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6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济集聚的节能减排效应:理论与中国经验 被引量:535
1
作者 邵帅 张可 豆建民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6-60,226,共26页
经济集聚和节能减排分别作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力和目标函数,两类政策能否达到"珠联璧合"的实施效果,是决定未来中国绿色转型发展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本文试图从理论和经验两个层面,就中国城市群崛起和区域协调发展... 经济集聚和节能减排分别作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力和目标函数,两类政策能否达到"珠联璧合"的实施效果,是决定未来中国绿色转型发展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本文试图从理论和经验两个层面,就中国城市群崛起和区域协调发展背景下的经济集聚现象对节能和减排两个维度的影响机制进行系统考察。本文将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分别作为投入要素和非期望产出纳入传统的产出密度模型,就经济集聚和能源强度对碳排放强度的非线性影响机制进行规范阐释,进而利用由1995~2016年中国30个省级地区数据所构成的动态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并结合中介效应模型,对提出的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经济集聚与碳排放强度及人均碳排放之间均存在典型的"倒N"型曲线关系,而能源强度与碳排放强度及人均碳排放之间存在典型的"倒U"型曲线关系;当经济集聚水平达到一定阈值后,其可能同时表现出节能和减排的"双重"效应;能源强度可以成为经济集聚影响碳排放的中介变量,即经济集聚可以通过其各种正外部性对碳排放产生直接影响,同时还会通过能源强度对碳排放产生间接影响;碳排放和能源强度在时间维度上表现出显著的"滚雪球"效应,在空间维度上则具有明显的策略性竞争效应。本文据此提出,中国在大力发展城市群经济的过程中,需要有效发挥经济集聚对节能减排的积极作用,促进经济集聚与节能减排政策的相互协调,同时还要推动地区间形成节能减排政策的协同联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集聚 节能减排 碳排放 空间杜宾模型 “倒N”型曲线
原文传递
中国经济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 被引量:399
2
作者 林伯强 谭睿鹏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9-132,共14页
本文使用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在超效率DEA框架下构建能够评价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指标,并进一步实证研究了经济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为了解决经济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之间由于反向因果造成的内生性问题,本文使用各城... 本文使用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在超效率DEA框架下构建能够评价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指标,并进一步实证研究了经济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为了解决经济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之间由于反向因果造成的内生性问题,本文使用各城市地形起伏度以及1933年是否通铁路作为经济集聚度的工具变量,主要发现有:经济集聚度大小合理时,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是正向的(主要表现出集聚效应),当经济集聚程度大于临界值时影响是负向的(主要表现出拥堵效应)。分行业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与整体集聚度的影响类似。经济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基础设施、劳动力市场高级程度以及环境规制起作用的。在加入东部地区虚拟变量、中部地区虚拟变量或东部地区虚拟变量和经济集聚度的交叉项,采用ivTobit或Fractional Response模型,以及剔除四个直辖市的数据对模型系数重新进行估计后,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结果的稳健性。因此,现阶段中国经济要继续增加集聚程度,但在发展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当地经济和基础设施的承载力,防止集聚度过大带来的负向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集聚 绿色经济效率 集聚效应 拥堵效应 工具变量法
原文传递
集聚与减排:城市规模差距影响工业污染强度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318
3
作者 陆铭 冯皓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6-114,共29页
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有利于减少单位GDP工业污染排放强度。本文构建了1993~2006年中国省级行政区内部地级市之间的人口规模差距,用来反映省级行政区内部的空间集聚水平。研究发现,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集聚度提高有利于降低单位工业增加... 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有利于减少单位GDP工业污染排放强度。本文构建了1993~2006年中国省级行政区内部地级市之间的人口规模差距,用来反映省级行政区内部的空间集聚水平。研究发现,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集聚度提高有利于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的污染物质的排放强度。中国当前通过行政手段阻碍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区域中心城市集聚的政策并不利于实现既定的减排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集聚 工业污染 减排
原文传递
政府干预、经济集聚与能源效率 被引量:247
4
作者 师博 沈坤荣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18,187,共13页
本文在政府干预背景下经验分析企业、产业和区域3个层面经济集聚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实证结果显示,市场机制主导的企业集聚能够显著提高能源效率,由于政府干预和环境治理的"搭便车"倾向导致产业集聚无法对能源效率... 本文在政府干预背景下经验分析企业、产业和区域3个层面经济集聚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实证结果显示,市场机制主导的企业集聚能够显著提高能源效率,由于政府干预和环境治理的"搭便车"倾向导致产业集聚无法对能源效率产生预期效果,能源效率与表征区域聚集的城市密度呈U型变动特征。此外,相机抉择使得政府节能减排战略对改善能源效率未能发挥应有效果。控制政府干预的核心因素金融发展变量后发现,金融发展规模扩张、地方政府干预增强导致的资源配置扭曲以及中央政府信贷干预的道德风险,均会抑制产业集聚对能源效率的改进,金融发展效率提高则有助于产业集聚提升能源效率。然而由于存在环境质量治理的市场失灵,借助市场力量和政府适度干预更有利于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集聚 政府干预 能源效率 节能减排
原文传递
地理距离和技术外溢效应——对技术和经济集聚现象的空间计量学解释 被引量:203
5
作者 符淼 《经济学(季刊)》 2009年第3期1549-1566,共18页
本文发现技术和经济活动都存在局部集聚,技术集聚度高于经济;两者的集聚度随时间增强,地理分布高度一致。随地理距离快速下降的技术溢出效应是导致局部集聚和东西部发展不均问题的原因之一。结果表明,在一到两个省的范围或800公里... 本文发现技术和经济活动都存在局部集聚,技术集聚度高于经济;两者的集聚度随时间增强,地理分布高度一致。随地理距离快速下降的技术溢出效应是导致局部集聚和东西部发展不均问题的原因之一。结果表明,在一到两个省的范围或800公里内为技术的密集溢出区;800公里以上为快速下降区,技术溢出效应强度减半的距离为1250公里。R&D外部性、人力资本流动以及市场的竞争和合作是导致技术外溢的主要原因。强化以上因素作用将有助于区域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外溢 地理距离 经济集聚 空间面板模型
原文传递
经济集聚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传导机制 被引量:156
6
作者 任晓松 刘宇佳 赵国浩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5-106,共12页
中国城市群的兴起催生经济集聚,化石能源消耗增多引发碳排放形势愈加严峻,探索经济集聚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传导机制至关重要。本文以2004-2016年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城市群的61个城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探索经济... 中国城市群的兴起催生经济集聚,化石能源消耗增多引发碳排放形势愈加严峻,探索经济集聚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传导机制至关重要。本文以2004-2016年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城市群的61个城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探索经济集聚与碳排放强度的关系及影响机制,创新性地使用抗日战争时期各城市是否有铁路通过、2003年各城市是否有机场、各城市历年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数量作为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分别检验环境规制和城镇化水平对经济集聚影响碳排放强度的传导机制,并分析经济密度异质性下经济集聚对碳排放强度的不同作用路径。结果表明:①经济集聚与碳排放强度之间呈显著的负向关系,现阶段城市经济集聚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降低碳排放强度;②相对于低经济密度城市,高经济密度城市经济集聚的降碳效果更为明显;③经济集聚不仅直接对碳排放强度产生影响,还通过环境规制与城镇化水平两条路径间接对碳排放强度产生作用,中介效应显著;④低经济密度城市经济集聚对碳排放强度的间接影响主要是通过城镇化水平来传导,而高经济密度城市经济集聚对碳排放强度的间接影响可以靠环境规制和城镇化水平两条路径来实现。据此本文认为,政府应推动城市群经济以促进区域融合发展,实现企业联动合作以提高经济集聚水平。针对经济密度不同的城市治理手段应有所侧重,高经济密度城市应以增强环境规制力度为主要碳减排手段,而低经济密度城市则应通过提高经济集聚水平,改善城市建设水平并最终达到碳减排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集聚 碳排放强度 中介效应 环境规制 城镇化
下载PDF
破解效率与平衡的冲突--论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 被引量:107
7
作者 陆铭 向宽虎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6,共16页
大国发展始终面临着经济增长与区域平衡的双重目标。近十多年来,中国面临巨大的区域发展差距以及区域间依旧存在的劳动力流动障碍,建设用地配置和财政转移支付等越来越多地被用于鼓励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发展,其结果是整体经济效率增速放... 大国发展始终面临着经济增长与区域平衡的双重目标。近十多年来,中国面临巨大的区域发展差距以及区域间依旧存在的劳动力流动障碍,建设用地配置和财政转移支付等越来越多地被用于鼓励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发展,其结果是整体经济效率增速放缓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恶化。这不仅损害了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还孕育着很大的债务风险。在经济集聚发展已经成为全球趋势的背景下,要实现人均意义上的区域平衡,有两个选择:一是在劳动力流动不充分的情况下,通过转移资源的"动钱"方式来实现地区间经济总量的平衡;二是消除各种限制劳动力流动的障碍,"动人"和"动钱"相结合,同时实现经济集聚和人均意义上的区域平衡。文章的政策含义是,通过增强劳动力的流动性来实现效率和平衡的双赢已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平衡 经济集聚 配置效率
原文传递
经济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105
8
作者 赵春燕 王世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2-114,共13页
本文利用2004~2018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研究了经济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集聚显著促进了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将经济集聚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路径分解为多样化集聚和专业化集聚后发现,多样化集聚显著提升... 本文利用2004~2018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研究了经济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集聚显著促进了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将经济集聚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路径分解为多样化集聚和专业化集聚后发现,多样化集聚显著提升了城市经济韧性,专业化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为正但不显著。进一步将城市按照规模和区位进行划分后发现,大城市经济集聚对经济韧性的影响程度显著高于中、小城市;东部城市经济集聚对经济韧性的影响程度显著高于中部和西部城市;多样化集聚对提升大城市和中等城市的经济韧性作用显著,专业化集聚对提升小城市的经济韧性作用显著;多样化集聚对东部城市经济韧性促进作用最大,对西部城市促进作用最小;专业化集聚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均不显著。本文的研究对推进差异化的城市化战略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集聚 多样化 专业化 城市经济韧性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分布关系研究 被引量:101
9
作者 王磊 段学军 +1 位作者 田方 秦贤宏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619-1623,共5页
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各地级市1982—2007年人口数据和GDP数据,计算了各城市的人口地理集中度、经济地理集中度,不一致指数,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等,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人口集聚特征和经济集聚特征,两者在空间上的匹配关系及不同... 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各地级市1982—2007年人口数据和GDP数据,计算了各城市的人口地理集中度、经济地理集中度,不一致指数,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等,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人口集聚特征和经济集聚特征,两者在空间上的匹配关系及不同步性。研究结果显示:长江三角洲人口地理集中度和经济地理集中度均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分布特点;根据这两个地理集中度指数将长江三角洲16城市为三种类型:人口集聚超前于经济集聚,人口集聚滞后于经济集聚,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阶段内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均位于苏州市域内,历史轨迹呈现出人口和经济重心均向西南方向移动,并在向南移动上更具相关性的特点,经济重心移动的速度和规模远远超过人口重心的移动;分析表明,未来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中,人口和经济的空间分布关系将趋向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集聚 经济集聚 重心 分布关系 长江三角洲
原文传递
经济集聚下技术创新强度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效应分析 被引量:101
10
作者 陶长琪 彭永樟 《产业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1-103,共13页
经济集聚的外部性导致知识溢出,知识溢出会使技术创新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产生空间效应。通过基于结构偏离度的Hamming贴近度、夹角余弦法、PCA等测度了产业结构"两化"水平和技术创新强度,构建了基于经济集聚度的空间权重矩阵... 经济集聚的外部性导致知识溢出,知识溢出会使技术创新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产生空间效应。通过基于结构偏离度的Hamming贴近度、夹角余弦法、PCA等测度了产业结构"两化"水平和技术创新强度,构建了基于经济集聚度的空间权重矩阵,并利用1997—2014年间30个省市(西藏除外)的面板数据进行SDM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强度对我国"两化"发展具有显著为正的空间效应;经济集聚是促进创新对高级化空间效应的必要条件,它能将创新对合理化的空间效应放大近4倍;就合理化维度而言,东部地区创新的边际收益高,中部地区集聚的边际收益高,西部地区依赖政府调控,技术创新强度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空间效应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集聚 技术创新强度 产业结构合理化 产业结构高级化 空间效应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制造业就业对服务业就业的乘数效应 被引量:90
11
作者 袁志刚 高虹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0-41,共12页
城市制造业就业的扩张会对本地的服务业就业产生促进作用,但这种就业乘数效应的大小会受到城镇化水平和城市规模的影响。本文利用中国地级城市2003—2012年的数据,使用工具变量的方法,估计了城市制造业就业对服务业就业的乘数效应。研... 城市制造业就业的扩张会对本地的服务业就业产生促进作用,但这种就业乘数效应的大小会受到城镇化水平和城市规模的影响。本文利用中国地级城市2003—2012年的数据,使用工具变量的方法,估计了城市制造业就业对服务业就业的乘数效应。研究发现,城市制造业就业每增加1%,会带来服务业就业约0.435%的上升,其中生活性服务业的受益程度最大。此外,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会对制造业就业的乘数效应产生促进作用。只有在城镇化和城市规模达到一定水平的地区,制造业就业的扩张才会显著地促进服务业就业的增长。而在城镇化水平较低或城市规模不足的地区,没有发现显著的制造业就业乘数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经济发展政策 就业乘数效应 城镇化 经济集聚
原文传递
一体化条件下的空间经济集聚 被引量:33
12
作者 孟庆民 杨开忠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11,共5页
空间经济集聚是经济地理学研究重点 ,并且渐渐被经济学所重视。本文以经济地理学的理论为基础 ,借鉴主流经济学的有关理论 ,探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导致的空间经济集聚的机理 ,即经济集聚与经济扩散同时并存 ,空间上以经济集聚为主导 ,以... 空间经济集聚是经济地理学研究重点 ,并且渐渐被经济学所重视。本文以经济地理学的理论为基础 ,借鉴主流经济学的有关理论 ,探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导致的空间经济集聚的机理 ,即经济集聚与经济扩散同时并存 ,空间上以经济集聚为主导 ,以扩散为辅 ;提出了经济集聚的本质是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外部经济共同作用的过程。规模经济导致经济集聚产业点 ,再加上范围经济产生集聚产业区 ,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外部经济共同作用产生经济集聚产业核心区。指出经济扩散的原因是纯粹的集聚不经济、区域分工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一体化 经济集聚 经济扩散 集聚核心 集聚机理
下载PDF
经济集聚、经济距离与农民增收:直接影响与空间溢出效应 被引量:83
13
作者 伍骏骞 阮建青 徐广彤 《经济学(季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7-320,共24页
本文基于浙江省1990—2011年69个县和2004—2006年1 215个乡镇的面板数据,利用实际交通时间的倒数设定空间权重矩阵,通过空间Durbin模型考察经济集聚对农民收入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经济集聚对农民收入有显著的直接提升... 本文基于浙江省1990—2011年69个县和2004—2006年1 215个乡镇的面板数据,利用实际交通时间的倒数设定空间权重矩阵,通过空间Durbin模型考察经济集聚对农民收入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经济集聚对农民收入有显著的直接提升作用,而其他区域的经济集聚与经济距离共同作用,产生了对农民收入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本文发现,传统上未考虑空间溢出效应的模型设定,高估了当地经济集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而低估了经济集聚对农民收入的总体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集聚 农民收入 空间溢出效应
原文传递
距离、可达性与创新——高铁开通影响城市创新的最优作用半径研究 被引量:83
14
作者 叶德珠 潘爽 +1 位作者 武文杰 周浩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6-160,F0003,共16页
高铁拉近了中小城市与中心城市的时空距离,重塑了人才这一创新第一要素的空间配置,为中小城市吸纳创新资源拓宽了空间。本文采用全国284个地级市2005—2015年面板数据,将高铁开通作为准自然实验构建PSM-DID模型对“距离与城市创新”命... 高铁拉近了中小城市与中心城市的时空距离,重塑了人才这一创新第一要素的空间配置,为中小城市吸纳创新资源拓宽了空间。本文采用全国284个地级市2005—2015年面板数据,将高铁开通作为准自然实验构建PSM-DID模型对“距离与城市创新”命题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1)高铁开通显著地提高了全国整体的城市创新水平;(2)高铁开通的城市创新效应呈现依“与中心城市的距离”增加而递减的特征,同时高铁开通对中心城市周边100公里范围内的城市创新提升效果不明显,表现出虹吸效应特征,综合这两种效应,最终高铁开通的城市创新效应在“与中心城市的距离”这个维度上呈现“∽”型结构特征,其作用的最优半径为距离中心城市200公里的范围;(3)高铁开通促进城市创新的机制之一是促进城市经济集聚;(4)高铁开通对城市创新的影响具有随着开通时长的增加而逐渐衰减的特征以及区域异质性。本文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安慰剂检验以及工具变量等处理后依然成立,可为中小城市的差异化发展和战略定位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创新 高铁 距离 可达性 经济集聚
原文传递
经济集聚与区域创新的交互影响及空间溢出 被引量:81
15
作者 张可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6-114,共19页
本文从空间视角下考察了经济集聚与区域创新的关系。基于2000-2016年长三角地区152个县级行政区的数据,运用空间联立方程模型考察了经济集聚与区域创新的内生双向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经济集聚与区域创新间存在双向促进关系,... 本文从空间视角下考察了经济集聚与区域创新的关系。基于2000-2016年长三角地区152个县级行政区的数据,运用空间联立方程模型考察了经济集聚与区域创新的内生双向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经济集聚与区域创新间存在双向促进关系,忽略区域创新对经济集聚的反向影响会显著高估经济集聚对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经济集聚与区域创新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地区交互影响,即本地和邻近地区的经济集聚均显著促进了本地的区域创新,本地和邻近地区的区域创新均显著促进了本地的经济集聚。空间溢出效应的边界检验表明,经济集聚与区域创新的空间溢出及地区交互影响均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弱。中介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区域创新通过增长极效应、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和创新网络化对经济集聚产生反向影响。本文认为经济集聚与区域创新可实现双赢,区域发展和区域创新政策应形成融合联动。应树立经济发展与区域创新的全局战略思维,构建共生互利的区域发展和创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集聚 区域创新 内生性 空间联立方程
原文传递
税收竞争、经济集聚与地区投资行为 被引量:77
16
作者 付文林 耿强 《经济学(季刊)》 2011年第3期1329-1348,共20页
中国财政分权体制下的地区间招商引资竞争广泛存在。本文通过一个纳入经济集聚因素的新古典投资决策计量模型,考察了税收激励对投资地域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目前在中东部地区经济集聚可为地方财政带来一定的集聚租金,这使地区间税收... 中国财政分权体制下的地区间招商引资竞争广泛存在。本文通过一个纳入经济集聚因素的新古典投资决策计量模型,考察了税收激励对投资地域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目前在中东部地区经济集聚可为地方财政带来一定的集聚租金,这使地区间税收激励政策呈现为差异化竞争策略;投资的流动性、地区经济基础、投资的产权性质等均对地区的税收激励政策选择有重要影响。本文的研究意味着,实现区域均衡发展需要构建稳定的地区间财力分享制度、改善欠发达地区的产业发展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收竞争 经济集聚 资本使用成本 投资竞争
原文传递
经济集聚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城市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8
17
作者 张艳 刘亮 《世界经济文汇》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8-56,共9页
新经济地理学已经成为主流经济学中的一个新的亮点,有大量文献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针对经济积聚的原因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展开了分析,然而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并不多。本文基于中国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经济集聚对于城市人均实... 新经济地理学已经成为主流经济学中的一个新的亮点,有大量文献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针对经济积聚的原因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展开了分析,然而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并不多。本文基于中国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经济集聚对于城市人均实际GDP的影响,结果发现,如果不考虑经济集聚的内生性问题,会得到向下偏误的结果。本文运用工具变量法的回归结果表明:经济集聚具有内生性,它对于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集聚 经济增长 工具变量
下载PDF
中国人口集聚与经济集聚的空间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64
18
作者 王胜今 王智初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3-50,共8页
人口流动的一个典型化事实是绝大多数微观个体向特定地区流动导致人口空间分布的不均衡,即发生人口集聚现象,同时这些特定地区的经济集聚特征明显,人口集聚和经济集聚形成相互作用的因果关系。本文以2000年至2015年我国省级常住人口规... 人口流动的一个典型化事实是绝大多数微观个体向特定地区流动导致人口空间分布的不均衡,即发生人口集聚现象,同时这些特定地区的经济集聚特征明显,人口集聚和经济集聚形成相互作用的因果关系。本文以2000年至2015年我国省级常住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数据为样本,根据空间四分位图和莫兰指数识别我国人口和经济分布的空间特征,分析人口和经济集聚地区的同一性情况;利用不均衡指数测算我国人口和经济分布的协调性。研究发现我国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分布一直呈集聚状态,经济指标的莫兰指数数值更大,经济集聚的程度要高于人口集聚,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19个省份的空间相依类型相同,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省份相互临近,各省份人口和经济比重的匹配度非常好,东、中、西三大地区的人口和经济匹配度在持续地优化提升,人口集聚与经济集聚具有显著的空间一致性。应通过弱化户籍制度、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重视吸引高素质人才、加强公共服务均等化来促进人口和经济集聚,提高人口经济集聚协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聚集 经济集聚 莫兰指数 空间一致性
下载PDF
2001—2010年中国人口与经济的空间集聚与均衡特征分析 被引量:61
19
作者 蒋子龙 樊杰 陈东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13,82,共6页
采用增量分析、不均衡指数等统计分析方法,从地市级尺度对2001—2010年我国人口与经济的空间集聚特征与均衡过程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①我国人口和经济的空间变化过程存在较强的规律性,主要呈沿海、沿江等主要空间发展轴及中西部核心节... 采用增量分析、不均衡指数等统计分析方法,从地市级尺度对2001—2010年我国人口与经济的空间集聚特征与均衡过程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①我国人口和经济的空间变化过程存在较强的规律性,主要呈沿海、沿江等主要空间发展轴及中西部核心节点城市集聚分布态势;②该时期东部地区人口集聚态势明显,中、西部及东北部地区人口比重多数呈减少趋势,而中西部地区GDP比重在这一时期有所上升,恰恰与其人口比重增减趋势相反,从而导致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人口和经济要素集聚的势能差缩小,使得我国区域人口和经济总体上向空间相均衡方向演进;③我国"东强西弱"的国土空间发展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东西区域差距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集聚 经济集聚 空间均衡 区域发展格局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省域经济集聚性与污染集聚性趋同研究 被引量:55
20
作者 刘满凤 谢晗进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5-32,共8页
首先分别用Herfindahl指数、Gini指数、地理集中度指数测度了我国省级区域的经济集聚度水平与污染集聚度水平,通过空间相关性检验,证明了经济集聚度与污染集聚度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即经济的集聚加速了污染的集聚,并且污染的集聚态势... 首先分别用Herfindahl指数、Gini指数、地理集中度指数测度了我国省级区域的经济集聚度水平与污染集聚度水平,通过空间相关性检验,证明了经济集聚度与污染集聚度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即经济的集聚加速了污染的集聚,并且污染的集聚态势趋同于经济的集聚态势。其次,应用空间误差模型分析了影响污染集聚的因素。经济集聚是引起污染集聚的首要决定因素,能源消费、城镇化进程、外商直接投资都会显著促进污染的集聚;技术创新则会显著降低污染的集聚;产业结构对污染集聚的作用不显著;人口的集聚性高则未必会引起污染的集聚性高,如我国的上海和北京等发达城市,尽管人口密度很大,但是由于污染处理及时得力,并没有引起污染的迅速集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集聚 污染集聚 Herfindahl指数 地理集中度指数 空间计量模型 趋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