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形状控制的传感器和作动器布局综合优化
1
作者 李西宁 叶园园 +1 位作者 李卫平 王守川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30-142,共13页
随着诸多智能材料的兴起,可赋予传统结构多样化的功能,并有力推进了各领域对智能结构的研究。围绕智能结构形状控制要点,首先综述了智能结构形状监测常用的3种基于应变的结构变形重构方法:模态法、Ko位移理论法、逆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 随着诸多智能材料的兴起,可赋予传统结构多样化的功能,并有力推进了各领域对智能结构的研究。围绕智能结构形状控制要点,首先综述了智能结构形状监测常用的3种基于应变的结构变形重构方法:模态法、Ko位移理论法、逆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和研究现状,对比分析了这3种重构方法的优缺点之后,确定本文选用逆有限元重构法;其次总结了压电智能结构中作动器控制变形影响因素和优化算法的研究现状;然后将压电智能结构作为载体,以实现结构具有自感知、自驱动能力为目的,结合不同智能算法的利弊与传感器和作动器布局综合研究的实际需求,提出了一种压电传感器和压电作动器布局综合优化策略;最后讨论了压电传感器和作动器布局综合优化研究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并展望了压电智能结构在未来的研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局优化 结构重构 影响因素 压电智能结构 传感器/作动器
原文传递
综述:核小体液-液相分离中早期形核过程的分子结构
2
作者 张蒙 薛涵 +1 位作者 刘建方 任罡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7,共14页
研究揭示,核小体阵列在体外具有液-液相分离(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LLPS)的内在特性,被认为在体内引导染色质区域的结构变化。然而,对于形成的异质凝聚物在分子水平的结构研究,长期以来受到技术限制,从而阻碍了研究人员对核... 研究揭示,核小体阵列在体外具有液-液相分离(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LLPS)的内在特性,被认为在体内引导染色质区域的结构变化。然而,对于形成的异质凝聚物在分子水平的结构研究,长期以来受到技术限制,从而阻碍了研究人员对核小体液-液相分离的深入理解。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张蒙等运用先进的冷冻电子断层扫描技术(Cryo⁃electron tomography,Cryo⁃ET)、结合单分子电子断层重构(individual⁃particle electron tomography,IPET)和基于深度学习的分割技术,确定了液-液相分离在不同阶段的凝聚物的分子组织结构。该研究揭示,核小体的液-液相分离过程涉及到两个主要步骤:首先,旋节分解形成不规则的凝聚物;然后,这些凝聚物经过一个不稳定的过渡阶段,转化为更紧凑的球状核,进一步通过聚集更多旋节材料或与其它球状凝聚物的融合,逐渐形成更大的球状聚集体。此外,连接组蛋白H1催化旋节向球状凝聚物转变的速率,比旋节分解速度快出十倍以上。因此,推测这种转变可能涉及到核小体疏水表面的暴露,进而改变了核小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发现为染色质从间期结构向中期结构转变提供了新的物理机制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小体 核小体阵列 液-液相分离 凝聚物 旋节分解 成核和生长 组蛋白H1 染色质 非平均的单分子结构测定 冷冻电子断层扫描 单分子结构重构
下载PDF
基于支撑层表面孔结构重构法的正渗透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倩 王越 +2 位作者 马冬雅 徐世昌 王红柳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4-71,共8页
支撑层孔隙率是影响复合正渗透膜(TFC FO)水通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采用了一种表面孔结构重构法对支撑层进行改性,以调控支撑层的孔隙率,进而提高正渗透膜的水通量.探究了重构剂中溶剂种类(N,N-二甲基甲酰胺(DMF),N,N-二甲基乙酰胺(D... 支撑层孔隙率是影响复合正渗透膜(TFC FO)水通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采用了一种表面孔结构重构法对支撑层进行改性,以调控支撑层的孔隙率,进而提高正渗透膜的水通量.探究了重构剂中溶剂种类(N,N-二甲基甲酰胺(DMF),N,N-二甲基乙酰胺(DMAc),N-甲基吡咯烷酮(NMP))和非溶剂种类(水,乙醇,异丙醇)对FO膜水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DMAc为溶剂,水为非溶剂时,制备的FO膜具有较高的水通量.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重构剂中溶剂与非溶剂的体积比(DMAc/水)以及重构剂与支撑层接触时间对支撑层孔隙率以及FO膜水通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DMAc/水体积比的增大或接触时间的增加,支撑层孔隙率以及FO膜水通量均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规律;且在DMAc/水体积比为30/70,接触时间为3 s时,支撑层孔隙率达到最大值,制备的FO膜具有最高的水通量.以1 mol/L NaCl为汲取液,去离子水为原料液,膜的活性层朝向原料液(AL-FS)模式下,改性FO膜水通量J_w可达20.06 L/(m^2·h),相比于无改性FO膜增加了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渗透膜 支撑层 表面孔结构重构 孔隙率 水通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