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膝关节置换术经股内侧肌下入路与经内侧髌旁入路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商杰 王业华 +2 位作者 王海波 闫抗 夏斯龙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8-44,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经股内侧肌下入路行膝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OVID/Medline和中国万方数据库。全面收集有关股内侧肌下入路对比传统内侧髌旁入路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按Cochrane... [目的]系统评价经股内侧肌下入路行膝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OVID/Medline和中国万方数据库。全面收集有关股内侧肌下入路对比传统内侧髌旁入路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按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文献的方法学偏倚进行评价,提取文献数据并使用Rev Man 5.3.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3篇文献,其中12篇随机对照研究,1篇半随机对照研究,共1 246例膝关节。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术后直腿抬高时间、早期KSS功能评分方面股内侧肌入路优于传统内侧髌旁入路,但在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膝关节活动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内侧髌旁入路相比,经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在术后早期KSS功能评分及直腿抬高时间上有优势,但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膝关节活动度及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内侧 内侧髌旁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经股内侧肌下入路与髌旁入路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胡秀年 廖发科 +2 位作者 廖元军 兰伟斌 陈日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年第12期1248-1252,共5页
目的观察经股内侧肌下入路与髌旁入路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18-12采用经股内侧肌下入路和内侧髌旁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4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经股... 目的观察经股内侧肌下入路与髌旁入路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18-12采用经股内侧肌下入路和内侧髌旁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4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经股内侧肌下入路组与内侧髌旁入路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初次行直腿抬高动作及屈曲至90°的时间,以及术后疼痛VAS评分、膝关节HSS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至少3年。经股内侧肌下入路组手术时间比内侧髌旁入路长,但切口长度比内侧髌旁入路组短,两组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经股内侧肌下入路组术后首次行直腿抬高及屈曲90°均较内侧髌旁入路组早(P<0.05)。两组均无血管神经损伤、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股内侧肌下入路组术后第1天疼痛VAS评分低于内侧髌旁入路组(P<0.05),但是两组术后1、3个月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股内侧肌下入路组术后1个月膝关节HSS功能评分高于内侧髌旁入路组(P<0.05),但是两组术后3个月、3年膝关节HSS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标准髌旁入路相比,经股内侧肌下入路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有利于缓解术后早期疼痛,患者能够更早行直腿抬高等功能锻炼,更符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内侧 髌旁 全膝关节置换术
原文传递
经股内侧肌下入路与经内侧髌旁入路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差异
3
作者 张万红 孔德瑞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24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经股内侧肌下入路与经内侧髌旁入路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差异及对患者膝关节活动度(ROM)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襄汾县人民医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采取的手术入路... 目的探讨经股内侧肌下入路与经内侧髌旁入路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差异及对患者膝关节活动度(ROM)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襄汾县人民医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采取的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内侧髌旁入路手术,观察组患者采取股内侧肌下入路手术,两组患者术后均定期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前及术后1、3、6个月不同时间点膝关节ROM,术前、术后1周疼痛程度,术前、术后1个月临床效果及骨关节炎程度,以及术后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直腿抬高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直腿抬高及下地活动时间均较短,术后引流量较少,但手术时间较长;与术前比,术后1、3、6个月两组患者膝关节ROM均呈持续升高趋势,且术后1个月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与术前比,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Lonner髌骨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术后1周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随访期间,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06%)低于对照组(18.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内侧髌旁入路相比,股内侧肌下入路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可有效缩短患者直腿抬高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减少术后引流量,加快膝关节活动度恢复速度,且降低其术后疼痛、骨关节炎程度,改善患者治疗临床效果,同时安全性良好,但其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并不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内侧 内侧髌旁 膝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经股内侧肌下入路与经内侧髌旁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
4
作者 彭立军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第8期25-26,51,共3页
目的:探讨经股内侧肌下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较经内侧髌旁入路治疗的效果与优势。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采用经股内侧肌下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对... 目的:探讨经股内侧肌下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较经内侧髌旁入路治疗的效果与优势。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采用经股内侧肌下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用经内侧髌旁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下床活动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和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切口长度及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膝关节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略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手术入路方式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对患者均有较好疗效,但经股内侧肌下入路切口更小,患者术后恢复更快,能减少对患者的创伤,短期内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内侧 内侧髌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