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后入路肱骨远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 被引量:6
1
作者 孙健 《中医正骨》 2013年第8期41-42,共2页
目的:观察改良后入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肱骨干中下段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取改良后入路肱骨远端锁定钢板治疗的48例肱骨干中下段粉碎骨折患者进行了6~12个月随访。结果:48例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2—5个月,中位数3.5个月,... 目的:观察改良后入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肱骨干中下段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取改良后入路肱骨远端锁定钢板治疗的48例肱骨干中下段粉碎骨折患者进行了6~12个月随访。结果:48例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2—5个月,中位数3.5个月,按Jupiter肘关节功能评定优28例,良12例,可8例,优良率83.3%,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结论:改良后入路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是一种安全入路,肱骨远端锁定钢板对此部位骨折可以提供坚强内固定,利于早期功能活动,是理想的内固定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干中下段骨折 骨折固定术 锁定钢板 改良
下载PDF
经改良后入路锁定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被引量:2
2
作者 黄善能 谢英明 甘磊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2年第7期760-762,共3页
目的探讨经改良后入路锁定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12—2020-12采用经改良后入路锁定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的26例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术中经改良后入路于肘后正中位置纵行切开,在尺骨鹰嘴上锐... 目的探讨经改良后入路锁定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12—2020-12采用经改良后入路锁定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的26例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术中经改良后入路于肘后正中位置纵行切开,在尺骨鹰嘴上锐性剥离三头肌肌腱显露并在内侧和外侧附近保留一层。骨折部位行解剖复位处理。使用肱骨外侧锁定钢板在肱骨的桡背侧进行固定,并在肱骨内侧用肱骨内侧锁定钢板进行固定。骨折复位固定后,将尺骨鹰嘴钻几个骨孔,并把锐性剥离显露在内侧和外侧附近各保留一层的三头肌肌腱缝在尺骨鹰嘴上。结果2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至少1年的随访。手术时间40~120 min,平均82 min。26例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4~11个月,平均7.3个月。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效等严重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按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评价疗效:优20例,良4例,可2例。结论经改良后入路锁定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能避免骨折畸形愈合,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改良 锁定钢板 内固定
原文传递
改良后入路治疗3踝骨折的疗效分析
3
作者 周继承 倪梦迪 +2 位作者 高煜 顾少兰 王丽娟 《中国伤残医学》 2017年第7期46-47,共2页
目的:分析改良后入路治疗3踝骨折的临床优势.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5年12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3踝骨折患者82例.按照其选择术式分为2组.其中采用改良后入路法治疗者42例纳入观察组,采用传统后入路法治疗者40例纳入对照组.分析和比较... 目的:分析改良后入路治疗3踝骨折的临床优势.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5年12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3踝骨折患者82例.按照其选择术式分为2组.其中采用改良后入路法治疗者42例纳入观察组,采用传统后入路法治疗者40例纳入对照组.分析和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情况及术后半年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短(t=8.4817,P〈0.001),术中出血量小(t=2.5814,P=0.006),临床效果好(x^2=7.9272,P=0.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检验P=0.259).结论:改良后入路法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小手术创伤,更加契合手术骨折复位的视野及操作要求,术后临床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 3踝骨折 踝关节
原文传递
改良后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马明领 马子健 +2 位作者 董辉 杨斌 王永祥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8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后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于我院诊治的358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饮酒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骨... 目的探讨改良后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于我院诊治的358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饮酒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骨密度及手术相关指标(围术期输血、手术节段、手术时间),计算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改良后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62.40±59.27)min,围术期输血178例(49.7%),血红蛋白(Hb)损失量(37.07±11.56)g/L,红细胞比容(HCT)下降比(10.37±3.29)%,总失血量(1201.50±441.30)mL,隐性失血量(560.99±383.94)mL,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45.00±27.1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性别、BMI、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骨密度、围术期输血、手术节段、手术时间患者的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密度和手术节段是改良后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隐性失血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改良后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手术隐性失血量较多,骨密度和手术节段是改良后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手术隐性失血的独立影响因素,上述影响因素导致隐性失血量增加的具体原因和机制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腰椎体间融合术 隐性失血量 骨密度 手术节段 血红蛋白 红细胞比容
下载PDF
后外侧入路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被引量:59
5
作者 李子荣 史振才 +3 位作者 郭万首 张念非 孙伟 林朋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63-267,共5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 lasty,THA)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及临床初步结果。方法2003年3月至2005年3月,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的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患者43例49髋,男22例,女21例;年龄22 ̄79岁... 目的探讨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 lasty,THA)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及临床初步结果。方法2003年3月至2005年3月,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的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患者43例49髋,男22例,女21例;年龄22 ̄79岁,平均53.2岁。体重指数17.1 ̄30.2,平均23.4。同期采用常规后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35例43髋。两组年龄、性别及体重指数均衡(P>0.05),但疾病谱不同。对两组病例的围手术期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早中期功能恢复情况及假体位置进行比较。结果小切口THA组31例(36髋)、常规THA组25例(31髋)随访6~24个月,平均13.1个月。小切口THA组切口长度平均9.3cm,较常规THA组短(P<0.05);围手术期出血量(318±223.1)ml,引流量(252±169.1)ml,均较常规THA组少(P<0.05);平均手术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切口THA组术后早期功能恢复较常规THA组快,而中期结果相似。术后及随访时,两组假体位置均良好。小切口THA组无并发症,常规THA组1例术后脱位。结论小切口微创技术可选择性用于部分病例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小,围手术期出血少,切口小且不影响假体位置,术后早期功能恢复快。但应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由拥有相应设备条件的医院及一定经验的医生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小切口 早期功能恢复 2003年3月 改良外侧 围手术期 平均手术时间 THA 体重指数 切口长度 2005年 手术适应证 技术要点 疾病患者 恢复情况 无并发症 脱位 微创技术 设备条件 出血量 hip 疾病谱
原文传递
改良后外侧入路或后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50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24
6
作者 杨雷 刘黎军 +3 位作者 郭岱琦 刘建全 尤微 柳海峰 《实用骨科杂志》 2016年第4期370-372,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或后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选用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三踝关节骨折患者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19-65岁,平均36.2岁。根据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类,旋后外旋型Ⅲ度15例,旋前外展型Ⅲ度1...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或后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选用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三踝关节骨折患者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19-65岁,平均36.2岁。根据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类,旋后外旋型Ⅲ度15例,旋前外展型Ⅲ度11例,旋前外旋型9例,旋后外旋型Ⅳ度10例,旋前外旋型Ⅳ度5例。根据后踝骨折块位置偏向选择手术入路,分别选择改良后外侧入路或后内侧入路,术后随访骨折愈合、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0-30个月,平均15.6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踝关节不稳、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按照改良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价,优28例,良16例,可6例,优良率为88%。结论根据术前手术指证,明确手术方式和术中注意事项,选取合适的改良后外侧入路或后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具有良好的疗效,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改良外侧 内侧
下载PDF
改良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后Pilon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吴世龙 丁真奇 陈长青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9年第2期194-195,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后内侧入路对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后Pilon骨折直接固定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自2014-01—2016-05采用改良后内侧入路对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后Pilon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 2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9(15~28)... 目的探讨改良后内侧入路对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后Pilon骨折直接固定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自2014-01—2016-05采用改良后内侧入路对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后Pilon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 2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9(15~28)个月。手术时间平均86(80~120)min。住院时间平均11(9~15) d。所有切口一期愈合。所有骨折顺利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4(12~16)周,无骨不愈合及骨折畸形愈合。末次随访时Kofoed踝关节评分平均91(72~100)分,其中优17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5%。结论采用改良后内侧入路对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后Pilon骨折的后内侧和后外侧骨折块均可获得良好的显露,并可同时处理内踝骨折、关节面的塌陷和压缩,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脱位 Pilon骨折 改良内侧
原文传递
改良后内外侧手术入路在后踝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志刚 刘沂 于一民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年第4期359-360,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后内外侧手术入路在后踝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6例伴后踝骨折的踝关节骨折采用改良的后内侧入路及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随访10~1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术后皮肤表浅感染1例,下胫腓联合固定钉断裂1例。根... 目的探讨改良后内外侧手术入路在后踝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6例伴后踝骨折的踝关节骨折采用改良的后内侧入路及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随访10~1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术后皮肤表浅感染1例,下胫腓联合固定钉断裂1例。根据Baid-Jackson评分系统进行评定,优良率为84.6%。结论改良的踝关节后内外侧手术入路不仅可充分显露后踝骨折,同时可兼顾内外踝骨折的整复固定,减少手术切口及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改良内侧 改良外侧
原文传递
改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 被引量:9
9
作者 何振东 马才英 +4 位作者 张维义 杨纬 张帅 火东旭 庞增林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将4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24例,采用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和对照组(24例,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将4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24例,采用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和对照组(24例,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假体安装情况、疼痛VAS评分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两组各失访1例;46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7~18个月。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臼柄位置均在正常范围内,髋臼前倾角、髋臼外展角、偏心距及其恢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VAS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后3 d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01);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早期恢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改良外侧 髋关节置换 微创手术 老年人
下载PDF
改良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华泰 吴杰 雷云龙 《现代实用医学》 2011年第7期773-775,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改良后外侧入路治疗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都获得12~24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16个月,骨折都愈合。术后第1天X线片...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改良后外侧入路治疗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都获得12~24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16个月,骨折都愈合。术后第1天X线片检查18例达到解剖复位,3例关节面塌陷小于3 mm。骨折愈合时间11~28周,平均16.8周;完全负重时间12~29周,平均为17.9周。随访过程中未见后侧平台高度丢失超过3 mm。最后随访时膝关节总伸屈度102°~135°,平均116.6°。膝关节HSS评分72~97分,平均89.7分,优等率为90.5%(19例)。术后并发症:2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2例患者发生切口皮缘部分坏死,均通过保守治疗痊愈;2例患者术后出现小腿外侧感觉麻木,1例小腿内侧感觉麻木,均通过甲钴铵营养神经治疗得到缓解。所有患者均未发现内固定松动及断裂,后外侧的钢板均未取出。结论改良后外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在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存在一定的优势,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胫骨平台外侧 改良外侧
下载PDF
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对踝关节稳定性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凌坤 阳普山 +1 位作者 唐洪 苟永胜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1377-1382,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对患者踝关节稳定性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三踝骨折患者102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改良组49例(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和...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对患者踝关节稳定性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三踝骨折患者102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改良组49例(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和传统组53例(传统后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临床治疗疗效、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踝关节稳定性、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改良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至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Baird-Jackson评分比较,术后6个月>术后2个月>术后1个月>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改良组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OFAS评分比较,术后6个月>术后2个月>术后1个月>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改良组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可更有效增加踝关节的稳定,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治疗疗效更佳,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前外侧 改良内侧 三踝骨折 踝关节稳定性 踝关节功能恢复
下载PDF
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马明星 《中外医疗》 2018年第10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150例三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75例)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150例三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75例)和对照组(常规踝关节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75例)。对比观察两组基本手术指标,评价疗效。结果实验组踝关节复位满意度98.67%,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94.67%,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P<0.05;χ2=4.76,P<0.05)。结论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踝骨折 改良外侧 内侧 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三踝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清华 钟南 曾辉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0期36-41,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2年1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三踝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传统组(n=40)和改良组(n=40)。改良组给予改良后外侧...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2年1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三踝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传统组(n=40)和改良组(n=40)。改良组给予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传统组给予传统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1d、3d、1周疼痛程度,术前、术后6个月踝关节活动度及踝关节功能,术前、术后第1天炎症因子及并发症。结果:改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1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踝关节跖屈、背伸活动度、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均升高,改良组踝关节背伸活动度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均升高,改良组CRP、PCT水平略低于传统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肢感觉麻痹、感染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三踝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方面,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具有与传统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相当的手术效果,且不影响患者术后炎症相关因子水平,但相较而言,改良后患者疼痛程度更轻,踝关节功能恢复越快,术后并发症也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外侧 内侧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三踝骨折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改良后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7
14
作者 郭锦明 刘俊 +4 位作者 严宏生 章斌 陈志江 杨小军 阚晨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年第12期1252-1253,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改良后外侧小切口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本组手术时间平均78.8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50 ml。36例均获得平均6...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改良后外侧小切口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本组手术时间平均78.8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50 ml。36例均获得平均60.1(4~71)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无假体松动、下沉。1例术后4年死于内科基础疾病。35例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19例,良12例,可4例,优良率88.6%。结论采用改良后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高龄 改良外侧 小切口
原文传递
改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偏瘫侧股骨颈骨折 被引量:1
15
作者 智新力 赵丽娟 +1 位作者 霍霁 张方青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偏瘫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9例偏瘫侧股骨颈骨折患者。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扶拐情况、假体位置。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18...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偏瘫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9例偏瘫侧股骨颈骨折患者。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扶拐情况、假体位置。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18例顺利完成手术,1例因术中复位困难改为常规后外侧入路(所有指标不予考察)。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36(19.4±11.3)个月。术后1例出现严重低血钾、低蛋白血症,转ICU治疗后好转;1例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抗凝治疗1个月后痊愈;术后无关节不稳及脱位、肺栓塞、股骨骨折、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13例可独立行走,3例可扶单拐行走,2例仍需坐轮椅出行。末次随访时,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Harris评分54~92(83.1±11.0)分,其中优7例、良8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15/18。结论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偏瘫侧股骨颈骨折,通过对后关节囊、外旋肌肉组织的保护可有效预防术后髋关节脱位,对假体的选择无限制性,对假体的安装角度无特殊要求,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外侧 髋关节置换 偏瘫 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近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远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10期98-100,共3页
目的:观察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06月-2015年01月阳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100例,均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 目的:观察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06月-2015年01月阳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100例,均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手术入路,实验组行改良后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为(65.23±10.32)min,切口长度为(9.22±1.23)cm,失血量为(275.62±41.21)m L,功能锻炼开始时间为(2.63±1.23)d,术后Harris评分为(90.23±3.21)分,并发症发生率为6.0%,以上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改良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改良外侧 晚期股骨头坏死 疗效观察
下载PDF
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分析
17
作者 马天兴 郭赞 许万方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1—2023-01泌阳县人民医院骨二科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64例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传统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传统组)和改...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1—2023-01泌阳县人民医院骨二科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64例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传统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传统组)和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组(改良组),各32例。比较2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术前和术后3个月,采用踝-后足评分量表(AOFAS)、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评价术后随访3个月时的优良率。结果改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时的踝关节功能评分和末次随访时的优良率,均显著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有利于优化围术期指标、改善踝关节功能和提升治疗优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踝骨折 改良前外侧 改良内侧 切开复位内固定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改良后外侧入路、内侧入路联用对三踝骨折治疗作用分析
18
作者 李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052-0054,共3页
分析改良后外侧入路、内侧入路联用对三踝骨折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三踝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 分析改良后外侧入路、内侧入路联用对三踝骨折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三踝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三踝骨折治疗中给予改良后外侧入路、内侧入路联用的效果理想,并发症低,改善关节功能,优良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踝骨折 改良外侧 内侧
下载PDF
改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
19
作者 段玉强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01-0004,共4页
观察改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并对该术式在改善患者关节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中的作用进行重点分析。方法 病史采集时间为2022.01~2023.06,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因患有髋关节疾病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 观察改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并对该术式在改善患者关节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中的作用进行重点分析。方法 病史采集时间为2022.01~2023.06,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因患有髋关节疾病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共58例。按照1:1的病例数组成比例并分组(随机法,2组),区分疗法(传统后外侧入路vs改良后外侧入路,即对照组vs观察组)后对比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一般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效果良好,在改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中有积极作用,同时还具有并发症少的优势,故建议加强对此项术式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改良外侧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仰卧位改良后内侧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后pilon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常军 李星辰 +2 位作者 杨崇林 李春光 徐向阳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36-943,共8页
目的探讨仰卧位改良后内侧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后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54例后pilon骨折患者资料。男45例,女9例;年龄(47.7±13.1)岁。根据... 目的探讨仰卧位改良后内侧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后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54例后pilon骨折患者资料。男45例,女9例;年龄(47.7±13.1)岁。根据手术体位不同分为2组:仰卧组24例(采用仰卧位改良后内侧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和俯卧组30例(采用俯卧位后内侧入路联合后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影像学结果(包括骨愈合时间和关节面复位优良率)、踝关节活动范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曼彻斯特牛津足部评分(MOXFQ)评估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仰卧组和俯卧组患者的术后随访时间分别为(19.4±4.4)、(17.8±4.2)个月。仰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愈合时间、下胫腓联合固定率和关节面复位优良率分别为(90.8±9.9)min、(9.5±2.4)d、(8.4±1.4)周、33.3%(8/24)和95.8%(23/24),俯卧组为(89.9±10.8)min、(9.5±2.5)d、(8.1±1.4)周、53.3%(16/30)和96.6%(29/30),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仰卧组患者的踝关节背伸活动度、跖屈活动度、VAS及MOXFQ疼痛评分、行走能力评分、社交能力评分分别为15.0°±2.1°、26.1°±4.2°、(1.0±0.5)分、20.0(0,30.0)分、(16.5±13.2)分、12.5(0,18.8)分,俯卧位组为15.7°±1.6°、27.0°±4.0°、(1.3±0.7)分、12.5(10.0,30.0)分、(19.0±11.5)分、15.6(6.3,25.0)分,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仰卧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8.3%(2/24),俯卧组为3.3%(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仰卧位改良后内侧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后pilon骨折与俯卧位后内侧入路联合后外侧入路疗效相当,可作为治疗后pilon骨折的一种入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仰卧位 俯卧位 pilon骨折 改良内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