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穿通型毛母质瘤29例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韩晓锋 孙娟 +2 位作者 邱磊 尉莉 马琳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6-199,共4页
目的分析儿童穿通型毛母质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回顾2014—2020年就诊于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的29例穿通型毛母质瘤患儿资料,分析其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结果29例中男11例,女18例,男女比例为1∶1.64。发病年龄3个月... 目的分析儿童穿通型毛母质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回顾2014—2020年就诊于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的29例穿通型毛母质瘤患儿资料,分析其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结果29例中男11例,女18例,男女比例为1∶1.64。发病年龄3个月至14岁10个月,中位发病年龄4.58岁。病程2个月至2年,平均8.72个月。发生穿通时间2 d到1年6个月,平均1.85个月。除1例外用鱼石脂治疗后破溃,3例局部搔抓或磕碰后破损,其余25例均无明确诱因自发破溃。自发病到肿物出现穿通的平均时间为6.87个月。发病部位:面部15例,侧颈部8例,上肢4例,头皮2例。临床上均表现为伴有皮肤结痂或溃疡的皮下质硬结节,其中溃疡型19例,皮角型8例,结痂型2例。肿物直径0.3~2.5 cm,平均1.2 cm。组织病理:肿瘤位于真皮浅中层,主要由嗜碱性细胞及影细胞组成,其中19例表现为瘤体通过穿孔的表皮通道排出皮肤,穿通部位两侧表皮增生并向下凹陷延伸,形成上皮性隧道包绕肿瘤;4例表现为瘤体表面皮肤受压变薄及破溃;6例因手术表皮与瘤体分离,无法观察到穿通部位表现。皮损均予手术切除,术后随访无感染及复发。结论儿童穿通型毛母质瘤最易发生于面颈部,一般进展快,可分为溃疡型、皮角型及结痂型,组织学提示经表皮消除现象是穿通型毛母质瘤发生穿通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基质瘤 儿童 皮肤表现 病理过程 穿通型毛母质瘤 表皮消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