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0篇文章
< 1 2 1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及护理 被引量:120
1
作者 楼晓芳 马美芳 +2 位作者 施小定 陈雪英 林夏琴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8-99,共2页
对 5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PICC时所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 ,如穿刺失败、送管困难、导管异位、堵管、感染等进行分析。认为正确选择穿刺的静脉和时机 ,准确测量体表长度 ,送管时患儿适当的体位 ,输液的连续性 ,输液中止时的正压封管 ,脂... 对 5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PICC时所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 ,如穿刺失败、送管困难、导管异位、堵管、感染等进行分析。认为正确选择穿刺的静脉和时机 ,准确测量体表长度 ,送管时患儿适当的体位 ,输液的连续性 ,输液中止时的正压封管 ,脂肪乳剂输注时的定期冲管 ,置管过程中及药物注射时严格的无菌操作 ,选择合适的敷料 ,定时换药 ,定时更换输液环路和肝素帽 ,以及护士娴熟的穿刺和置管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极低出生体重儿 护理 穿刺 置管 输液
原文传递
新生儿PICC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0
2
作者 吴旭红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7年第2期166-171,共6页
通过总结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主要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护理干预措施,以期有效降低PICC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延长新生儿PICC的使用时间,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新生儿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并发症 护理干预
下载PDF
静脉治疗护理实践研究进展 被引量:60
3
作者 孙红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6年第6期723-728,共6页
本文从静脉治疗的规范与标准、相关操作与技术、患者安全、患者舒适程度、专业队伍建设、多学科团队建立6个方面对国内外静脉治疗护理实践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静脉治疗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静脉治疗 规范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尖端定位 患者安全 舒适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血液疾病患者中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血栓形成的风险分析 被引量:60
4
作者 范彬 黄芬 +1 位作者 张玉红 梅赣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2-276,共5页
目的:观察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CRBSI)及患者导管相关血栓(catheter-related thrombotic complications,CRTC)形成的... 目的:观察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CRBSI)及患者导管相关血栓(catheter-related thrombotic complications,CRTC)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血液肿瘤患者共483例,共进行612次PICC置管,置管时间中位数101(48-184) d;观察CRBSI及CRTC的发生率,并对CRBSI及CRTC的相关变量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CRBSI共47例(7. 7%),发生率为0. 59‰导管日;而CRTC共16例(2. 6%),发生率为0. 20‰导管日,无其他相关严重并发症。CRBSI和CRTC相关的变量的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其他类型的疾病相比,急性白血病与CRBSI的高发病率显著相关,但与CRTC无显著相关。结论:与传统CVAD置管方法相比,PICC应用于恶性肿瘤患者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可成为CVAD有效的替代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血流感染 血栓形成 恶性血液病
下载PDF
早期功能锻炼预防PICC置管后肢体肿胀效果观察 被引量:57
5
作者 邹勤 杜晓红 +6 位作者 陈民宵 张惠 张仙爱 郭晓东 张洁 杨志华 戴晓玲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8年第5期49-50,共2页
目的观察早期功能锻炼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致肢体肿胀的效果。方法将86例PIC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36例)。观察组置管后24 h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对照组仅给予一般指导。结果对照组肿胀发生率22.0%,... 目的观察早期功能锻炼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致肢体肿胀的效果。方法将86例PIC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36例)。观察组置管后24 h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对照组仅给予一般指导。结果对照组肿胀发生率22.0%,观察组为2.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渗血发生率及置管后4周与置管初始置入导管长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指导PICC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能有效预防肢体肿胀的发生,且不引起渗血及导管脱出或进入,具有安全、操作简便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功能锻炼 肢体肿胀 渗血 导管脱出 导管进入
下载PDF
应用PICC化疗时相关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57
6
作者 宋敏 乔峰 +4 位作者 刘洪岩 陈雪 李佳 曾伟 谢晓冬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年第9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并发症分析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护理对策 PICC 化疗 时相 沈阳军区 东北三省
原文传递
系统化健康教育对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管道自我管理能力水平及化疗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54
7
作者 夏娟 邱蓉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管道自我管理能力水平及化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86例行改良根治术后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93例。对照... 目的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管道自我管理能力水平及化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86例行改良根治术后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9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系统化健康教育措施。对比2组干预前后的PICC管道自我管理水平、化疗依从性、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2组化疗2个周期后的PICC自我管理能力及化疗依从性各维度评分均较入院时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化疗2个周期内的PICC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9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结论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PICC管道自我管理能力,减少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化疗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化疗 系统内规划健康教育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依从性
下载PDF
微信平台对PICC置管肿瘤病人化疗间歇期导管管理能力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53
8
作者 黄钰清 陈国连 +1 位作者 麻玲霞 王自梅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50-1252,共3页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对PICC置管化疗间歇期病人导管管理能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PICC置管化疗病人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带管期间行常规性护理管理,观察组带管期间实施微信平台管理,比较两组置管期间...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对PICC置管化疗间歇期病人导管管理能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PICC置管化疗病人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带管期间行常规性护理管理,观察组带管期间实施微信平台管理,比较两组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炎、皮肤过敏、穿刺点渗血、静脉血栓、导管滑脱、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带管日常生活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运动管理能力、日常导管观察能力、导管维护依从性、导管异常处理能力、导管管理信心及导管管理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干预后症状维度、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微信平台能有效提高PICC置管化疗病人导管管理能力,降低病人置管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病人置管期间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微信平台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 化疗 导管管理能力 并发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国内外进展 被引量:53
9
作者 董建英 王阿莉 +1 位作者 李勇 毕越英 《现代护理》 2006年第13期1199-1201,共3页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PICC的操作流程、临床应用、并发症的防治等方面的现状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专业人员培训、并发症防治等方面的知识。
关键词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专业人员 培训 并发症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在PICC导管维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50
10
作者 唐红兰 陆启琳 张梅 《临床护理杂志》 2011年第6期18-19,共2页
目的探讨PICC带管患者维护期间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集束化护理措施。方法对2011年3月~4月684例次PICC带管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维护,观察患者全身不良反应、局部皮肤炎性反应、血栓形成及堵管等并发症发生率,检测C-反应蛋白和内毒素数值。... 目的探讨PICC带管患者维护期间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集束化护理措施。方法对2011年3月~4月684例次PICC带管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维护,观察患者全身不良反应、局部皮肤炎性反应、血栓形成及堵管等并发症发生率,检测C-反应蛋白和内毒素数值。与2011年1月~2月636例次PICC导管维护患者常规护理进行对照。结果两组全身不良反应、局部皮肤炎性反应、血栓形成及堵管、C-反应蛋白和内毒素数值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在PICC带管患者维护中有显著优势,降低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率及堵管、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可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下载PDF
3M透明敷贴联合无痛保护膜在PICC皮肤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8
11
作者 黄晨燕 何丽娟 王丽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8年第2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3M透明敷贴联合无痛保护膜对PICC固定处皮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32例行PICC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6例。观察组用3M透明敷贴联合无痛保护膜贴于PICC固定处皮肤,对照组单用3M透明敷贴。结果观察组PICC留置时间显著长... 目的探讨3M透明敷贴联合无痛保护膜对PICC固定处皮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32例行PICC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6例。观察组用3M透明敷贴联合无痛保护膜贴于PICC固定处皮肤,对照组单用3M透明敷贴。结果观察组PICC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相对延迟。结论3M透明敷贴联合无痛保护膜在PICC护理中比单用3M透明敷贴更能保证PICC留置时间,有效保护PICC固定处皮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3M透明敷贴 无痛保护膜 皮肤护理
下载PDF
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被引量:47
12
作者 马晓燕 高玉芳 +5 位作者 魏丽丽 张宏岩 陈伟芬 房芳 池小锋 黄倩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290-2292,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影响因素,分析病原菌种类,为预防感染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追踪373例留置PICC肿瘤患者,分析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细菌学培养。结果 373例留置PICC肿瘤患者的总导管留...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影响因素,分析病原菌种类,为预防感染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追踪373例留置PICC肿瘤患者,分析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细菌学培养。结果 373例留置PICC肿瘤患者的总导管留置时间为40 547导管日,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46例,感染率1.13/1000导管日;季节、导管维护周期、导管移动、机体免疫功能为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导管穿刺技术为保护因素;感染病原菌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清酒假丝酵母菌、沃氏葡萄球菌。结论使用赛丁格穿刺技术,提高夏季导管维护频次,导管维护标准化及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可以降低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性感染 肿瘤患者
原文传递
集束化护理预防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效果 被引量:47
13
作者 王任姣 赵永兰 《中国病案》 2016年第12期86-88,共3页
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在预防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行PICC置管的9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常规PICC护理方法;观察组47... 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在预防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行PICC置管的9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常规PICC护理方法;观察组47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PICC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感染(4.26%)、静脉炎(2.13%)、皮肤过敏(4.26%)、局部渗血(2.13%)、导管脱落及堵管(2.13%)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ICC置管感染(26.67%)、静脉炎(22.22%)、皮肤过敏(22.22%)、局部渗血(26.67%)、导管脱落及堵管(24.44%)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在白血病患者PICC导管维护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有效降低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 白血病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并发症
原文传递
恶性肿瘤病人PICC相关性血栓风险因素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14
作者 惠慧 马燕兰 +1 位作者 郭梅 王松峰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11-816,共6页
通过搜索国内外11个权威数据库分析相关文献,综述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高发时间、好发部位、主要风险因素以及护理干预策略,指出针对血栓的高发生低检出情况,有必要全面分析评估PICC置管病人的风险因素... 通过搜索国内外11个权威数据库分析相关文献,综述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高发时间、好发部位、主要风险因素以及护理干预策略,指出针对血栓的高发生低检出情况,有必要全面分析评估PICC置管病人的风险因素,找出最佳B超筛查时间、频率,对高危人群及时做好科学、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筛查 风险因素 综述
下载PDF
血液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7
15
作者 韩如慧 金美娟 +3 位作者 乔美珍 陈凯 吴琛 钱雪峰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0-155,共6页
目的研究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的血流感染在血液肿瘤患者中的发病率,探讨影响其发病率的危险因素,分析感染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为感染的预防和抗菌药物合理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7月1日-2016年11月30日于血液... 目的研究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的血流感染在血液肿瘤患者中的发病率,探讨影响其发病率的危险因素,分析感染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为感染的预防和抗菌药物合理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7月1日-2016年11月30日于血液科住院行PICC置管的血液肿瘤患者的基本信息,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回顾分析相关患者血培养阳性和导管血培养阳性检出细菌种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共10 213例行PICC置管的血液肿瘤患者被纳入该研究,其中280例发生PICC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为0.55/1 000导管日(280/10 213,2.74%),影响因素包括血液肿瘤种类(P<0.001)和导管留置时间(P<0.001)。共分离出病原菌322株,革兰阴性杆菌238株,占73.91%;革兰阳性菌71株,占22.05%;真菌13株,占4.04%。血培养结果中革兰阴性菌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庆大霉素、阿卡米星的耐药率较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低;而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假单胞菌抗生素耐药率均较低;主要革兰阳性菌(包括表皮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均未产生耐药。真菌中主要病原菌为热带念珠菌。结论长时间留置PICC导致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LABSI)的风险增加,CLABSI的发生风险还与患者所患血液肿瘤的种类有关。血液肿瘤患者CLABSI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常用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医护人员应规范操作、加强对PICC患者的监测,动态评估风险,争取及早拔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血液肿瘤 血流感染
下载PDF
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16
作者 应丽 朱云霞 谢淑萍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83-1285,共3页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是指PICC导管外壁或血管内膜血凝块的形成,作为血管内异物,直接引起血管内膜损伤,从而诱发血栓形成。
关键词 肿瘤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上肢 静脉血栓形成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血液高凝恶性肿瘤患者PICC同步抗凝效果探讨 被引量:45
17
作者 闻曲 成芳 +4 位作者 鲍爱琴 欧阳晨曦 王涛 刘为红 鲁汉英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10年第10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高凝状态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同步抗凝治疗预防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60例血液高凝状态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PICC置管期间按常规方法预防静脉血栓发生,观察组增加同... 目的探讨血液高凝状态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同步抗凝治疗预防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60例血液高凝状态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PICC置管期间按常规方法预防静脉血栓发生,观察组增加同步抗凝治疗即低分子肝素钠5000U皮下注射,1~2次/d,使用时间≤15d。结果观察组PICC置管后15d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未发生静脉血栓,PICC置管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血液高凝状态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同步抗凝治疗可显著改善其血液高凝状态,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延长PICC置管时间,有利于患者顺利完成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血液高凝状态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同步抗凝 低分子肝素
下载PDF
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风险因素与防护措施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18
作者 江文 曾登芬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5年第2期218-221,共4页
本文综述了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风险因素及防护对策的研究现状,为护理人员针对相关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提供指导,从而降低PICC的血流感染率。
关键词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风险因素
下载PDF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PICC穿刺中镇痛效果观察 被引量:44
19
作者 吴娅利 韩克强 +3 位作者 刘红 邱昊 王阁 王东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09年第3期723-724,共2页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静脉穿刺中的镇痛效果。[方法]将60例PICC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PICC操作程序,常规消毒穿刺点皮肤后即进行静脉穿刺。实验组在选好静脉后先将穿刺点周围皮肤用...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静脉穿刺中的镇痛效果。[方法]将60例PICC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PICC操作程序,常规消毒穿刺点皮肤后即进行静脉穿刺。实验组在选好静脉后先将穿刺点周围皮肤用热水清洁干净,以穿刺点为中心局部涂以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约1.5 cm×3.0 cm,厚度约1 mm,其上用透明敷贴覆盖,1 h后将乳膏洗净,常规消毒皮肤后穿刺。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数字评分法进行疼痛评估。[结果]实验组病人在穿刺时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PICC病人静脉穿刺镇痛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局部麻醉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下载PDF
延续性护理在肿瘤PICC置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2
20
作者 张艳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第14期1316-1317,共2页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肿瘤PICC置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肿瘤PICC置管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家庭延续性护理,并予电子系统追踪护理,分析两组导管并发症和非...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肿瘤PICC置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肿瘤PICC置管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家庭延续性护理,并予电子系统追踪护理,分析两组导管并发症和非计划性拔管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PICC置管出院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可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因并发症而导致的非计划性拔管,提升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延续性护理 肿瘤患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