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导管溶栓与经足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比较 被引量:6
1
作者 郭洪启 李军 +1 位作者 高照 张鹏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9期1221-1223,共3页
目的:比较经导管溶栓与经足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66例急性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导管溶栓组(A组)32例,经患侧足背静脉溶栓组(B组)34例,对比2组患者临床... 目的:比较经导管溶栓与经足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66例急性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导管溶栓组(A组)32例,经患侧足背静脉溶栓组(B组)34例,对比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栓消除率、溶栓时间及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结果:A组血栓消除率(64.38±18.24)%,明显高于B组(37.28±20.36)%(P〈0.01),A组溶栓治疗时间(96.38±13.45)h,明显短于B组(143.65±13.37)h(P〈0.01)。随访3~18个月,A组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31.25%(10/32),低于B组52.94%(18/34)(P〈0.05)。溶栓72、120 h后2组膝上15 cm和膝下10 cm患肢和健侧周径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导管溶栓血栓清除率明显优于经足背静脉溶栓,在短期内即可达到一定的有效率,同时可以维持良好的远期通畅率,降低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溶栓 静脉溶栓
下载PDF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置管溶栓+足背静脉溶栓疗法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吴绍腾 钟胜 +2 位作者 王有枝 李明 王文金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12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置管溶栓+足背静脉溶栓疗法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东莞东华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比较组和分析组(30例/... 目的:探讨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置管溶栓+足背静脉溶栓疗法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东莞东华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比较组和分析组(30例/组)。为分析组患者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置管溶栓+足背静脉溶栓疗法进行治疗,为比较组患者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足背静脉溶栓疗法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其双侧大腿的周径差和双侧小腿的周径差。结果:分析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6.67%)高于比较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76.67%),P<0.05。治疗后,分析组患者双侧大腿的周径差〔(1.2±0.9)cm〕、双侧小腿的周径差〔(0.8±0.2)cm〕均小于比较组患者双侧大腿的周径差〔(3.0±0.5)cm〕、双侧小腿的周径差〔(1.9±0.4)cm〕,P<0.05。结论: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置管溶栓+足背静脉溶栓疗法进行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显著减小其双侧大腿、小腿的周径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腔静脉滤器 置管溶栓 静脉溶栓
下载PDF
经导管溶栓与经足背静脉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亮 顾建平 +3 位作者 何旭 陈国平 苏浩波 施万印 《中国医疗设备》 2014年第12期39-42,共4页
目的对比经导管溶栓与经患肢足背静脉顺行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造影明确诊断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经导管溶栓治疗的患者为A组(30例),采用经患肢足背静脉顺... 目的对比经导管溶栓与经患肢足背静脉顺行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造影明确诊断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经导管溶栓治疗的患者为A组(30例),采用经患肢足背静脉顺行溶栓治疗的患者为B组(3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肢消肿率、深静脉通畅度等。结果两组均成功完成溶栓治疗。患肢消肿率A组为(82.39%±16.28%),B组为(62.58%±18.87%);静脉通畅度A组为(62.18%±18.39%),B组为(39.28%±23.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较经患肢足背静脉顺行溶栓疗效好,可部分取代经患肢足背静脉顺行溶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溶栓 静脉顺行溶栓
下载PDF
足背静脉加压溶栓联合综合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屈文华 《中国实用医刊》 2018年第21期58-60,63,共4页
目的 分析足背静脉加压溶栓联合综合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山西省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仅使用足背静脉... 目的 分析足背静脉加压溶栓联合综合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山西省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仅使用足背静脉加压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行介入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溶栓导管置管溶栓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对改善下肢肿胀、疼痛的作用.结果 治疗前两组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下肢疼痛症状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下肢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肿胀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栓清除I级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栓清除情况Ⅲ、Ⅳ级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凝血四项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综合介入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下肢疼痛、肿胀,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加压溶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 综合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足背静脉顺行溶栓联合大腔导管血栓抽吸术及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4
5
作者 蔡争 宋建涛 梁乐乐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153-2156,共4页
目的探讨足背静脉顺行溶栓联合大腔导管血栓抽吸术及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10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足背静脉导管溶栓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足背静脉顺行溶栓联合大腔导管血栓抽吸术及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10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足背静脉导管溶栓治疗,观察组行足背静脉顺行溶栓联合大腔导管血栓抽吸术及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下肢消肿率、静脉再通评分及静脉通畅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凝血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小腿周径差、大腿周径差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小腿消肿率、大腿消肿率均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均趋于正常值,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时间(P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时间(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经脉再通评分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通畅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背静脉顺行溶栓联合大腔导管血栓抽吸术及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效果较好,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顺行溶栓 大腔导管血栓抽吸 腔内血管成形 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