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1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微创治疗脊柱结核 被引量:21
1
作者 黄志刚 王耀 +2 位作者 詹子睿 朱文科 李红春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24期45-46,共2页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刺介入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3月~2010年1月,在全身应用抗结核药物及支具外固定的基础上,通过CT引导对所收治的31例脊柱结核患者,经皮穿刺置管灌注引流和持续局部抗结核药物冲洗病灶。结果:所有...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刺介入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3月~2010年1月,在全身应用抗结核药物及支具外固定的基础上,通过CT引导对所收治的31例脊柱结核患者,经皮穿刺置管灌注引流和持续局部抗结核药物冲洗病灶。结果:所有病例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经过20~72d的置管持续灌注引流及局部灌注抗结核药物治疗,随访5~28个月,定期X线与CT检查显示,全部患者的病灶均愈合,病变无复发。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化疗技术,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脊柱结核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引流 局部化疗
下载PDF
CT引导经皮脊柱内窥镜病灶清除加置管治疗胸腰椎脊柱感染 被引量:14
2
作者 孙海涛 关家文 +4 位作者 马宗雷 韩大鹏 张洪涛 刘维财 魏帅帅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年第3期266-268,共3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脊椎内窥镜技术治疗胸腰椎脊柱感染的方法和疗效。方法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诊断明确的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6例,胸腰椎布鲁氏杆菌病7例,腰椎结核4例。在CT引导下定位穿刺病灶,置入扩张套管建立工作通道,单纯放置...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脊椎内窥镜技术治疗胸腰椎脊柱感染的方法和疗效。方法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诊断明确的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6例,胸腰椎布鲁氏杆菌病7例,腰椎结核4例。在CT引导下定位穿刺病灶,置入扩张套管建立工作通道,单纯放置双腔引流管或内窥镜下清除病灶并置入双腔引流管;术后通过双腔引流管注入药物灌洗引流,配合口服或静脉药物治疗。结果 17例获得10~24个月的随访,椎间隙感染和布鲁氏杆菌病均治愈,腰椎结核治愈3例、好转1例。结论 CT引导经皮脊椎内窥镜病灶清除加置管技术操作简便、安全、微创,是治疗胸腰椎脊柱感染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感染 CT引导 脊椎内窥镜 引流 局部化疗
原文传递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结合抗痨治疗结核性髂腰肌脓肿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兴 马远征 薛海滨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4期359-361,共3页
目的 评价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 (PCD)结合全身抗痨治疗结核性髂腰肌脓肿的适应证和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分析 1997年 2月~ 2 0 0 1年 10月PCD治疗的结核性髂腰肌脓肿 36例 (4 8个脓肿 ) ,影像学证实脊柱结核者 34例 ,椎体破坏... 目的 评价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 (PCD)结合全身抗痨治疗结核性髂腰肌脓肿的适应证和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分析 1997年 2月~ 2 0 0 1年 10月PCD治疗的结核性髂腰肌脓肿 36例 (4 8个脓肿 ) ,影像学证实脊柱结核者 34例 ,椎体破坏轻 ,不伴严重后凸畸形、椎体不稳或截瘫。抗结核化疗时间 1年~ 1 5年。 结果 引流时间 8天~ 30天 ,平均14天 ,脓肿首次治愈率 85 4 % (4 1 4 8) ,失败 7个 ,3个脓肿复发经再次置管引流后缓解 ,3例 (4个脓肿 )椎体病变加重 ,予以切开手术治疗。其中 2 5例随防 14月~ 5年 ,平均 4 0月 ,远期治愈率 92 % (2 3 2 5 ) ,2例复发 ,予以手术治疗。未见病变椎体高度丢失或严重后凸畸形。未见严重并发症。 结论 脊柱结核合并髂腰肌脓肿 ,若椎体破坏轻、无椎管受累、以脓肿病变为主 ,B超引导下PCD结合抗痨化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流 髂腰肌脓肿 结核性脓肿 脊柱结核
下载PDF
经皮置管负压冲洗联合内镜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胰腺坏死组织感染 被引量:10
4
作者 童智慧 王震龙 +7 位作者 李维勤 李刚 吴丛业 邹磊 周晶 汪志明 李宁 黎介寿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152-156,共5页
目的观察经皮置管负压冲洗联合内镜引流(PCD+NPI+ED)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胰腺坏死组织感染(IPN)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经PCD+NPI+ED联合技术治疗的17例合并IPN的SA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治疗... 目的观察经皮置管负压冲洗联合内镜引流(PCD+NPI+ED)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胰腺坏死组织感染(IPN)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经PCD+NPI+ED联合技术治疗的17例合并IPN的SA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治疗过程及预后。结果17例患者IPN确诊距发病时间为(26.9±7.9)d。13例革兰阴性菌感染,3例革兰阳性菌感染,1例侵袭性真菌感染。首次PCD+NPI治疗距发病时间为(34.8±11.6)d。B超引导下置管1例,CT引导下置管8例,B超和CT联合引导下置管8例,每例患者平均所置负压冲洗引流管为(3.5±1.2)根。首次ED治疗距首次PCD+NPI时间为(26.7±9.6)d,每例患者平均ED治疗(2.1±0.9)次。2例中转剖腹手术引流,距确诊IPN时间分别为24d和56d。17例患者均无PCD+NPI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第1例患者在ED治疗过程中发生出血,ED治疗后2例并发十二指肠瘘,1例并发高位空肠瘘,1例并发降结肠瘘,2例腹腔出血。无新发脏器功能障碍和脓毒血症。1例在PCD+NPI+ED联合治疗前即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和脓毒血症,虽中转剖腹手术引流仍无法有效控制脓毒血症而病死。结论PCD+NPI+ED联合技术可使IPN患者避免剖腹手术引流,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引流 内镜引流 手术引流
原文传递
重症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临床治疗流程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隆云 郭新华 +1 位作者 刘大为 张威威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65-567,共3页
目的探索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流程,寻找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ICU1999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5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病人在治疗期间未接受任何介入或手术治疗,病死率为11.1%(3/26),1例... 目的探索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流程,寻找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ICU1999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5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病人在治疗期间未接受任何介入或手术治疗,病死率为11.1%(3/26),1例出现肠穿孔,发生率为3.8%(1/26)。22例病人在治疗期间至少接受1次CT下经皮置管引流(PCD),其中19例(88.6%)在PCD术前后接受了手术治疗。所有接受PCD治疗病人3d后体温下降,有效率为77.3%(17/22),病死率为22.7%(5/22),1例PCD术后出现腹腔内出血,发生率为4.5%(1/22)。28例病人在治疗期间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1例胆源性胰腺炎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1例胆源性胰腺炎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ST),16例因非手术治疗失败或PCD治疗7 d后仍发热,行外科坏死组织清除术。总的手术治疗病人病死率为35.7%(10/28),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46.4%(13/28)。逻辑回归分析提示,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是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重症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治疗是综合性的。梗阻性胆源性胰腺炎应积极手术解除梗阻。非梗阻性胰腺炎早期应积极采取非手术治疗。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出现持续高热、病情进展者,应采取PCD引流与手术相结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引流 手术干预
原文传递
经皮置管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胰腺坏死组织感染34例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童智慧 李维勤 +10 位作者 虞文魁 王新颖 叶向红 聂垚 柯路 徐晓帆 鲁俊 倪海滨 孙加奎 李宁 黎介寿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41-1044,共4页
目的分析经皮置管引流(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PCD)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合并胰腺坏死组织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应用PCD治... 目的分析经皮置管引流(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PCD)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合并胰腺坏死组织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应用PCD治疗34例胰腺坏死组织感染的临床资料。根据PCD治疗效果将34例SAP病人分为PCD治疗成功组和PCD治疗变更组,比较两组病人全身状况、局部病变以及PCD治疗过程的差异。结果19例经PCD治疗成功,成功率55.9%。两组病人胰腺坏死组织感染的CT密度平均值、CT分布范围值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胰腺坏死组织感染的CT密度平均值和CT分布范围值均为PCD治疗胰腺坏死组织感染的影响因素,其值越大,失败的风险性越高,不适合行PCD治疗。反之则建议首选PCD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胰腺坏死组织感染 引流
原文传递
细菌性肝脓肿经皮穿刺置管引流与细针抽吸疗效比较 被引量:7
7
作者 刘强 曹锋 +1 位作者 王亚军 刘家峰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0年第10期1083-1086,共4页
目的比较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PCD)与经皮细针抽吸(percutaneous needle aspiration,PNA)治疗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科1989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6例细菌性肝脓肿的临... 目的比较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PCD)与经皮细针抽吸(percutaneous needle aspiration,PNA)治疗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科1989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6例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资料,其中经皮穿刺治疗(包括PCD与PNA)96例,分别为PCD组(n=56)和PNA组(n=40),比较2组间治疗成功率、并发症率、死亡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2组患者间性别、年龄、有无糖尿病、白蛋白水平及脓肿的部位、个数、大小、来源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D组与PNA组并发症率、死亡率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79%比2.50%,P=1.000;1.79%比2.50%,P=1.000;(19.2±13.1)d比(20.2±12.9)d,P=0.887〕,但PCD组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PNA组(96.43%比75.00%,P=0.002)。对于直径小于5 cm的单发肝脓肿,PNA组与PCD组治疗成功率相当(13/13比16/17,P=1.000)。结论 PCD治疗细菌性肝脓肿较PNA更加有效,对于直径小于5 cm的单发肝脓肿,PNA是可选的替代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肝脓肿 引流 细针抽吸 并发症
原文传递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盆腔腹膜后坏死组织感染的治疗 被引量:6
8
作者 童智慧 吴丛业 +5 位作者 李维勤 李刚 张璐瑶 叶向红 李宁 黎介寿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23-326,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盆腔腹膜后坏死组织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2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收治的5例合并盆腔腹膜后坏死组织感染的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全身综合治疗联合局部治疗。结果...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盆腔腹膜后坏死组织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2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收治的5例合并盆腔腹膜后坏死组织感染的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全身综合治疗联合局部治疗。结果综合治疗:5例患者均行肠内营养支持,3例机械通气,3例持续血液滤过;针对小网膜囊、十二指肠旁、肾周间隙的胰腺坏死组织感染,5例患者均采用分步引流策略,先行CT或B超引导下经皮置管引流,然后中转开腹手术引流;合并胰腺坏死组织出血的4例患者经动脉栓塞止血和(或)“三明治”法填塞止血成功。局部治疗:针对盆腔腹膜后坏死组织感染,5例患者均在中转开腹后采取CT引导下经臀经皮置管引流治疗,穿刺距入院时间平均为38.4d,坏死组织CT密度值平均为24.4Hu(20~28Hu)。5例患者均在中转开腹手术后穿刺并一次性置管成功,引流管留置平均时间为21d。患者经臀经皮置管引流后体温及WBC计数均下降,复查CT示盆腔腹膜后坏死组织引流干净,患者痊愈出院。5例患者平均ICU治疗时间为(47±20)d,平均总住院时间为(884±34)d,平均住院费用为(1863424±15467)元。随访至2012年5月,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复发。结论分步引流策略联合CT引导下经臀经皮置管引流是SAP合并盆腔腹膜后坏死组织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引流 盆腔腹膜后 坏死组织感染 引流
原文传递
经皮置管与负压冲洗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胰腺坏死组织感染 被引量:5
9
作者 童智慧 吴丛业 +5 位作者 李维勤 李刚 张璐瑶 聂垚 李宁 黎介寿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302-305,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置管加负压冲洗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胰腺坏死组织感染(IPN)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治疗的71例SAP合并IP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采取的置管引流方式分为经皮置管引流(PCD)组(52... 目的观察经皮置管加负压冲洗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胰腺坏死组织感染(IPN)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治疗的71例SAP合并IP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采取的置管引流方式分为经皮置管引流(PCD)组(52例)和PCD+负压冲洗(NPI)组(19例)。PCD组置入猪尾巴引流管间断冲洗引流IPN;PCD+NPI组置入负压冲洗引流管持续负压冲洗引流IPN。中转开腹手术指征为置管引流3d后全身情况无改善;出现脓毒性休克、腹腔大出血、消化道瘘等并发症;引流3周后IPN缩小的范围≤1/2。结果PCD+NPI组中转开腹手术率为15.8%(3/19),明显低于PCD组48.1%(25/52,P〈0.05);内镜引流7例(36.8%),明显多于PCD组0例(P〈0.01);首次置管距中转开腹手术时间为(22±11)d,明显晚于PCD组的(10±6)d(P〈0.05)。两组每例平均置管次数及置管根数、开腹手术次数、开腹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CD+NPI组病死率为15.8%(3/19),PCD组为13.5%(7/5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D+NPI组患者的ICU治疗天数、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低于PC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D+NPI可有效降低IPN患者中转开腹手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引流 引流 内镜引流 手术引流
原文传递
经皮置管引流前行腹腔穿刺引流治疗合并液体积聚的急性胰腺炎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超 汤礼军 +4 位作者 黎鹏武 刘彦 周福荣 辜小丹 郑晓博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407-408,共2页
2010年van Santvooa等[1]的一项著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建立了完整的治疗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升阶梯治疗(step-up approach)方法,替代了传统的开腹坏死组织清除术,并作为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主要方法.这种阶梯式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 2010年van Santvooa等[1]的一项著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建立了完整的治疗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升阶梯治疗(step-up approach)方法,替代了传统的开腹坏死组织清除术,并作为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主要方法.这种阶梯式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经皮置管引流(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PCD)以及微创腹膜后坏死组织清除术.目前,因其具备现代损伤控制学说的理念[2],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关研究屡见报道.根据亚特兰大修订的2012版AP分类标准[3],AP早期常合并急性胰周液体积聚(acute peripancreatic fluid collections,APFC).本研究提出了在PCD前进行腹腔穿刺引流(abdominal paracentesis drainage,APD)的新阶梯式治疗AP合并APFC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流 腹腔穿刺引流 急性胰腺炎 引流治疗 液体积聚 坏死组织清除术 前瞻性队列研究 阶梯式治疗
原文传递
早期置管引流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国平 敬敏 刘勇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535-538,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置管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胰周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对SAP局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17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SAP患者共42例。观察组25例,早期经皮置管引流胰周积液;对照组17例,行... 目的:探讨早期置管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胰周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对SAP局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17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SAP患者共42例。观察组25例,早期经皮置管引流胰周积液;对照组17例,行内科保守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组间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血液指标变化、治疗有效率及局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恢复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总体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40%,低于对照组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置管引流胰周积液可加快SAP患者恢复,明显降低SAP局部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引流 胰周积液 并发症 治疗
原文传递
CT引导下经皮置管引流治疗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有关问题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一邨 姚欣敏 +2 位作者 蒲光春 黄江涛 杨森华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8期686-688,共3页
目的总结CT引导经皮置管引流(PCD)对急性胰腺假性囊肿(PPC)的有关问题。方法通过检索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分析总结其适应证、使用时机、技术操作、并发症、疗效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该术式可及早用于急性PPC,预防和减少后者因传... 目的总结CT引导经皮置管引流(PCD)对急性胰腺假性囊肿(PPC)的有关问题。方法通过检索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分析总结其适应证、使用时机、技术操作、并发症、疗效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该术式可及早用于急性PPC,预防和减少后者因传统的等待观察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手术操作方法简单、并发症少、疗效好,已取代某些开腹手术。加用生长抑素更可缩短疗程。部分患者术后处理可在门诊进行,更节省费用。结论本术式系简单而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且费用较低。认真掌握适应证,进一步改进设备和操作技术,疗效将进一步提高,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假性囊肿 CT引导 引流 治疗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置管引流联合无水酒精硬化治疗较大肝囊肿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瑞敏 王义成 +2 位作者 温德惠 罗兵 张力维 《中国医疗设备》 2014年第8期156-157,148,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置管引流联合无水酒精硬化治疗较大肝囊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8例原发性肝囊肿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置管引流,再使用无水酒精硬化治疗较大肝囊肿。结果 28例患者共35个囊肿,直径10.3~19.8 cm,平均16.3 cm;穿刺成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置管引流联合无水酒精硬化治疗较大肝囊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8例原发性肝囊肿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置管引流,再使用无水酒精硬化治疗较大肝囊肿。结果 28例患者共35个囊肿,直径10.3~19.8 cm,平均16.3 cm;穿刺成功共35例,成功率100%;放置8F胆道外引流管35根,随访3月~2年,34个囊肿治愈,治愈率97.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置管引流联合无水酒精硬化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较大肝囊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囊肿 引流 超声引导 硬化治疗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超声引导经皮置管引流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蔡虹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7年第17期3296-3297,共2页
回顾性分析10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取超声引导经皮置管引流治疗进行分组;对照组51例,采取专科常规治疗;观察组53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超声引导经皮置管引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淀粉酶、腹腔淀... 回顾性分析10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取超声引导经皮置管引流治疗进行分组;对照组51例,采取专科常规治疗;观察组53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超声引导经皮置管引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淀粉酶、腹腔淀粉酶、白细胞计数、心率水平及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后,观察组血淀粉酶、腹腔淀粉酶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心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χ~2检验,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77.36%,显著大于对照组的50.98%,并发症发生率为20.75%,显著小于对照组的50.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引导经皮置管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显著,可较快控制血淀粉酶、腹腔淀粉酶水平,创伤性小,并发症发生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引流 超声引导
下载PDF
经皮置管引流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和问题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占良 康鹏程 崔云甫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26期4215-4220,共6页
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并发症多,病情变化复杂,死亡率高的急腹症.自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与微创化治疗后,预后大为改观.经皮置管引流(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PCD)可以作为一种微创升阶梯治疗的确切治... 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并发症多,病情变化复杂,死亡率高的急腹症.自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与微创化治疗后,预后大为改观.经皮置管引流(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PCD)可以作为一种微创升阶梯治疗的确切治疗SAP的手段,亦可作为内科保守与开腹坏死组织清除术治疗之间的转化桥梁.对腹腔游离积液、后腹膜坏死感染及胰腺假性囊肿等SAP各种局部并发症均有治疗作用,可使SAP患者延迟至坏死组织包裹明确后再进行确定性手术.临床应根据病灶位置、数量、积液的黏稠度采用不同口径、不同途径的治疗.浅部可采用超声引导;深部应采用CT引导.置管后应加强护理,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及时冲洗,及时调整引流管位置,是维持经皮置管引流有效的必要措施.当引流液逐渐少于10 mL/d,影像学证实病灶已消失时,是拔出引流管的最佳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胰腺炎 引流 治疗
下载PDF
超声引导置管引流与常规手术切开引流治疗乳腺脓肿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硕 史昌乾 +2 位作者 廖威 朱江 赵岩 《武警医学》 CAS 2014年第9期882-885,共4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穿刺置管引流与常规手术切开引流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1例乳腺脓肿患者,随机分成超声引导置管引流组(35例,简称置管组)和常规手术切开引流组(36例,简称常规组),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体温恢复正常...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穿刺置管引流与常规手术切开引流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1例乳腺脓肿患者,随机分成超声引导置管引流组(35例,简称置管组)和常规手术切开引流组(36例,简称常规组),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血象恢复正常时间、疼痛评分、换药次数、脓腔愈合时间、瘢痕长度、切口外观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置管组的手术时间(30.54±12.17)min、术中出血量(6.13±1.83)ml,均少于常规组(39.28±14.36)min,(14.27±3.2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血象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置管组在疼痛评分、换药次数、脓腔愈合时间、瘢痕长度和切口外观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常规组(P<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液化相对完全的乳腺脓肿,经皮置管引流可缩短疗程,减轻痛苦,保护乳房美观,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脓肿 超声引导 引流
下载PDF
经皮穿刺引流肝包虫囊肿
17
作者 罗福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1990年第2期59-60,共2页
经皮穿刺肝包虫囊肿既往一直视为禁忌,因为可能并发过敏性休克及/或包子囊在腹腔内播散。在首选外科引流的前提下,经皮穿刺引流肝脓肿及其它肝内含液性病变的经验,也可用于治疗肝包虫囊肿。
关键词 肝包虫囊肿 穿刺引流 含液性病变 过敏性休克 肝脓肿 包虫病 外科引流 腹部超声检查 引流 引流
下载PDF
经皮置管引流与切开引流术治疗急性乳腺炎的效果观察
18
作者 史毓灵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0期41-43,共3页
针对急性乳腺炎患者实施手术治疗,重点将分析经皮置管引流术的应用情况,并且与切开引流术进行对比,致力于提升治疗疗效。方法:针对60例急性乳腺炎患者为对象,就诊时间在2021年1月-2022年6月,对照组为切开引流术,观察组为经皮置管引流,... 针对急性乳腺炎患者实施手术治疗,重点将分析经皮置管引流术的应用情况,并且与切开引流术进行对比,致力于提升治疗疗效。方法:针对60例急性乳腺炎患者为对象,就诊时间在2021年1月-2022年6月,对照组为切开引流术,观察组为经皮置管引流,对比手术的进展和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治疗效果总体情况更优,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手术后康复期情况中,如炎症消退,切口愈合以及住院时间中,观察组用时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此外,在临床症状的改善中,重点分析了疼痛、红肿、脓肿和肿物四个方面,可见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更优,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大(P<0.05)。最后,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为80.00%,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经皮置管引流对于急性乳腺炎患者,改善创口情况,且缩短了住院时间,提升了治疗疗效,有助于患者取得良好的近期成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引流 急性乳腺炎 临床症状 引流
下载PDF
肝脓肿置管引流的观察及护理
19
作者 路华英 李军谦 余炜茜 《人民军医》 北大核心 1991年第S1期34-35,共2页
我院1988年3月~1989年12月对16例肝脓肿经皮置管引流,取得较好疗效,16例均治愈,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 16例患者中,男15例,女1例,年龄10~68岁。阿米巴肝脓肿9例,细菌性肝脓肿7例,病程1周~8个月,置管引流时间5~12天。
关键词 肝脓肿引流 细菌性肝脓肿 引流 阿米巴肝脓肿 穿刺点 操作 穿刺操作方法 抗阿米巴药物 进针方向 用可
下载PDF
鼻胆管引流负压吸引联合经皮置管引流治疗LC术后胆漏疗效分析
20
作者 刘军辉 李小军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29期46-47,49,共3页
目的:探析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后胆漏采用鼻胆管引流负压吸引联合经皮置管引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胆漏患者20 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情况。结果:20 例LC 术后胆漏... 目的:探析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后胆漏采用鼻胆管引流负压吸引联合经皮置管引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胆漏患者20 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情况。结果:20 例LC 术后胆漏患者均成功治愈;患者住院时间10~15 d,平均12.2 d,随访3 个月后,未见胆漏再发情况。患者术后第2 天的胆汁引流量明显小于术后第1 天,患者治疗后的平均总胆红素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采用鼻胆管引流负压吸引联合经皮置管引流治疗,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的不适症状,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 鼻胆引流负压吸引 引流 术后胆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