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选择性神经阻滞联合经皮后路内镜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
作者 吴昌兵 魏亚 +4 位作者 马维邦 林博颖 代云磊 卢乾威 沈茂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3-50,共8页
目的观察选择性神经阻滞联合经皮后路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共22例接受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数据。记录术前1 d及术后1 d、1个月、3个月、6个月、1... 目的观察选择性神经阻滞联合经皮后路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共22例接受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数据。记录术前1 d及术后1 d、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JO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部残疾指数评分(neck disability index scores,NDI),所有数据导入SPSS 26.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定量数据表示为均值±标准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时间点颈部VAS、手臂VAS、JOA和NDI评分。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术后各时间点各类评分和手术前第1天评分。P<0.05被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最后一次随访时采用改良后的MacNab标准记录以评估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手术均在超声引导下选择性神经阻滞联合内镜操作下成功完成。总手术平均时间为125.6 min。术中失血量为2~100 mL,平均出血量为19.1 mL。所有患者均接受随访,时间为15~33个月,平均为24.1个月。患者均未出现脊髓、神经根、血管损伤、硬膜撕裂或其他并发症。术后各时间段VAS评分与术前VAS评分相比,颈部、上臂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而术后JOA评分明显提高(P<0.05),术前NDI评分与术前评分相比明显降低(P<0.05)。在最后一次随访中,改良后的MacNab标准显示15例优、5例良、2例中、0例差,优良率为91%。术后磁共振成像和颈椎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重建表明,椎间盘被充分切除,手术节段神经根受压解除。结论对于诊断不明确的患者,诊断性SNRB可能是确定颈神经根性疼痛来源的有利的方法。在SNRB的指导下,PPECD是治疗诊断颈神经根病的有效和安全的选择,近期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神根阻滞 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根型椎病
下载PDF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经皮内镜颈椎间盘切除术的早期疗效 被引量:2
2
作者 姚莉 余利鹏 +2 位作者 朱莉莉 周小花 周燕 《西部医学》 2021年第12期1813-1816,1825,共5页
目的采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NM)经皮内镜颈椎间盘切除术(PECD)及其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早期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2例,根据患者是否接受NM监测将其分为监测组(n=46)与非监测组(n=46)。... 目的采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NM)经皮内镜颈椎间盘切除术(PECD)及其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早期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2例,根据患者是否接受NM监测将其分为监测组(n=46)与非监测组(n=46)。给予监测组患者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PECD治疗,给予非监测组患者单纯PECD治疗。对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前后颈部与上肢VAS评分、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患者住院时间较非监测组显著缩短(P<0.05);两组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其颈部VAS评分及上肢疼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两组间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非监测组(P<0.05)。结论对实施PECD的患者给予NM监测治疗有助于患者早期康复,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疗效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式神电生理监测 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椎病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61
3
作者 李兴艳 张津铭 +3 位作者 叶亚平 李文凯 鲍远 陈安民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年第5期467-469,共3页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出症的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1—2014-01诊治的2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142例,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136例。结果椎...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出症的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1—2014-01诊治的2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142例,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136例。结果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出血量多和时间短,并发症多,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3个月和6个月Macnab标准优良率2组比较,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优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术式都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但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理想的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椎板开窗髓核摘除
原文传递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后复发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30
4
作者 姜宇 袁磊 +7 位作者 郭昭庆 李危石 陈仲强 齐强 曾岩 孙垂国 钟沃权 孙卓然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后复发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后复发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8年12月46例PELD术后复发性单节段LDH行TLIF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初次行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31例(PETD组),初次行经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15例(PEID组)。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围术期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水平、围术期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等。结果PETD组翻修术中出血量(239.7±91.8)ml,PEID组(235.3±47.9)ml;PETD组翻修术后引流量(483.4±248.0)ml,PEID组(342.7±99.0)ml。翻修手术时5例发生脑脊液漏,均发生在PETD组。PETD组7例(22.6%)术后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加重,PEID组仅2例(13.3%)。46例术后随访(34.8±9.2)月,末次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症状复发和再次翻修手术,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29分法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00),PEID、PETD组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优良率分别为93.3%(14/15)、93.5%(29/31)。结论TLIF治疗PELD术后复发性单节段LDH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 椎间孔入路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椎板间入路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翻修手
下载PDF
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慢性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王建 周跃 +2 位作者 李长青 张正丰 张年春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0-403,共4页
目的评价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6月-2008年5月,收治52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腰痛患者,经低压椎间盘造影诊断为... 目的评价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6月-2008年5月,收治52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腰痛患者,经低压椎间盘造影诊断为椎间盘源性疼痛。其中男15例,女37例;年龄29~46岁,平均38.2岁。慢性腰痛病程6~110个月,平均32.1个月。经MRI检查显示共有108个T2像低信号的"黑椎间盘",按信号异常椎间盘节段分布:L2、33个,L3、417个,L4、548个,L5~S140个。经造影显示为阳性,并行透视或术中CT证实椎间盘后方纤维环撕裂的有79个椎间盘,行PELD治疗。于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末次随访时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每节段手术时间21~36min,平均30.7min;术后住院时间2~5d,平均3.7d。术后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5例术后当天出现一过性神经麻痹,未行特殊处理,末次随访时症状消失。5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7.3个月。腰痛VAS评分术前为(7.34±1.52)分,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3.62±0.92)分和(1.57±0.4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11例,良23例,可13例,差5例,优良率65.38%。结论初步研究提示PELD安全有效,可用于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慢性腰痛 椎间盘源性疼痛 椎间盘造影
原文传递
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书中 王以朋 余可谊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5期1041-1043,共3页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14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椎间盘造影证实14个椎间盘后方纤维环均撕裂,行PELD治疗。比较术前、术后...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14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椎间盘造影证实14个椎间盘后方纤维环均撕裂,行PELD治疗。比较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前、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60120(96±18.1)min,术中出血量1030(16±8.6)m L。住院时间39(4.6±1.3)d。14例均获随访,时间212(6.9±4.3)个月。术中未发生脑脊液漏、脊髓神经损伤。VAS术前为610(7.9±1.8)分,术后为03(1.8±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DI术前为52.0%85.1%(78.1±17.3)%,末次随访时为10.8%24.1%(16.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7例,良6例,可1例。结论 PELD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特点,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中老年 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造影
下载PDF
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微创治疗腋下型L_5S_1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5
7
作者 陈果 曾建成 +6 位作者 宋跃明 孔清泉 聂鸿飞 王贤帝 李柱海 蒋虎山 裴福兴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169-1175,共7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微创治疗腋下型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2年6月,采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微创治...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微创治疗腋下型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2年6月,采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微创治疗腋下型L5S1椎间盘突出症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13~53岁,平均33.5岁。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改良MacNab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本组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5.5个月。平均手术时间(61.4±12.6)min。术中平均透视时间(0.5±0.3)S。32例患者术后腰腿痛、感觉肌力减退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术前,术后1d,术后1、3、6、12个月腰痛VAS评分分别为(6.00±1.46),(3.81±0.75),(1.88±1.15),(0.81±1.05),(0.63±0.62),(0.25±0.45);腿痛VAS评分分别为:(7.88±0.81),(2.88±1.45),(2.13±1.02),(1.38±0.62),(0.88±0.62),(0.81±0.54)。术前、术后1、3、6、12个月ODI评分分别为(47.63±9.91),(38.4±10.46),(26.75±6.88),(13.81±5.95),(9.19±6.04)。术前与术后多时段腰腿痛评分及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个月时用改良MacNab评价疗效,优良率90.6%。[结论]经皮内镜椎板间人路椎间盘切除术微创治疗腋下型L5S1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中透视少,暴露清楚,便于保护神经结构,减压彻底,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其近期疗效确切,远期结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腰椎 微创外科手 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椎板间入路
原文传递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4
8
作者 赵祥 何升华 +1 位作者 丁浩 方俊 《临床骨科杂志》 2014年第5期505-507,共3页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10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椎间盘造影证实12个椎间盘后方纤维环均撕裂,行PELD治疗。比较术前、术后疼痛视...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10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椎间盘造影证实12个椎间盘后方纤维环均撕裂,行PELD治疗。比较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前、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30—60(42±15.5)min。住院时间5-7(5.6±0.7)d。10例均获随访,时间12—20(15.4±3.3)个月。术中未发生脑脊液漏、脊髓神经损伤。VAS术前为6-9(7.5±0.8)分,术后为0-3(1.4±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DI术前为40.0%-82.9%(74.6%±13.1%),末次随访时为8.6%-14.3%(12.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2例,良7例,可1例。结论PELD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特点,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造影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重度脱垂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3
9
作者 陈松 张为 +3 位作者 索世琪 李成立 董晓辉 付治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1748-1752,共5页
[目的]评估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重度脱垂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8年1月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36例重度脱垂移位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总结患者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36... [目的]评估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重度脱垂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8年1月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36例重度脱垂移位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总结患者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术中和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18个月以上,随时间推移,36例患者的VAS和ODI评分显著减少,而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结果优良率随时间推移显著增加(P<0.05)。影像方面,术后影像显示关节突腹侧和椎体后上缘部分骨质被磨除,相应的椎体无骨折,未见椎间不稳。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椎MRI复查与术前相比,显示椎管减压彻底,手术节段无复发。[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可有效治疗重度脱垂移位型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重度脱垂移位 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上椎弓根切迹
原文传递
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蔡毅 马同(综述) +1 位作者 赵继荣 王想福(审校) 《临床骨科杂志》 2022年第1期137-140,共4页
随着脊柱微创诊疗技术的蓬勃发展,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因具有诸多优势已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术式。然而,随之暴露出的PELD术后复发等问题给医患带来了严重困扰。该文就腰椎间盘突出症PELD术后复发的诊疗进行综述,以... 随着脊柱微创诊疗技术的蓬勃发展,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因具有诸多优势已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术式。然而,随之暴露出的PELD术后复发等问题给医患带来了严重困扰。该文就腰椎间盘突出症PELD术后复发的诊疗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PELD术前适应证的把握、术中谨慎合理操作、术后科学功能锻炼等提供新的认识,降低PELD术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后复发
下载PDF
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1
11
作者 赵锦胜 曹汉岐 杨寒石 《中国内镜杂志》 2022年第9期79-84,共6页
目的分析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LDH患者行PELD。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改良Macnab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 目的分析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LDH患者行PELD。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改良Macnab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患者手术前后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2,P<0.05);经两两比较,术后6和12个月VAS均低于术前(t=4.27,t=4.31,P<0.05),且术后12个月的VAS低于术后6个月(t=4.06,P<0.05);患者手术前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4,P<0.05);经两两比较,术后6和12个月JOA评分均高于术前(t=5.89,t=7.45,P<0.05),且术后12个月的JOA评分高于术后6个月(t=4.11,P<0.05);术后3个月,患者的改良Macnab优良率为90.00%,术后12个月优良率为93.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P>0.05);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无复发;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术后12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P>0.05)。结论PELD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的LDH患者,能明显改善VAS和JOA评分,改良Macnab优良率较高,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视觉模拟评分(VAS) 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 改良Macnab优良率 并发症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9
12
作者 朱剑 镐英杰 +5 位作者 任志楠 朱广铎 于磊 张盼可 曹书严 宋鑫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2-227,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9年8月66例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椎间盘突出症资料,根据患者意愿行椎间孔镜30例,开放后路手术36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9年8月66例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椎间盘突出症资料,根据患者意愿行椎间孔镜30例,开放后路手术36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1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进行评估。结果与开放组相比,椎间孔镜组手术时间短[(65.8±6.4)min vs.(126.1±7.6)min,t=-34.463,P=0.000],出血少[(29.4±9.1)ml vs.(294.4±31.2)ml,t=-48.633,P=0.000],术后住院时间短[(5.9±1.6)d vs.(11.2±2.4)d,t=-10.511,P=0.000],腰痛和腿痛VAS评分、JOA评分改善更多(P<0.05),术后1年疗效(JOA改善率)更优(Z=-3.349,P=0.001)。结论在严格把握椎间孔镜技术适应证的前提下,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椎间盘突出症较常规后路开放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椎间盘突出症 邻椎病
下载PDF
内镜治疗中青年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策略 被引量:7
13
作者 越雷 王月田 +5 位作者 白纯碧 陈浩 付豪永 于峥嵘 李淳德 孙浩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34-739,共6页
目的:比较针对中青年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采用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单节段责任病灶切除与双节段病灶全部切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应用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中青年双节... 目的:比较针对中青年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采用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单节段责任病灶切除与双节段病灶全部切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应用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中青年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节段责任病灶治疗组(单节段组)18例,双节段病灶治疗组(双节段组)14例。临床评价采用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转归,同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价患者术后总体满意度;影像学参数包括X线片的腰椎前凸角、病灶节段椎间高度、病灶节段终板角,以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腰椎间盘突出程度密歇根州立大学(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MSU)分级和T2序列上椎间盘退变程度的Pfirrmann分级;围手术期参数包括手术医师、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支具佩戴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最终纳入患者平均随访(26.78±10.64)个月,两组之间随访时间和基线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评估方面,双节段组在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的ODI相比于单节段组明显更低(P<0.05),同时双节段组末次随访ODI相较于术前缓解强于单节段组(P<0.05);影像学方面,术前两组X线和MRI影像学参数在主要病灶和次要病灶上均无明显差异。两组主要病灶的MSU突出分级在术后分别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次要病灶的MSU突出分级双节段组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而单节段组次要病灶MSU突出分级术后较术前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参数方面,单节段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双节段组(P<0.001),两组均未发现围手术期并发症,但单节段组术后随访期间内3例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双节段 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椎间孔镜按需成型5级法在经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利军 宋洁富 +7 位作者 海涌 杨晋才 秦德安 师博 马技 高崇皓 贾凯 郭超凡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5-329,共5页
目的分析按需成型5级法在椎间孔镜侧方入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中的应用。方法 2015年3月-2020年3月,采用椎间孔镜侧方入路共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534例(采用椎间孔入路,均为单节段手术),男312例,女222例;年龄26~74岁,平均38.2岁,均为... 目的分析按需成型5级法在椎间孔镜侧方入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中的应用。方法 2015年3月-2020年3月,采用椎间孔镜侧方入路共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534例(采用椎间孔入路,均为单节段手术),男312例,女222例;年龄26~74岁,平均38.2岁,均为明确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症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无腰椎不稳或滑脱,有明确手术适应证,均行椎间孔镜侧方入路手术。根据术中椎间孔成型情况和术后复查CT判断成型的范围分为0~4级。术前及术后3个月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 d内复查CT,根据以上级别标准分析成型范围和术中情况成型是否相符,并统计各级成型例数及占比;分析椎间隙高度、椎间盘突出位置、椎间孔大小、关节突距离、椎间盘钙化范围、减压节段、腰椎管狭窄程度等相关因素对椎间孔成型的影响。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3个月与术前ODI评分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力减弱2例,保守治疗1个月后恢复,硬膜囊损伤3例,未出现不适症状,术后遗留残余症状11例,保守治疗1个月基本缓解。0~1级成型大多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旁中央型)患者,0级成型平均年龄27.5岁,1级成型平均年龄28.3岁,节段为L2~L5;2级成型均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年龄37.5岁,节段为L2~S1;3~4级成型患者大多数为腰椎间盘突出(脱垂游离型)和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级成型平均年龄40.6岁,4级成型平均年龄57.3岁,节段为L2~S1。0~1级成型:椎间孔大,椎间隙高度好(和邻近正常间隙比较),关节突无明显内聚,单纯平间隙突出间盘并偏一侧,无明显脱垂游离,无明显钙化,单纯极外侧间盘突出3~4区,根据术中情况有变为2级可能。2级成型:椎间孔稍小,椎间隙高度变小(和邻近正常间隙比较),关节突有轻度内聚,以及L5、S1间隙,单纯间盘突出,并偏一侧,减压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内镜椎间孔成型 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椎间孔镜 椎间盘突出症
原文传递
PLIF术式与PELD术式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疗效比较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煊文 侯伟光 +1 位作者 周强 罗毅 《四川医学》 CAS 2014年第3期293-295,共3页
目的研究采用后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osteriollumbarinterbodyfusion,PLIF)与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endoscopiclumbardiscectomy,PELD),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 目的研究采用后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osteriollumbarinterbodyfusion,PLIF)与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endoscopiclumbardiscectomy,PELD),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疗效分析,比较两种术式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0~2012年采用PLIF术式治疗29例和PELD术式治疗34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腰痛患者,经低压椎间盘造影诊断为椎间盘源性疼痛。经MRI检查显示共有71个1、2像低信号的“黑椎间盘”,按信号异常椎间盘节段分布:13/4间隙13个,L4/5间隙42个,L5/S,间隙16个,经造影疼痛诱发试验为阳性。分别行PLIF和PELD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的结果,评估其腰痛改善率,采用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标准(JOA)对患者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进行评分,术后疼痛改善率平均80%,椎骨放射学融合29例,术后无1例出现神经根症状及马尾神经受损表现,1例并发感染,1例并发内固定失败。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PLIF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有效方法。微创PELD手术具有创伤小,安全可靠,疗效并不比融合术差,是介于开放性外科手术和保守治疗之间的一类治疗方法,但两种方法均有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源性疼痛 椎间盘造影 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下载PDF
两种关节突成形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16
作者 顾文浩 张永 赵飞 《临床骨科杂志》 2022年第3期334-337,共4页
目的比较镜下电动磨钻关节突成形技术与手柄扩孔钻关节突成形技术在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4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关节突成形技术不同分为A组(行镜下电动磨钻关节突成形技术,22例)和B组(... 目的比较镜下电动磨钻关节突成形技术与手柄扩孔钻关节突成形技术在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4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关节突成形技术不同分为A组(行镜下电动磨钻关节突成形技术,22例)和B组(行手柄扩孔钻关节突成形技术,19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比较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ODI评分。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B组1例发生术中手柄扩孔钻切割导丝断裂,镜下取出导丝断端。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A组短(少)于B组(P<0.05)。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2(5.8±1.7)个月。疼痛VAS评分、ODI评分两组术后3个月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3个月A组优于B组(P<0.05)。结论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短期效果满意,镜下电动磨钻行关节突成形技术可有效减少术中透视次数,操作安全高效,术后短期随访效果明显优于手柄扩孔钻关节突成形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椎间盘突出症 关节突成形 镜下电动磨钻 手柄扩孔钻
下载PDF
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并发硬脊膜撕裂的综合处理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海澎 杨希孟 +3 位作者 朱宏伟 菅凤增 王大明 王作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第6期352-354,358,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硬脊膜撕裂的处理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采用PETD治疗的2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资料。结果236例中,3例发生硬脊膜撕裂,发生率为1.3%...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硬脊膜撕裂的处理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采用PETD治疗的2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资料。结果236例中,3例发生硬脊膜撕裂,发生率为1.3%(3/236)。2例术中诊断,其中1例术中转为显微镜下修补硬脊膜,1例术中未做处理;1例术后诊断,在显微镜下完成硬脊膜修补。3例随访12个月,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从术前8.0分降至1.7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从82.1%降至17.8%,均无神经功能障碍等后遗症;改良MacNab评分2例为优,1例为良。结论硬脊膜撕裂是PETD较为少见的并发症,应根据术中和术后情况,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总体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椎间孔入路 硬脊膜撕裂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后腰椎间盘突出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马千里 吉应征 +2 位作者 孙久一 罗旭耀 唐勇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70-1175,共6页
目的评估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LDH)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9年8月于我院接受单节段PELD治疗的9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是否发生rLDH将其分为rLDH组和非rLDH组,比较两组... 目的评估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LDH)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9年8月于我院接受单节段PELD治疗的9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是否发生rLDH将其分为rLDH组和非rLDH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特征、影像学数据和手术参数,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ELD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PELD治疗后rLDH的发生率为6.05%(57/942)。rLDH组与非rLDH组年龄、性别、BMI、当前吸烟情况、腰痛持续时间、是否从事重体力劳动、椎间盘突出类型、小关节退变分级、手术时间和下床行走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ELD后rLDH的发生可能与年龄、性别、BMI、当前吸烟情况、是否从事重体力劳动、手术时间和下床行走时间有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OR=1.210,95%CI 1.145~1.279,P<0.001)、男性(OR=0.396,95%CI 0.174~0.889,P=0.027)、BMI较大(OR=1.363,95%CI 1.201~1.547,P<0.001)、从事重体力劳动(OR=8.804,95%CI 3.069~25.257,P=0.003)和较早下床行走(OR=0.744,95%CI 0.685~0.809,P<0.001)是PELD后rLDH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较大、男性、较大的BMI、从事重体力劳动和较早下床行走是PELD后rLDH的危险因素,应高度重视这些危险因素并采取适当干预措施以预防rLDH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椎间盘突出症 复发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对侧入路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9
作者 程伟 邵荣学 +3 位作者 朱承跃 王栋 张伟 潘浩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31-337,共7页
目的:评估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经对侧入路治疗腰椎椎间孔狭窄症的可行性及影像学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33例接受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7例,女16例;年龄34~72(56.00±7.... 目的:评估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经对侧入路治疗腰椎椎间孔狭窄症的可行性及影像学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33例接受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7例,女16例;年龄34~72(56.00±7.89)岁;记录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腰痛和下肢疼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腰椎功能状况;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7~65(56.10±5.19)min;术后随访12~18(14.9±2.3)个月。术前腰腿痛VAS[(7.273±1.442)分,(7.697±1.447)分],ODI(69.182±9.740)%;术后腰腿痛VAS[(3.394±0.966)分,(2.818±0.727)分],ODI(17.30±4.78)%;末次随访腰腿痛VAS[(2.788±0.650)分,(2.394±0.704)分],ODI(14.33±3.50)%。术后腰腿痛VAS及ODI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经治疗后状况良好。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评定标准,优24例,良5例,可2例,差2例。结论: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对侧入路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操作安全、高效,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满意,在随访期间,患者未出现医源性腰椎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孔狭窄症 单侧双通道内镜 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下载PDF
两种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20
作者 张颉鸿 袁航 +2 位作者 杨永竑 卢一生 符楚迪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4期491-495,共5页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与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UB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单节段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PELD组(采用PELD治疗,30例)与UBED组(采用UBED治疗,30例)...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与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UB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单节段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PELD组(采用PELD治疗,30例)与UBED组(采用UBED治疗,30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疼痛VAS评分、ODI、JOA评分。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32个月。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UBED组少(短)于PELD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VAS评分、ODI、JOA评分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疼痛VAS评分、ODI:术后1周UBED组均低于PELD组(P<0.05),术后3个月、1年、2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术后3个月UBED组高于PELD组(P<0.05),术后1周、1年、2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的临床疗效优良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PELD,UB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手术操作便捷性和短期疗效上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 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