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颅重复磁刺激技术在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丁则昱 崔丽英 《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 2004年第6期508-511,共4页
经颅重复磁刺激(rTMS)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发现已有多年。但其作用机理和临床效果仍不明了。本文将分几个方面介绍目前的一些研究。实验室研究发现,rTMS 可影响抑郁症小鼠的神经内分泌和行为,起到抗抑郁的效果;作用于额叶可引... 经颅重复磁刺激(rTMS)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发现已有多年。但其作用机理和临床效果仍不明了。本文将分几个方面介绍目前的一些研究。实验室研究发现,rTMS 可影响抑郁症小鼠的神经内分泌和行为,起到抗抑郁的效果;作用于额叶可引起多巴胺释放增加,为帕金森病人的治疗提供依据。临床研究发现,rTMS 可改变皮层的兴奋性,引起刺激局部和远隔处皮层功能的改变。对抑郁症、帕金森病、难治性癫痫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对脑损伤病人的康复也有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刺激技术 治疗 临床应用 系统疾病 帕金森病 难治性癫痫
原文传递
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49
2
作者 王晓明 谢建平 +1 位作者 周树舜 杨明山 《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 2004年第1期43-46,共4页
重复经颅磁刺激是在经颅磁刺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神经电生理技术。现就其基本原理。
关键词 重复刺激技术 临床应用 帕金森病 癫痫 抑郁症 安全性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儿童孤独症的效果 被引量:21
3
作者 任莉 李霞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20年第2期322-324,332,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治疗儿童孤独症的效果。方法将80例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孤独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案治疗(n=40),观察组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治疗(n=40),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 目的探讨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治疗儿童孤独症的效果。方法将80例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孤独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案治疗(n=40),观察组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治疗(n=40),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性激素水平、行为量表(ABC)评分、发育商(DQ)评分、症状量表(CARS)评分及ABC各因子评分情况展开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性激素P、E2、LH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性激素水平明显下降,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观察组性激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BC量表、DQ量表、CARS量表评分经测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ABC总分、CARS评分经评测均有降低,DQ均有升高,且观察组变化程度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ABC各测验分值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但观察组在语言功能、躯体运动、社会交往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可有效的调节孤独症患儿的性激素水平,纠正孤独症异常行为,减轻临床症状,促进心理发育,特别在语言功能、躯体运动、社会交往改善方面,效果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孤独症 重复刺激技术 血清性激素水平
原文传递
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及其治疗性应用进展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晓明 周树舜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3年第5期402-404,共3页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e,TMS)由Barker等1985年首先创立,作为一种无痛、无损伤的皮层刺激方法及其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等优点,很快得以临床应用.
关键词 重复刺激技术 抑郁症 精神分裂症 癫痫 帕金森病 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失眠患者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陈静 朱红灿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第3期216-219,共4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合并失眠患者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治疗的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帕金森合并失眠的患者80例,采取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对比分析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方案(对照组,n=40)与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治疗(观察组,n=40)的效果及...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合并失眠患者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治疗的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帕金森合并失眠的患者80例,采取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对比分析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方案(对照组,n=40)与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治疗(观察组,n=40)的效果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经评定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各维度评分经评测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各测验分值均有所降低,观察组降低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睡眠质量量表(PSQI)各维度评分经评测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各维度评测分值均不同程度降低,观察组降低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神经递质多巴胺(DA)、5-羟色胺(5-HT)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各测验值均有所升高,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2组间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提高帕金森合并失眠患者总有效率,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睡眠质量,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失眠 重复刺激技术 睡眠质量 递质水平
下载PDF
针刺联合乌灵胶囊与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及对患者神经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茹 李萍 +1 位作者 赵艳茹 杨柳 《陕西中医》 CAS 2022年第8期1114-1117,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乌灵胶囊与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rTMS)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6例的PS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rTMS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予以乌灵胶囊口服治疗。...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乌灵胶囊与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rTMS)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6例的PS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rTMS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予以乌灵胶囊口服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抑郁情绪及神经功能损伤情况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单胺类神经递质以及神经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治疗期间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水平较治疗前均有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胺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提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P>0.05)。结论:针刺联合乌灵胶囊及rTMS治疗PSD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提升患者神经营养因子及相关神经递质水平,有效缓解其负面情绪,对其神经损伤也有一定的修复作用,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乌灵胶囊 重复刺激技术 递质 生长因子
下载PDF
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治疗对高龄产后抑郁症患者抑郁程度、睡眠质量及血浆神经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刘雯雯 缪花 +4 位作者 孙义 孙剑端 张雯 乔霞霞 吴娟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0期1440-1442,1446,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rTMS)治疗对高龄产后抑郁症患者抑郁程度、睡眠质量及血浆神经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于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确诊为产后抑郁症的高龄产妇6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rTMS)治疗对高龄产后抑郁症患者抑郁程度、睡眠质量及血浆神经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于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确诊为产后抑郁症的高龄产妇6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康复组34例与联合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心理治疗,康复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rTMS治疗,联合组在康复组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估两组患者产后抑郁程度,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失眠严重指数(ISI)评价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神经肽Y和P物质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EPDS、PSQI、ISI评分及血浆神经肽Y和P物质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EPDS、PSQI和ISI评分均明显降低,血浆神经肽Y水平均升高,而血浆神经肽P物质水平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4周后,联合组EPDS、PSQI和ISI评分明显低于康复组,血浆神经肽Y水平高于康复组,而血浆神经肽P物质水平低于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rTMS治疗可明显升高高龄产后抑郁症患者血浆神经肽Y水平,降低血浆神经肽P物质水平,改善其睡眠障碍及抑郁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重复刺激技术 产后抑郁症 血浆神肽Y 血浆神肽P物质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张金术 《医疗装备》 2017年第18期195-196,共2页
抑郁症是一种以持续性的心情低落为主要特征的心理障碍,据权威数据显示全世界范围内受到抑郁症困扰的人群超过3.5亿人,成年人抑郁症患病率接近8.0%;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r TMS)被认为是抑郁症治疗的最优措施,该文重... 抑郁症是一种以持续性的心情低落为主要特征的心理障碍,据权威数据显示全世界范围内受到抑郁症困扰的人群超过3.5亿人,成年人抑郁症患病率接近8.0%;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r TMS)被认为是抑郁症治疗的最优措施,该文重点介绍了r TMS抗抑郁症的机制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重复刺激技术
下载PDF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合并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王东 吴佳慧 任原玉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21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研究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帕金森合并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脑血流灌注参数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88例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 目的研究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帕金森合并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脑血流灌注参数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88例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高频rTMS治疗,疗程均为4 w。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双侧额叶、顶叶、颞叶及基底节区的脑血流量(CBF)变化情况,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评分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双侧颞叶、顶叶、额叶及基底节区的C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左侧顶叶、额叶的CBF均低于右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双侧额叶、顶叶、颞叶及基底节区的CBF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AMD-17评分、UPDRS评分及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频rTMS治疗可有效改善帕金森合并抑郁患者脑血流低灌注,抑制炎症反应,缓解其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抑郁症 脑血流灌注 重复刺激技术
原文传递
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陆东曦 陈峰 何时琰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5期40-43,共4页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行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治疗对精神症状、认知功能的作用。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3月—2024年1月福建省宁德市康复医院治疗的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行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治疗对精神症状、认知功能的作用。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3月—2024年1月福建省宁德市康复医院治疗的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基础用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时间的精神症状、认知功能以及社会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精神症状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认知功能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社会功能量表总得分为(40.12±4.78)分,高于对照组的(35.93±6.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2,P=0.001)。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能够提高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控制效果,并且对患者认知功能以及社会功能的改善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重复刺激技术 精神症状 认知功能
下载PDF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韩昱 白抚生 +3 位作者 张顺 尤林 雷鸿雁 谢欣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8-321,共4页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rTMS)对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辽宁省金秋医院70例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左额叶背外侧皮质区高频治疗组及左额叶背外侧皮质区假治疗...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rTMS)对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辽宁省金秋医院70例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左额叶背外侧皮质区高频治疗组及左额叶背外侧皮质区假治疗组各35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1、3个月自主神经功能、情绪、睡眠、疲劳等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r TMS组帕金森病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改善显著,疗效可持续至治疗后1个月。两组14项疲劳量表(HAM-D)均有显著改善且可持续3个月,rTMS组治疗后HAM-D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但这种优势不超过1个月。两组FS-14均有显著改善,rTMS组疗效可持续至治疗后1个月。结论 左额叶背外侧皮质区高频rTMS可以显著改善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抑郁及疲劳感,其中自主神经功能及疲劳疗效可持续1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刺激技术 帕金森病 非运动症状 自主神功能 抑郁 疲劳
原文传递
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在治疗产后抑郁症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乔晨烨 钟冬灵 刘小英 《当代医学》 2022年第14期187-190,共4页
产后抑郁症(PPD)患者多会出现紧张、情绪躁动、易哭泣、自卑自责、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甚至出现自杀和杀婴行为。患者对于治疗疗效和安全性要求较高,故除常规的药物、心理治疗等外,寻求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极为重要。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rT... 产后抑郁症(PPD)患者多会出现紧张、情绪躁动、易哭泣、自卑自责、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甚至出现自杀和杀婴行为。患者对于治疗疗效和安全性要求较高,故除常规的药物、心理治疗等外,寻求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极为重要。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rTMS)具有无创、无痛、无接触、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等特点,通过缓解抑郁症状、改善认知功能及改善泌乳状态,可对产后抑郁症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对rTMS技术在PPD中的治疗作用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刺激技术 产后抑郁症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脑机接口技术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对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的改善
13
作者 刘玉岳 张蓉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7期10812-10817,共6页
中风是一种十分普遍的、危及生命的神经血管急症,同时也是造成全球成年人长期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估计,每年大约有795,000人经历新的或复发的中风。随着人口日渐老龄化,中风事件的数量预计将持续上升。此外,医疗保健技术的... 中风是一种十分普遍的、危及生命的神经血管急症,同时也是造成全球成年人长期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估计,每年大约有795,000人经历新的或复发的中风。随着人口日渐老龄化,中风事件的数量预计将持续上升。此外,医疗保健技术的进步降低了中风死亡率,同时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患有永久性中风后损害。脑卒中后会造成诸多功能障碍,其中运动功能障碍是中风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影响了大约三分之二的中风幸存者。能够独立行走是中风后最常见的康复目标。然而,研究表明高达55%~75%的偏瘫中风患者在经历目前的康复直流3~6个月后,步行能力仍受损。因此,需要通过改进目前中风患者的康复技术或策略以来达到改善运动功能的目标。为了治疗这些后遗症,基于运动成像(MI)的脑机接口(BCI)系统和rTMS已显示出作为中风后康复治疗的有效神经康复工具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技术 重复刺激技术 脑卒中 运动障碍
下载PDF
低频rTMS联合电针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NO、MDA、SOD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瑜 蔡尚志 +2 位作者 黎庆连 杨梦 吴苗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0年第9期7-10,共4页
目的研究低频r TMS联合电针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NO、MDA、SOD的影响,并揭示神经可塑性相关作用机制。方法本临床试验所纳入受试者为2019年1月至12月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共计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研究低频r TMS联合电针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NO、MDA、SOD的影响,并揭示神经可塑性相关作用机制。方法本临床试验所纳入受试者为2019年1月至12月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共计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电针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低频r TMS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肌力、生活独立能力及血清NO、MDA、SOD水平。结果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试验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MEP潜伏期均显著缩短,试验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FIM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试验组患者MMT评级显著提高(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DA水平均显著降低,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r TMS联合电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可有效调节其机体血清NO、MDA水平,恢复其肢体肌力,提高患者生活独立能力,改善其神经功能,缩短MEP潜伏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恢复期 电针 低频重复刺激技术 功能 一氧化氮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和托特罗定治疗脊髓损伤后逼尿肌反射亢进的疗效观察
15
作者 林心心 邹恩苗 +1 位作者 李婵 林海燕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30期61-65,共5页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和托特罗定治疗脊髓损伤后逼尿肌反射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和康复医学科住院的符合要求的脊髓...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和托特罗定治疗脊髓损伤后逼尿肌反射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和康复医学科住院的符合要求的脊髓损伤后逼尿肌反射亢进患者共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各20例,A组患者行rTMS治疗8周,B组患者行托特罗定治疗8周,治疗前、治疗8周后、停止治疗1个月后采用排尿日记、尿动力学指标、生存质量评分和国际下尿路症状评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日均单次排尿量、日单次最大排尿量、日均排尿次数、日均残余尿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日均单次排尿量、日单次最大排尿量、日均排尿次数、日均残余尿量分别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但经A组患者停止治疗1个月后的日均单次排尿量、日单次最大排尿量、日均排尿次数、日均残余尿量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而经B组患者停止治疗1个月后的日均单次排尿量、日单次最大排尿量、日均排尿次数、日均残余尿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膀胱容量、膀胱顺应性、膀胱开口压力、最大膀胱压力、最大逼尿肌压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8周后及停止治疗1个月后的膀胱容量、膀胱顺应性、膀胱开口压力、最大膀胱压力、最大逼尿肌压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B组患者治疗8周后膀胱容量、膀胱开口压力、最大膀胱压力、最大逼尿肌压力较治疗前有所好转(P<0.05),但停止治疗1个月后,仅膀胱开口压力和最大逼尿肌压力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生存质量评分和国际下尿路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及停止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刺激技术 托特罗定 脊髓损伤 逼尿肌反射亢进
下载PDF
用于rTMS治疗预案评估的图像分割及电磁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
16
作者 李东豫 徐春莹 +1 位作者 马勇 吕彬 《中国数字医学》 2016年第9期79-82,共4页
重复经颅磁刺激是一种应用越来越广泛的非药物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技术手段,但是个体头部解剖结构及电磁刺激参数等因素均会影响其疗效,因此有必要在个体水平,通过建立数字头部解剖模型,仿真计算在不同参数组合下脑内电磁场分布情况,从... 重复经颅磁刺激是一种应用越来越广泛的非药物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技术手段,但是个体头部解剖结构及电磁刺激参数等因素均会影响其疗效,因此有必要在个体水平,通过建立数字头部解剖模型,仿真计算在不同参数组合下脑内电磁场分布情况,从而确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基于开源函数库,设计并实现了综合磁共振图像交互显示和分割重建、不同参数组合的电磁场仿真计算,双目定位追踪等功能在内的一套图像分割重建以及电磁场数值仿真计算的软件系统,便于临床确定最佳的rTMS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刺激技术 共振 图像分割 双目定位 开源软件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精神神经科临床实际应用技术研讨会通知
17
《上海精神医学》 2010年第2期94-94,共1页
关键词 重复刺激技术 精神神疾病 临床应用 精神卫生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 临床科研工作 可操作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