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与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对比
1
作者 朱耀军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将后路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应用于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102例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探讨将后路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应用于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102例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后路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观察组采用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比较2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4%,高于对照组的7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失血总量、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工作中应用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较后路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能够改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并降低其VAS评分,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促进其疾病康复,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后路切开椎弓系统固定 椎弓系统复位固定 单节段
原文传递
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后椎体“空壳现象”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王建金 《颈腰痛杂志》 2018年第5期565-567,共3页
目的进行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后椎体"空壳现象"Logistic回归分析,为提升胸腰椎骨折手术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15-01-2017-01于我院行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12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 目的进行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后椎体"空壳现象"Logistic回归分析,为提升胸腰椎骨折手术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15-01-2017-01于我院行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12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通过CT图像观察椎体"空壳现象"发生情况,将出现"空壳现象"患者设为观察组,未发生者设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病历资料,调查性别、年龄、合并骨质疏松等,通过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术后椎体"空壳现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24例患者术后12个月内出发生椎体"空壳现象"现象72例,发生率58.06%;两组合并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程度、骨折类型、椎体复位程度、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合并慢性疾病等因素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椎体压缩程度≥50%、合并骨质疏松症、年龄≥60岁,均是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后椎体"空壳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后椎体"空壳现象"发生率较高,椎体压缩程度≥50%、年龄≥60岁、合并骨质疏松症均会增加其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椎弓系统复位固定 胸腰椎骨折 椎体“空壳现象”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治疗后椎体空壳体积改变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蒋国华 孙贤杰 +7 位作者 张新根 江孝龙 石钢 邸薇宁 翁科迪 范杰 闫金库 盛春华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5期523-527,共5页
目的探究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外科治疗后椎体空壳体积改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浙江省荣军医院收治的90例脊柱爆裂性骨折外科治疗后椎体空壳体积改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观察组。并回顾性分析同期收治的90例... 目的探究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外科治疗后椎体空壳体积改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浙江省荣军医院收治的90例脊柱爆裂性骨折外科治疗后椎体空壳体积改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观察组。并回顾性分析同期收治的90例外科治疗后椎体空壳体积未改变的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外科治疗后椎体空壳体积改变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ol,BMI)、合并慢性疾病、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程度、骨折撑开复位、椎体复位程度和骨块再吸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36、6.035、8.427、6.883、5.182、6.921、4.273、8.427,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合并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程度高、骨折过渡撑开为外科治疗后椎体空壳体积改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龄、合并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程度高、骨折过渡撑开为外科治疗后椎体空壳体积改变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对高危患者加强监测,以积极采取治疗措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爆裂性骨折 后路椎弓系统复位固定 空壳现象 因素
原文传递
经后入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后对胸腰椎骨折并发骨缺损的因素 被引量:1
4
作者 邵巍 《西藏医药》 2021年第6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TF)经后入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后并发骨缺损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2月收治的TF患者138例,均行经后入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统计术后12个月内并发骨缺损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TF)经后入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后并发骨缺损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2月收治的TF患者138例,均行经后入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统计术后12个月内并发骨缺损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138例TF患者中有23例发生骨缺损(16.67%);经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椎体压缩程度越重、伤椎过度撑开、椎间盘不完整、伤椎未置钉是TF患者术后并发骨缺损的影响因素。结论TF经后入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后并发骨缺损,与受术前椎体压缩程度成正比、其影响因素与伤椎过度撑开、椎间盘不完整、伤椎未置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后入路 椎弓系统复位固定 骨缺损 椎体压缩程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