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趋势与思考 被引量:8
1
作者 张柏根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65-866,共2页
血管腔内技术日臻成熟,器械的多样化和不断改进,心灵手巧的血管外科和放射科医师,利用先进的影像监测设备,选用不同的导丝和导管,结合多种插入技术与手法,几乎已能进入各处的血管床,作出诊断和治疗,标志着血管外科已步入以血管腔内诊治... 血管腔内技术日臻成熟,器械的多样化和不断改进,心灵手巧的血管外科和放射科医师,利用先进的影像监测设备,选用不同的导丝和导管,结合多种插入技术与手法,几乎已能进入各处的血管床,作出诊断和治疗,标志着血管外科已步入以血管腔内诊治技术为主流的新时期.由腹股沟区入路的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术或支架植入术,事实上已成为治疗周围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的首选方法.成功地开通从主-髂动脉至股-腘-胫(腓)动脉的狭窄或闭塞段血管、恢复血流,使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缓解症状,甚至挽回濒于截肢威胁的肢体.与此同时,与PAD治疗相关的问题,成为当前学术会上报告或病例示范的重点内容,也是讨论的热点.除了入路、导管、导丝、支架的选用、经真腔或内膜下、单纯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等技术问题的经验交流外,如何获得更佳的远期疗效,使患者带肢生存的生命之路走得更远,是众所关注的焦点.我意借此文与临床第一线的同道作如下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治疗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血管技术 ARTERIAL 支架植入术 血管 周围动脉疾病
原文传递
经皮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布-加综合征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高万勤 李云东 +7 位作者 陈登庭 张灿斌 史海军 韦京华 方新历 张朝文 侯民聚 吴江潮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6期546-547,共2页
目的 探讨经皮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对布 加综合征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具备完整诊断资料的 42例布加综合征患者 ,根据不同表现 ,分别采用单纯球囊扩张后植入支架 ,或穿刺破膜后球囊扩张满意后再植入支架治疗。结果 42例植入支架成功... 目的 探讨经皮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对布 加综合征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具备完整诊断资料的 42例布加综合征患者 ,根据不同表现 ,分别采用单纯球囊扩张后植入支架 ,或穿刺破膜后球囊扩张满意后再植入支架治疗。结果 42例植入支架成功 40例 ,共植入腔静脉支架 44枚、肝静脉支架 4枚。植入支架后造影证实原下腔静脉狭窄或梗阻征象消失 ,造影剂回流通畅。 2例因操作不当而失败。结论 经皮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是治疗布 加综合征的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支架植入 布-加综合征 治疗
下载PDF
经皮腔内微创治疗非急性期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3
作者 周玉斌 吴丹明 +4 位作者 徐克 王成刚 易威 贾琪 孙雨莘 《现代医药卫生》 2005年第14期1778-1780,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腔内途径微创治疗非急性期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在下腔静脉置入滤器后,采用经皮血管腔内途径联合应用经颈静脉髂-股静脉血栓清除术、导管接触性溶栓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等多种血管腔内微...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腔内途径微创治疗非急性期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在下腔静脉置入滤器后,采用经皮血管腔内途径联合应用经颈静脉髂-股静脉血栓清除术、导管接触性溶栓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等多种血管腔内微创治疗技术进行综合性治疗.结果:滤器置入成功率为100%,17例患者经上述综合性介入治疗后有15例患者血栓完全清除(88.2%),1例血栓部分清除(5.9%),1例无效(5.9%),15例血栓完全清除患者术后随访3~73个月(中位随访期24个月),临床无症状复发.1例血栓部分清除患者术后症状减轻,随访期内症状反复.17例患者术中、术后未发生肺动脉栓塞,16例随访患者随访期内未发生肺动脉栓塞.结论:经颈静脉髂-股静脉血栓清除术、经导管接触性溶栓术及PTA等多种血管腔内微创治疗技术的联合应用治疗非急性期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急性期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微创治疗 血管成形术 导管接触性溶栓术 微创治疗技术 血栓清除术 肺动脉栓塞 血管 颈静脉 综合性治疗 介入治疗后 髂-股静脉 随访期 临床价值 静脉 术后随访 症状复发
下载PDF
经皮血管腔内治疗主-髂动脉完全闭塞并发症的护理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冬 德琳 +1 位作者 时蕾 杨晓红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14期1080-1081,共2页
目的总结经皮血管腔内治疗主-髂动脉完全闭塞性病变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体会。方法对42例主-髂动脉完全闭塞的患者进行了经皮血管腔内治疗及护理。结果全组患者均开通成功(经肱动脉37例、股动脉5例),治疗成功率(残余狭窄<50%)为97... 目的总结经皮血管腔内治疗主-髂动脉完全闭塞性病变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体会。方法对42例主-髂动脉完全闭塞的患者进行了经皮血管腔内治疗及护理。结果全组患者均开通成功(经肱动脉37例、股动脉5例),治疗成功率(残余狭窄<50%)为97.61%(41/42)。发生相关并发症7例,其中严重碘过敏1例、动脉破裂1例、迷走神经反射2例、急性肾功能损害1例、再灌注综合征2例。经积极治疗与护理,5~14 d后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认真细致的病情观察、充分的物品准备、迅速冷静的处置是减轻或避免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主-髂动脉完全闭塞 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治疗的临床及随访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元小冬 何世华 王炎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68-271,共4页
目的 对颅外颈动脉狭窄 (ECCAS)病人的临床特征和应用经皮血管成形术 (PTA)加支架植入术 (CAS)治疗的效果进行随访研究。方法 选择 2 9例严重颈动脉狭窄病人 (狭窄程度≥70 % ) ,记录每例临床特征、脑血管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并做PTA... 目的 对颅外颈动脉狭窄 (ECCAS)病人的临床特征和应用经皮血管成形术 (PTA)加支架植入术 (CAS)治疗的效果进行随访研究。方法 选择 2 9例严重颈动脉狭窄病人 (狭窄程度≥70 % ) ,记录每例临床特征、脑血管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并做PTA +CAS ,术前和术后 2 4h均进行NIHSS评分 ,术后 6个月复查血管造影 ,所有病例临床随访 1年。同时选取 12 1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 (CAD) ,而脑血管造影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ECCAS患者的年龄、吸烟、冠状动脉损害程度与冠心病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有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周围血管病 (PVD)史的患者明显多于冠心病组。PTA +CAS手术成功率为 96 6 % ,病死率为 0 ,住院期间卒中发生率为 3 5 %。术后2例出现癫痫 ;术后 6个月随访血管造影再狭窄率为 3 5 % ,术后 1年临床随访无短暂性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发病患者。结论 ECCAS与脑血管病、PVD和CAD有明显联系 ,PTA +CAS是治疗ECCAS和预防卒中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血管成形术 支架植入 治疗 随访研究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腔内治疗进展 被引量:23
6
作者 包俊敏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645-648,共4页
关键词 周围动脉疾病 治疗 适应证 血管成形术 支架 重症肢体缺血
原文传递
B超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0
7
作者 章圣泽 周丽娜 +2 位作者 董芍芍 朱源 王牡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8期120-123,共4页
目的探究B超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温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维持性规律血液透析AVF狭窄病例纳入研究,均在B超引导下实施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比... 目的探究B超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温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维持性规律血液透析AVF狭窄病例纳入研究,均在B超引导下实施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比较患者手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 d、术后3 d内瘘狭窄血管内径(D)、横断面积(S)、狭窄部位峰值流速(Vmax)、肱动脉阻力指数(RI)、手术成功率、术后内径狭窄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相较于手术前,患者术后即刻内瘘狭窄血管D与S明显增加(P<0.05),Vmax、肱动脉RI明显降低(P<0.05),术后1 d与术后3 d内瘘狭窄血管D、S明显大于术后即刻(P<0.05),且刻狭窄部位Vmax、肱动脉RI明显低于术后即刻(P<0.05),术后1 d与术后3 d内瘘狭窄血管D、S、Vmax、肱动脉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成功率为100.00%,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经处理完全消退。结论 B超引导下PTA治疗AVF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等特点,能显著改善狭窄处血流速度及管腔直径,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 介入治疗 血管血管成形术 自体动静脉 狭窄
下载PDF
经皮血管腔内成形和支架置入术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7
8
作者 胡勇钧 顾晔 +2 位作者 胡立群 成忠 李论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7年第7期477-479,共3页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腔内成形和支架置入术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疗效。方法根据是否接受经皮血管腔内成形和支架置入术将39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分为支架组(21例)和非支架组(18例)两组。全部患者均置入下腔静脉滤器...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腔内成形和支架置入术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疗效。方法根据是否接受经皮血管腔内成形和支架置入术将39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分为支架组(21例)和非支架组(18例)两组。全部患者均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并经患侧腘静脉行接触性抗凝溶栓治疗,17例接受血栓消融(支架组10例)。结果全部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支架组患者5日内患肢与健肢膝上、膝下15cm处平均周径差改善更明显,治愈率和显效率明显好于非支架组(P<0.05)。结论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中支架辅助的血管腔内成形术能起到更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管成形术 支架置人术
原文传递
B超引导下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12例 被引量:13
9
作者 谢娟 李正胜 +4 位作者 卢晶晶 王叶 程晓娟 黎利达 张雄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503-1506,共4页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体会。方法 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维持性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致内瘘失功患者12例,B超引导下行PTA,...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体会。方法 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维持性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致内瘘失功患者12例,B超引导下行PTA,对比手术前后狭窄部位血管直径、透析时血流量变化,定期随访观察动静脉内瘘远期通畅率。结果 12例内瘘失功患者B超检查发现狭窄部位在吻合口及其附近5例,在内瘘静脉透析用穿刺段7例。B超引导下在狭窄部位近心端8 cm处穿刺行PTA,术后B超显示11例血管再通,狭窄<30%,透析中血流量良好;1例术后透析中血流量间断<200 mL/min,静脉压高,血管造影显示上腔静脉狭窄,改为CT血管成像下行PTA。术后随访6个月,11例患者内瘘血流量满足透析所需;1例患者术后3个月再次出现血流量下降,B超显示狭窄部位有纤维环形成,再次行B超引导下PTA治疗,术后透析时血流量>250 mL/min。结论 B超引导PTA无需特殊设备和场地,操作简单,适合内瘘失功处理要求快的特点,同时避免造影剂应用和放射线暴露损伤,具有较好疗效,可作为外周放射介入的替代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动静脉 狭窄 血管血管成形术 B超
下载PDF
7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的原因及治疗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启鹏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5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7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心静脉狭窄和闭塞的原因与治疗方法。方法对首次确诊为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的MH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患者中,有中心静脉置管史61例,无置管史17例;中心静脉单支病变57例(头臂静... 目的探讨7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心静脉狭窄和闭塞的原因与治疗方法。方法对首次确诊为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的MH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患者中,有中心静脉置管史61例,无置管史17例;中心静脉单支病变57例(头臂静脉31例,锁骨下静脉16例,颈内静脉7例,股静脉3例),双支病变18例(均为头臂静脉合并相连中心静脉),三支病变3例(双侧头臂静脉+左颈内静脉,双侧头臂静脉+左锁骨下静脉,右头臂静脉+右锁骨下静脉+右颈内静脉)。78例患者中,66例进行介入治疗,其中症状缓解55例[病变部位球囊导管扩张术(PTA)成功23例,PTA术后经皮血管腔内支架置入术(PTS)20例,PTA后同侧或对侧更换长期导管12例)],介入失败11例(PTA失败内瘘结扎2例,PTS失败内瘘结扎4例,导丝无法通过5例);病变侧内瘘结扎对侧重建内瘘(更换长期导管过渡至内瘘成熟)11例,其中7例为介入治疗失败对侧重建自体动静脉内瘘,1例为介入治疗失败对侧人工血管,未行介入治疗直接内瘘结扎5例中的3例对侧重建内瘘;更换长期管11例,其中未行介入治疗换长期管6例,未行介入治疗直接内瘘结扎5例中换长期管的2例,介入治疗失败更换长期管3例;静脉造影显示狭窄程度轻无明显症状1例,未予处理。结论中心静脉置管是MHD患者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主要原因,严重影响了MHD通路的使用和寿命,病变部位以头臂静脉和(或)锁骨下静脉为主,对于MHD患者中心静脉狭窄尽可能采用介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狭窄 血液透析 球囊导管扩张术 血管支架置入术
下载PDF
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成功率及手术后1年内通畅率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1
作者 谭嘉臻 薛志强 +2 位作者 曾石养 孔媛媛 罗成建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1年第10期690-692,共3页
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首选的血管通路^([1])。由于血流动力学发生明显改变,以及反复穿刺操作、压迫等影响,AVF可能会发生不同程度狭窄,导致AVF功能丧失。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 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首选的血管通路^([1])。由于血流动力学发生明显改变,以及反复穿刺操作、压迫等影响,AVF可能会发生不同程度狭窄,导致AVF功能丧失。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是近年来被应用于临床治疗血管狭窄的一种新技术,逐渐成为AVF狭窄的一线治疗方法。本文旨在分析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AVF狭窄的成功率及1年内通畅率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动静脉 血管成形术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血管成形术 通畅率 血管通路 血管狭窄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护理 被引量:11
12
作者 文玉先 李运梅 +5 位作者 李家莲 徐立 莫国华 韦丽玲 冯小顺 曹晶晶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第24期2279-2281,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腔内数字减影造影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瘘功能不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6例采用经皮血管腔内数字减影造影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瘘功能不良患者,在治疗前后采取个性化的护理措施,综合干预,...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腔内数字减影造影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瘘功能不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6例采用经皮血管腔内数字减影造影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瘘功能不良患者,在治疗前后采取个性化的护理措施,综合干预,并观其护理效果。结果 26例病例中,25例获得成功,成功率96.2%;成功病例3个月随访血流量均可达230~250mL以上,并发症发生率11.5%;经积极处理后,并发症均治愈,未影响内瘘的扩张效果。结论综合全面、有个性化的护理及精湛的穿刺技术是手术成功及治疗效果重要保障,并可以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扩张术 自体动静脉 血管数字减影造影 护理
下载PDF
经皮氧分压评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朱雅琳 周海成 +3 位作者 巴颖 纪东华 张涛 杜建玲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7-201,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前后的经皮氧分压(TcPO_(2))、踝肱指数(ABI)、趾肱指数(TBI)的变化,评价TcPO_(2)在评估下肢ASO患者PTA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ASO患者101例,下肢ASO患肢111例,行PTA术后2~9 ... 目的通过比较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前后的经皮氧分压(TcPO_(2))、踝肱指数(ABI)、趾肱指数(TBI)的变化,评价TcPO_(2)在评估下肢ASO患者PTA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ASO患者101例,下肢ASO患肢111例,行PTA术后2~9 d复查TcPO_(2)、ABI及TBI。根据有无T2DM分为T2DM组(n=57)及单纯ASO组(ASO,n=44)。根据术前TcPO_(2)水平分为重度缺血组(n=38)、轻度度缺血组(n=37)及正常组(Con,n=36)。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球囊扩张术组(n=56)、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组(n=37)及支架植入术组(n=18)。比较3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重度及轻度缺血组术后TcPO_(2)、ABI、TBI高于术前(P<0.05)。球囊扩张术及支架术组术后TcPO_(2)、ABI、TBI高于术前(P<0.05),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组术后ABI、TBI高于术前(P<0.05)。结论TcPO_(2)可作为评估下肢ASO行PTA疗效的临床指标之一。TcPO_(2)在评价微循环状态方面优于ABI、TB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氧分压 血管成形术
原文传递
不同球囊导管治疗下腔静脉阻塞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项军 朱耀青 +3 位作者 王岩 刘牧 梅健 屈健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球囊导管治疗肝段下腔静脉阻塞的效果和选择要点。方法 分别选用聚乙烯 18mm、2 0mm球囊和Inoue 2 4mm、2 6mm球囊对 48例肝段下腔静脉阻塞患者进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 (PTA) ,9例放置血管内支架。术前术后行下腔静脉造... 目的 探讨不同球囊导管治疗肝段下腔静脉阻塞的效果和选择要点。方法 分别选用聚乙烯 18mm、2 0mm球囊和Inoue 2 4mm、2 6mm球囊对 48例肝段下腔静脉阻塞患者进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 (PTA) ,9例放置血管内支架。术前术后行下腔静脉造影并测量、计算下腔静脉至右心房压力阶差。结果 PTA术后下腔静脉内径由 (1.9± 0 .4)mm增至 (18.3± 6.3 )mm。下腔静脉压由 (3 .14± 0 .77)kPa降至 (1.50± 0 .53 )kPa。残余压力阶差聚乙烯 18mm球囊组、2 0mm球囊组分别为 (0 .77± 0 .3 2 )kPa、(0 .62± 0 .3 5)kPa ;Inoue 2 4mm球囊组、2 6mm球囊组分别为 (0 .3 4± 0 .2 7)kPa、(0 .2 4± 0 .2 5)kPa。结论 PTA是治疗肝段下腔静脉阻塞的有效方法 ,以大腔球囊对病变部位充分扩张是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阻塞 球囊导管 血管成形术 BUDD-CHIARI综合征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置管溶栓联合高压球囊治疗动静脉内瘘急性闭塞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昶宇 叶鸣 +6 位作者 周鸿 刘莹 刘飞 殷俊 崔驰 王弼偲 周洋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9期709-711,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置管溶栓联合高压球囊治疗动静脉内瘘急性闭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超声检查诊断为前臂动静脉内瘘急性闭塞的10例患者(病例组),于超声引导下行置管溶栓联合高压球囊治疗;另选规律血液透析的成熟内瘘并正常使用...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置管溶栓联合高压球囊治疗动静脉内瘘急性闭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超声检查诊断为前臂动静脉内瘘急性闭塞的10例患者(病例组),于超声引导下行置管溶栓联合高压球囊治疗;另选规律血液透析的成熟内瘘并正常使用患者20例为对照组。观察病例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内瘘通畅情况,分析病例组术前、术后及与对照组血管内径、峰值流速、肱动脉血流量等的差异。结果病例组1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1个月、3个月10例患者动静脉内瘘均维持通畅,术后6个月1例患者动静脉内瘘吻合口发生再狭窄;无患者内瘘出现再闭塞。病例组术后狭窄处血管内径和肱动脉血流量均较术前增加,狭窄处峰值流速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组术后各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置管溶栓联合高压球囊可有效治疗前臂动静脉内瘘急性闭塞,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动静脉 闭塞 血管技术 高压球囊
下载PDF
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9
16
作者 何凡 蔡进中 +2 位作者 王露平 窦永充 陈旭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91-1195,共5页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提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手术成功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30例,其中Fontain分期Ⅱ期患者11例,Ⅲ期患者7例,Ⅳ期患者12例,...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提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手术成功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30例,其中Fontain分期Ⅱ期患者11例,Ⅲ期患者7例,Ⅳ期患者12例,观察所有患者术中血管再通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30例患者45支血管行PTA,成功开通42支血管,手术成功率为93.3%。开通血管中行超声斑块消融术血管10支,超声斑块消融+球囊成形术血管20支,超声斑块消融+球囊成形术+支架植入术血管12支。27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其中FontainⅡ期患者11例(11/11),Ⅲ期患者7例(7/7),Ⅳ期患者9例(9/12)。FontainⅡ、Ⅲ期患者术后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期患者术后临床有效率高于Ⅳ期患者(P<0.05)。30例患者中仅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无死亡患者。结论:多种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应用可以提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手术成功率;P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血管成形术 超声斑块消融术 球囊成形术
下载PDF
经皮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联合溶栓治疗对主髂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踝肱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牛国浩 钱俊甫 李书旺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51-354,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PTA)联合溶栓治疗对主髂动脉狭窄或闭塞(ASOD)患者踝肱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06至2015-06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ASOD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组和PTA联合溶栓治疗组,每组50例。结...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PTA)联合溶栓治疗对主髂动脉狭窄或闭塞(ASOD)患者踝肱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06至2015-06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ASOD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组和PTA联合溶栓治疗组,每组50例。结果:PTA联合溶栓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组,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组和PTA联合溶栓治疗组术后踝肱指数、步行距离明显高于术前,PTA联合溶栓治疗组术后踝肱指数、步行距离明显高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组和PTA联合溶栓治疗组1、2、3年累积通畅率、保肢率基本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外科手术比较,PTA联合溶栓治疗ASOD也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且可有效减少患者手术创伤及并发症,有利于患者身体恢复及提高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支架成形术 溶栓 主髂动脉闭塞 踝肱指数
下载PDF
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糖尿病足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9
18
作者 郑春艳 杨玉金 +1 位作者 文玉梅 李爱萍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6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7例糖尿病足患者均行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并行术前护理、术后护理。结果 27例患者中,术后空腹血糖4.8~8.8(6.2±0.6...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7例糖尿病足患者均行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并行术前护理、术后护理。结果 27例患者中,术后空腹血糖4.8~8.8(6.2±0.6)mmol·L-1,餐后2h血糖8.6~14.3(10.2±0.7)mmol·L-1;术后均未出现感染、穿刺点血肿、假性动脉瘤形成、粥样斑块脱落等并发症。2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3~12(8.6±0.6)个月,足背动脉搏动恢复、下肢缺血症状明显改善和溃疡愈合23例(85.2%);截肢4例(14.8%),但残端愈合良好。结论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糖尿病足采取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使血糖平稳,促进患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血管球囊扩张成形术 支架置入术 护理
下载PDF
下肢动脉闭塞症腔内治疗后再狭窄的反思 被引量:7
19
作者 包俊敏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2期71-72,共2页
近年来,随着腔内治疗技术的发展,以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和支架植入术为代表的血管腔内治疗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最初的治疗髂... 近年来,随着腔内治疗技术的发展,以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和支架植入术为代表的血管腔内治疗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最初的治疗髂动脉短段病变(TASCA),逐渐向肢体更远端的血管拓展,向更长、更复杂的病变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再狭窄 治疗 治疗技术 治疗效果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覆膜支架 血管成形术 支架植入术 病变 支架再狭窄
下载PDF
两种入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或闭塞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浩 刘娟 刘运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9年第7期488-492,共5页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经桡动脉远心端入路以及头静脉近心端逆血流入路2种不同的穿刺方式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狭窄或闭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11月于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和成都市第一人...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经桡动脉远心端入路以及头静脉近心端逆血流入路2种不同的穿刺方式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狭窄或闭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11月于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和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拟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erctu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的AVF狭窄或闭塞患者63例。在治疗过程中,按分配床位单、双数,将患者分为2组,采取不同的穿刺入路方式,即超声引导下经桡动脉远心端入路(动脉组)和头静脉近心端逆血流入路(静脉组)对患者进行手术,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随访一年内的一期通畅率。结果动脉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1.88%)高于静脉组(9.68%),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组导丝通过率(100.00%)与静脉组(83.87%)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组患者PTA术后第3、6、9、12个月一期通畅率分别为100.00%、83.87%、77.42%、70.97%,静脉组分别为100.00%、80.77%、76.92%、73.07%,两组间一期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桡动脉远心端穿刺入路治疗AVF狭窄或者闭塞的导丝通过率高,术后通畅率尚可,可作为PTA治疗AVF狭窄或闭塞的重要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入路 血管成形术 动静脉瘘失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