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颅交流电刺激干预从未药物治疗的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初探 被引量:22
1
作者 王红星 王坤 +15 位作者 孙志超 彭茂 薛青 李宁 闵宝权 董恺 张倩 詹淑琴 樊春秋 周爱红 贾宇 杜佳琳 周琪琳 徐哲学 宋海庆 王玉平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7-201,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经颅交流电刺激干预抑郁症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可行性,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本研究于2017年7月到2018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神经调控室完成。收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中从未药... 目的初步探讨经颅交流电刺激干预抑郁症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可行性,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本研究于2017年7月到2018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神经调控室完成。收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中从未药物治疗的抑郁症单次发作的患者30例,按简单随机法1∶1分配到真治疗组(真组)和伪治疗组(伪组)进行连续8周观察,其中前4周是干预期(第4周),后4周是随访期(第8周)。两组在干预期内给予相同的操作程序,伪组无电流发出。经颅交流电刺激是通过安放在前额部(Fp1、Fpz、Fp2,按国际10-20系统)1个电极片和双侧乳突部2个电极片总共3个电极发出77.5 Hz、15 mA的交流电。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来评估受试者抑郁程度,通过生命体征、治疗中出现的不良事件、杨氏躁狂评定量表以及自编常见经颅电治疗不良反应问卷来评估不良事件。主要观察指标是第8周末缓解比例;次要观察指标是第4周末缓解比例和有效比例、第8周末有效比例,以及不良反应。并在第4周末和随访4周末时,评估受试者是否接受该项干预方法和试验过程。结果两组受试者均完成了8周临床观察。两组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真组第8周末的缓解比例高于伪组(真组10/15比伪组3/15,P<0.05)。第4周末的缓解比例真组高于伪组(真组14/15比伪组5/15,P<0.05),两组第4周末的有效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末的有效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真组15/15比伪组10/15,P=0.042)。两组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无躁狂或轻躁狂发生,每组各有1例受试者在tACS干预中出现过2次脑鸣。在干预4周末和随访4周末时两组受试者均能够接受该项干预方法和试验过程。结论经颅交流电刺激可能具有减轻抑郁的效应,且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该临床试验操作可行,患者接受度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电刺激 抑郁症 疗效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非侵入性电刺激神经调控技术:镇痛效果与镇痛机制 被引量:7
2
作者 陈钰昕 张立波 +1 位作者 吕雪靖 胡理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89-406,共18页
非侵入性电刺激神经调控技术是一种潜力巨大的非药物镇痛手段,具有经济、易操作、安全性高等优点,已被应用于各类临床疼痛的治疗。然而,目前仍缺乏对不同电刺激神经调控技术镇痛特性的深入理解。本文从镇痛效果和镇痛机制两个方面入手,... 非侵入性电刺激神经调控技术是一种潜力巨大的非药物镇痛手段,具有经济、易操作、安全性高等优点,已被应用于各类临床疼痛的治疗。然而,目前仍缺乏对不同电刺激神经调控技术镇痛特性的深入理解。本文从镇痛效果和镇痛机制两个方面入手,评述非侵入性外周神经电刺激(经皮神经电刺激、经皮迷走神经电刺激)和中枢神经电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经颅交流电刺激)在镇痛方面的研究结果,总结各技术在缓解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中常用的刺激参数和其镇痛效果,探讨可能的镇痛机制。最后,本文对比和总结各技术的镇痛特点,讨论了现有研究的若干局限和未来的研究方向。克服这些局限将促进相关技术的临床应用,最终达到帮助患者缓解疼痛的目的,减轻疼痛对患者、其家庭和整个社会带来的健康和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控 镇痛 皮神刺激 皮迷走神刺激 流电刺激 流电刺激
原文传递
无创性神经调控技术在双相障碍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闫宁 刘勇 胡少华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8-326,共9页
双相障碍是一种常见的重性精神疾病,以抑郁和躁狂交替发作为主要表现,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仍未明确,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的疾病负担。目前国内外指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但其在降低疾病复发率和自杀率等方面的效果比较有限,因此,亟需... 双相障碍是一种常见的重性精神疾病,以抑郁和躁狂交替发作为主要表现,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仍未明确,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的疾病负担。目前国内外指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但其在降低疾病复发率和自杀率等方面的效果比较有限,因此,亟需新的治疗手段来增效药物治疗。近年来,无创性神经调控技术发展迅速,本文将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经颅交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alternating current stimulation,tACS)、经颅聚焦超声(transcranial focused ultrasound stimulation,tFUS)在双相障碍治疗中的相关机制、效果、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综述,为优化双相障碍的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流电刺激 重复刺激 流电刺激 聚焦超声
原文传递
经颅电刺激镇痛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4
作者 邱义 马炜玮 +1 位作者 张会娟 涂毅恒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9-1133,共15页
经颅电刺激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方法,因其具有卓越的安全性、良好的患者依从性以及高度便携性等特点,被视为一种潜在的非药物镇痛手段。然而,目前对于经颅电刺激镇痛效果的研究结果不一致且镇痛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通过系统... 经颅电刺激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方法,因其具有卓越的安全性、良好的患者依从性以及高度便携性等特点,被视为一种潜在的非药物镇痛手段。然而,目前对于经颅电刺激镇痛效果的研究结果不一致且镇痛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通过系统归纳总结3种主要的经颅电刺激技术——经颅直流电刺激、经颅交流电刺激和经颅随机噪声刺激——在镇痛领域的研究进展,评估了这些技术对短时、急性和慢性疼痛的镇痛效果,并深入剖析了其潜在的镇痛机制。同时,本文系统讨论了既往研究的局限性,并对未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如借助电场模拟技术实现个性化刺激以克服不同个体头部解剖结构差异的影响、应用多位点刺激和深部脑刺激技术来拓展刺激脑区、搭建经颅电刺激技术同步神经影像平台以制定个体特异性的刺激方案并深入揭示其镇痛机制、探索与其他治疗技术的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等。这些建议的实施将有助于解决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经颅电刺激在疼痛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最终实现患者疼痛的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 调控 镇痛 流电刺激 流电刺激 随机噪声刺激
下载PDF
经颅电刺激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昌成 洪文军 +6 位作者 王四中 路翰娜 赵智勇 白钟飞 林起湘 刘斐雯 唐朝正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54-760,共7页
脑卒中作为我国成人死亡和致残的首位病因,降低其致残率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急需探索康复治疗新技术破解脑卒中带来的沉重负担。经颅电刺激技术通过非侵入性的直流、交流、脉冲、随机电刺激等调节皮质兴奋性和节律特性,是... 脑卒中作为我国成人死亡和致残的首位病因,降低其致残率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急需探索康复治疗新技术破解脑卒中带来的沉重负担。经颅电刺激技术通过非侵入性的直流、交流、脉冲、随机电刺激等调节皮质兴奋性和节律特性,是调控人脑可塑性的前沿研究热点。经颅电刺激主要包括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经颅交流电刺激(tACS)、经颅脉冲电刺激(tPCS)和经颅随机噪声刺激(tRNS),且刺激参数及个体间差异是影响其疗效的关键因素。本文主要从经颅电刺激技术的作用特点、神经生理机制、临床研究证据及应用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等4个方面系统性地介绍了该技术在脑卒中后功能障碍康复中的研究进展。本次文献回顾发现,绝大部分证据(7个系统性评价和1个临床指南)均支持tDCS对脑卒中后运动、认知及言语等功能障碍的康复有益,但tACS、tPCS和tRNS尚处于无法确认其康复疗效的探索性研究阶段。展望未来,该领域急需基于精准的"患者个体画像"以及最优刺激参数和靶点开展国际多中心循证研究,以明确这项技术的康复获益及适宜的应用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康复 非侵入性神调控 刺激 流电刺激 流电刺激 脉冲电刺激 随机噪声刺激
原文传递
非侵入性神经刺激技术在抑郁症治疗中的进展
6
作者 叶富康 王刚 周晶晶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3期253-256,共4页
抑郁症是一组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主要表现的情感疾病。目前非侵入性神经刺激技术作为一种神经调控技术,以附加治疗的方式治疗抑郁症。目前主要有重复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经颅交流电刺激及经皮迷走神经刺激等治疗方法,现综... 抑郁症是一组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主要表现的情感疾病。目前非侵入性神经刺激技术作为一种神经调控技术,以附加治疗的方式治疗抑郁症。目前主要有重复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经颅交流电刺激及经皮迷走神经刺激等治疗方法,现综述各种物理治疗方案在抑郁症中的机制、临床应用及可能的发展方向,以期望对今后的抑郁症的治疗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帮助更多的患者改善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侵入性神刺激技术 抑郁症 治疗 重复刺激 流电刺激 流电刺激
下载PDF
经颅电刺激对失眠症患者的干预综述
7
作者 李嘉琦 《心理学进展》 2024年第8期518-525,共8页
本文以综述的形式,探讨了经颅电刺激对失眠症的干预治疗效果,其中纳入经颅直流电刺激文献3篇,经颅交流电刺激文献2篇。目前结果显示,对外侧前额叶的电刺激具有改善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潜力,且交流电刺激的方案可能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本文以综述的形式,探讨了经颅电刺激对失眠症的干预治疗效果,其中纳入经颅直流电刺激文献3篇,经颅交流电刺激文献2篇。目前结果显示,对外侧前额叶的电刺激具有改善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潜力,且交流电刺激的方案可能是一种更好的选择。但由于不同刺激方案在样本数量、刺激参数等各方面差异较大,而导致其结果并不一致。鉴于此,本文对已有研究的局限性进行讨论,并提出新的想法与建议。In the form of review,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intervention and treatment effect of transcrani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n insomnia. 3 papers about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and 2 papers about transcranial alternating current electrical stimulation are included. The present results show that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has the potential to improve sleep quality in patients with insomnia, and that alternating current stimulation may be a better option. However, due to the large differences in the number of samples, stimulation parameters and other aspects of different stimulation schemes, the results are inconsistent.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limitations of existing research and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流电刺激 流电刺激 综述
下载PDF
经颅交流电刺激在强迫症治疗中的应用
8
作者 唐娅秋 王振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79-484,共6页
经颅交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alternating current stimulation,tACS)是一种无创的神经调控技术,其在脑内产生的弱电场能够与内源性、节律性的神经网络活动协同作用,调节机体的精神活动。由于神经网络振荡能够调节机体的意识和认知功能... 经颅交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alternating current stimulation,tACS)是一种无创的神经调控技术,其在脑内产生的弱电场能够与内源性、节律性的神经网络活动协同作用,调节机体的精神活动。由于神经网络振荡能够调节机体的意识和认知功能,tACS用于临床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多种精神症状。强迫症是一种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难治性精神障碍疾病,它是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而tACS在强迫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和涉及的神经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究。鉴于上述科学问题,本文主要归纳了tACS作用的潜在机制,并分别从疗效影响因素、tACS应用现状以及局限性和改进方法等方面,探讨了tACS在治疗强迫症中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流电刺激 流电刺激 调控
原文传递
经颅交流电刺激调控帕金森病神经振荡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廖小雨 龚艳 郭爱松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60-664,共5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生和进展与异常的神经振荡紧密相关,这些异常振荡已作为评价PD的生物标志物之一。积极探索神经振荡与PD的相互联系,并有针对性地精准调控PD患者异常的神经...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生和进展与异常的神经振荡紧密相关,这些异常振荡已作为评价PD的生物标志物之一。积极探索神经振荡与PD的相互联系,并有针对性地精准调控PD患者异常的神经振荡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为寻找治疗PD提供了新方向。经颅交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alternating current stimulation,tACS)作为一种新兴的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通过施加双相和正弦电流来影响大脑的神经元活动,显示出调控PD异常神经振荡的潜力。现对PD中常见的神经振荡、tACS调控PD神经振荡的工作机制以及tACS在PD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该领域的现存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PD的治疗和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生物标志物 流电刺激 调控 振荡
原文传递
经颅交流电刺激治疗神经精神疾病认知功能损害研究进展
10
作者 张雪琳 杨秋丽 +4 位作者 司夏樱 黄佩姗 王克 苗懿 董强利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48,共6页
认知功能障碍是脑高级功能的损伤,由神经精神疾病引起的认知功能损害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转归造成严重影响。经颅交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alternating current stimulation,tACS)通过调节特定频率的神经振荡、影响5-羟色胺和多巴胺... 认知功能障碍是脑高级功能的损伤,由神经精神疾病引起的认知功能损害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转归造成严重影响。经颅交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alternating current stimulation,tACS)通过调节特定频率的神经振荡、影响5-羟色胺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释放、增强脑网络局部与远端的同步,达到改善认知功能的效果。特定频率的tACS可以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引起的认知功能损害,其中以gamma和theta频率tACS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最为显著。tACS安全性高,操作难度小,对改善神经精神疾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具有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电刺激 振荡 作用机制 认知功能 阿尔茨海默病 精神疾病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额顶叶经颅交流电刺激对不同姿势下工作记忆的干预效果
11
作者 张玉凤 肖燕文 +2 位作者 黄灵燕 刘宇 吕娇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65-970,共6页
目的:探究额顶叶θ-经颅交流电刺激(theta-transcranial alternating current stimulation,θ-tACS)对健康成年人不同姿势条件下(坐位和站立位)工作记忆表现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交叉、双盲设计。选取16名健康成年人,以随机顺序... 目的:探究额顶叶θ-经颅交流电刺激(theta-transcranial alternating current stimulation,θ-tACS)对健康成年人不同姿势条件下(坐位和站立位)工作记忆表现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交叉、双盲设计。选取16名健康成年人,以随机顺序进行tACS真刺激和假刺激,两次刺激之间至少间隔72h。tACS方案使用7个电极放置于左侧额顶叶振荡关键脑区,频率选择为6Hz,持续21min。假刺激方案使用与tACS真刺激方案相同的刺激靶区、频率,但只进行1min的刺激(刺激开始和结束各30s)。在刺激前和刺激后即刻评估坐位及站立位n-back工作记忆表现,包括正确率、反应时和逆效率得分。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观察刺激方式对工作记忆影响的组间及组内差异。结果:15名受试者完成试验,两种刺激条件均未出现明显副作用和不良反应。额顶叶θ-tACS后,坐位工作记忆的反应时、逆效率得分与站立位的反应时改善显著(P<0.05),站立位逆效率得分具有改善趋势(P=0.057);与刺激前相比,假刺激后坐位及站位工作记忆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额顶叶θ-tACS可以改善坐位和站立位不同姿势下的工作记忆表现,有助于健康成年人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多任务认知活动,具有重要的实践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记忆 流电刺激 健康成年人
下载PDF
γ频段经颅交流电刺激的临床康复应用及机制研究
12
作者 张倩 李源莉 +2 位作者 王璁 迪丽努尔·麦麦提艾力 单春雷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5-288,共4页
经颅交流电刺激(tACS)是一种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大部分神经、精神类疾病患者均存在脑内γ脑电活动异常,采用γ频段tACS(γ-tACS)可直接作用于目标脑区,调节脑电γ活动。本文就γ-tACS在不同脑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机制、安全性作一综述... 经颅交流电刺激(tACS)是一种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大部分神经、精神类疾病患者均存在脑内γ脑电活动异常,采用γ频段tACS(γ-tACS)可直接作用于目标脑区,调节脑电γ活动。本文就γ-tACS在不同脑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机制、安全性作一综述,旨在为γ-tACS的技术应用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频段 振荡 流电刺激 调控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经颅交流电刺激治疗认知障碍的作用参数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朱文欣 范磊 +3 位作者 朱明跃 姜欣琳 修雨薇 刘元标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11-314,共4页
认知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是大脑的高级神经功能。各种神经精神疾病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可能涉及工作记忆、注意、执行功能等一个或多个认知领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经颅交流电刺激(tACS)可以直接调节大脑皮质振荡以及内在振荡... 认知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是大脑的高级神经功能。各种神经精神疾病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可能涉及工作记忆、注意、执行功能等一个或多个认知领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经颅交流电刺激(tACS)可以直接调节大脑皮质振荡以及内在振荡活动,从而影响感觉、知觉和认知过程。本文基于循证医学方法,对国内外tACS应用于认知障碍的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今后tACS在认知障碍中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电刺激 认知障碍 作用机制 作用参数
下载PDF
经颅交流电刺激对阿尔兹海默病小鼠双侧海马有效连接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曹甜甜 王亚飞 +6 位作者 张文龙 吴林彦 黄亮 李四楠 李龙 刘天 王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0-87,共8页
通过格兰杰因果方法,对Y迷宫任务中双侧海马间的有效连接进行分析,从相连脑区的角度,研究经颅交流电刺激(tACS)干预阿尔兹海默症(AD)的神经机制。记录正常对照组、AD组、tACS组和假刺激组小鼠执行任务时的行为表现和海马左、右侧场电位... 通过格兰杰因果方法,对Y迷宫任务中双侧海马间的有效连接进行分析,从相连脑区的角度,研究经颅交流电刺激(tACS)干预阿尔兹海默症(AD)的神经机制。记录正常对照组、AD组、tACS组和假刺激组小鼠执行任务时的行为表现和海马左、右侧场电位,计算各组的功率谱密度和格兰杰因果值(GC)。研究发现:AD组行为训练的正确率低于正常对照组,tACS可以提高其正确率。在θ和γ频段上,AD组的功率谱密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tACS组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在θ频段上,tACS增加了AD小鼠海马左侧到右侧和右侧到左侧异常的GC值(从0.111±0.002;0.109±0.003到0.377±0.017;0.185±0.005),和正常对照组接近;在γ频段上,tACS降低了AD小鼠海马左侧到右侧和右侧到左侧异常的GC值(从0.145±0.002;0.127±0.003到0.074±0.001;0.082±0.002),和正常对照组接近。双侧海马间有效连接的异常可能是AD小鼠记忆功能下降的原因,tACS可以改善海马间的异常连接且恢复海马处场电位的功率谱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电刺激 阿尔兹海默症 海马 格兰杰因果分析 脑网络有效连接
下载PDF
经颅电刺激对人体运动控制能力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志强 王熙 +1 位作者 张丹 王志斌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25-829,共5页
经颅电刺激(tE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脑神经功能调节方式,可通过恒定直流和交流弱电流调节大脑皮层功能,提升人体运动控制能力。本文通过Web of science主要梳理了2009年1月至2019年5月有关经颅电刺激对人体运动控制能力影响的相关文献,回... 经颅电刺激(tE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脑神经功能调节方式,可通过恒定直流和交流弱电流调节大脑皮层功能,提升人体运动控制能力。本文通过Web of science主要梳理了2009年1月至2019年5月有关经颅电刺激对人体运动控制能力影响的相关文献,回顾了不同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范式和tDCS对人体运动控制功能的影响,以及经颅交流电刺激(tACS)对人体运动控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目前tES技术对人体运动控制能力的影响尚未达成共识,但已有的大量研究结果证实,通过不同的tES刺激范式可提高肢体运动控制任务的运动表现,同时tES的最佳刺激范式以及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 流电刺激 流电刺激 运动控制 刺激范式
下载PDF
外源节律性脑刺激技术在精神神经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瞳 刘爽 +2 位作者 郭欣萌 张小臣 明东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262-2275,共14页
神经振荡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一种节律性神经活动模式,研究发现精神神经类疾病患者存在神经振荡异常。外源节律性刺激能够通过“夹带”效应以及可塑性变化机制有效调节异常的神经振荡,具有治疗精神神经类疾病的潜在可能性。目前,外源节律... 神经振荡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一种节律性神经活动模式,研究发现精神神经类疾病患者存在神经振荡异常。外源节律性刺激能够通过“夹带”效应以及可塑性变化机制有效调节异常的神经振荡,具有治疗精神神经类疾病的潜在可能性。目前,外源节律性脑刺激技术主要包括经颅交流电刺激、经颅时间相干刺激、节律性感觉刺激等方式。本文从外源节律性脑刺激技术原理以及目前不同技术在临床上治疗精神神经类疾病的刺激策略、研究进展以及治疗效果等角度展开综述,提出这一类调控技术可能成为未来临床治疗精神神经疾病症状的无创高效新型治疗方案,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荡 流电刺激 精神分裂症 阿尔茨海默病
下载PDF
经颅交流电刺激在精神神经疾病中应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汪晓 张庆娥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22年第6期444-447,共4页
经颅交流电刺激是一种非侵入性脑电刺激方式,能够以正弦、双相交流电刺激皮质神经元,调节内源性脑振荡,并可诱导突触可塑性变化,帮助缓解抑郁、焦虑、妄想、痴呆等症状。现通过综述其在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 经颅交流电刺激是一种非侵入性脑电刺激方式,能够以正弦、双相交流电刺激皮质神经元,调节内源性脑振荡,并可诱导突触可塑性变化,帮助缓解抑郁、焦虑、妄想、痴呆等症状。现通过综述其在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了解目前研究的进展及不足,为今后的临床应用起到部分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电刺激 精神疾病 治疗 作用机制 综述
原文传递
非侵入性脑部刺激技术改善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优媚 陈健尔 +1 位作者 陈伟海 裴忠才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48-1052,共5页
非侵入性脑部刺激技术(NIBS)作为一种安全、新型的治疗技术,在改善脑卒中、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器质性或非器质性疾病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中均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临床应用和临床研究较多,改善认知功... 非侵入性脑部刺激技术(NIBS)作为一种安全、新型的治疗技术,在改善脑卒中、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器质性或非器质性疾病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中均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临床应用和临床研究较多,改善认知功能障碍效果相对明确,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与经颅交流电刺激(tACS)的应用研究也展现出较大的潜力。三者无论是单独治疗或联合治疗均显示出可改善认知功能的效果。其治疗模式选择、参数设置、联合治疗方案是治疗效果的关键要素,需要个体化治疗设计。本文结合三者改善认知功能的作用机制、临床效果、刺激参数、新型刺激模式、安全性等进行综合分析与比较,展望其未来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障碍 重复刺激 流电刺激 流电刺激
原文传递
工作记忆的神经振荡调控:基于神经振荡夹带现象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鑫麟 邱晓悦 +1 位作者 翁旭初 杨平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02-816,共15页
工作记忆的神经振荡机制研究是当前记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那么,神经振荡仅仅是工作记忆过程的伴随现象,还是直接参与并调控了工作记忆的加工过程?已有研究发现,大脑内部的神经振荡活动在外界节律性刺激的驱动下,逐步与外界刺激节律... 工作记忆的神经振荡机制研究是当前记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那么,神经振荡仅仅是工作记忆过程的伴随现象,还是直接参与并调控了工作记忆的加工过程?已有研究发现,大脑内部的神经振荡活动在外界节律性刺激的驱动下,逐步与外界刺激节律相位同步化,这一现象被称为“神经振荡夹带”。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和经颅交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Alternating Current Stimulation,tACS)干预研究基于此现象,对大脑局部脑区施加节律性磁、电刺激,进而调控工作记忆过程中特定频段的神经振荡活动、跨频段的神经振荡耦合或跨脑区的神经振荡相位同步,为神经振荡参与工作记忆加工提供较为直接的因果证据。未来研究需考虑从脑网络的角度出发,调控多个脑区之间的神经振荡活动,进一步考察神经振荡对工作记忆的影响。此外,还需注意探索和优化r TMS/t ACS调控工作记忆的刺激方案,并辅以客观的脑电记录,提高该类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重复性,最终达到提高工作记忆能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记忆 振荡夹带 重复刺激 流电刺激
下载PDF
经颅交流电刺激治疗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吴章英 钟笑梅 宁玉萍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42-347,共6页
经颅交流电刺激可以调节人类的神经活动和行为,导致局部神经振荡功率及跨频率、跨区域相位变化,在认知研究和脑部疾病治疗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老年认知功能障碍存在脑区内和脑区间神经节律活动失调,经颅交流电刺激通过调节单一或嵌套... 经颅交流电刺激可以调节人类的神经活动和行为,导致局部神经振荡功率及跨频率、跨区域相位变化,在认知研究和脑部疾病治疗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老年认知功能障碍存在脑区内和脑区间神经节律活动失调,经颅交流电刺激通过调节单一或嵌套脑节律诱导细胞同步化与去同步,增强皮质网络局部或远隔脑区同步活动,达到改善认知功能效果。本文重点介绍经颅交流电刺激改善认知功能的可能机制、疗效影响因素及在老年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临床应用及跨频耦合、闭环调节等方案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流电刺激 调控 认知功能 老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