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儒家经义训解的基本方式
1
作者 景海峰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2-192,共11页
儒家思想系统根源于六经,从六经生成之始,即伴随着文献整理与文本解释的活动;而这些典籍的经典化过程及其意义的不断拓展,特别是经过长久的连续性诠释之后,才形成了绵延两千余年的经学主流。围绕着这些解经活动,儒家经典注疏的开展,呈... 儒家思想系统根源于六经,从六经生成之始,即伴随着文献整理与文本解释的活动;而这些典籍的经典化过程及其意义的不断拓展,特别是经过长久的连续性诠释之后,才形成了绵延两千余年的经学主流。围绕着这些解经活动,儒家经典注疏的开展,呈现出风格迥异、体式多样的形态,包含了十分丰富的内容;这需要加以辨析,才能够明了和理解这些经典解释活动中的复杂环节,也才能深入到经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当中。直接面对六经的理解和诠释活动,形成了最初的解释性文本,这便是传、记之著。而后续致力于文字疏解、词义训释和经意阐明的语文学著述,更多地表现为经注的形式。这些对于经本文及早期的意义解释均给予关注、并尝试作进一步疏解的作品,便构成了数量众多、体式各异的第二序的解经著作。在不同的时代,经典注释有着相异的背景,从而形成了复杂的解经样态,在方法学上也各有特点,这些都需要加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经学 经与传 义疏学 经解体式 经典诠释
下载PDF
章句学兴衰史——兼论汉代儒术的统一与今古学的升降 被引量:3
2
作者 樊波成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5-153,168,共10页
章句学的兴起与汉王朝中央集权的过程密切相关,体式特征、兴衰原因和历史价值值得重新研究和评价。与“往古传记”相比,章句具有依经为说、完备封闭等特征,适用于政府主导的教育与选官制度,满足了汉武帝思想文化统一的要求。汉王朝利用... 章句学的兴起与汉王朝中央集权的过程密切相关,体式特征、兴衰原因和历史价值值得重新研究和评价。与“往古传记”相比,章句具有依经为说、完备封闭等特征,适用于政府主导的教育与选官制度,满足了汉武帝思想文化统一的要求。汉王朝利用儒术加强集权,但对儒术的过度支持却又使之异化为动摇汉王朝统治的依据。有鉴于此,东汉王朝管控和垄断儒术,经过删定的家法章句也由此稳定下来,成为当时“今文学”的文献载体。两汉今文学的强盛缘于皇帝—平民对地方豪强的抑制,故而章句的政治功用一是为皇帝集权提供理论支持,二是为全国教育、选举制度充当法度。东汉世家豪族的崛起动摇了今文学的社会基础,章句也因其功用而被其他方式所替代而走向衰亡。过去对章句学的毁訾多出于门户偏见,实际上,章句学自有其存在合理性与历史贡献,其解经理念也多为后世注释体式所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句 思想文化 统一 今古文经学 经学史 经解体式
下载PDF
《老子指归》当为严遵《老子章句》——严遵《老子注》的发现以及《老子指归》的性质 被引量:2
3
作者 樊波成 《中国典籍与文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27,共9页
严遵《老子指归》不是伪书。今道藏本《老子指归》不仅有《指归》,也附有《老子》经文和注文。该注文通篇押韵,参其用韵特征和用字特征,可知作于西汉蜀楚之地,亦为严遵亲撰,也就是过去认为已经亡于六朝隋唐的"严遵《老子注》"... 严遵《老子指归》不是伪书。今道藏本《老子指归》不仅有《指归》,也附有《老子》经文和注文。该注文通篇押韵,参其用韵特征和用字特征,可知作于西汉蜀楚之地,亦为严遵亲撰,也就是过去认为已经亡于六朝隋唐的"严遵《老子注》"。严遵《老子注》以析句和陈述义理为主,是"章句"体式中"句"的部分;而"指归"即"章指",是"章句"体式中"章"的部分。故而《老子指归》当定名为严氏《老子章句》。由于东汉以后"注"体大行其道,导致两汉各种"章句"著作被肢解和删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句 老子指归 韵部演变 经解体式 道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