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便秘的分型和肛门直肠测压表现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义侠 刘峥艳 +1 位作者 吕淼 傅宝玉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488-489,共2页
目的 对慢性便秘按结肠传输时间 (CTT)和传输指数 (TI)进行分型 ,观察便秘及便秘各型肛门直肠动力学和感觉功能的变化。方法 采用一次口服 2 0枚不透X线标记物于 72h拍摄腹平片的方法 ,根据CTT和TI对慢性便秘进行传输分型 ;用肛门直... 目的 对慢性便秘按结肠传输时间 (CTT)和传输指数 (TI)进行分型 ,观察便秘及便秘各型肛门直肠动力学和感觉功能的变化。方法 采用一次口服 2 0枚不透X线标记物于 72h拍摄腹平片的方法 ,根据CTT和TI对慢性便秘进行传输分型 ;用肛门直肠测压的方法测定不同类型便秘的肛门直肠动力及感觉功能的变化。结果 慢性便秘的传输分型为四型 :传输时间正常型 (NTC)、慢传输型(STC)、出口梗阻型 (OOC)和混合型 (MC)。便秘组的肛管静息压和收缩压降低 ,最大耐受容积增大 (P<0 .0 5 )。NTC患者肛管静息压降低 (P <0 .0 5 ) ;STC患者静息压、收缩压降低 ,最大耐受容积增大 (P<0 .0 5 ) ;OOC患者最大耐受容积增大 (P <0 .0 5 )。结论 此种传输试验方法更简单 ;根据CTT和TI对便秘进行传输分型可体现便秘的动力学原因 ;不同类型的便秘存在不同的结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便秘 结肠传输时间 肛门直肠 测压 分型 便秘
原文传递
水溶性膳食纤维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9
2
作者 徐琳 虞文魁 +1 位作者 姜军 李宁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8期3813-3816,共4页
目的 观察果胶作为重要的水溶性膳食纤维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临床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于201 1年6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选取慢传输型便秘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配至治疗组(40例,给予水溶性膳食... 目的 观察果胶作为重要的水溶性膳食纤维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临床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于201 1年6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选取慢传输型便秘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配至治疗组(40例,给予水溶性膳食纤维,含果胶8 g,每日3次)和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结肠传输时间、便秘症状评分以及肠道菌群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结肠传输时间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60.2±11.2)h比(80.3 ±9.5)h和(79.4±11.7)h,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便秘症状评分也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均P<0.05).经实时PCR方法检测,治疗后治疗组粪便中的梭菌属数量明显少于治疗前和对照组[lg拷贝数/样本湿重(g):9.07 ±0.63比9.74 ±0.81和9.66±0.43,P<0.05],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明显多于治疗前和对照组[lg拷贝数/样本湿重(g):8.26±0.83比6.42±1.07和6.48±0.82,6.83±0.77比5.85±0.64和5.91±0.73;均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任何副作用.结论 水溶性膳食纤维可安全有效地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明显缩短结肠传输时间和改善便秘症状,并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和维护肠道微生态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结肠疾病 功能性 膳食纤维 结肠传输时间 肠道微生物群
原文传递
普芦卡必利治疗慢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3
作者 郭伶俐 李红岩 +3 位作者 卞红磊 张燕 于溯洋 李萌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693-1696,共4页
目的:观察普芦卡必利治疗慢性便秘(C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月于我院肛肠科就诊的CC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5 mg+乳果糖口服溶液10mL,每日3次;观察... 目的:观察普芦卡必利治疗慢性便秘(C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月于我院肛肠科就诊的CC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5 mg+乳果糖口服溶液10mL,每日3次;观察组患者口服琥珀酸普芦卡必利片2 mg,每日1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肠传输时间(全结肠传输时间、左半结肠传输时间、右半结肠传输时间、直肠乙状结肠传输时间),并记录排便障碍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未见治愈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肠传输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IL-6、IFN-γ水平和观察组患者IL-6、TNF-α、IFN-γ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IL-6、TNF-α、IFN-γ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结肠传输时间均显著缩短,且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排便费力、排空不全、梗阻感、肛门坠胀感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便不尽感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莫沙必利联合乳果糖的传统治疗方案比较,普芦卡必利可有效降低CC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缩短结肠传输时间,减少排便费力、排空不全等排便障碍症状的发生,且安全性与之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芦卡必利 莫沙必利 乳果糖 慢性便秘 炎症因子 结肠传输时间 排便障碍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功能性便秘患者临床症状和结直肠肛门功能检查分型的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秦肖含 张佩彦 王玉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91-1495,共5页
背景目前功能性便秘(FC)常依靠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分型指导治疗,但依据临床症状的分型结果与结直肠肛门功能检查的分型结果是否一致尚不明确。目的探究FC患者临床症状与结直肠肛门功能检查分型的一致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在2018... 背景目前功能性便秘(FC)常依靠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分型指导治疗,但依据临床症状的分型结果与结直肠肛门功能检查的分型结果是否一致尚不明确。目的探究FC患者临床症状与结直肠肛门功能检查分型的一致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在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河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的FC患者(含门诊及住院)中选取40例完成结直肠肛门功能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询问患者症状(包括每周自发排便次数、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分型、排便费力、排便时肛门直肠堵塞感、需要手法辅助排便、排便不尽感的频度和程度),并依此判断其临床症状分型。结直肠肛门功能检查包括肛门直肠压力测定(ARM)检查、排粪造影、胃肠传输时间(GITT)检查。比较患者临床症状分型和结直肠肛门功能检查分型的一致性。结果40例FC患者临床症状分型结果: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TC)、排便障碍型便秘、混合型便秘分别占27.5%(11/40)、20.0%(8/40)、37.5%(15/40),正常传输型便秘(NTC)占15.0%(6/40)。ARM检查分型结果示,80.0%(32/40)的患者为排便障碍型便秘,20.0%(8/40)的患者为NTC。排粪造影分型结果示,67.5%(27/40)的患者为排便障碍型便秘,32.5%(13/40)的患者为NTC。GITT检查分型结果示,20.0%(8/40)的患者为STC,15.0%(6/40)的患者为排便障碍型便秘,65.0%(26/40)的患者为NTC。加权Kappa检验结果显示,临床症状分型与ARM检查、排粪造影、GITT检查分型结果无一致性(Kappa值=-0.123,P=0.502;Kappa值=-0.040,P=0.794;Kappa值=-0.140,P=0.215)。临床症状分型与结直肠肛门功能检查分型结果无一致性(Kappa值=-0.005,P=0.944)。结论FC患者临床表现以混合型便秘症状为主,而客观检查中以排便障碍型便秘为主。FC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结肛门直肠功能检查分型之间存在差异。因此,在FC诊断中,需要将症状和客观检查分型相结合,且需要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功能性便秘 肛门直肠测压 排粪造影 结肠传输时间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聚乙二醇4000对重型颅脑损伤便秘患儿的疗效 被引量:7
5
作者 苏军 杨敏 王宝西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92-394,共3页
目的 通过检测重型颅脑损伤便秘患儿结肠传输时间 ,评价聚乙二醇 4 0 0 0 (PEG 4 0 0 0 )对此类患儿的疗效。方法 符合便秘诊断标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儿 ,男 11例 ,女 7例 ;年龄 3~ 14岁。应用简化不透X线标志物法 ,测定其治疗前后结... 目的 通过检测重型颅脑损伤便秘患儿结肠传输时间 ,评价聚乙二醇 4 0 0 0 (PEG 4 0 0 0 )对此类患儿的疗效。方法 符合便秘诊断标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儿 ,男 11例 ,女 7例 ;年龄 3~ 14岁。应用简化不透X线标志物法 ,测定其治疗前后结肠传输时间 (CTT)和分段CTT ,包括右半结肠传输时间 (RCTT)、左半结肠传输时间 (LCTT)和直肠乙状结肠传输时间 (RSTT)。研究对象早晚 2次口服PEG 4 0 0 0 (0 .2 5~ 0 .5 ) /kg ,2次 /d ,治疗3周 ,记录排便次数和大便性状 ,停药 1周后复查CTT ,比较服药前后CTT的变化。结果 该组患儿治疗前后CTT、RCTT、LCTT和RSTT分别为 (76 .5± 10 .2 )hvs (17.8± 5 .1)h ,(31.4± 5 .3)hvs (9.3± 4 .3)h ,(16 .8± 6 .1)hvs (3.8± 3.4 )h ,(2 8.3± 6 .4 )hvs (4 .7± 3.1)h (P均 <0 .0 0 1)。排便次数由 (1.5± 0 .5 )次 /周 ,增加至 (7.3± 0 .8)次 /周 (P <0 .0 1)。 83.3%患儿大便性状恢复正常 ,总有效率为 94 .4 %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 .5 %。结论 CTT对诊断便秘和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PEG 4 0 0 0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便秘患儿安全、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结肠传输时间 儿童 聚乙二醇4000 治疗
下载PDF
琥珀酸普芦卡必利片对慢性便秘患者结肠传输时间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康倩锋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20年第1期40-42,共3页
为分析琥珀酸普芦卡必利片(PST)对慢性便秘(CC)患者结肠传输时间(CTT)及炎症因子的影响,将CC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患者口服PST 2mg,1次/d,对照组患者口服乳果糖口服液10mL,3次/d,治疗时间均为4周。观察2组... 为分析琥珀酸普芦卡必利片(PST)对慢性便秘(CC)患者结肠传输时间(CTT)及炎症因子的影响,将CC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患者口服PST 2mg,1次/d,对照组患者口服乳果糖口服液10mL,3次/d,治疗时间均为4周。观察2组患者总有效率、CTT[左结肠传输时间(LCTT)、右结肠传输时间(RCTT)、直肠乙状结肠传输时间(RSTT)、全结肠传输时间(TCTT)]变化、炎症因子(IL-6、TNF-α、IFN-γ)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CTT、RCTT、RSTT、TCTT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TNF-α、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与乳果糖相比,PST对CC患者的总有效率高,可有效缩短CTT,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便秘 结肠传输时间 炎症因子 琥珀酸普芦卡必利
原文传递
慢传输型便秘的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4
7
作者 杨敏 王宝西 +5 位作者 冯哲 赵刚 杨辅直 李伟生 钟汝玲 王茂贵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969-971,共3页
目的 评价检测结肠传输时间对诊断小儿慢传输型便秘的价值 ,探讨聚乙二醇 4 0 0 0 (PEG 4 0 0 0 )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便秘组 4 6例 ,健康对照组 32例。应用简化的不透X线标志物法 ,测定两组结肠传输时间 (CTT)和... 目的 评价检测结肠传输时间对诊断小儿慢传输型便秘的价值 ,探讨聚乙二醇 4 0 0 0 (PEG 4 0 0 0 )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便秘组 4 6例 ,健康对照组 32例。应用简化的不透X线标志物法 ,测定两组结肠传输时间 (CTT)和分段结肠传输时间 ,包括右半结肠传输时间 (RCTT)、左半结肠传输时间(LCTT)和直肠乙状结肠传输时间 (RSTT)。给予全CTT延长的便秘患儿早晚 2次口服PEG 4 0 0 0 (0 .2 5~ 0 .5g/kg ,2次 /d) ,治疗 2周 ,记录排便次数和大便性状 ;停药 1周后复查CTT ,比较服药前后CTT变化。 结果 便秘组CTT、RCTT、LCTT和RSTT较对照组明显延长 (6 9.9± 13.4 )hvs (15 .2± 4 .6 )h (2 3.7± 5 .4 )hvs (7.4±2 .7)h ,(15 .4± 3.7)hvs (3.8± 2 .4 )h ,(30 .8± 6 .7)hvs (4 .0± 2 .8)h(P均 <0 .0 1)。结肠慢传输型便秘 2 4例 ,治疗前后CTT、RCTT、LCTT和RSTT分别为 (6 4 .3± 8.4 )hvs (16 .3± 3.2 )h ,(2 1.9± 4 .2 )hvs (7.8± 3.1)h ,(14 .8± 3.9)hvs (4 .4± 2 .3)h ,(2 7.6± 5 .1)hvs (4 .1± 2 .3)h ,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差异 (P均 <0 .0 0 1)。每周排便次数由 (2 .2± 0 .4 )次增加至 (10 .7± 1.8)次 (P <0 .0 1)。 83.3%大便性状恢复正常 ,总有效率 95 .8%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传输时间 传输型便秘 儿童 诊断 聚乙二醇4000 治疗
下载PDF
儿童功能性便秘相关检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张良娟 王宝西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87-590,共4页
功能性便秘(FC)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诊断除了要符合便秘的诊断标准,完善一般常规检查外,还需进一步行胃肠传输时间测定、肛门直肠测压及结肠镜等相关检查以除外其他原因造成的便秘。文章介绍几种便秘相关检查的最新研究进... 功能性便秘(FC)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诊断除了要符合便秘的诊断标准,完善一般常规检查外,还需进一步行胃肠传输时间测定、肛门直肠测压及结肠镜等相关检查以除外其他原因造成的便秘。文章介绍几种便秘相关检查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临床医师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 结肠传输时间 肛管直肠测压 儿童
下载PDF
便必清对虚证便秘患者结肠传输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赵云燕 谢炜 +2 位作者 陈宝田 杨洁 吴宇金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862-863,共2页
2001年1月-2003年4月,我们用自拟方便必清治疗中医辨证属虚证的慢通过型便秘患者51例,与采用西沙必利治疗的47例作对照,并对两组患者结肠传输时间(colonic transit time, CCT)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便必清 虚证 便秘 结肠传输时间 中医药疗法 中药 药理
下载PDF
钡条结肠传输试验在慢性便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孔浩 王晓兵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20-724,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后的钡条结肠传输试验在慢性便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112名排除器质性疾病和药物因素的慢性便秘患者的结肠传输时间和直肠肛管压力进行研究,进一步了解改进后的结肠传输试验在便秘患者中的应用,同时了解其与直肠肛管... 目的探讨改良后的钡条结肠传输试验在慢性便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112名排除器质性疾病和药物因素的慢性便秘患者的结肠传输时间和直肠肛管压力进行研究,进一步了解改进后的结肠传输试验在便秘患者中的应用,同时了解其与直肠肛管测压在反映出口梗阻型便秘检查中的差异。结果 (1)功能性便秘(FC)和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患者各时间点钡条排除率较健康志愿者均明显降低。FC患者60和72h钡条排除率明显高于IBS-C患者(均P<0.05),其余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健康志愿者比较,FC与IBS-C患者右半结肠传输时间(RCTT)、左半结肠传输时间(LCTT)、直肠乙状结肠传输时间(RSCTT)和总结肠传输时间(CTT)明显延长,提示其结肠传输较正常者明显减慢。与FC患者比较,IBS-C患者RCTT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76例FC患者和36例IBS-C患者直肠肛管测压结果进行了比较,其中FC和IBS-C患者排便时肛门括约肌无松弛者分别为34和1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排便时肛门内括约肌无松弛导致结肠传输减慢,差异主要在直肠乙状结肠;RSCTT或CTT异常者多存在排便时肛门内括约肌无松弛。结论 FC和IBS-C患者结肠传输较正常人群均明显减慢;排便时肛门内括约肌无松弛导致直肠乙状结肠传输减慢;钡条结肠传输试验和直肠肛管测压对于诊断出口梗阻型便秘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钡条结肠传输试验 钡条排除率 结肠传输时间 直肠肛管测压
下载PDF
脊髓拴系综合征术后结肠传输时间测定及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侯翔宇 王维林 +2 位作者 袁正伟 张树成 白玉作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拴系综合征术后远期结肠动力改变情况。方法对15例脊髓拴系综合征术后患儿进行临床评分和结肠传输时间的测定。结果应用6分法评分标准,将脊髓拴系综合征术后患儿分为排便功能优良组和劣组。与对照组相比,优良组各节段结肠... 目的探讨脊髓拴系综合征术后远期结肠动力改变情况。方法对15例脊髓拴系综合征术后患儿进行临床评分和结肠传输时间的测定。结果应用6分法评分标准,将脊髓拴系综合征术后患儿分为排便功能优良组和劣组。与对照组相比,优良组各节段结肠传输时间均无明显差异,劣组TCTT、LCTT、RSTT明显延长,二组相比分别为(59.9±25.0)h比(28.7±7.7)h,P<0.05;(13.9±8.1)h比(6.5±3.8)h,P<0.05;(34.7±22.0)h比(13.4±5.6)h,P<0.05。与优良组相比,劣组TCTT、LCTT、RSTT明显延长,二组相比分别为(59.9±25.0)h比(25.9±3.2)h,P<0.05;(13.9±8.1)hvs(6.2±1.6)h,P<0.05;(34.7±22.0)h比(13.3±2.6)h,P<0.05。结论脊髓拴系综合征术后患儿排便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结肠传输时间正常型和混合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拴系综合征 结肠传输时间 术后 排便功能 患儿 结肠动力 对照组 延长
原文传递
小儿结肠传输时间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萍 王宝西 +1 位作者 杨敏 王茂贵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52-154,共3页
目的 了解儿童结肠传输时间 (CTT)的正常值 ,并探讨促肠动力药对小儿功能性便秘 (FC)结肠传输时间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透X线标记物测定 68例正常儿童及 2 8例FC患儿全CTT和分段结肠传输时间 ,对全CTT延长的便秘患儿 ,给予促肠动力药... 目的 了解儿童结肠传输时间 (CTT)的正常值 ,并探讨促肠动力药对小儿功能性便秘 (FC)结肠传输时间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透X线标记物测定 68例正常儿童及 2 8例FC患儿全CTT和分段结肠传输时间 ,对全CTT延长的便秘患儿 ,给予促肠动力药物西沙必利 0 2mg kg ,每日 2次 ,治疗 2周 ,停药后 1周复查CTT ,比较服药前后CTT的变化。结果 全CTT的正常值上限为 2 4h ,FC组全结肠及各节段结肠传输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 (P <0 0 5 )。 2 8例FC患儿中 16例的全CTT延长 ,经治疗后平均全CTT由 (5 4 0 1± 3 2 3 )h缩短至 (19 63± 1 3 8)h(P <0 0 1) ,各节段结肠传输时间亦缩短。结论 不透X线标记物检查技术简单易行 ,结果可靠。促肠动力药能缩短FC患儿全结肠及各段结肠传输时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传输时间 儿童 功能性便秘 促肠动力药
原文传递
普芦卡必利对慢性便秘患者结肠动力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诗怡 范一宏 +2 位作者 吕宾 姚芳 袁媛 《浙江医学》 CAS 2015年第7期582-585,共4页
目的评价普芦卡必利治疗慢性便秘(C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罗马Ⅲ诊断标准对25例CC患者给予普芦卡必利2mg/d口服,疗程2周。治疗前后分别评定排便障碍情况(便意、排便频率、排便时间、大便性状、排便费力、未完全排空、排空后有便... 目的评价普芦卡必利治疗慢性便秘(C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罗马Ⅲ诊断标准对25例CC患者给予普芦卡必利2mg/d口服,疗程2周。治疗前后分别评定排便障碍情况(便意、排便频率、排便时间、大便性状、排便费力、未完全排空、排空后有便意、梗阻感、肛门痛和坠胀感)、结肠传输时间(CTT)、钡条排出率、合并症状及不良反应,比较治疗前后差异。结果 25例患者全部完成研究;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排便费力、未完全排空、梗阻感、坠胀感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均P<0.01),肛门痛症状也有所缓解(P<0.05),而对排空后有便意症状无明显改善(P>0.05);大便性状分型评分、排便频率、便意天数和排便时间均有很大改善(均P<0.01);钡条排出率显著提高(P<0.01),CTT明显缩短(P<0.01);同时改善了部分患者合并的胃食管反流病、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其他便秘相关合并症状。整体疗效方面,慢传输型、混合型及正常传输型便秘的症状及全结肠传输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排便障碍型效果欠佳。有1例患者发生头痛不良反应。结论普芦卡必利在促进结肠运动,改善CC患者症状方面均体现了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便秘 普芦卡必利 结肠传输时间 疗效观察
下载PDF
消痞益肠方治疗糖尿病结肠传输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柳治 周静 +1 位作者 张月 张英来 《中医药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观察消痞益肠方对糖尿病结肠慢传输性便秘患者症候积分、结肠传输时间(CTT)的影响。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口服消痞益肠方、对照组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4周,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症候积分、CTT。结果:两组患者各自治疗... 目的:观察消痞益肠方对糖尿病结肠慢传输性便秘患者症候积分、结肠传输时间(CTT)的影响。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口服消痞益肠方、对照组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4周,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症候积分、CTT。结果:两组患者各自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症候积分、CTT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组间比较,总有效率、CTT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症候积分的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有效患者3个月后复发情况比较,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肠传输试验作为糖尿病结肠动力障碍的诊断、治疗评价的检测方法简便安全,消痞益肠方可明显改善糖尿病结肠传输障碍临床症状,缩短结肠传输时间,并减少症状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结肠传输时间 消痞益肠方 中药
下载PDF
慢性便秘患者的结肠传输时间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金华 王毅 +1 位作者 龚水根 张胜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085-1088,共4页
目的 检测慢性便秘患者的总结肠传输时间 (Colontransittime ,CTT)与分段CTT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60例慢性便秘患者分别进行结肠传输试验和排粪造影 (Defecography ,DFG)检查。受试者分为 3组 :第 1组 19例 ,为慢传输性便秘 ... 目的 检测慢性便秘患者的总结肠传输时间 (Colontransittime ,CTT)与分段CTT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60例慢性便秘患者分别进行结肠传输试验和排粪造影 (Defecography ,DFG)检查。受试者分为 3组 :第 1组 19例 ,为慢传输性便秘 ,表现为排便频率减低 ,而DFG未见异常 ;第 2组 2 2例 ,DFG表现为直肠套叠 ;第 3组 19例 ,DFG表现为直肠外脱垂或耻骨直肠肌痉挛综合征。结果 第 1组 ,平均总CTT是 96.2h ,平均分段CTT是 :右半结肠 3 5 .3h( 3 6.7% )、左半结肠3 0 .8h( 3 2 .0 % )、直肠乙状结肠 3 0 .1h( 3 1.3 % )。第 2组 ,平均总CTT( 5 7.8h)正常 ,而直肠乙状结肠CTT[平均 13 .8h( 2 3 9% ) ]相对减少。第 3组 ,平均总CTT( 175 .1h)和直肠乙状结肠CTT[115 .8h( 66.1% ) ]均明显延长。平均总CTT和直肠乙状结肠CTT在 3组间均相差非常显著 (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结肠传输时间
下载PDF
儿童结肠传输时间检测在功能性便秘诊断和分型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杭杲 杨文澜 +3 位作者 徐孝华 高广如 杨加军 张敏 《医学研究杂志》 2009年第4期58-61,共4页
目的功能性便秘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临床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正确的分型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结肠通过时间检查对儿童功能性便秘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结肠传输时间检查方法,采用不透X线标志物测定,分别于24h、48h... 目的功能性便秘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临床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正确的分型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结肠通过时间检查对儿童功能性便秘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结肠传输时间检查方法,采用不透X线标志物测定,分别于24h、48h、72h摄腹部平片各1张。根据肠内是否含气及结肠的走行,可区分小肠和结肠利用腹部平片骨性标志判断标志物在结肠中的位置,通过以上3个区域描述标志物的位置并计算不同时间各区的标志物数。运输指数(transitindex,TI):(48h,72h)TI=SRm/(RCm+LCm+SRm)。结肠排出率=(20-残留标志物数)/20×100%。为判断是结肠缓慢型或出口梗阻型,本研究应用传输指数TI,TI表示直肠乙状结肠区存留标志物数/全结肠标志物数之和,反映直肠乙状结肠区与其他部位标志物的比例。中位数为0,TI≤0.5说明STC可能性大,TI>0.5或接近1.0,提示标志物留存乙状结肠和直肠部位多,FOOC可能性大。结果正常组、便秘组结肠各区48、72h标志物潴留对比,均有显著差异。TI作为STC的动力学参数,可作为区别STC和FOOC的简单可靠指标。本组17例(占68%)FC患儿TI于48h、72hP均<0.5,符合结肠STC的特点。资料报道结肠STC占FC的64%,与本文结果接近。8例TI于48h、72h均>0.5,符合FOOC的特点。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结肠通过时间检查可以较准确地反映结肠传输功能是否正常,可评价功能性便秘患者结肠传输减弱的严重程度,正确、合理地进行分型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传输时间 功能性便秘 儿童
下载PDF
腹腔镜下直肠骶骨岬固定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技术性与功能性结果:54例连续患者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Auguste T. Dubreuil A. +2 位作者 Bost R. J.-L. Fauch-eron 纪泛扑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 2006年第11期17-18,共2页
Introduction -Laparoscopic rectopexy for complete rectal prolapse offers short-term advantages compared with operations performed by laparotomy. The aim of this prospective study was to report technical and functional... Introduction -Laparoscopic rectopexy for complete rectal prolapse offers short-term advantages compared with operations performed by laparotomy. The aim of this prospective study was to report technical and functional outcome after laparoscopic rectopexy to the promontory in consecutive patients operated on by a single surgeon. Patients and methods -From May 1996 to July 2004, 54 consecutive patients (47 women), median age 53 years (range: 16-84 years), underwent laparoscopic rectopexy to the promontory for complete rectal prolapse. Preoperative evaluation included physical examination, dynamic videoproctography and, in patients with constipation, colonic transit time (with radiopaque markers). Postoperative evaluation included the same examinations and a simple global quality-of-life questionnaire. Results -Conversion to laparotomy was required for three patients during the learning curve. Median duration of operation was 157 minutes (range: 50 -370). There was no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was 5.5%(brachial plexus palsy in two patients an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one). Median hospital stay was 3.5 days (range: 1 -11). There were 4 recurrences (7.4%). Functional outcome at 12 months showed the presence of constipation in 20.3%of patients (persistence in eight and de novo in three) and the presence of outlet obstruction in 25.9%of patients (persistence in six and de novo in eight). Anal continence improved in 72.4%of the 29 patients who complained of this symptom. The global quality-of-life questionnaire showed a satisfactory result in 96%of patients. Conclusion -Laparoscopic rectopexy to the promontory is a safe and efficient procedure to treat complete rectal prolapse; morbidity is low. Functional outcome is at least equivalent to that obtained with open procedures in terms of continence, constipation and outlet obs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直肠脱垂 腔镜 肛门失禁 术后评估 短期效果 结肠传输时间 开腹手术 生活质量问卷 排粪造影
下载PDF
饮食缓解“糖友”便秘
18
作者 岳饮 《糖尿病之友》 2017年第2期22-23,共2页
便秘是“糖友”特别是老年“糖友”的常见消化道症状之一。在长期高血糖的作用下,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受损,表现为胃肠蠕动减慢、排空延缓、胃结肠反射消失、直肠,乙状结肠传输时间明显延长,从而引起便秘。另外,一些“糖友”存在的... 便秘是“糖友”特别是老年“糖友”的常见消化道症状之一。在长期高血糖的作用下,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受损,表现为胃肠蠕动减慢、排空延缓、胃结肠反射消失、直肠,乙状结肠传输时间明显延长,从而引起便秘。另外,一些“糖友”存在的焦虑、恐惧、抑郁等负性情绪可使肛管压力升高,引起排便肌肉不协调运动而加重便秘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症状 高血糖 结肠反射 缓解 饮食 结肠传输时间 消化道症状 肠蠕动减慢
原文传递
肥胖病儿童便秘和结肠传输时间
19
作者 李山晨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721-721,共1页
为研究功能性便秘在肥胖病儿童中的发病率,vd Baan-Slootweg等依据罗马指南Ⅲ,通过测量结肠传输时间来评估肥胖病儿童是否存在结肠能动性减弱。共91例年龄8~18岁的肥胖病儿童纳入研究,按随机对照法评价门诊患者与出院患者的肥胖病治疗... 为研究功能性便秘在肥胖病儿童中的发病率,vd Baan-Slootweg等依据罗马指南Ⅲ,通过测量结肠传输时间来评估肥胖病儿童是否存在结肠能动性减弱。共91例年龄8~18岁的肥胖病儿童纳入研究,按随机对照法评价门诊患者与出院患者的肥胖病治疗效果。所有受试儿童均填写一份有关其肠道情况的标准问卷,结肠传输时间(CCT)使用加密的方法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传输时间 功能性便秘 肥胖病 儿童 随机对照法 治疗效果 出院患者 门诊患者
原文传递
“糖友”防“便秘”,别怕吃水果
20
作者 张敏 《康复》 2015年第9期55-55,共1页
“糖友”吃得过于精细易便秘1.高血糖下内脏神经损伤引起:“糖友”在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下,易引发肠道植物神经病变,可表现为胃肠蠕动减慢、排空延缓、胃-结肠反射消失,直肠-乙状结肠传输时间明显延长,从而引起便秘。且高血糖还... “糖友”吃得过于精细易便秘1.高血糖下内脏神经损伤引起:“糖友”在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下,易引发肠道植物神经病变,可表现为胃肠蠕动减慢、排空延缓、胃-结肠反射消失,直肠-乙状结肠传输时间明显延长,从而引起便秘。且高血糖还易引起脱水而出现大便秘结。造成排便困难。2。饮食不合理:“糖友”在饮食上有所禁忌,难以保证低盐、低脂、低糖而又含有充足膳食纤维的饮食结构,加上不少人在饮食控制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这不能吃、那也不敢吃,饮食量少或吃得过于精细,或是为控制血糖而严格限制水果的摄入等,常选择些缺乏膳食纤维的精细食物,部可使肠道反射性蠕动减弱而致便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糖状态 大便秘结 水果 肠蠕动减慢 植物神经病变 结肠传输时间 饮食结构 膳食纤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