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73篇文章
< 1 2 1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机理·模式·路径 被引量:323
1
作者 厉无畏 王慧敏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5-13,共9页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我国“十一五”期间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笔者认为,文化创意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意义应该与科技创新相提并论。尽管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正式概念出现在文献中只有短短几年,但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却在实践中显...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我国“十一五”期间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笔者认为,文化创意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意义应该与科技创新相提并论。尽管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正式概念出现在文献中只有短短几年,但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却在实践中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空间,成为世界各个发达国家极力推崇和大力发展的产业部门。一方面,这与创意产业能够为社会创造可观的经济收益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与创意产业具有改变现有经济增长模式的强大功能紧密联系。本文在分析创意产业兴起的背景基础上,探讨创意产业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及其内涵的关系,进而分析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机理、模式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产业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模式与路径
原文传递
深化改革,推进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被引量:121
2
作者 张卓元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4-9,共6页
关键词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十一五”时期 两个根本性转变 改革 “九五”计划 经济体制转变 社会主义市场 计划经济体制 五年规划
原文传递
中国工业经济增长动力机制转换 被引量:121
3
作者 江飞涛 武鹏 李晓萍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7,共13页
中国工业增长的动力机制已由效率与要素协同驱动型向资本投入主导驱动型转变。以2003年为界,资本投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年均34.07%大幅提升为89.28%,而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贡献率则由年均47.34%骤降为年均-4.08%。与此同时,全要... 中国工业增长的动力机制已由效率与要素协同驱动型向资本投入主导驱动型转变。以2003年为界,资本投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年均34.07%大幅提升为89.28%,而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贡献率则由年均47.34%骤降为年均-4.08%。与此同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由年均4.60%急剧下降至年均-0.05%,边际资本产出率由2002年的0.61急剧下降至2012年的0.28。这表明,投资驱动工业经济增长的模式面临严峻的效率问题,其可持续性面临质疑。进一步研究表明,中国工业增长效率急剧恶化的趋势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前就已经非常显著,国际金融危机并非导致效率恶化的根本原因,只是进一步加剧效率恶化的趋势。当前,由政府主导、投资驱动的工业经济增长方式才是工业增长效率恶化的根源。因此,实现向创新驱动、效率驱动增长方式的转交,关键在于理顺市场与政府关系,即:政府必须为市场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让市场充分发挥其决定性作用;并在尊重市场机制及市场主体意愿的基础上积极作为,促进技术创新与技术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经济 动力机制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原文传递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被引量:50
4
作者 侯亚非 王金营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3-19,共7页
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战略目标的背景下 ,在知识经济大潮的趋动下 ,人口素质以及人力资源的质量问题正日趋突出 ,人力资源的教育开发、人力资本的积累、结构优化及合理配置等问题日益凸显。本文通过我国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劳动力、人... 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战略目标的背景下 ,在知识经济大潮的趋动下 ,人口素质以及人力资源的质量问题正日趋突出 ,人力资源的教育开发、人力资本的积累、结构优化及合理配置等问题日益凸显。本文通过我国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劳动力、人力资本存量及其变动与GDP产业结构的变动率分析 ;通过对未来十年实现政府经济发展目标所需人力资本增长的预测 ,论证推动未来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因素是人力资本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人力资本存量 人力资源 经济增长因素 政府经济 GDP 劳动力 教育开发 未来 知识经济
原文传递
基于产业结构优化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作用机理及其测度 被引量:60
5
作者 薛白 《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2-120,共9页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由高级生产要素的生产和流动所引致的国民经济中一系列生产函数配置方式由低级向高级的动态演变过程,产业结构优化体现在发生配置方式变革的产业内部和产业之间各种生产函数的结构性调整,两者可归结为要素配置结构变...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由高级生产要素的生产和流动所引致的国民经济中一系列生产函数配置方式由低级向高级的动态演变过程,产业结构优化体现在发生配置方式变革的产业内部和产业之间各种生产函数的结构性调整,两者可归结为要素配置结构变革在不同层面上的体现。以要素配置结构变革为桥梁,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角度研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机理,并对大道定理进行拓展,认为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之间相互推动,使经济增长过程表现出阶段性的动态演变路径。基于此,从产业结构的微观要素配置层面和宏观动态演进层面构建判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衡量体系,并指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决于政府诱导性结构变迁手段和市场内生性结构变迁动力间的兼容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优化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要素配置结构变革 测度体系
原文传递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 被引量:51
6
作者 周济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1-14,共4页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教育工作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统领 “三个代表” 人才强国战略 邓小平理论 现代化建设 劳动者素质 重要思想 理论升华 发展实践 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 科教兴国 宏观调控 科技进步 举措 中央
原文传递
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抓好建筑“四节”——关于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40
7
作者 汪光焘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4,共4页
本文提出要从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国家能源和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研究思考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 用新的理念深入研究其内涵。继续抓好建筑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四节”), 从推广“绿色建筑创新奖”起步, 注重建筑使... 本文提出要从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国家能源和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研究思考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 用新的理念深入研究其内涵。继续抓好建筑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四节”), 从推广“绿色建筑创新奖”起步, 注重建筑使用过程中总的资源消耗。以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为目标和工作平台, 加强城乡规划和标准等, 依法促进城乡发展建设方式根本性转变, 质量和效益根本性提高, 建设节约型城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能源和粮食安全战略 节约型社会 节能省地型住宅与公共建筑 绿色建筑创新奖 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四节”)
下载PDF
印度服务外包发展的思考与借鉴 被引量:24
8
作者 武阳 《对外经贸实务》 2007年第1期61-65,共5页
关键词 服务外包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国际产业转移 发展中国家 印度 经济全球化
下载PDF
经济新常态下宏观调控的若干重大转变 被引量:31
9
作者 郭克莎 汪红驹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15,共11页
经济新常态下宏观调控的重大转变,必然是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将2012年确定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开端,预计新常态的持续时间至少要达到10年以上,其中前5年将是比较艰难的转换期和适应期。这种艰难性主要表现在经济... 经济新常态下宏观调控的重大转变,必然是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将2012年确定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开端,预计新常态的持续时间至少要达到10年以上,其中前5年将是比较艰难的转换期和适应期。这种艰难性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速能否平稳换挡和如何防止经济失速上,因为经济发展阶段转变与周期性影响交错在一起,可能使市场出现过度反应和较大扭曲,也使宏观调控面临新的严峻挑战。把经济发展新常态引起的条件变化与对未来经济运行的预测分析结合起来看,新常态下宏观调控的新特点将表现为调控思路的重大转变,即转为主要稳定经济增速、主要防控通货紧缩、主要防范资产泡沫破裂、主要促进转型升级、主要激发市场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常态 宏观调控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原文传递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被引量:23
10
作者 李德水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19-22,共4页
关键词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中共中央 五年规划 社会发展 国民经济 经济工作 经济效益
原文传递
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被引量:12
11
作者 冯光明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3-56,共4页
本文从人力资本投资形成机制上,探讨了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通过对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践分析,提出中国强化人力资本投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措施。
关键词 人力资本投资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中国 形成机制 促进 措施 强化 理论与实践
原文传递
试论企业家精神驱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曾铖 李元旭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1-94,共14页
企业家精神被认为是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转向效率驱动、创新驱动的关键。企业家精神能否驱动、如何驱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仍缺乏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必要的经验结论。该文采用非均衡和信息不对称的研究框架,构建了企业家精神驱动经济增长方... 企业家精神被认为是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转向效率驱动、创新驱动的关键。企业家精神能否驱动、如何驱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仍缺乏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必要的经验结论。该文采用非均衡和信息不对称的研究框架,构建了企业家精神驱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机理模型,并运用1998-201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企业家精神显著驱动了技术进步,但是对技术效率的驱动作用不显著,考虑到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所具有的不同政策含义,认为长期而言企业家精神驱动了经济增长方式的集约化转变。(2)企业家精神倾向于通过技术引进的方式实现技术超越,但是对管理、制度等"软"技术创新的关注不足。(3)企业家精神并没有促进R&D知识溢出,主要是外资外贸活动增进了本土企业家的技术模仿和学习,说明企业家精神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来自开放经济的外部性,而非自主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家精神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TFP 技术效率 技术进步
原文传递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异质门槛效应视角 被引量:25
13
作者 李子叶 韩先锋 冯根福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1-30,共10页
本文采用2003—2012年中国29个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基于产业集聚和非线性的双重视角,运用门槛回归技术实证考察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分析结果发现,虽然生产陛服务业聚集在总体上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 本文采用2003—2012年中国29个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基于产业集聚和非线性的双重视角,运用门槛回归技术实证考察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分析结果发现,虽然生产陛服务业聚集在总体上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但门槛估计结果表明,这种促进作用不是简单的线性效应,而是存在显著的"U"型正向非线性关系。进一步基于空间维度考察发现,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门槛效应:(1)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达到1.127时,会对经济增长方式产生显著促进作用,当集聚水平超过2.497时,这种促进效应最为明显;(2)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只有超过1.086时,才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3)中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在总体上并不显著。因此,因地制宜地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提高产业集聚水平可能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聚集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门槛效应 空间异质性
原文传递
世博会与上海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恒江 胡小纯 《上海综合经济》 2004年第11期41-43,共3页
集群不单可以适用于制造业,它同样可以适用于旅游产业。旅游产业集群可以理解为大量旅游企业及相关企业(或组织)按照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关系、具有地方根植性的区域集合。旅游业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先导型产业,由于涉及的行业多、... 集群不单可以适用于制造业,它同样可以适用于旅游产业。旅游产业集群可以理解为大量旅游企业及相关企业(或组织)按照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关系、具有地方根植性的区域集合。旅游业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先导型产业,由于涉及的行业多、产业链长等因素,它在地区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 产业集群化 上海旅游 根植性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专业化分工 旅游产业 适用 地方 先导
下载PDF
刘易斯转折点的跨越与挑战——对台湾20世纪60—70年代经济政策的分析及借鉴 被引量:21
15
作者 李月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0-36,共7页
本文以刘易斯模型为基础理论,验证出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为台湾经济的刘易斯转折点。此后面对新发展阶段的挑战,台湾地区采取针对性政策,弥补了台湾劳动力的短缺,实现了台湾经济的顺利转型。祖国大陆东部地区目前的发展状况类似于20世纪6... 本文以刘易斯模型为基础理论,验证出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为台湾经济的刘易斯转折点。此后面对新发展阶段的挑战,台湾地区采取针对性政策,弥补了台湾劳动力的短缺,实现了台湾经济的顺利转型。祖国大陆东部地区目前的发展状况类似于20世纪60、70年代的台湾,已逼近刘易斯转折点,可借鉴台湾经验;中西部地区由于发展相对落后,距离刘易斯转折点仍存在一定的距离,但应抓住东部逼近转折点的时机,实现从东部到中西部的产业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易斯模型 台湾经济 刘易斯转折点 产业升级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下载PDF
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关系的文献述评 被引量:23
16
作者 曾铖 郭兵 罗守贵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0-128,F0003,共10页
现有文献表明,学术界分别对企业家精神及经济增长所进行的研究较多,而直接探讨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两者关系的理论分析并不多见,也缺乏必要的实证经验分析。对此,该文进行了系统的文献梳理,从企业家职能、企业家人力资本、管... 现有文献表明,学术界分别对企业家精神及经济增长所进行的研究较多,而直接探讨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两者关系的理论分析并不多见,也缺乏必要的实证经验分析。对此,该文进行了系统的文献梳理,从企业家职能、企业家人力资本、管理要素投入三个视角对企业家精神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评述,并整理了近十年来具有代表性的国内外实证研究成果,结果发现:①未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将是经济运行主体企业家化的过程。②企业家精神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激励劳动投入、推动技术创新、诱导制度变迁以及发挥"干中学"效应等方式,显著地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该文提出要从对象、内涵、数据三个方面拓展企业家精神的度量,并深入到因子和路径层面,构建了企业家精神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多变量、多效应的理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家精神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全要素生产率 新常态
原文传递
财税政策选择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被引量:19
17
作者 丁芸 张昕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26,共6页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享受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享受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目前,我国社会处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换、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刻,区域经济关系着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缩小区域发展的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对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财税政策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区域协调发展 社会全面进步 “十一五”规划 环境承载能力 产业结构转换
下载PDF
以人才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被引量:17
18
作者 陈庆修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8,共5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推进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需要着力培育富有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本文分析了人才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的互动关系,即经济结构调整属于发展生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推进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需要着力培育富有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本文分析了人才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的互动关系,即经济结构调整属于发展生产力的范畴,人才结构调整属于完善生产关系的范畴,经济结构调整决定人才结构调整,而人才结构调整可以极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结构调整 人才结构调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促进 生产关系 自主创新能力 发展生产力 互动关系 范畴
原文传递
协调保增长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关系的产业政策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张其仔 郭朝先 白玫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39,共11页
从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率迅速下降,保增长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这样一个特殊的过渡时期,所以,政府在保增长的同时,还必须协调好经济增长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系。这不是一个轻而易举... 从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率迅速下降,保增长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这样一个特殊的过渡时期,所以,政府在保增长的同时,还必须协调好经济增长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系。这不是一个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任务。为了保增长,国家开始选择部分产业,制定产业振兴规划。目前所选定的产业,对推动经济增长是有利的,但现阶段这些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的产业,并不能完全满足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为了协调保增长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之间的关系,当前就需要适度调整我国的产业升级战略,高度重视产业内升级,特别是工艺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产业振兴规划 主导产业选择基准
原文传递
近十年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定性与量化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顾海兵 沈继楼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7-22,共6页
10多年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了一定的进展,但从总体上看还未实现根本上的转变,仍然是粗放型、政府主导和投资推动为主的经济增长,发展效应也并不令人满意。如今,我国的经济增长虽然在数量上屡有突破,令世人瞩目,但是经济增长的... 10多年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了一定的进展,但从总体上看还未实现根本上的转变,仍然是粗放型、政府主导和投资推动为主的经济增长,发展效应也并不令人满意。如今,我国的经济增长虽然在数量上屡有突破,令世人瞩目,但是经济增长的质量却令人堪忧:能源、资源、原材料的高度消耗使得经济增长的高速度无法持久,生态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效率低,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强;政府干预过多、政经结合过密,不利于经济的顺利转轨;社会问题凸显,国家经济安全水平正在下降。而这些问题与我国经济运行的不健康模式紧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环境污染问题 政府主导 政府干预 社会问题 安全水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