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针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1
作者 刘玉亮 郑智心 +1 位作者 张善地 步国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 比较双针技术与经皮椎间孔内窥镜脊柱系统(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行单节段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双针法组(28例)和TES... 目的 比较双针技术与经皮椎间孔内窥镜脊柱系统(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行单节段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双针法组(28例)和TESSYS组(33例)。双针法组采用双针技术治疗, TESSYS组采用TESSYS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时间。结果 6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手术前后两组组间VAS评分、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双针法组、TESSYS组VAS评分分别为(2.1±1.1)、(2.0±1.1)分,均低于术前的(7.5±1.1)、(7.1±1.3)分, JOA评分分别为(25.4±2.3)、(25.0±1.8)分,均高于术前的(11.1±1.6)、(10.9±1.5)分,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双针法组手术时间为(96.8±9.3)min,术中透视时间为(9.9±1.4)s,均短于TESSYS组的(113.8±9.3)min、(13.0±1.6)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合同轴脊柱内镜操作系统(YESS)技术和TESSYS技术的双针技术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时间,使患者及术者双双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针技 椎间孔内窥镜脊柱系统 腰椎间盘突出症 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下载PDF
全麻下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的优势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星 万趸 +6 位作者 熊小明 石华刚 邓轩赓 顾韬 宋偲茂 侯伟 李庆龙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1757-1760,共4页
[目的]评价全麻下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LD)的优势。[方法]2018年6月~2019年6月,共75例拟行PELD的患者纳入本研究,依据医患沟通分为两组。其中,39例采用全麻下PELD,36例采用局麻下PELD。比较两组麻醉效果、满意度、焦虑状态... [目的]评价全麻下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LD)的优势。[方法]2018年6月~2019年6月,共75例拟行PELD的患者纳入本研究,依据医患沟通分为两组。其中,39例采用全麻下PELD,36例采用局麻下PELD。比较两组麻醉效果、满意度、焦虑状态、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全麻组手术时间长于局麻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麻醉效果、BAI量表焦虑状况评定、Likert 5点量表麻醉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局麻组(P<0.05);总不良反应率全麻组为7.69%,局麻组为27.78%。随访6个月以上,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和ODI评分显著减少(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VAS和ODI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局麻相比较,全麻下PELD具有提高患者手术舒适度,减少焦虑与恐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全麻 局麻
原文传递
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徐文博 黄建 +5 位作者 徐健 陈骏 张天 潘惠 周永荣 汪洪 《微创医学》 2021年第2期196-199,203,共5页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LD)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F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ELD组(n=52)和FD组(n=36)。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日本骨科协会(JOA...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LD)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F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ELD组(n=52)和FD组(n=36)。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Oswestry残疾指数(ODI)评分、VAS评分,患者满意度及术后恢复率等。结果术后,两组JOA评分高于术前、ODI评分低于术前(均P<0.05),但两组间上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腰部、腿部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均P<0.05);PELD组腰部VAS评分低于FD组(P<0.05);两组腿部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LD组患者满意度高于FD组(P<0.05)。两组术后恢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LD与FD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相当,但是在术后创伤方面PELD更有优势,更容易被患者接受,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技术。但内镜术式对手术医生的操作水平要求较高,临床上应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微创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被引量:43
4
作者 李柱海 曾建成 +5 位作者 宋跃明 孔清泉 王贤帝 陈果 聂鸿飞 蒋虎山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评价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微创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12月,采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6例,其中男30例,女26例;年龄24-70岁,平均50岁。突出... 目的评价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微创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12月,采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6例,其中男30例,女26例;年龄24-70岁,平均50岁。突出节段:L3、4 3例,L4、5 34例,L5-S1 19例。与初次手术同侧突出48例,对侧突出8例。无症状间歇期6个月-27年,平均5.5年。术前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腰痛(6.18±1.44)分,腿痛(7.66±1.03)分。患者均在局麻下完成手术,术后随访患者症状改善情况,采用VAS评分、改良Mac 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30-100 min,平均60.4 min;住院时间3-6 d,平均5.1 d10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56个月,平均28.2个月。患者术后即刻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术后1、3、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痛及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疗效,获优39例,良9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85.7%。5例(8.9%)术后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1例(1.8%)术后18个月再次复发,行相应节段减压及椎间融合术后症状缓解。结论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可以避开后方瘢痕组织,降低了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且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是微创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椎间孔入路 微创技
原文传递
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手术入路的进展 被引量:25
5
作者 罗凯 张学学 张达颖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5期373-377,共5页
经皮脊柱内镜技术是近年来脊柱微创外科的研究热点。与传统手术相比,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疗效确切等优势,已逐渐成为脊... 经皮脊柱内镜技术是近年来脊柱微创外科的研究热点。与传统手术相比,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疗效确切等优势,已逐渐成为脊柱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流技术。但是由于突出物的大小和突出位置的不同、病变节段解剖因素的限制等原因,使得PELD的适应证相对狭窄。不同手术入路的研究及内镜工具的研发改良已成为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将就脊柱内镜的手术入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脊柱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入路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同会 徐峰 +3 位作者 蔡贤华 杨楚枫 李涛 徐彬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运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选取作者医院2010-04/2015-10月收治的37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龄38-63岁,其中腰(L)1/2 13例,L2/3 19例,L1/2及L2/3双节段突出5例,运用局麻+监... 目的探讨运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选取作者医院2010-04/2015-10月收治的37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龄38-63岁,其中腰(L)1/2 13例,L2/3 19例,L1/2及L2/3双节段突出5例,运用局麻+监护在C臂机透视行靶向穿刺,经皮椎间孔镜下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MacNab标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65 min,平均出血量约10 ml,37例患者随访3-46个月,平均26.5个月,其中29例患者完整随访1年以上,术后1 d与术前、术后3个月VAS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后3个月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疗效优良率89.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内镜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 椎间孔入路 靶向穿刺
原文传递
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防治策略
7
作者 陈荣彬 潘艺之 +4 位作者 陈文创 鲁尧 张劲新 吴钊钿 李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3-349,共7页
目的总结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12月11例PELD术后SSI的病例资料。PELD术后均出现剧烈... 目的总结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12月11例PELD术后SSI的病例资料。PELD术后均出现剧烈腰背部或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7~9分,平均8.1分。红细胞沉降率(ESR)17~114 mm/h,平均54.4 mm/h,C反应蛋白(CRP)8~151 mg/L,平均56.5 mg/L。MRI均提示术区椎间隙炎症信号改变。PELD术后2~17 d(平均9.5 d)确诊SSI。均采用抗生素治疗(经验性抗生素治疗4例,敏感抗生素7例),其中8例联合手术,包括经皮内镜病灶清除、置管冲洗引流4例,后路病灶清除2例,后路病灶清除联合内固定2例。结果随访14~75个月(平均36.8月)。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5例,良4例,可2例。结论PELD术后SSI以发病急、再发剧烈腰背部或下肢疼痛、炎性指标升高及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为临床特点,规范化的抗生素治疗辅以手术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部位感染 临床特点 防治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