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膝关节置换术两种入路效果比较 被引量:5
1
作者 耿磊 陈继营 +5 位作者 陈城 张国强 柴伟 许猛 卢强 宋俊雷 《武警医学》 CAS 2012年第5期373-375,共3页
目的比较经股内侧肌入路与内侧髌旁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5例行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每例患者随机一侧采用经股内侧肌入路,另一侧采用内侧髌旁入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6周关节活动度、直腿抬高恢... 目的比较经股内侧肌入路与内侧髌旁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5例行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每例患者随机一侧采用经股内侧肌入路,另一侧采用内侧髌旁入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6周关节活动度、直腿抬高恢复时间,术后第1、2、3、6天对每例患者双侧膝关节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结果经股内侧肌入路组在直腿抬高恢复时间[(2.2±0.8)d vs(4.4±1.4)d]、VA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内侧髌旁入路组(P<0.05),两组在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术后6周膝关节活动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与髌旁入路相比,可以减轻术后的疼痛,减少直腿抬高恢复时间,较早恢复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 全膝关节置换术 内侧髌骨旁
下载PDF
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不干扰股四头肌和经股内侧肌入路的比较 被引量:4
2
作者 沈灏 张先龙 +3 位作者 蒋垚 王琦 陈云苏 邵俊杰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07年第3期172-176,共5页
目的比较不干扰股四头肌(QS)和经股内侧肌入路进行微创全膝置换术(MIS-TKA)的早期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方法从2005年9月至2006年9月,采用不干扰股四头肌和经股内侧肌入路分别完成33例和46例微创全膝置换术,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关节屈... 目的比较不干扰股四头肌(QS)和经股内侧肌入路进行微创全膝置换术(MIS-TKA)的早期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方法从2005年9月至2006年9月,采用不干扰股四头肌和经股内侧肌入路分别完成33例和46例微创全膝置换术,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关节屈曲活动度、VAS(visual analog scale)疼痛评分,支持带松解率和直腿抬高时间;采用膝关节协会TKA放射线评估表评估假体位置和力线等。结果手术时间不干扰股四头肌组明显比经股内侧肌组长(P<0.01)。而失血量,VAS评分,关节屈曲度和直腿抬高时间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胫骨假体内移不干扰股四头肌组为5例,而经股内侧肌组为1例,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股骨外移两组分别为3例和4例,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胫股角和假体的对线指标两组间无差异。不干扰股四头肌组发生有症状的深静脉血栓为3例,经股内侧肌微创组为4例。两组都未发现皮肤坏死,深部感染,和神经血管损伤的并发症。结论不干扰股四头肌和经股内侧肌入路微创全膝置换早期功能恢复和早期结果没有差异。不干扰股四头肌入路要注意后外侧角的暴露,经股内侧肌入路要限制股内侧肌劈裂的长度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 不干扰四头 内侧 影像学
原文传递
经股内侧肌入路全膝关节置换可降低置换后不良反应及加速膝关节功能恢复 被引量:1
3
作者 严贤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3336-3340,共5页
背景:髌骨旁内侧入路已成为全膝关节置换的标准技术。然而,最近的研究报道了在使用经股内侧肌入路时功能恢复的优越结果。目的:评估髌骨旁内侧入路和经股内侧肌入路2种手术技术的早期功能结果。方法:研究为一项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试验,5... 背景:髌骨旁内侧入路已成为全膝关节置换的标准技术。然而,最近的研究报道了在使用经股内侧肌入路时功能恢复的优越结果。目的:评估髌骨旁内侧入路和经股内侧肌入路2种手术技术的早期功能结果。方法:研究为一项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试验,50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分别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股内侧肌入路组接受经股内侧肌入路方法;髌骨旁内侧入路组接受髌骨旁内侧入路,2组均使用相同类型的植入物。记录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并在术后3周和6周时评估治疗后活动范围、股四头肌强度及本体感觉。结果与结论:①经股内侧肌入路组患者在休息和运动时疼痛明显低于髌骨旁内侧入路组;②经股内侧肌入路组平均股四头肌伸展强度显著优于髌骨旁内侧入路组;③经股内侧肌入路组患者术后本体感觉好于髌骨旁内侧入路组,而2组患者的运动范围相似;④结果说明,在早期康复期间,经股内侧肌入路方法比髌骨旁内侧入路更有优势,没有观察到与此方法相关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髌骨旁内侧 内侧 VAS评分 本体感受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经股内侧肌入路与股内侧下方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分析
4
作者 薛豹 麻文谦 +1 位作者 王亚洲 杨晓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1期241-244,共4页
对于同意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者,探析比较开展经不同入路(股内侧下方、股内侧肌)的作用效果。方法 病患研究,起始时间:2020.3,终止时间:2021.9;对该时间段同意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者为例,共计例数80例。开展经不同入路,一组为股内侧下方,... 对于同意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者,探析比较开展经不同入路(股内侧下方、股内侧肌)的作用效果。方法 病患研究,起始时间:2020.3,终止时间:2021.9;对该时间段同意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者为例,共计例数80例。开展经不同入路,一组为股内侧下方,一组为股内侧肌,每组例数40例。观察手术指标、VAS、ROM、KSS分值结果。结果 I组、II组为判定对象,比较手术指标,2组数据分值相近 (P>0.05)。VAS、ROM、KSS评分为判定指标,术前为判定时间, I组、II组相比,数据分值相近(P>0.05);1周时段分值比较,I组VAS分值高于II组,ROM、KSS分值低于II组(P<0. 05);6月时段分值比较,2组数据分值相近(P>0.05)。结论 对同意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者,在入路方式选择方面,相比MVA入路,采取SVA入路,能加快患者术后恢复,促进膝关节功能短期内更快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内侧 内侧下方 疗效分析
下载PDF
经股内侧肌入路与内侧髌旁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28例疗效分析
5
作者 郑建章 胡世平 +1 位作者 汤发强 吴宏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115-117,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经股内侧肌入路与内侧髌旁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56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采用经股内侧肌入路和内侧髌旁入路各28例,对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术后... 目的比较分析经股内侧肌入路与内侧髌旁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56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采用经股内侧肌入路和内侧髌旁入路各28例,对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术后直腿抬高时间、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术后12周关节活动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5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年,平均14.3个月。经股内侧肌入路组手术切口长度、术后直腿抬高时间、VA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内侧髌旁入路组(P<0.05)。两组在术后引流量、术后12周关节活动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相比较于内侧髌旁入路,术后疼痛轻,直腿抬高时间缩短,膝关节功能恢复快,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内侧 内侧髌旁
下载PDF
经股内侧肌入路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不良反应及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
6
作者 陈其宽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355-2360,共6页
为评估髌骨旁内侧入路和经股内侧肌入路两种手术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的早期功能结果,本研究选取50例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数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患者通过... 为评估髌骨旁内侧入路和经股内侧肌入路两种手术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的早期功能结果,本研究选取50例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数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患者通过髌骨旁内侧入路进行TKA手术,另外一组患者通过经股内侧肌入路方法进行TKA手术。所有患者均只进行一次手术,两组均使用相同类型的植入物。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记录疼痛评分,并在术后3周和6周时获得随访数据,包括股四头肌强度和本体感受。结果表明,TKA术后,经股内侧肌入路组患者在休息和运动时表现出明显较低的疼痛(VAS:平均2.13±1.87与2.84±1.76)和(VAS:平均3.11±2.16与3.21±2.02)。此外,经股内侧肌入路组患者在3周((41.2±17.8) Nm vs (27.3±14.1) Nm)和6周((47.4±19.5) Nm vs (35.6±16.2) Nm)显示出优异的等长股四头肌强度。另外,经股内侧肌入路组患者术后本体感觉良好,而两组患者的运动范围相似。研究初步表明,在早期康复期间,经股内侧肌入路方法比髌骨旁内侧入路更有优势。没有观察到与此方法相关的不良影响。因此,经股内侧肌入路应被认为是TKA中有价值的替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髌骨旁内侧 内侧 VAS评分 膝关节康复
原文传递
小切口经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30例疗效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建 李敬业 张亚狮 《中外医疗》 2010年第19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经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经小切口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用经小切口髌骨内侧旁... 目的探讨小切口经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经小切口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用经小切口髌骨内侧旁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观察2组的手术效果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引流出血量、起始下地行走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2组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小切口经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疗效好,在手术时间、术后引流出血量、起始下地行走时间方面明显优于经小切口髌骨内侧旁入路,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内侧 全膝关节置换术 小切口髌骨内侧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不同入路对伸膝装置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9
8
作者 周超 彭玮 司志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9期1337-1342,共6页
背景:传统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采用标准内侧髌旁入路,但其手术创伤大、康复时间长,且易对股四头肌腱在髌骨上极的止点造成干扰。经股内侧肌下方入路作为一种不干扰伸膝装置的入路方式,由于其无法提供充分的术野暴露,易对股肌造成损伤,目... 背景:传统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采用标准内侧髌旁入路,但其手术创伤大、康复时间长,且易对股四头肌腱在髌骨上极的止点造成干扰。经股内侧肌下方入路作为一种不干扰伸膝装置的入路方式,由于其无法提供充分的术野暴露,易对股肌造成损伤,目前其应用及安全性仍存在争议。目的:比较分析内侧髌旁和经股内侧肌下方入路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82膝)择期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41膝)和对照组(39例41膝),治疗组采用经股内侧肌下方入路,对照组采用内侧髌旁入路。观察两组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膝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明显增加,但其置换后伤口引流量明显减少、直腿抬高时间及下地行走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两组置换前、置换后12周的H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治疗组置换后1周、6周的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置换后,两组患者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和股四头肌MMT分级均显著改善(P<0.05),而治疗组置换后关节活动度和股四头肌MMT分级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6%和15.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经股内侧肌下方入路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对伸膝装置影响小,可促进置换后关节功能及关节活动度的恢复,减少置换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假体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 内侧下方 内侧髌旁 手术 关节畸形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股内侧肌入路与内侧髌旁入路比较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8
9
作者 徐应龙 赵劲民 +2 位作者 李书振 丁晓飞 吴泰相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5期585-591,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经股内侧肌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EMbase、PubMed和CBM,全面搜集经股内侧肌入路和内侧髌旁入路膝关节置换术的所有临床对照试验,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并... 目的系统评价经股内侧肌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EMbase、PubMed和CBM,全面搜集经股内侧肌入路和内侧髌旁入路膝关节置换术的所有临床对照试验,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并使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个研究,包括4个RCT,2个半随机对照试验,2个非随机对照试验。Mata分析结果显示,股内侧肌入路组与内侧髌旁组相比,外侧支持带松解率[RR=0.75,95%CI(0.52,1.08),P=0.12]、术后6周膝关节屈曲活动度[MD=2.65,95%CI(–1.20,6.50),P=0.18)]、手术时间[MD=1.04,95%CI(–3.50,5.58)]及术后不良反应[OR=1.04,95%CI(0.43,2.52),P=0.9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此外,1个研究提示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个研究提示股内侧肌入路组术中出血量要少于内侧髌旁入路组,1个研究未作统计学分析;2个研究提示两组术后直腿抬高时间上无差异,另1个研究提示术后直腿抬高时间股内侧肌入路组要短于内侧髌旁入路组。结论现有证据表明,股内侧肌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外侧支持带松解率、术后6周膝关节屈曲活动度、手术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方面与内侧髌旁入路的效果相似,但两者术中出血量和直腿抬高时间有无差异尚不能判断。受纳入研究质量限制,上述结果还有待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来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内侧中间 内侧髌旁 系统评价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经股内侧肌下入路与经内侧髌旁入路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商杰 王业华 +2 位作者 王海波 闫抗 夏斯龙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8-44,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经股内侧肌下入路行膝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OVID/Medline和中国万方数据库。全面收集有关股内侧肌下入路对比传统内侧髌旁入路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按Cochrane... [目的]系统评价经股内侧肌下入路行膝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OVID/Medline和中国万方数据库。全面收集有关股内侧肌下入路对比传统内侧髌旁入路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按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文献的方法学偏倚进行评价,提取文献数据并使用Rev Man 5.3.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3篇文献,其中12篇随机对照研究,1篇半随机对照研究,共1 246例膝关节。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术后直腿抬高时间、早期KSS功能评分方面股内侧肌入路优于传统内侧髌旁入路,但在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膝关节活动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内侧髌旁入路相比,经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在术后早期KSS功能评分及直腿抬高时间上有优势,但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膝关节活动度及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内侧 内侧髌旁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经股内侧肌下入路与髌旁入路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秀年 廖发科 +2 位作者 廖元军 兰伟斌 陈日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年第12期1248-1252,共5页
目的观察经股内侧肌下入路与髌旁入路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18-12采用经股内侧肌下入路和内侧髌旁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4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经股... 目的观察经股内侧肌下入路与髌旁入路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18-12采用经股内侧肌下入路和内侧髌旁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4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经股内侧肌下入路组与内侧髌旁入路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初次行直腿抬高动作及屈曲至90°的时间,以及术后疼痛VAS评分、膝关节HSS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至少3年。经股内侧肌下入路组手术时间比内侧髌旁入路长,但切口长度比内侧髌旁入路组短,两组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经股内侧肌下入路组术后首次行直腿抬高及屈曲90°均较内侧髌旁入路组早(P<0.05)。两组均无血管神经损伤、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股内侧肌下入路组术后第1天疼痛VAS评分低于内侧髌旁入路组(P<0.05),但是两组术后1、3个月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股内侧肌下入路组术后1个月膝关节HSS功能评分高于内侧髌旁入路组(P<0.05),但是两组术后3个月、3年膝关节HSS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标准髌旁入路相比,经股内侧肌下入路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有利于缓解术后早期疼痛,患者能够更早行直腿抬高等功能锻炼,更符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内侧 髌旁 全膝关节置换术
原文传递
经股内侧肌下入路与经内侧髌旁入路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差异
12
作者 张万红 孔德瑞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24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经股内侧肌下入路与经内侧髌旁入路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差异及对患者膝关节活动度(ROM)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襄汾县人民医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采取的手术入路... 目的探讨经股内侧肌下入路与经内侧髌旁入路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差异及对患者膝关节活动度(ROM)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襄汾县人民医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采取的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内侧髌旁入路手术,观察组患者采取股内侧肌下入路手术,两组患者术后均定期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前及术后1、3、6个月不同时间点膝关节ROM,术前、术后1周疼痛程度,术前、术后1个月临床效果及骨关节炎程度,以及术后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直腿抬高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直腿抬高及下地活动时间均较短,术后引流量较少,但手术时间较长;与术前比,术后1、3、6个月两组患者膝关节ROM均呈持续升高趋势,且术后1个月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与术前比,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Lonner髌骨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术后1周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随访期间,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06%)低于对照组(18.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内侧髌旁入路相比,股内侧肌下入路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可有效缩短患者直腿抬高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减少术后引流量,加快膝关节活动度恢复速度,且降低其术后疼痛、骨关节炎程度,改善患者治疗临床效果,同时安全性良好,但其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并不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内侧 内侧髌旁 膝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经股内侧肌下入路与经内侧髌旁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
13
作者 彭立军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第8期25-26,51,共3页
目的:探讨经股内侧肌下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较经内侧髌旁入路治疗的效果与优势。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采用经股内侧肌下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对... 目的:探讨经股内侧肌下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较经内侧髌旁入路治疗的效果与优势。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采用经股内侧肌下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用经内侧髌旁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下床活动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和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切口长度及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膝关节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略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手术入路方式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对患者均有较好疗效,但经股内侧肌下入路切口更小,患者术后恢复更快,能减少对患者的创伤,短期内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内侧 内侧髌旁
下载PDF
小切口经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30例疗效比较
14
作者 梁国建 《药物与人》 2015年第2期142-142,共1页
目的:对小切口经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30例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对2012年4月到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小切口经髌骨内侧旁入路进行全... 目的:对小切口经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30例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对2012年4月到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小切口经髌骨内侧旁入路进行全膝关节的置换术,对研究组实施小切口经股内侧肌入路进行全膝关节的置换术,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出血量、术后可下地行走时间、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小切口经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效果较好,患者的创伤小、出血少,利于术后的尽快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 内侧 全膝关节置换术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