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足三里”对经络线上微循环血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28
1
作者 赵红 张维波 +2 位作者 庄逢源 白玉兰 新见英幸 《微循环学杂志》 1998年第1期41-42,45,共3页
为探讨针刺“足三里”对位于经络线上和经络线外的微循环血流的可能的不同影响,选择19名受试者,使用激光多普勒流量计测量在针刺“足三里”前后,围绕该穴4个位点和2个位于远端经线上的位点的皮下微循环血流量。结果显示针刺“足... 为探讨针刺“足三里”对位于经络线上和经络线外的微循环血流的可能的不同影响,选择19名受试者,使用激光多普勒流量计测量在针刺“足三里”前后,围绕该穴4个位点和2个位于远端经线上的位点的皮下微循环血流量。结果显示针刺“足三里”时沿经络线上的微循环血流量有显著的增高,而非经络线的位置血流量没有显著的改变。这说明经络的传导机制在针刺“足三里”时对血液微循环改善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足三里 血流量 络线 微循环
下载PDF
人皮肤内神经—肥大细胞联接在经络线上的发现 Ⅰ.传出性神经—肥大细胞联接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保真 王俊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5年第1期47-52,87,共7页
在人皮肤内阳明经络线上发现了神经—肥大细胞联接。目前尚不能确定此联接一定只出现在经络线上而不出现在经络线之外。联接特化地建立在轴突终末和肥大细胞之间,而不是轴突在其行程中与肥大细胞单纯地紧密相接。参加联接的轴突终未有... 在人皮肤内阳明经络线上发现了神经—肥大细胞联接。目前尚不能确定此联接一定只出现在经络线上而不出现在经络线之外。联接特化地建立在轴突终末和肥大细胞之间,而不是轴突在其行程中与肥大细胞单纯地紧密相接。参加联接的轴突终未有薛旺细胞相伴与包被,终末内有囊泡、线粒体、神经丝、复合小泡等。肥大细胞表面皱褶可参与联接的形成。这种联接可能与轴突反射时感觉神经纤维的传出性分枝有联系,建议暂称为传出性神经-肥大细胞联接。与肥大细胞形成联接的轴突终未似属C类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出性神—肥大细胞联接 络线 人皮肤
下载PDF
大鼠经脉体表循行线表皮结构特征的形态计量学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徐宇瑾 樊景禹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9-30,共2页
用电镜与光镜的形态计量学方法研究了大鼠胃经胸腹段和膀胱经背部段体表循行线表皮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经脉线表皮细胞缝隙连接的面数密度、数密度、平均外径和平均面积均明显大于邻近对照表皮。经线上每个表皮细胞膜上的缝隙连接面... 用电镜与光镜的形态计量学方法研究了大鼠胃经胸腹段和膀胱经背部段体表循行线表皮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经脉线表皮细胞缝隙连接的面数密度、数密度、平均外径和平均面积均明显大于邻近对照表皮。经线上每个表皮细胞膜上的缝隙连接面积为其邻近对照表皮细胞的12倍以上,而表皮厚度、角质层厚度、表皮细胞层数、细胞间隙体密度和桥粒体密度等参数在经脉线与对照表皮间均未见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 膀胱 络线 表皮 解剖学
下载PDF
人皮肤内神经-肥大细胞联接在经络线上的发现 Ⅱ“传入性”神经-肥大细胞联接和伴同传出性轴突的薛旺细胞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保真 王俊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5年第2期107-111,162,共6页
本研究取材于人的皮肤,电镜常规方法处理。发现人皮肤内有两种类型的神经肥大细胞联接。提示可能分别为传出性和传入性的,或暂称为A型和B型联接,分别报告于上篇和本篇中。B型联接的构造特点是,脱开薛旺鞘样长带包被的轴突来到肥大细胞近... 本研究取材于人的皮肤,电镜常规方法处理。发现人皮肤内有两种类型的神经肥大细胞联接。提示可能分别为传出性和传入性的,或暂称为A型和B型联接,分别报告于上篇和本篇中。B型联接的构造特点是,脱开薛旺鞘样长带包被的轴突来到肥大细胞近旁,突进细胞体中。轴突终末的一部分被胞质唇封盖起来,终末周围的轴膜与细胞质膜形成联接的双层膜。无肥大细胞表面皱褶参与其形成,无线粒体和显明的囊泡存在终末之内,无薛旺细胞包被轴突终末。薛旺细胞伴同A型联接出现,可与肥大细胞紧密接触。胞质内有狭缝系统和粗面内质网片断,能拖出长尾,估计将过渡为鞘膜。薛旺细胞不是间织细胞,这里的间织细胞应是成纤维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入性神肥大细胞联接 薛旺细胞 络线 人皮肤
下载PDF
人体体表低电阻线自动探测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朱东华 孙以泽 +1 位作者 朱亮 张淑芳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51-753,共3页
经络理论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为实现对人体穴位、经络线的自动跟踪研制了探测用传感器及探测系统,提出对与人体经络线极相似的人体体表低电阻线进行自动探测的方法,为下一步针对瘫痪病人进行物理治疗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络线 低电阻线 接触子
下载PDF
经络系统的假说 被引量:2
6
作者 陈进生 《科技导报》 CAS CSCD 1999年第11期7-10,共4页
关键词 络系统 络概念 细胞膜功能 络线
下载PDF
“经络平衡”与面瘫针刺治疗的临床观察
7
作者 刘畅 刘冠军 +2 位作者 纪青山 李一清 郭明义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1989年第4期49-52,共4页
本课题依据面瘫病在发病,病中,痊愈等不同阶段的针刺治疗,利用肌电图机对经络线上传导时间的比较,发现经络的病理状态就是疾病发生的根本。
关键词 针刺治疗 临床观察 面瘫 平衡 传导时间 肌电图机 疾病发生 病理状态 络线
下载PDF
经络与整脊机理与作用
8
作者 李金忠 《世界中医骨科杂志》 2009年第2期113-114,共2页
致于“经络”中医,泰医都认为是运行气血,沟通表里上下,联络脏腑的通道。所谓的穴位是输注经(精)气的地方,按井荥输经合依次流注(但同时并存阻势态阻碍流注)其实不然,我们要以两点论证的物质,的一体论之观点来论述经络的形成... 致于“经络”中医,泰医都认为是运行气血,沟通表里上下,联络脏腑的通道。所谓的穴位是输注经(精)气的地方,按井荥输经合依次流注(但同时并存阻势态阻碍流注)其实不然,我们要以两点论证的物质,的一体论之观点来论述经络的形成:它正象乌云与太阳一样的一对演争象数,移之经络之理,也就是体内动静之气的演争征,它是以血液为物质动静基础,构成了阴血与阳血之间的轮转,也就是阴阳的比争与和谐争,形成了转阴转阳之血之间的争斗,产生阳(正)象数与阴(负)象数两点合一点,刺激神经中枢,而引起气云形轮转,其中穴位是典型的泻暗瘀集血(乌云)与激暗活集血(太阳)的演争比度(占百分数)的地方。由穴位构成的元素的共性集合数学轨迹线或面或体,即为经络线或面或体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线 运行气血 机理 整脊 中枢 穴位 象数 一体论
下载PDF
经脉线与非经脉线相关组织导热性的比较 被引量:34
9
作者 许金森 胡翔龙 +2 位作者 汪培清 叶蕾 杨杰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77-482,共6页
目的:比较与经脉线和非经脉线相关组织的导热性有无不同。方法:应用红外热像仪系统,对4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进行观察。结果:在经脉线上的穴位或非穴位处加热,皮温反应可沿经双向扩展,长者几乎可以通达该经脉的全程;而在非经对照部位加热,... 目的:比较与经脉线和非经脉线相关组织的导热性有无不同。方法:应用红外热像仪系统,对4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进行观察。结果:在经脉线上的穴位或非穴位处加热,皮温反应可沿经双向扩展,长者几乎可以通达该经脉的全程;而在非经对照部位加热,皮温的反应仅限于局部,没有明显的扩散,更没有确定的方向。对前臂内侧经脉线和非经脉线的皮肤同时加热,皮温的反应沿经扩展的速度明显快于非经部位,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逐渐形成了三条与古典手三阴经路线基本一致的红外辐射轨迹。结论:经脉线上相关组织的导热性较非经对照部位好,而且有明确的方向性,两者的物理学特性确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研究 皮肤温度 络线检测 导热性 红外线
下载PDF
心包经循行线上皮肤低阻点的皮肤电位检测 被引量:23
10
作者 许云祥 胡翔龙 吴宝华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13-15,共3页
观测21名健康志愿者经脉线上皮肤低阻点的皮肤电位特性,以及阻抗测试后低阻点皮肤电位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①以低频电脉冲检测出的心包经线上的低阻点的皮肤电位较两侧旁开的非低阻对照点为高(P<0.001);②低阻点皮肤电... 观测21名健康志愿者经脉线上皮肤低阻点的皮肤电位特性,以及阻抗测试后低阻点皮肤电位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①以低频电脉冲检测出的心包经线上的低阻点的皮肤电位较两侧旁开的非低阻对照点为高(P<0.001);②低阻点皮肤电位的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其电位的恢复所需的时间从24h至1周,因人而异。本文同时还对阻抗测试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低电阻点 皮肤电位 络线检测
下载PDF
体内^(18)F-FDG循经迁移线的三维断层及透视观察 被引量:15
11
作者 陈英茂 田嘉禾 +4 位作者 何义杰 张锦明 邵明哲 祝总骧 徐瑞民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03-605,共3页
目的:实现示踪剂循经迁移线的三维断层及透视观察。方法:志愿者下巨虚穴位点注18F-FDG,PET采集腿部透射及发射图像,对透射及发射图像进行融合并重建融合后的透视图。结果:融合后的三维断层图,实现了循经迁移线的空间定位显示,但无法看... 目的:实现示踪剂循经迁移线的三维断层及透视观察。方法:志愿者下巨虚穴位点注18F-FDG,PET采集腿部透射及发射图像,对透射及发射图像进行融合并重建融合后的透视图。结果:融合后的三维断层图,实现了循经迁移线的空间定位显示,但无法看到完整的循经迁移线,只是断续线段;重建的透视图实现了从各个方向直现现察完整循经迁移线及其在体内走行位置,并可立体旋转显示。结论:图像融合后的透视图实现了循经迁移线的立体透视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显像 络现象 络线检测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 18F-乙脱氧-β-D-葡萄糖 循环迁移线
下载PDF
小鼠拟经络线皮肤内神经—肥大细胞联接的发现——光镜与电镜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良为 张保真(指导)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7年第2期253-258,278,共7页
本研究在小鼠的拟足阳明经络线皮肤内发现了神经—肥大细胞联接,联接特化地建立在神经终末与肥大细胞之间,而不是神经纤维在行程中与肥大细胞的单纯并靠。形成联接的神经终末与肥大细胞都呈P物质(SP)免疫反应。参与联接的肥大细胞为小... 本研究在小鼠的拟足阳明经络线皮肤内发现了神经—肥大细胞联接,联接特化地建立在神经终末与肥大细胞之间,而不是神经纤维在行程中与肥大细胞的单纯并靠。形成联接的神经终末与肥大细胞都呈P物质(SP)免疫反应。参与联接的肥大细胞为小型细胞;参加联接的神经终末内含有数量不等的SP免疫反应囊泡、线粒体、神经细丝等成分。推测参加联接的神经终末系初级感觉神经元的周围突。本研究试用光镜与电镜相结合的双PAP法得到初步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联接 小鼠皮肤 络线 P物质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按诊在美国各针灸流派中的应用现状及思考 被引量:4
13
作者 郑欣 张群策 +2 位作者 陈业孟 李蕙 王天芳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91-594,共4页
按诊是中医诊察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系统归纳了流行于美国的传统中医针灸的经络腧穴按诊、日本针灸的腹诊、欧式五行体制针灸的夫妻脉诊、针灸物理医学的肌腱带按诊及肌反应测试术等不同针灸流派按诊现状、特点及源流。在分析美国... 按诊是中医诊察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系统归纳了流行于美国的传统中医针灸的经络腧穴按诊、日本针灸的腹诊、欧式五行体制针灸的夫妻脉诊、针灸物理医学的肌腱带按诊及肌反应测试术等不同针灸流派按诊现状、特点及源流。在分析美国各针灸流派均重视按诊的社会心理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按诊反馈检测的诊疗互动机制不仅是美国针灸以人为本、身心并治的个性化诊疗特性的重要体现,亦是对中医现代化进程中中医诊疗特色的继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按诊 络线检测 络穴位诊断
原文传递
基于薄层CT图像三维数字化重建人体手太阴肺经 被引量:3
14
作者 梁惠娇 梁真娇 王小平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12年第12期1400-1404,共5页
目的:探索手太阴肺经的解剖物质基础及其在人体上的三维定位。方法:采集1位正常成人女性循手太阴肺经取穴施针得气后的左上肢连续薄层CT图像集,对图像针尖部位周围结缔组织进行观察,利用数字医学技术构建出活体手太阴肺经诸穴位及经络... 目的:探索手太阴肺经的解剖物质基础及其在人体上的三维定位。方法:采集1位正常成人女性循手太阴肺经取穴施针得气后的左上肢连续薄层CT图像集,对图像针尖部位周围结缔组织进行观察,利用数字医学技术构建出活体手太阴肺经诸穴位及经络所在部位的三维立体影像,再与传统中医经络走行线进行对比。结果:所观察的8个手太阴肺经穴位针尖到达处结缔组织结构,与骨膜相关者5个,与血管、神经鞘相关的有3个。实现了手太阴肺经诸穴位及经络在正常活体上的三维空间重建及可视化。重建所得数字化部分手太阴肺经经络走行线与经典针灸图中对应经络连线十分吻合。结论:没有发现手太阴肺经及所属穴位有特异性实体组织结构,中医的经络解剖学基础可能是筋膜结缔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线检测 穴位 络实质 成像 三维 非治疗性人类实验
下载PDF
以压迫阻滞针效定位的方法测试人体体表心包经的循行路线 被引量:2
15
作者 游振铨 胡翔龙 +3 位作者 张玮 梁栋富 吴宝华 黄晓卿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81-284,共4页
以心功能和心电图为指标,以机械压迫阻滞针效为手段,比较压迫心包经穴位、经线上非穴位点和该穴点两侧对照点对针刺内关穴针效的影响,检测心包经在体表的循行轨迹。结果,压迫经上穴点针后各项指标变化微小,针效显著降低;压迫两侧... 以心功能和心电图为指标,以机械压迫阻滞针效为手段,比较压迫心包经穴位、经线上非穴位点和该穴点两侧对照点对针刺内关穴针效的影响,检测心包经在体表的循行轨迹。结果,压迫经上穴点针后各项指标变化微小,针效显著降低;压迫两侧对照点则对针效无明显影响。两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证明上肢屈侧确有一条与心包经一致的机能路线,并与心脏机能活动调节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 络线检测 压迫阻滞针效 定位法
下载PDF
实验经络针灸疗法治疗席汉氏综合征25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子信 高望平 +3 位作者 申向军 王丽丽 成俊珍 郝金凯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31-131,共1页
采用实验经络针灸疗法,在脾、胃、肾、心包经上测出实验经脉线,取阴陵泉、足三里、太溪、内关、曲泽等穴段行针刺,配合吸高流量氧气,加灸关元、中极穴治疗席汉氏综合征25例,总有效率96%。提本法是治疗席汉氏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席汉氏综合征 针灸疗法 络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