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实践论美学”综论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元骧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8-99,共12页
"实践论美学"作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学大讨论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主要贡献是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视美为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自然与人的一种关系属性,从而突破了传统的客观论美学和主观论美学的思想局限,为美学研究找... "实践论美学"作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学大讨论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主要贡献是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视美为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自然与人的一种关系属性,从而突破了传统的客观论美学和主观论美学的思想局限,为美学研究找到了一个科学的理论根基。新时期以来所出现的"后实践论美学"的各种理论主张,不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的理论对于美学研究的指导意义,就是试图对之进行改造,来否定美的客观性、社会性,并借此来否定美的哲学,进而把美学归结为只是一个审美经验论和审美心理学的问题。就观念和方法来看,这都不是对美学研究的推进,而是向传统主观论美学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论美学 后实践论美学 审美关系 哲学美学 经验美学
原文传递
经验的美学与身体的经验——阿诺德·柏林特介入美学对约翰·杜威经验美学的承续与超越 被引量:6
2
作者 张超 崔秀芳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7-94,共8页
介入美学既是柏林特审美经验理论的整体概括,也是他环境美学得以形成和拓展的理论基础。杜威实用主义和现象学是柏林特介入美学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来源。"经验的美学"与"身体的经验"是柏林特介入美学承续与超越杜... 介入美学既是柏林特审美经验理论的整体概括,也是他环境美学得以形成和拓展的理论基础。杜威实用主义和现象学是柏林特介入美学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来源。"经验的美学"与"身体的经验"是柏林特介入美学承续与超越杜威经验美学的理论基点,也构成了他介入美学的两大特色,即"作为知觉经验的美学"和"作为身体化存在的审美"。以此为基础,深入探讨柏林特介入美学对杜威经验美学的承续与超越,不仅可以更好地呈现柏林特介入美学的理论特征,还可以厘清柏林特环境美学的独特内涵和内在理路,进一步为当代环境美学和生态美学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诺德·柏林特 介入美学 环境美学 经验美学 “审美的身体化”
下载PDF
中西美学范畴的逻辑发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周来祥 彭修艮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39-44,共6页
美学范畴的形成标志着美学这门学科的成熟。把美学的范畴作为体系来论述是从近代美学即十八世纪英国经验美学才开始的。众所周知,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是德国十八世纪的鲍姆嘉通(1750年)。而在这以后的十年中。
关键词 中西美学范畴 近代美学 经验美学 逻辑发展 形成标志 王国维 英国 德国 喜剧 古典和谐美
下载PDF
从中西美学的不同形态看美学的历史与未来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来祥 陈炎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56-62,共7页
在比较美学的研究中,我们首先需要着手研究的,还不是对具体的美学命题或美学范畴的分析和对照,而是对于不同美学形态的总体考察。因为美学这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美学家手中,并不总是... 在比较美学的研究中,我们首先需要着手研究的,还不是对具体的美学命题或美学范畴的分析和对照,而是对于不同美学形态的总体考察。因为美学这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美学家手中,并不总是呈现为某种单一的形态,而且直到今天,人们对美学科学所应当具有的形态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从一定意义上讲,缺乏形态学的反思,使美学研究常常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而真正选择了自觉的形态,才是美学科学成熟的标志。通过中西美学的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命题 中西美学 中国古代美学 美学形态 美学范畴 美学研究 经验美学 形态学 文化背景 审美经验
原文传递
设计理念在变革与应用中的思考
5
作者 张亚光 《网印工业》 2024年第6期24-26,共3页
本文在“设计心理学”这一总术语下,阐述与设计优化和评价高度相关的心理维度。在设计理论和实践中探究受众人群的心理转变,内容不仅包括由上下文、框架、期望、知识和习惯触发的自上而下的过程,还包括格式塔理论和时代精神产生的心理... 本文在“设计心理学”这一总术语下,阐述与设计优化和评价高度相关的心理维度。在设计理论和实践中探究受众人群的心理转变,内容不仅包括由上下文、框架、期望、知识和习惯触发的自上而下的过程,还包括格式塔理论和时代精神产生的心理影响。这种影响有可能决定同样的物理设计是否会在美学上被欣赏、期望、接受或被拒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心理学(POD) HCD 心理转变 经验美学
下载PDF
耕耘在中国文学、美学研究的园地中──吴功正论
6
作者 孙晨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84-87,共4页
耕耘在中国文学、美学研究的园地中──吴功正论孙晨在中国文学和中国美学研究界,吴功正是一位颇有建树的中年学者。从1982年至今,他出版了《精湛的史诗艺术》、《文学风格七讲》、《小说情节谈》、《山水诗注析》、《明清短篇小... 耕耘在中国文学、美学研究的园地中──吴功正论孙晨在中国文学和中国美学研究界,吴功正是一位颇有建树的中年学者。从1982年至今,他出版了《精湛的史诗艺术》、《文学风格七讲》、《小说情节谈》、《山水诗注析》、《明清短篇小说慨论》、《沫若史剧论》、《小说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功正 文学美学 中国文学 美学研究 郭沫若历史剧 小说美学 审美主体 美学思想 中国美学 经验美学
下载PDF
西方现代美学的几个发展趋向
7
作者 周宪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82-93,共12页
本世纪以来,西方美学的发展可谓学派林立,思潮迭起。不少西方学者深有体会地指出,这个世纪西方文化经历了重要的转折,美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自然也出现了许多变化和转向。阿多诺曾说过:“从体系哲学中衍生出来的各种美学理论似乎并没有... 本世纪以来,西方美学的发展可谓学派林立,思潮迭起。不少西方学者深有体会地指出,这个世纪西方文化经历了重要的转折,美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自然也出现了许多变化和转向。阿多诺曾说过:“从体系哲学中衍生出来的各种美学理论似乎并没有共同的特征,冲突是它们内在的关系模式……关于艺术的哲学思考彼此对立,就像艺术本身互相敌对一样。”尽管如此,20世纪的西方美学仍展现出某些倾向,美国哲学家蒂吉拉曾概括成三个转向;转向艺术,转向人的独创性,转向人类境况。这种概括无疑是一语中的。然而在我看来,西方现代美学的发展趋势似乎远不止是这三个方面,从更加广阔的视野来透视,我们可以明显地注意到以下六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现代美学 西方美学 西方文化 阿多诺 美学理论 西方学者 独创性 哲学思考 经验美学 关系模式
下载PDF
国际美学大会讨论艺术与哲学问题
8
作者 杨雁斌 《外国文学研究》 1986年第2期141-142,共2页
据苏联《社会科学》杂志(英文版季刊)1985年第3期报道,第10届国际美学代表大会于1984年8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来自40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这次大会,其中大多数代表来自加拿大和美国,欧洲国家的代表比往年要少。本次大会是由以P.麦考... 据苏联《社会科学》杂志(英文版季刊)1985年第3期报道,第10届国际美学代表大会于1984年8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来自40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这次大会,其中大多数代表来自加拿大和美国,欧洲国家的代表比往年要少。本次大会是由以P.麦考密克教授(渥太华)为首的加拿大美学协会组织的。按照计划,大会讨论了40多项论题,下列题目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艺术理论:美学的现代发展趋势;美学史上的主要活动;艺术的理解与欣赏;艺术与交流;艺术与大自然的相互影响;艺术与文化生活;艺术和哲学;批判主义与艺术;艺术与价值:艺术与社会;现代美学的论战;与哲学相对应的艺术;经验美学;艺术与厄洛斯(希腊爱神)。大会的工作还包括召开美学杂志编辑会议。这次大会的主题是“艺术工作与哲学的变革”,但是与会者在广义上将它解释为艺术与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美学 现代美学 经验美学 美学 兴趣 艺术创造力 心理学 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 加拿大
下载PDF
《意义的瞬间生成》与《审美体验论》
9
作者 王坤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51-153,共3页
在新时期青年美学研究者群体中,王一川以致力于审美体验的探索见长。《意义的瞬间生成》(山东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和《审美体验论》(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这两本专著就是他为之思考近十年之久的结晶。它们至少在三个方面显示出独特... 在新时期青年美学研究者群体中,王一川以致力于审美体验的探索见长。《意义的瞬间生成》(山东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和《审美体验论》(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这两本专著就是他为之思考近十年之久的结晶。它们至少在三个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体验论 瞬间生成 美学研究 王一川 出版社 结晶 体验美学 西方美学 经验美学 柏拉图
下载PDF
荷加斯形式美学要论 被引量:2
10
作者 章辉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3-15,共3页
荷加斯反对新古典主义美学观念 系统地阐述了美的六项原则即适应 多样 统一 单纯 复杂 尺寸 特别是蛇线形的提出 在西方美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荷加斯的形式美学原则是纯粹自然物质的形式美的规律 这是对西方形式美学思想的继承。按照... 荷加斯反对新古典主义美学观念 系统地阐述了美的六项原则即适应 多样 统一 单纯 复杂 尺寸 特别是蛇线形的提出 在西方美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荷加斯的形式美学原则是纯粹自然物质的形式美的规律 这是对西方形式美学思想的继承。按照国内学者赵宪章教授的研究 形式几乎是西方美学的精神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美 自然 优美与崇高 经验美学
下载PDF
审美态度的转变——二十世纪西方美学回顾与评说
11
作者 薛永辉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44-50,共7页
不论东方美学还是西方美学,二十世纪都是一个走入困境又寻找出路的时代。(尽管中国美学的困境和“突围”是二十世纪晚近的事)。本世纪初的1903年,威廉·奈德在《美的哲学》一书中开头第一句就预言:“美的本质问题将作为一个理论上... 不论东方美学还是西方美学,二十世纪都是一个走入困境又寻找出路的时代。(尽管中国美学的困境和“突围”是二十世纪晚近的事)。本世纪初的1903年,威廉·奈德在《美的哲学》一书中开头第一句就预言:“美的本质问题将作为一个理论上无法解答的问题被放弃。”这个预言尽管没有完全应验,但却符合了二十世纪美学的总体趋势:本体论美学走向终结,经验美学大角度崛起。这就是引入注目的西方美学重心的转移——从客观论转向主观论,从本体论转向审美经验。由于审美主体和审美经验的被强调,“审美态度”就被历史地推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审美态度的转变为视角,我们就会对二十世纪美学的原野有着一个比较具体和清晰的切入点,同时,也会对二十一世纪美学的走向提供一个思考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态度 西方美学 二十世纪 审美对象 审美经验 形式主义美学 美的对象 本体论 经验美学 审美活动
下载PDF
分离:杜威“经验”美学的发生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箫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0年第4期24-27,共4页
安全感是生存的根本需求,人类对"确定性"的寻求使世界的稳定与动荡相"分离",对超自然想象的偏爱也使精神高于物质和实践技术。"分离"现象在美学理念与美学实践方面产生了消极影响,具体表现为日常经验与... 安全感是生存的根本需求,人类对"确定性"的寻求使世界的稳定与动荡相"分离",对超自然想象的偏爱也使精神高于物质和实践技术。"分离"现象在美学理念与美学实践方面产生了消极影响,具体表现为日常经验与审美经验的分离和美的艺术与实用艺术的分离。进一步而言,"分离"也使人自身的生存陷入困顿,缺乏生活的美感。为了应对"分离",杜威建立了"经验"美学,试图以"经验"的连续性达到"生活即艺术""艺术即经验"的境界,从而使艺术走出贵族的自律论,走向人的此岸世界,并恢复人与人、人与世界以及人与自身的交互与和谐。"分离"的产生是杜威经验美学建立的缘起,对"分离"的弥合是他经验美学的最终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 分离 经验美学 生活美学
下载PDF
美学研究对象再论
13
作者 江建文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1期75-81,共7页
一切学科都有确定的研究对象,因为学科就是按照不同的研究对象来划分的.研究对象不同.学科本体的构成也就不同.毛泽东同志曾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他说:“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 一切学科都有确定的研究对象,因为学科就是按照不同的研究对象来划分的.研究对象不同.学科本体的构成也就不同.毛泽东同志曾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他说:“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对于一门新兴学科来说,能否为自己确定研究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研究 研究对象 再论 客体 审美过程 美的创造 经验美学 当代美学 托马斯·门罗 最大信息
下载PDF
第11届国际经验美学会议综述
14
作者 周长才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44-145,共2页
由国际经验美学学会主办的第11届国际经验美学会议,于1990年8月22日——25日在布达佩斯举行。来自美洲、欧洲、亚洲和大洋洲的近三十个国家的一百多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本届会议。会议的议题有:(1)图像知觉——偏爱——审美经验;(2)... 由国际经验美学学会主办的第11届国际经验美学会议,于1990年8月22日——25日在布达佩斯举行。来自美洲、欧洲、亚洲和大洋洲的近三十个国家的一百多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本届会议。会议的议题有:(1)图像知觉——偏爱——审美经验;(2)艺术创造力;(3)艺术——计算机——数学美学;(4)音乐心理学;(5)文学理解心理学;(6)环境心理学。会议共收到70多篇论文。除主旨讲演以外,按以上6个专题分组宣读论文并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创造力 经验美学 数学美学 文学 会议综述 比喻 环境心理学 音乐心理学 理解心理学 审美经验
下载PDF
“第21届国际经验美学会议”综述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丽君 《美育学刊》 2011年第6期114-117,共4页
"第21届国际经验美学大会"于2010年8月25至28日在德国德累斯顿召开,"国际经验美学联合会"主席Holger Hoege宣讲大会宗旨,30多个国家的140多位专家参与本届会议,共收录120多篇论文。大会总主题是"美学与设计&qu... "第21届国际经验美学大会"于2010年8月25至28日在德国德累斯顿召开,"国际经验美学联合会"主席Holger Hoege宣讲大会宗旨,30多个国家的140多位专家参与本届会议,共收录120多篇论文。大会总主题是"美学与设计",涉及15个议题,分别是审美心理学、知觉和艺术、美学的神经认知方法、认知和审美欣赏、美学理论、哲学和经验美学的桥梁、美感体验和艺术教育欣赏、艺术和环境、博物馆美学等。大会设有4个口头演讲报告分会场,1个粘贴报告分会场,1个艺术展览分会场。4个演讲分会场主要包括情绪、认知、教育、神经美学、美感、建筑设计、知觉和艺术、设计等主题。本次大会沿袭了历届会议传统议题"认知与视知觉",讨论最多的领域是建筑,而神经美学可谓是异军突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美学 大会议题 实证方法
下载PDF
彭立勋:站在特区理论研究前沿
16
作者 闻道 《产经评论》 1996年第4期23-24,共2页
采访彭教授不容易,倒不是他架子大,难接近,而是因为他的的确确太忙,分身无术。去北京出差;到党校局长班学习;参加市政协会;作为社科中心的“当家人”。
关键词 理论研究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 经验美学 美学研究 邓小平 深圳 “五个一工程”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社科研究 经济特区建设思想
下载PDF
当代美学的先验批判
17
作者 刘士林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6-60,共5页
关于审美意识的“我能够知道什么”这一先验批判活动,由于它能够在一切具体的审美意识活动之前清理出一块纯粹的本体论园地,所以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作为纯粹科学的美学是如何可能的”,而且它本身还是一切美学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本文... 关于审美意识的“我能够知道什么”这一先验批判活动,由于它能够在一切具体的审美意识活动之前清理出一块纯粹的本体论园地,所以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作为纯粹科学的美学是如何可能的”,而且它本身还是一切美学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本文重申了康德美学所具有的先验批判之重要意义,认为这种先于一切具体审美活动的“先验感性批判”,是对于“我是如何知道美本身”的这一“审美意识之谜”的真正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验批判 经验美学 逻辑起点 审美意识 审美活动 黑格尔 康德 西方美学
下载PDF
经验美学的新趋向——第11届国际经验美学会议观感
18
作者 彭立勋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34-140,共7页
由国际经验美学学会主办的第11届国际经验美学会议,于1990年8月22日—25日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来自北美、南美、欧洲、亚洲、大洋洲的近三十个国家的一百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届会议。国际经验美学学会成立于1965年。它的首任... 由国际经验美学学会主办的第11届国际经验美学会议,于1990年8月22日—25日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来自北美、南美、欧洲、亚洲、大洋洲的近三十个国家的一百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届会议。国际经验美学学会成立于1965年。它的首任主席是国际上著名的心理学家、美学家丹尼尔·伯莱因教授(Daniel Berlyne)。其主要成员是心理学家、美学家,同时,成员中也包括一些社会学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美学 心理学家 丹尼尔 布达佩斯 环境研究 匈牙利 社会学家 大洋洲 观感 理论家
下载PDF
寓哲学游戏于儿童美术教育的可行性研究
19
作者 刘明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19年第6期14-15,共2页
游戏是儿童为了寻求快乐而自愿参加的一种活动,其实质就是在于儿童的主体性、自主性能够在活动中实现,所以把游戏与美术相结合就是把教育与儿童的天性相结合、让儿童在快乐中得到教育的一种有益形式。研究中主要以杜威的经验美学思想为... 游戏是儿童为了寻求快乐而自愿参加的一种活动,其实质就是在于儿童的主体性、自主性能够在活动中实现,所以把游戏与美术相结合就是把教育与儿童的天性相结合、让儿童在快乐中得到教育的一种有益形式。研究中主要以杜威的经验美学思想为主线、以杜威的美学为基础的马修·利普曼的"探索共同体"、探究内含了"哲学游戏"的美术活动让儿童在不可预知的形态下得到瞬间的、智力的体验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游戏 儿童美术 共同体 经验美学
下载PDF
《中国现代小说的风貌》:叶维廉道家美学探索的生长点 被引量:1
20
作者 冯晖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2-48,共7页
叶维廉的《中国现代小说的风貌》一书于1969年即已问世,台湾学界一直以来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它是研究台湾"现代小说"的经典。而大陆的叶维廉研究虽已历经34年,但整个学界却对该书从未置一词,这使得叶维廉本人都对大陆这... 叶维廉的《中国现代小说的风貌》一书于1969年即已问世,台湾学界一直以来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它是研究台湾"现代小说"的经典。而大陆的叶维廉研究虽已历经34年,但整个学界却对该书从未置一词,这使得叶维廉本人都对大陆这种冷淡的学术反应感到不可思议。本文正是对此种学术现象的首次回应,在台湾学界对该书的定位之后另有解读,认为:叶氏在文艺评论领域的重要转向——从借镜西学到溯源道家,以及他于1971年提出的"纯粹经验美学"和1974年提出的"模子寻根说"这些重要学术观点,溯其原初生长形态,根在此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维廉 《中国现代小说的风貌》 道家 纯粹经验美学 模子寻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