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智慧养老服务模式与产业发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唐魁玉 梁宏姣 《改革与战略》 2022年第6期120-130,共11页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与人口老龄化相伴而生,数字技术驱动着传统养老服务模式的转型与变革。数字经济背景下,智慧养老服务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文章以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和产业发展为研究对象,对智慧养老服务的赋能机制进行解析与阐...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与人口老龄化相伴而生,数字技术驱动着传统养老服务模式的转型与变革。数字经济背景下,智慧养老服务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文章以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和产业发展为研究对象,对智慧养老服务的赋能机制进行解析与阐释。研究发现,智慧养老服务在环境赋能、政治赋能和社会赋能三种机制的综合作用下,实现了老年人口与信息化和数字化相伴而行的智慧养老服务供给。智慧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对数字技术进行单维赋能,而且需要关注老年群体数字化意识与数字化信息素养的增强与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智慧养老 生活方式 数字包容 经济社会理论
原文传递
马克思现代经济社会生成要素论 被引量:2
2
作者 庾虎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29,共4页
马克思所处时代的经济社会具有了全球化的表象。马克思认为现代经济社会生成的推动力是大工业的出现、分工从自然分工转向社会分工与企业分工、交往的普遍化趋势逐渐形成,在三者基础之上形成了世界市场、国家间的紧密联系等。马克思并... 马克思所处时代的经济社会具有了全球化的表象。马克思认为现代经济社会生成的推动力是大工业的出现、分工从自然分工转向社会分工与企业分工、交往的普遍化趋势逐渐形成,在三者基础之上形成了世界市场、国家间的紧密联系等。马克思并没有将这些客观存在僵固化,而是辩证的将这些存在既视为社会发展的结果也为前提。从而,马克思在分析经济现象与社会发展时形成了现代经济社会生成的三要素论:生产力、交往、分工,分工同时是生产力与交往的内在部分与中介。这就为把握中国道路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认清中国的国情、世情,解决中国道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经济社会理论 中国国情
下载PDF
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为《江南论坛》复刊10周年而作
3
作者 刘学悠 《江南论坛》 2003年第5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江南论坛》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经济社会理论研究 期刊
下载PDF
论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4
作者 曾令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4-18,共5页
科学发展观总结了国内外在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化进步的新成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要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科学发展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 科学发展观总结了国内外在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化进步的新成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要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科学发展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经济社会发展理论 丰富和发展
下载PDF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界定、机制、条件及其度量 被引量:13
5
作者 任保平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22,共5页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分工基础上,通过城乡协作而形成的城乡之间互为市场、相互带动的关系。综合发展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形成机制有聚集扩散机制和市场互...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分工基础上,通过城乡协作而形成的城乡之间互为市场、相互带动的关系。综合发展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形成机制有聚集扩散机制和市场互动机制。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实现条件是传统农业得到根本改造、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的发展和制度基础的完善。从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内涵与外延出发,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度量纬度有城乡空间联系、城乡经济联系、城乡生活联系、城乡环境联系、城乡体制联系和城乡社会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城乡经济社会基础理论 城乡统筹 城市化 工业化
下载PDF
关于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思考 被引量:4
6
作者 王伟光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4-17,共4页
关键词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理论 发展观 三个代表 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 世界观 人的全面发展 政治体制
原文传递
马克思经济社会发展理论与中国式现代化
7
作者 李义平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6,共12页
本文以马克思经济社会发展理论为指导研究中国式现代化。本文详细梳理了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及实现途径的论述,在此基础上概括出马克思这些论述的一般意义,即始终把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放在第一位;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实现是... 本文以马克思经济社会发展理论为指导研究中国式现代化。本文详细梳理了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及实现途径的论述,在此基础上概括出马克思这些论述的一般意义,即始终把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放在第一位;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实现是内生的,是生产力发展推动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分阶段的,人们的认识也是分阶段的;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具有十分普遍的意义。以马克思的上述研究为指导,本文进一步探讨了与中国式现代化相关的重点问题: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由来及“新阶段”的历史任务是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国家;新格局下的中国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强调了政府的作用。本文还特别分析了劳动价值论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经济社会发展理论 中国式现代化 劳动价值论
原文传递
西方“前近代经济—社会史”的理论范式及其“中国化”:一个历史与逻辑的述评框架 被引量:1
8
作者 林光祺 洪利华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12,18,共13页
关于"前近代经济—社会史"的研究,西方学界首开其端,形成若干种流派。进入中国以后,与本土问题相结合,表现更加多样。本文根据语义分析学中"同一‘能指’背后的‘所指转换’无限可能,以及在‘能指冲突’中理解‘所指’&q... 关于"前近代经济—社会史"的研究,西方学界首开其端,形成若干种流派。进入中国以后,与本土问题相结合,表现更加多样。本文根据语义分析学中"同一‘能指’背后的‘所指转换’无限可能,以及在‘能指冲突’中理解‘所指’"的方法,一方面将各流派对前近代经济社会结构的理解作为一个维度,形成"共同体本位"与"个体本位"之事实差异;另一方面,将各流派对自由的态度作为一个维度,形成"对自由的认同"与"对反自由的认同"之价值差异。两维交叉,构成一个历史与逻辑的述评框架,从中或许可以窥见各派之间的共同点与分歧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近代经济社会理论范式 所指转换 能指冲突 共同体本位 个体本位 theoretical PARADIGM of “pre-modern s economic -social histor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