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5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青年马克思与黑格尔关系的再思考 被引量:7
1
作者 仰海峰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9,共5页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逻辑的批判虽然是正确的,但由于此时的马克思还无法从经济学—哲学的关联出发来理解黑格尔的国家与市民社会理论,马克思还无法揭示黑格尔哲学的历史意蕴及其理论意图。只有到了后期的资本...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逻辑的批判虽然是正确的,但由于此时的马克思还无法从经济学—哲学的关联出发来理解黑格尔的国家与市民社会理论,马克思还无法揭示黑格尔哲学的历史意蕴及其理论意图。只有到了后期的资本逻辑批判中,马克思才真正地超越了黑格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经济学-哲学 资本逻辑
原文传递
从《青年黑格尔》看卢卡奇中期思想的转变——基于思想史的视角
2
作者 魏德阳 《理论界》 2022年第9期38-44,共7页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发的经济学—哲学方法深刻影响了卢卡奇中期思想的转变。依据这一新方法论,卢卡奇不仅克服了自己早期思想中持存的黑格尔主义特征,还将他对黑格尔哲学的看法从非批判式的拥簇发展到马克思主义的批...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发的经济学—哲学方法深刻影响了卢卡奇中期思想的转变。依据这一新方法论,卢卡奇不仅克服了自己早期思想中持存的黑格尔主义特征,还将他对黑格尔哲学的看法从非批判式的拥簇发展到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层面,实现了自身黑格尔哲学观的重新建构,而这一切都彰显在《青年黑格尔》中。可以说,《青年黑格尔》为我们探寻卢卡奇中期的思想提供了新的研究视域。尽管该书也给卢卡奇带来不少争议,但仍不失为卢卡奇中期思想转变的经典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卡奇 经济学哲学 黑格尔哲学 青年黑格尔
原文传递
物的依赖关系与市民社会的经济学—哲学批判——新版《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研究
3
作者 仰海峰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1-32,共12页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中文第一版标题为"既不同于资本主义以前的各社会形态又不同于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社会的一般特征"、"资产阶级社会条件下社会关系的物化"、"价值的货币形式因交换的发...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中文第一版标题为"既不同于资本主义以前的各社会形态又不同于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社会的一般特征"、"资产阶级社会条件下社会关系的物化"、"价值的货币形式因交换的发展而发展。资产阶级社会中生产的社会性和共产主义制度下生产的社会性的区别"的内容引起了诸多的探讨。本文通过重新研究新版《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这部分内容,认为马克思在这一部分的直接对话对象是黑格尔,并从经济学—哲学批判的视角,揭示出马克思与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根本分野,即黑格尔想实现对资本主义市民社会的修正式改造,而马克思则想以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为基础,重建一个新社会。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正是对传统市民社会的批判性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的依赖关系 市民社会 自由人联合体 经济学-哲学
原文传递
马克思经济学-哲学方法的人文意蕴
4
作者 宋友文 《重庆社会科学》 2008年第9期97-101,共5页
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过程中。存在着由对法和国家意识形态的批判到对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转向。此后。马克思开始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研究。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被称为经济学—哲学范式。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是世界... 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过程中。存在着由对法和国家意识形态的批判到对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转向。此后。马克思开始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研究。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被称为经济学—哲学范式。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是世界观,而且是方法论。马克思的经济学—哲学方法论就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之上的,它立足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唯物史观关注的是人类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正确论述了个人与社会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从而超越了方法论个人主义与整体主义之间的对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学-哲学 方法论 人文主义
下载PDF
经济学—哲学批判时期马克思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5
作者 周根才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10年第1期187-188,共2页
经济学—哲学批判时期马克思除了在理论上继续探讨贫困者的生命自由的出路,还深入到社会最底层,实地了解贫困者的生命存在的真实状况。由此,开始了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初步结合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马克思转向了经济学的研究。在研... 经济学—哲学批判时期马克思除了在理论上继续探讨贫困者的生命自由的出路,还深入到社会最底层,实地了解贫困者的生命存在的真实状况。由此,开始了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初步结合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马克思转向了经济学的研究。在研究中,马克思初步了解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无产者生命不自由的根本原因,于是展开了对资本主义社会更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建立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形式的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经济学哲学 生命 劳动
原文传递
生命及其意义——人的自我寻找与发现 被引量:48
6
作者 张曙光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9-56,共8页
本文从历史和逻辑的角度探讨并解析了人寻找和发现自己生命及其意义的过程。认为,在今天关注和研究生命及其意义这个论题,具有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首先,它可以突破哲学人学研究的传统思路和框架,为哲学人学研究开辟一个新天地,深入... 本文从历史和逻辑的角度探讨并解析了人寻找和发现自己生命及其意义的过程。认为,在今天关注和研究生命及其意义这个论题,具有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首先,它可以突破哲学人学研究的传统思路和框架,为哲学人学研究开辟一个新天地,深入把握人类个体、群体、族类三者之间的关系;其次,只有进行这一研究,才能跟上人类自身发展的步伐并满足人类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需要,为解决当代人的“意义危机”问题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和思路;最后,这一研究还非常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内部和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树立现代生命观和生态观,从根本上确立敬重天地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生命 生命活动 自我寻找 生命意义 马克思 哲学人学 生命哲学 人生意义 个体生命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下载PDF
马克思哲学的秘密和诞生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探微 被引量:22
7
作者 吴晓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1-38,共8页
《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槁》的重要性,是由我们时代面临的问题所提升的,并且特别地关乎对马克思哲学唯物主义基础的理解。当第二国际理论家的解释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观点构成尖锐对立时,马克思的哲学基础似乎从中间“... 《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槁》的重要性,是由我们时代面临的问题所提升的,并且特别地关乎对马克思哲学唯物主义基础的理解。当第二国际理论家的解释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观点构成尖锐对立时,马克思的哲学基础似乎从中间“爆裂”了。关键之点在于对马克思“实践”原则的充分阐明,而这一原则的初拟形式特别体现在《手槁》中。“对象性的活动”首先具有本体论的意义──这一点不仅是理解《手稿》之全部内容的要点,而且是把握马克思哲学唯物主义基础的真正枢轴。在这个意义上,这部手稿可目之为“马克思哲学的秘密和诞生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手稿》 对象性的活动 费尔巴哈 本体论 对象性活动 自然界 哲学唯物主义 诞生地
下载PDF
教育过程中人的异化及其扬弃 被引量:15
8
作者 项贤明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44-254,共11页
马克思说过:“一切作为前提和条件的东西,在过程结束时则必然出现.“异化”思想,作为马克思建构其科学理论体系的一个起点,作为困扰有史以来无数智者的哲学难题,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研究.对认识教育这种以人为对象和结果的人的活动来... 马克思说过:“一切作为前提和条件的东西,在过程结束时则必然出现.“异化”思想,作为马克思建构其科学理论体系的一个起点,作为困扰有史以来无数智者的哲学难题,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研究.对认识教育这种以人为对象和结果的人的活动来说.“异化”问题的研究更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过程 人的异化 马克思恩格斯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积极扬弃 逻辑进程 受教育者 自我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 主体自我
原文传递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文本结构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一兵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4期10-15,共6页
首先,作者在认真细致的研究分析之上,对组成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三个笔记的文本结构提出了新的解读结果:第一笔记由两个不同的理论部分构成,其中第一部分是三栏同时并进,并且从内容上看并不是马克思所肯定的理论... 首先,作者在认真细致的研究分析之上,对组成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三个笔记的文本结构提出了新的解读结果:第一笔记由两个不同的理论部分构成,其中第一部分是三栏同时并进,并且从内容上看并不是马克思所肯定的理论逻辑,第二部分才是马克思自己的人本学逻辑;第三笔记的写作顺序在目前中文译本被人为地重组了。其次,作者否认了前苏东学者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视为与《巴黎笔记》交叉写作的假设性指认,维护了文本内在逻辑统一。这一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文本结构 国民经济学批判 人本主义 青年马克思 异化劳动 黑格尔哲学 费尔巴哈 社会主义
下载PDF
论马克思哲学的本质 被引量:10
10
作者 俞吾金 《学术界》 CSSCI 1998年第1期1-11,共11页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哲学 黑格尔 历史唯物主义 实践唯物主义 辩证法 自然哲学 现象学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市民社会
下载PDF
生命哲学的启示录——重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曙光 《中州学刊》 CSSCI 1999年第2期40-46,共7页
本文认为,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有意识的生命”这个概念出发,形成了具有丰富理论内容的人学生命观: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是人的“自由自觉”类特性的根据;人与人的世界的创造只能归结为人的生命活动;劳动的... 本文认为,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有意识的生命”这个概念出发,形成了具有丰富理论内容的人学生命观: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是人的“自由自觉”类特性的根据;人与人的世界的创造只能归结为人的生命活动;劳动的异化是人的生命的异化。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后的著作中,人的“有意识的生命”被具体化为作为人的生命表现的“实际生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有意识的生命
下载PDF
文化理想与文化批判——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现代性精神 被引量:6
12
作者 邹广文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1-115,共5页
关键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现代性精神 文化批判 马克思 文化理想 《手稿》 人的本质力量 价值冲突 历史事实 生存和发展
原文传递
浅论自然美——学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体会 被引量:8
13
作者 蒋孔阳 《文艺研究》 1983年第2期8-15,共8页
陶渊明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杜甫说:“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这说明了诗人们对自然的美,是多么向往!席勒曾从理论上指明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他说:人对于自然,总是充满了爱与尊敬的感情。一个具有优美感情的人,... 陶渊明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杜甫说:“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这说明了诗人们对自然的美,是多么向往!席勒曾从理论上指明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他说:人对于自然,总是充满了爱与尊敬的感情。一个具有优美感情的人,只要他在明朗的天空下散散步,就能够体会到这一点。至于诗人,那更是一直从自然那儿得到灵感的。“即使在现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美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 人类劳动 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属性 劳动实践 审美关系 人的本质力量 大自然界
下载PDF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历史观出发点新探——“抽象人本学出发点”质疑 被引量:10
14
作者 林锋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1-136,共6页
长期以来,国内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从抽象、理想化的“人”及“人的本质”出发来说明社会历史问题的,因此《手稿》不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著作。笔者对这种观点提出了根本... 长期以来,国内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从抽象、理想化的“人”及“人的本质”出发来说明社会历史问题的,因此《手稿》不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著作。笔者对这种观点提出了根本性质疑,认为《手稿》历史观的真正出发点,不是抽象、理想化的“人”及“人的本质”,而是感性、现实的劳动实践活动,马克思正是以劳动实践活动为根本出发点来说明社会历史问题的;劳动实践的观点,是理解《手稿》历史观及其理论实质的一把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历史观出发点 劳动实践活动
下载PDF
青年马克思的批判的经济哲学——《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二、三笔记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一兵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15,共8页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二、三笔记是青年马克思以人本主义的哲学话语全面批判的最初尝试。青年马克思此时的理论运作主要是一种批判性的经济哲学,非科学的价值评判是其逻辑尺度。青年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二、三笔记是青年马克思以人本主义的哲学话语全面批判的最初尝试。青年马克思此时的理论运作主要是一种批判性的经济哲学,非科学的价值评判是其逻辑尺度。青年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二、三笔记文本语境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批判的经济哲学
原文传递
论辩证法的当代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贺来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5-54,共10页
一、问题的提出 辩证法是整个西方哲学最重大的理论成果之一,其发展源远流长,“古希腊的哲学家都是天生的自发的辩证论者”,其后,经过漫长的演化与发展历程,在德国古典哲学中跃迁到体系化、概念化的层面,建立了蔚然壮观的唯心主义辩证... 一、问题的提出 辩证法是整个西方哲学最重大的理论成果之一,其发展源远流长,“古希腊的哲学家都是天生的自发的辩证论者”,其后,经过漫长的演化与发展历程,在德国古典哲学中跃迁到体系化、概念化的层面,建立了蔚然壮观的唯心主义辩证法的理论大厦;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立足于新的世界观,扬弃了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形而上学成分,建立了辩证法的崭新形式,即实践辩证法,在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具有革命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辩证法 人与自然 启蒙精神 当代意义 黑格尔 知性思维方式 马克思恩格斯 存在方式 实践活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两种劳动概念下的人的解放理论——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一壮 罗月婵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10,共6页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是马克思的两篇闪烁"人学"光芒的手稿。前者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中的异化劳动,提出了通过变革生产关系——废除私有制复归人的"类本质"——自...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是马克思的两篇闪烁"人学"光芒的手稿。前者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中的异化劳动,提出了通过变革生产关系——废除私有制复归人的"类本质"——自由自觉的劳动的道路;后者则主要从生产力发展的机制上阐述了实现人的解放的道路:资本主义生产不仅为了占有剩余价值使用人的强制性的雇佣劳动,而且为了提高剩余价值的生产率使用人的创造性劳动的成果——科学,由此造成的社会剩余劳动时间对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的大大增长将构成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所需要的自由时间的基础。既往的社会主义革命都忽略了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的这个生产力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 异化劳动 创造性劳动 科学
下载PDF
先锋的堕落——论残雪的小说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建斌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第0期25-30,48,共7页
中国新时期文学在经历了伤痕、反思、寻根的热潮之后,进入了一个纷繁复杂的所谓多元并存时期,相继出现的新“派”、新“潮”真是令人眼花缭乱.后来,有人将这些极力“创新”的新人们统称为“先锋作家”.其中被某些人目为最先锋的残雪,在1... 中国新时期文学在经历了伤痕、反思、寻根的热潮之后,进入了一个纷繁复杂的所谓多元并存时期,相继出现的新“派”、新“潮”真是令人眼花缭乱.后来,有人将这些极力“创新”的新人们统称为“先锋作家”.其中被某些人目为最先锋的残雪,在1985年刮起了一股不大不小的旋风,而在当时相当一部分评论家眼中,似乎还不曾恰切地解读她的作品.但在文坛多事之秋的1985年,在新潮的冲激下,即便是一时令人费解的小说,只要奇诡得让人恍然觉得其中可能蕴含深意,正如七大人玩的“屁塞”(见鲁迅小说《离婚》)一样,也就不敢贸然予以否决了.加之评论界的某些人也正期待着中国“现代派”小说的出现,以充实他们读到的一鳞半爪的西方现代哲学理论,来制造几篇论文,残雪的小说使他们似乎嗅到了一丝半缕的“现代味”,他们满怀希望地期待残雪能给中国小说的“现代化”注入生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自1986年起,残雪的小说相继出笼,并且似乎被更多的人公认了.在冷却了十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再以“曾经沧海”(这十年中国文学界实在很热闹)的姿态去看她的作品.遗憾的是,我们并没发掘出多少深意,却看到了那掩盖在晦涩、奇诡的冗长形式下灵魂的苍白,看到了由于社会责任感的衰退所带来的悲观与绝望.“最先锋”的作家没有为先锋队伍杀出一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小说 残雪小说 人的生存处境 人的异化 神经质人格 中国当代文学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先锋作家 现代派 垃圾堆
下载PDF
人的本质研究要点概述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校利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3期83-87,共5页
近年来,与主体性研究热相一致,各报刊杂志相继发表了不少探讨人的本质问题的文章,对人的本质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摘其要者作一概述。 一、如何理解经典作家的论断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关于人的本质有两个重要的论断,一是《1844年经... 近年来,与主体性研究热相一致,各报刊杂志相继发表了不少探讨人的本质问题的文章,对人的本质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摘其要者作一概述。 一、如何理解经典作家的论断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关于人的本质有两个重要的论断,一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的看法:“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二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中的看法:“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争论主要表现在这二者的关系上。达两个定义是什么关系,学者们的看法不尽一致。人们普遍认为《手稿》的论述揭示了人的实践括动本性,《提纲》的论述揭示了人的社会本质或社会属性,只有个别人认为《手稿》说的是人的自然本质或天性。朱宝信认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两个定义,是针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不同规定而提出的,含有对他们二者的继承、纠正和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 本质研究 人的实践本质 社会关系总和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人的自然本质 研究方法 人的本质的实现
下载PDF
中国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现实及对策思考 被引量:1
20
作者 檀传宝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5,共5页
教育机会的均等,乃是人类整个公平之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是因为教育与个体、群体、民族、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相联系,不仅因为“它是被当作削弱经济和社会不平等的手段来对待的”,而且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人类神圣不可剥夺的基... 教育机会的均等,乃是人类整个公平之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是因为教育与个体、群体、民族、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相联系,不仅因为“它是被当作削弱经济和社会不平等的手段来对待的”,而且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人类神圣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之一.中国正在努力实现现代化,当务之急是求得发展.但发展本身必须包含教育机会均等这一目标,而不是象一些人所认为的那样——“先发展后公平”.本文试图从中国目前教育机会均等问题上的现实情况的分析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机会均等 中国教育 社会公正 九年义务教育 中国政府 粗陋的共产主义 教育体制 私有财产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学前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