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HFOV、NIPPV、NCPAP疗法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对比观察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莹莹 戴立英 +4 位作者 朱峰 许红 马晓洁 张朋 黄金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18期72-76,共5页
目的观察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疗法、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疗法及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出生胎龄28~32周的RDS早产儿101例,其中NHFOV组33例、NIPPV组34例及NCPAP组34例,... 目的观察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疗法、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疗法及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出生胎龄28~32周的RDS早产儿101例,其中NHFOV组33例、NIPPV组34例及NCPAP组34例,三组均予肺表面活性物质及枸橼酸咖啡因治疗,在此基础上NHFOV组、NIPPV组、NCPAP组分别采用NHFOV、NIPPV、NCPAP无创通气方法。观察并记录三组治疗前及无创通气治疗1、6、24 h时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pH值、P/F;记录三组无创通气过程中PS使用情况、无创通气时间、总氧疗时间、改用有创通气治疗及频繁呼吸暂停发生情况,观察三组患儿鼻损伤及肺气漏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NCPAP组比较,治疗1、6、24 h时NHFOV、NIPPV组患儿PaCO_(2)降低,PaO_(2)及P/F比值升高(P均<0.05)。与NCPAP组比较,NHFOV、NIPPV组患儿PS应用情况及有创通气例数例数少(P均<0.05)。三组总用氧时间及无创通气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患儿鼻损伤、肺气漏、腹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NCPAP比较,NHFOV、NIPPV用于RDS早产儿无创通气治疗效果较好,可改善患儿的氧合、减少CO_(2)潴留、减少外源性PS使用及有创通气使用,并发症发生风险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疗法 无创通气疗法 无创高频振荡通气疗法 间歇正压通气疗法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疗法 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针刺对OSAHS患者呼吸紊乱指数、血氧饱和度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袁淑芬 刘鸿 刘笑静 《中华全科医学》 2020年第8期1369-1372,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呼吸紊乱指数、血氧饱和度及血清炎症因子浓度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2月丽水市中医院收治的172例OSAHS... 目的探讨针刺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呼吸紊乱指数、血氧饱和度及血清炎症因子浓度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2月丽水市中医院收治的172例OSAHS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nCPAP组与针刺组,各86例,分别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疗法和针刺疗法。比较2组治疗前后睡眠呼吸紊乱指数、血氧饱和度和血清细胞因子浓度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睡眠呼吸紊乱指数各指标均改善(均P<0.05),且针刺组改善效果优于nCPAP组(均P<0.05);针刺组AHI水平[(14.35±1.21)次/h]低于nCPAP组[(16.49±1.08)次/h,t=12.240,P<0.001]。治疗后2组LSaO2、MSaO2升高(均P<0.05),且针刺组高于nCPAP组(均P<0.05),2组SaO2<90%时间、TRTSaO2<90%、TNF-α、CRP、IL-8、aICAM-1、NF-κB均降低(均P<0.05),且针刺组低于nCPAP组(均P<0.05)。治疗后针刺组有效率为91.86%,nCPAP组为94.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8,P=0.549)。治疗后针刺组各时点证候积分均低于nCPAP组(均P<0.05)。结论针刺治疗OSAHS可改善患者呼吸紊乱指数、血氧饱和度,降低血清细胞炎症因子浓度,治疗效果显著,且针刺治疗效果更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疗法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 血清炎症因子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