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内政治文化研究述评--基于CiteSpace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吴萌 季乃礼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7-25,共9页
国内对政治文化的研究始于改革开放之后,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了对政治文化研究状况做出清晰的判断,我们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中有关"政治文化"的核心文献进行统计,并从研究者、研究机构、研究主题、... 国内对政治文化的研究始于改革开放之后,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了对政治文化研究状况做出清晰的判断,我们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中有关"政治文化"的核心文献进行统计,并从研究者、研究机构、研究主题、研究历史以及研究方法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通过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呈现,我们发现国内政治文化研究存在以下状况:研究主体之间的合作比较封闭,师生与同事合作成为了主要模式;研究背景同质性较高,缺乏外向性和交叉性的合作关系;研究主题繁杂多样,研究内容弥散化;研究方向受政治环境的影响,呈现出历时性突现的特点;研究方法在规范与实证之间表现出固定化的发展趋势,规范研究仍占据着主要地位;以传统内容为主的政治文化研究与以现代内容为主的政治文化研究在研究方法的应用上各自为营,互不融通。由此看来,国内政治文化的发展在理论自觉和方法自觉上任重道远,且政治文化的研究仍有很大的创新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化 知识图谱 封闭式合作 结构性弥散
下载PDF
乡村社会主体性的双重结构及其动力机制——以一个环保公益组织的实践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孙飞宇 张雨欣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0-203,M0007,共25页
本文基于质性研究材料,采用现象学社会学的理论视角以及过程一事件的研究方法,以一个环保公益组织的“社区互助金”项目的实践遭遇为研究对象,试图从生活世界的角度来理解中国乡村社会的主体性。本文发现当地富有历史内涵的家庭、家族... 本文基于质性研究材料,采用现象学社会学的理论视角以及过程一事件的研究方法,以一个环保公益组织的“社区互助金”项目的实践遭遇为研究对象,试图从生活世界的角度来理解中国乡村社会的主体性。本文发现当地富有历史内涵的家庭、家族和作为整体的村庄是乡村社会主体性的主要承载形式,其特点是在社会空间维度上的结构性弥散和在社会时间一历史维度上的承续性,其动力则来自乡村社会中的伦理关系与道德习俗所激发出的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社会学 乡村社会主体 外来激发 结构性弥散 承续 情理动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