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孢拉定结晶工艺 被引量:9
1
作者 褚睿智 孟献梁 张宝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11-1213,共3页
考察了不同结晶体系对头孢拉定结晶过程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头孢拉定结晶工艺条件,即水量为头孢拉定质量的2倍,三乙胺和N,N-二甲基甲酰胺体积比为1.2,结晶初始温度30℃,结晶终了温度5℃。结果证明,在此条件下所得产品结晶收率可达... 考察了不同结晶体系对头孢拉定结晶过程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头孢拉定结晶工艺条件,即水量为头孢拉定质量的2倍,三乙胺和N,N-二甲基甲酰胺体积比为1.2,结晶初始温度30℃,结晶终了温度5℃。结果证明,在此条件下所得产品结晶收率可达92%左右。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子显微镜对产品进行检测证明产品纯度可达98%以上,粒度分布均匀,晶面完整;同时通过40℃储存条件下的化学稳定性试验表明产品稳定性符合药品质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孢拉定 结晶体系 结晶工艺 正交试验 高效液相
下载PDF
L-苯丙氨酸结晶工艺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孟献梁 褚睿智 +2 位作者 刘瑞阳 陈佳 吴国光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12-415,共4页
考察了不同结晶体系和洗涤溶剂类型对L-苯丙氨酸结晶过程的影响,将结晶温度分为初始、中期和终了3个温度段,分别研究了不同阶段温度条件下L-苯丙氨酸的结晶过程.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L-苯丙氨酸结晶工艺条件,即盐酸-三乙胺/DMF结晶体系下... 考察了不同结晶体系和洗涤溶剂类型对L-苯丙氨酸结晶过程的影响,将结晶温度分为初始、中期和终了3个温度段,分别研究了不同阶段温度条件下L-苯丙氨酸的结晶过程.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L-苯丙氨酸结晶工艺条件,即盐酸-三乙胺/DMF结晶体系下,水量为L-苯丙氨酸重量的3倍,结晶初始温度25℃,结晶中期温度55℃,结晶终了温度10℃.结果表明,此条件下所得产品结晶收率可达85%以上.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子显微镜对产品进行检测证明产品纯度可达98%以上,粒度分布均匀,晶面完整,符合产品质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苯丙氨酸 结晶体系 结晶工艺 正交试验
下载PDF
膜法脱硝+5℃结晶分离过程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左宝林 韩雅兰 +1 位作者 李军 邓建民 《中国氯碱》 CAS 2016年第7期13-14,22,共3页
介绍了+5℃膜法脱硝流程,对膜法脱硝+5℃结晶体系的母液循环量及过饱和度进行核算,总结现有技术运行的不足,有效解决了新上膜法脱硝项目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 膜法脱硝 +5℃结晶体系 过饱和度 母液循环量
下载PDF
超分子体系移位[2+2]环加成制备高分子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杨鑫 虞哲 +2 位作者 于方舟 傅雪莲 黄坤林 《广州化工》 CAS 2016年第7期17-20,共4页
综述了光催化下移位[2+2]环加成制备高分子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在有机超分子和金属-有机配位超分子结晶体系中完成光聚合的条件,内容包括分子结构、晶格数据、实验及表征等。该方法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先进、绿色、高效等优点,是制备具... 综述了光催化下移位[2+2]环加成制备高分子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在有机超分子和金属-有机配位超分子结晶体系中完成光聚合的条件,内容包括分子结构、晶格数据、实验及表征等。该方法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先进、绿色、高效等优点,是制备具有精确微观结构的新颖高分子的首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子结晶体系 光聚 移位[2+2]环加成 高分子 金属-有机框架
下载PDF
硫酸铵-碘化钾-结晶紫体系浮选分离铋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温欣荣 吕文英 李全民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26,共3页
研究了硫酸铵 -碘化钾 -结晶紫体系浮选分离铋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试验表明 ,在一定条件下 ,能使Bi3 + 与常见离子Zn2 + ,Fe3 + ,Co2 + ,Ni2 + ,Mn2 + ,Al3 + 分离。
关键词 硫酸铵-碘化钾-结晶体系 浮选分离
下载PDF
盐酸-结晶紫底液中碲(Ⅳ)的极谱波性质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朱丽华 施文赵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19-124,共6页
本文研究了Te(Ⅳ)在盐酸-结晶紫底液中的极谱波特性,结果表明:当Te(Ⅳ)浓度小于80ppb时,为氢催化波;而当其浓度约高于80ppb时,其还原波还叠加了Te(0)与结晶紫在汞电极表面上生成的电活性配合物之吸附波.
关键词 极谱波 结晶体系 盐酸 测定
下载PDF
甲壳素微结晶分散体系的研制:一种新的甲壳素溶解环试验 被引量:1
7
作者 蒋玉燕 毕忆群 +1 位作者 陈勇 蒋建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0期8131-8133,共3页
目的:鉴定细菌是否分泌甲壳素酶,并分解利用甲壳素的经典方法是甲壳素缺刻试验,但其需时较长,结果不明显,为解决以上缺点,研制甲壳素微结晶分散体系,拟创造一种新的实验方法甲壳素溶解环试验,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实验于2005-04/2006... 目的:鉴定细菌是否分泌甲壳素酶,并分解利用甲壳素的经典方法是甲壳素缺刻试验,但其需时较长,结果不明显,为解决以上缺点,研制甲壳素微结晶分散体系,拟创造一种新的实验方法甲壳素溶解环试验,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实验于2005-04/2006-12在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工程研究所完成。①通过高温高压、超声等综合手段,制备乳白色的甲壳素微结晶分散体系,并进行透射电镜观察。②采用制备的甲壳素微结晶分散体系,制造甲壳素培养基,取副溶血弧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44815菌悬液106cfu/mL各1μL,分别注入甲壳素培养基中,37℃培养72h,如接种点周围出现明显的透明环,即为阳性,反之为阴性。③制备2%,1%,0.5%3种不同浓度的NaCl及相应8.0,7.0和6.0不同pH值组合的3种甲壳素培养基,分别接种副溶血弧菌菌悬液106cfu/mL各1μL,37℃培养72h后测量溶解环直径。④菌量和培养温度的影响:将3种浓度菌悬液(108,106和104cfu/mL)各1μL注入甲壳素培养基中,37℃培养72h;固定菌量(2.8×106cfu/mL)接种后,分别在40℃、37℃和25℃培养72h,测量溶解环直径。结果:①成功制备了甲壳素微结晶分散体系,甲壳素浓度为4%,微粒粒径<0.5μm。②培养72h后,接种副溶血弧菌甲壳素培基上呈现阳性反应。③在NaCl浓度为2.0%,pH为8.0环境条件下,溶解环直径最大。④在菌量108 ̄104cuf/mL范围内,菌量与溶解环直径大小呈正比,但最适浓度为106cuf/mL;在37℃环境中溶解环直径最大。结论:①甲壳素溶解环试验是鉴定细菌能否分泌甲壳素酶、并分解利用甲壳素的一种直观、快速、准确的方法。②甲壳素培养基NaCl、pH值、培养温度及菌量等对甲壳素溶解环试验均有直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壳素微结晶分散体系 甲壳素溶解环试验 细菌 鉴定
下载PDF
几丁质溶解环试验在细菌学鉴定中的应用
8
作者 蒋玉燕 毕忆群 蒋建国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2-15,共4页
目的研制几丁质微结晶分散体系,创造一种几丁质溶解环试验来替代传统的几丁质缺刻试验,用于鉴定细菌是否分泌几丁质酶,分解利用几丁质的一种新的实验方法。方法运用物理和化学综合手段,制备几丁质微结晶分散体系,几丁质浓度为4%... 目的研制几丁质微结晶分散体系,创造一种几丁质溶解环试验来替代传统的几丁质缺刻试验,用于鉴定细菌是否分泌几丁质酶,分解利用几丁质的一种新的实验方法。方法运用物理和化学综合手段,制备几丁质微结晶分散体系,几丁质浓度为4%,微结晶粒径〈0.8μm。采用制备的几丁质微结晶分散体系,进行几丁质溶解环试验和影响因子的研究。在几丁质培养基接种点周围出现明显的透明环,即为实验结果阳性,说明该细菌具有几丁质酶,对几丁质具有生物降解作用,反之为阴性。结果副溶血弧菌具有几丁质酶,能降懈、利用几丁质,而大肠杆菌则无此生物学功效。NaCl、pH、温度及菌量等因子对几丁质溶解环试验有直接的影响作用。结论几丁质溶解环试验是鉴定细菌能否分泌几丁质酶,并分解利用几丁质的一种直观、快速、准确的方法,在细菌学鉴定中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质微结晶分散体系 几丁质溶解环试验 细菌 鉴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