠息肉病(APC)基因突变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发病风险密切相关。目的:探讨1例FAP家系的遗传学病因。方法:1例反复便血的患者接受内镜检查、病理学分析、家族史调查后诊断为FAP,应用新一代测序(NGS)技术对该FAP家系成... 背景:腺瘤性结肠息肉病(APC)基因突变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发病风险密切相关。目的:探讨1例FAP家系的遗传学病因。方法:1例反复便血的患者接受内镜检查、病理学分析、家族史调查后诊断为FAP,应用新一代测序(NGS)技术对该FAP家系成员进行遗传学分析。结果:该家系中存在APC基因杂合突变c.2800_2803delACTT(p.T934fs),使APC基因发生移码突变,导致该基因氨基酸编码发生改变,形成结构异常的蛋白。该突变可导致较为严重的FAP症状,早发结直肠腺瘤和癌变。结论:NGS可更早、更准确地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为遗传病的早期预防提供新的检测方法。p.T934fs杂合突变是引起该FAP家系发病的根本原因,受累成员需行息肉切除手术,以避免结肠恶化癌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腺瘤息肉 基因 APC 移码突变 系谱
下载PDF
结肠肿瘤
12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CAS 2002年第5期138-140,共3页
0218435 结肠扁平型原发性图章戒指细胞癌:病例报告/Nakata S//Gastrointest En-dosc.-2001,54(1).-108~110 湘雅图0218436 结肠肿瘤和结肠镜检查/Rex DK//Endoscopy.-2000,32(11).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结肠镜检查 家族性腺瘤息肉 医科 例报告 结肠切除术 细胞癌 结肠腺瘤息肉 乙状结肠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17例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被引量:2
13
作者 程应东 单治堂 罗云生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552-553,共2页
目的总结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FAP)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 17例FAP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7例患者中男 7例 ,女 10例 ,平均年龄 2 3 8岁。良性 13例 ,平均年龄 19 6岁。癌变 4例 ,平均年龄 37 8岁。 13例有家族史。家系调... 目的总结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FAP)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 17例FAP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7例患者中男 7例 ,女 10例 ,平均年龄 2 3 8岁。良性 13例 ,平均年龄 19 6岁。癌变 4例 ,平均年龄 37 8岁。 13例有家族史。家系调查发现 1个家系至少有 2例患者 ,最多可达 7例。其中 ,6个家系中有 7人已死于息肉癌变。全部患者均施行了全结肠切除 ,并分别采用回肠造口 ,回肠储袋、回肠肛管吻合等术式。随访 2~ 2 0年 ,13例良性患者均存活 ,其中 1例术后5年发生癌变。癌变者中 1例术后 5年发生肺部转移 ,行肺叶切除术后 2年死亡 ,1例术后 3年因广泛转移死亡。另 2例为术后 2年和 6年 ,仍存活。结论FAP易癌变应尽早手术。手术宜选全结肠切除、直肠粘膜剥脱、回肠储袋、回肠肛管吻合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腺瘤息肉 诊断 外科手术 FAP 家族性
原文传递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汤锦洪 王龙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672-2675,共4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结直肠腺瘤性息肉与代谢综合征(MS)的各个组分密切相关。归纳了近年来NAFLD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相关性的研究,结果显示NAFLD与结肠直肠腺瘤性息肉风险增加有关。其中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慢...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结直肠腺瘤性息肉与代谢综合征(MS)的各个组分密切相关。归纳了近年来NAFLD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相关性的研究,结果显示NAFLD与结肠直肠腺瘤性息肉风险增加有关。其中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慢性炎症反应、脂肪细胞因子、肠道菌群紊乱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 结肠腺瘤息肉 结直肠肿瘤
下载PDF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合并癌变1例
15
作者 张丽艳 许刚 +1 位作者 翟真真 吴战军 《胃肠病学》 2013年第6期381-382,共2页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familial polyposis coli,FPC)又名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系由位于人类5号染色体长臂5q21区域的腺瘤性结肠息肉病(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基因种系突变所致,是一种...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familial polyposis coli,FPC)又名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系由位于人类5号染色体长臂5q21区域的腺瘤性结肠息肉病(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基因种系突变所致,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腺瘤息肉 结肠镜检查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家族性息肉病七例报告
16
作者 金灿 侯文锋 李江燕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B06期119-120,共2页
1病例资料 2013年1月—2015年7月,我科共收治7例家族性息肉病病例,均为同一家族成员,年龄26~50岁,部分患者有便血、腹痛、腹泻等症状,但其他患者无任何临床表现。全部就诊家族成员共有11例,均给予电子结肠镜检查,其中4例未发现结、直... 1病例资料 2013年1月—2015年7月,我科共收治7例家族性息肉病病例,均为同一家族成员,年龄26~50岁,部分患者有便血、腹痛、腹泻等症状,但其他患者无任何临床表现。全部就诊家族成员共有11例,均给予电子结肠镜检查,其中4例未发现结、直肠息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腺瘤息肉 结肠镜检查 治疗
下载PDF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17
作者 周永锦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3期367-368,共2页
目的:探讨1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家系的遗传学分析。方法:选取1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新一代测序(NGS)技术对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家系成员进行遗传学分析。结果:该家系中APC基因杂合突变,导致严重的FAP症状。结论:在... 目的:探讨1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家系的遗传学分析。方法:选取1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新一代测序(NGS)技术对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家系成员进行遗传学分析。结果:该家系中APC基因杂合突变,导致严重的FAP症状。结论:在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应用NGS可更早、更准确地进行判断,提供新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腺瘤息肉 基因 APC 移码突变 系谱
下载PDF
Peutz-Jeghers综合征一例
18
作者 梁丽丽 李浩杰 +1 位作者 胡瑶 李震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18-1019,共2页
病例资料 患者,男,20岁,发现十二指肠,结肠多发隆起性病变7年余。在当地行胃镜及肠镜示胃肠道多发息肉,予以胃肠道多发息肉切除术。今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13g/L,红细胞压积36.6%,平均血红蛋白含量23.2pg,平均血... 病例资料 患者,男,20岁,发现十二指肠,结肠多发隆起性病变7年余。在当地行胃镜及肠镜示胃肠道多发息肉,予以胃肠道多发息肉切除术。今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13g/L,红细胞压积36.6%,平均血红蛋白含量23.2pg,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09g/L。影像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综合征 家族性 结肠腺瘤息肉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内镜下结扎术与电灼法联合治疗结肠多发性腺瘤病
19
作者 冯金炜 段延吉 +2 位作者 刁凤英 韩念国 吴永文 《黑龙江医学》 1997年第3期13-13,共1页
我科自1992—07~1993—08采用内镜下橡皮圈结扎法配合内镜下电切除法治疗结肠多发性腺瘤病的新方法,经临床观察,效果较满意。现将内镜下橡皮圈结扎术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病人来源于我院门诊就诊的病人,发现结肠多发性腺瘤病3例,计106... 我科自1992—07~1993—08采用内镜下橡皮圈结扎法配合内镜下电切除法治疗结肠多发性腺瘤病的新方法,经临床观察,效果较满意。现将内镜下橡皮圈结扎术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病人来源于我院门诊就诊的病人,发现结肠多发性腺瘤病3例,计106枚息肉。均为男性。年龄32~45岁。术前均经纤维结肠镜检查及病理诊断为结肠多发性腺瘤病。选出3~5枚电切,用甲苯胺兰进行标记,其余除部分行内镜下电切外一律行内镜下橡皮圈结扎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多发性腺瘤 结扎术 联合治疗 内镜下 电灼法 息肉 橡皮圈 临床观察 理诊断 结肠腺瘤
下载PDF
莫诺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Wnt7a和APC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薛金龙 孙芳玲 +8 位作者 刘婷婷 侯虹丽 魏仁平 向本旭 艾厚喜 王玉兰 张丽 石淑先 王文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9-13,共5页
目的观察莫诺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Wnt7a和APC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将5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莫诺苷小、中、大剂量组(30 mg/kg、90mg/kg、270 mg/kg)。利用... 目的观察莫诺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Wnt7a和APC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将5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莫诺苷小、中、大剂量组(30 mg/kg、90mg/kg、270 mg/kg)。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Wnt7a和APC表达变化。结果造模7 d,模型组大鼠皮层Wnt7a的表达比假手术组显著升高,APC表达显著下降;与模型组相比,莫诺苷大剂量组Wnt7a表达明显升高;莫诺苷小、中、大剂量组APC的表达显著降低。结论莫诺苷可以促进缺血性脑损伤后Wnt7a表达,抑制APC表达,从而激活Wnt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诺苷 Wnt7a 结肠腺瘤样息肉蛋白 脑缺血 再灌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