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是”与“应当”之间——法律实证主义对休谟问题的回应 被引量:2
1
作者 段卫利 《法理学论丛》 2016年第1期85-145,共61页
引言休谟在《人性论》第三卷第一章第一节的结尾处提出了'是'与'应当'的关系问题(也即伦理学上的'休谟问题')。这一问题对后世影响十分巨大,许多哲学家都试图解决这一问题。康德的理论也涉及了对休谟问题的回应... 引言休谟在《人性论》第三卷第一章第一节的结尾处提出了'是'与'应当'的关系问题(也即伦理学上的'休谟问题')。这一问题对后世影响十分巨大,许多哲学家都试图解决这一问题。康德的理论也涉及了对休谟问题的回应。[1]哈贝马斯的巨著《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 法律 规范 结尾处 问题 休谟 事实
原文传递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2
作者 吴英浓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19年第1期38-41,共4页
一、教学内容部编本九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第十一课《醉翁亭记》。二、教学简析贯穿欧阳修《醉翁亭记》全篇的主线是“乐”字。文中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流传至今。“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一、教学内容部编本九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第十一课《醉翁亭记》。二、教学简析贯穿欧阳修《醉翁亭记》全篇的主线是“乐”字。文中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流传至今。“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就是为了写“乐”。作者寄怀山水以抒发仕途的坎坷和心中的苦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 教学内容 山水 部编本 结尾处 学期 设计
原文传递
结尾处,想象无穷
3
《天天爱学习(五年级)》 2016年第18期12-13,共2页
一写作文就挠头,心里没数,脑筋不转,有没有?词不达意,下笔空空,有没有?
关键词 小学教育 语文 作文 结尾处
原文传递
把握切入点,引发探究情
4
作者 丘富开 《课外语文(下)》 2017年第2期114-114,113,共2页
在语文阅读教学广袤的原野上,教师要谨记叶圣陶先生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只有好好利用教学的“处处”“时时”,引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激情,才能培养出大批的会学习、会探究的“创造之人”!
关键词 切入点 探究 课题 关键词 中心句 结尾处
下载PDF
公共信息委员会档案选译 三、来自公共信息委员会对外新闻处的报告
5
作者 高可攀(译) 翟韬(校) 王一哲(校)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 2016年第2期225-230,共6页
本文件主要讲了对外新闻处外宣的目的、必要性和一些原则,结尾处介绍了该部门主要负责人的情况。这篇文件的重点是介绍对外宣传中通信电缆业务(即有线电报业务,cable service)建立和开展的情况,重点讲了向拉美、日本、中国等地区传播美... 本文件主要讲了对外新闻处外宣的目的、必要性和一些原则,结尾处介绍了该部门主要负责人的情况。这篇文件的重点是介绍对外宣传中通信电缆业务(即有线电报业务,cable service)建立和开展的情况,重点讲了向拉美、日本、中国等地区传播美国总统演讲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 美国 结尾处 情况 地区 宣传 文件 部门 委员会
原文传递
海顿《f小调行板与变奏曲》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姚明 《文教资料》 2012年第21期70-72,共3页
海顿《f小调钢琴变奏曲》是被演奏最多、最具效果的钢琴作品之一,具有代表性及研究价值。文章将引用谱例来对《f小调钢琴与变奏曲》进行分析,领略海顿钢琴作品的独特风格,以更好地把握《f小调行板与变奏曲》的风格和演奏特色。
关键词 《f小调行板与变奏曲》 主题 变奏部分 结尾处
下载PDF
以《边城》《静》为例分析沈从文小说的结尾处理
7
作者 欧璇雨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6年第7期102-104,共3页
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其小说在结尾部分有着与寻常作家不同的处理方式。沈从文在小说结尾处情节的刻意不完整,延长了读者的审美感受时间。与此同时,通过分析小说的结尾处理可以窥探到沈从文对于美的独特理解以及对生与死的认知。
关键词 沈从文 《边城》 《静》 结尾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