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原因分析及预防 被引量:246
1
作者 汪守凤 江宾 +1 位作者 邓德明 方迎红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72-373,共2页
外周静脉留置针摒弃了传统的每日静脉穿刺输液,既可减轻病人的痛苦,又可适当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现已逐渐普遍地应用于临床。我科于1995年5月开始在病人手术前后大量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有部分病人发生了静脉炎,现报... 外周静脉留置针摒弃了传统的每日静脉穿刺输液,既可减轻病人的痛苦,又可适当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现已逐渐普遍地应用于临床。我科于1995年5月开始在病人手术前后大量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有部分病人发生了静脉炎,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995年5月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留置 静脉 预防
原文传递
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维护的最佳证据应用 被引量:80
2
作者 顾莺 胡雁 +3 位作者 张玉侠 薛一凡 杨玉霞 王慧美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15期52-55,共4页
目的将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维护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护士在外周静脉维护的实践活动中证据应用的依从性,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遵循JBI循证护理中心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JBI-PACES)的标准程序,包括证据应... 目的将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维护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护士在外周静脉维护的实践活动中证据应用的依从性,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遵循JBI循证护理中心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JBI-PACES)的标准程序,包括证据应用前基线审查、实践变革和证据应用后变革效果的再审查。获取JBI在线临床治疗及护理证据网络(COnNECT+)数据库中外周静脉留置针维护相关证据并制定相应审查标准。采用现场观察法、访谈、查阅护理病历收集数据。证据应用前后各有46例次接受外周静脉留置的患儿以及15名护士纳入。分析每条证据应用存在障碍、可获得的资源及解决办法。以护士每条标准行为依从性、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评价证据应用前后的有效性。结果基线审查中"每天2次评估并记录并发症"等4条依从性差的标准在证据应用后显著提高(均P<0.01);并发症发生率由证据应用前的34.78%降至15.22%(P<0.05)。结论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维护最佳证据的临床应用,可规范护士维护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行为,并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循证护理 最佳实践 外周静脉留置 维护
下载PDF
护理专案行动降低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不规范使用率 被引量:64
3
作者 朱振云 叶天惠 +1 位作者 王颖 高雪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3期40-42,共3页
目的开展护理专案行动降低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不规范使用率。方法成立护理专案小组,实施"降低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不规范使用率"专案行动,将2015年10~12月护理专案行动前留置静脉留置针的患儿为对照组,留置针582例次;2016年5~... 目的开展护理专案行动降低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不规范使用率。方法成立护理专案小组,实施"降低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不规范使用率"专案行动,将2015年10~12月护理专案行动前留置静脉留置针的患儿为对照组,留置针582例次;2016年5~7月实施护理专案行动后留置静脉留置针的患儿为干预组,留置针519例次。护理专案行动通过现况分析、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对策拟定与实施、效果评价等环节进行。结果外周静脉留置针不规范使用率由护理专案活动前的64.43%下降到活动后的14.84%(P<0.01)。结论护理专案行动降低了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不规范使用率,提高了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护理专案 外周静脉留置 不规范使用率
下载PDF
成人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情况调查 被引量:49
4
作者 魏涛 谭艳 +3 位作者 谌永毅 彭思意 李星凤 李旭英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6-9,共4页
目的了解成人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现状,为规范使用留置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对湖南省14个地州市14所医院1 594例成人患者进行留置针使用情况调查,包括留置针类型、输液接头类型、穿刺部位、冲封管情况、置管侧肢体情况及结局... 目的了解成人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现状,为规范使用留置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对湖南省14个地州市14所医院1 594例成人患者进行留置针使用情况调查,包括留置针类型、输液接头类型、穿刺部位、冲封管情况、置管侧肢体情况及结局。结果 90.96%的患者使用密闭式留置针,47.99%的患者使用肝素帽接头,45.92%穿刺部位为手背,冲封管液主要为生理盐水(80.93%),脉冲式冲封管占86.20%,输液结束后冲封管占94.98%,置管侧上肢下垂超过1h占40.84%,并发症或不良事件主要为堵管(19.39%)、外渗/渗出(12.67%)、静脉炎(7.28%)。结论临床护士使用留置针的安全防范意识有所提高,但穿刺部位选择、冲封管手法和时机及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有待加强,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外周静脉留置 封管 导管维护 并发症 留置时间 穿刺部位
下载PDF
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外周静脉留置针安全留置时间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5
5
作者 陈懿帆 高志英 《中外医学研究》 2013年第6期90-91,共2页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外周静脉留置针安全留置时间的效果。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提高外周静脉留置针安全留置时间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影响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对外周静脉留置针留...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外周静脉留置针安全留置时间的效果。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提高外周静脉留置针安全留置时间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影响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对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登记、不定期检查,并采取有效的巩固措施。经过品管圈活动,有效的提高了外周静脉留置针安全留置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留置 安全留置时间 品管圈活动
下载PDF
106例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41
6
作者 张静 何淑贞 +3 位作者 靳爱红 宋静 王丽 张喜燕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16年第4期1533-1534,共2页
外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已得到广泛使用,它能够减轻因反复穿刺造成的血管损伤,能够较长时间维持静脉通路,在危重患儿抢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又能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但由于患儿年龄小、哭闹、不配合,且血管短、不直,给护... 外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已得到广泛使用,它能够减轻因反复穿刺造成的血管损伤,能够较长时间维持静脉通路,在危重患儿抢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又能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但由于患儿年龄小、哭闹、不配合,且血管短、不直,给护士外周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且患儿发生输液外渗时又不会表达,所以小儿输液外渗的发生几率较高。输液外渗的发生极易导致护患矛盾,甚至引发护理纠纷[1-3]。因此,减少输液外渗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留置 小儿 输液外渗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下载PDF
外周静脉留置针应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封管与肝素钠溶液封管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36
7
作者 滕敬华 钟慧琴 李小力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7年第1期58-64,共7页
[目的]评价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在外周静脉留置针封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及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收集关于外周静脉留置针应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封管与肝素钠溶液封... [目的]评价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在外周静脉留置针封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及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收集关于外周静脉留置针应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封管与肝素钠溶液封管效果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研究进行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2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研究,合计1 773例病人。Meta分析显示:两组堵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50,95%CI(0.34,0.74),P=0.000 4];两组留置针回血发生率、局部外渗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P=0.44);两组静脉炎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6,95%CI(0.21,0.64),P=0.000 5];两组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90,95%CI(0.09,1.72),P=0.03];两组留置针封管操作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1.86,95%CI(-13.08,-10.63),P<0.000 01]。[结论]留置外周静脉留置针时应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封管,在降低堵管率、静脉炎发生率和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及缩短护士封管操作时间方面优于应用肝素钠溶液封管,在降低回血率、外渗率方面,两者优劣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留置 封管 预充式导管冲洗器 肝素钠 META分析 堵管 静脉 留置时间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静脉留置针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2
8
作者 谢小华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下旬版)》 2005年第2期36-37,共2页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 2 2GA静脉留置针和 10 0U/ml肝素钠生理盐水溶液 3ml正压封管法。结果 留置时间 ,4例次 <3d ,39例次 3~ 7d ,2 3例次 8~ 12d ,8例次 >12d ,平均...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 2 2GA静脉留置针和 10 0U/ml肝素钠生理盐水溶液 3ml正压封管法。结果 留置时间 ,4例次 <3d ,39例次 3~ 7d ,2 3例次 8~ 12d ,8例次 >12d ,平均留置时间 (7.4 3± 3.74 )d。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外周静脉留置针 ,留置时间 7d为宜 ,采用 10 0U/ml肝素钠生理盐水溶液 3ml正压封管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患者 留置时间 外周静脉留置 生理盐水 肝素钠 封管 临床观察 效果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成功留置时间与拔管原因分析 被引量:27
9
作者 陈月香 朱俊清 +1 位作者 彭晓红 徐美玲 《安徽医学》 2016年第7期907-909,共3页
目的了解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成功留置时长与拔管原因情况。方法对安徽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3~12月收治的1 565例次患儿留置针成功留置时长与拔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脱管和堵管随留置时间延长,72 h以内和72以上发生率差异有统计... 目的了解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成功留置时长与拔管原因情况。方法对安徽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3~12月收治的1 565例次患儿留置针成功留置时长与拔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脱管和堵管随留置时间延长,72 h以内和72以上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时间在72 h以上渗出发生率为39.4%,较72 h以内渗出发生率的46.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9.23%患儿留置时间在72 h以内;留置时间在72 h以内和72 h以上的患儿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46.3%和4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成功留置时间以72 h内为主,导致拔管原因以输液渗出和静脉炎为主,堵管和脱管及其他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留置 留置时长 拔管原因
下载PDF
多功能留置针敷贴在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固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0
作者 庞海燕 王兰英 +2 位作者 柴学红 李轶晓 石红英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年第22期3064-3067,共4页
目的:探讨多功能留置针敷贴在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固定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3月在某三级医院输液室输液的21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7例)与试验组(109例)。试验组患儿采用多功能留置针敷贴固定... 目的:探讨多功能留置针敷贴在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固定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3月在某三级医院输液室输液的21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7例)与试验组(109例)。试验组患儿采用多功能留置针敷贴固定,对照组患儿采用留置针自带透明贴膜固定。观察两组患儿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留置针脱出或移位、敷贴卷边、皮肤破损及胶布残留的情况,比较两组的静脉输液配合度与家属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儿的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留置针脱出或移位、敷贴卷边、皮肤破损及胶布残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儿的配合度及家属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功能留置针敷贴牢固性强,能减少皮肤破损,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可以提高患儿的配合度及家属满意度,推荐应用于小儿临床护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新推广 儿童 静脉输液 多功能留置敷贴 外周静脉留置
原文传递
护理风险管理在老年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6
11
作者 李蓓 全钰平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2期1724-1726,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老年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北京世纪坛医院呼吸内科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20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00例患者给予常规的护...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老年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北京世纪坛医院呼吸内科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20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00例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管理。观察组100例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观察2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通过2组的对比分析,观察组留置针脱落发生率、血肿发生率、液体渗漏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留置针堵塞发生率和针头回血凝聚回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降低临床中常见风险的情况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外周静脉留置 输液 护理风险管理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外周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性护理 被引量:24
12
作者 贾艳焕 李育玲 赵君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14年第6期2271-2271,2285,共2页
随着安全输液理念的不断加强,静脉治疗用具的选择日趋规范。外周静脉留置针作为常规输液用具,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它具有减轻病人痛苦、维持静脉通路、减少护理工作量的优点。但是,在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随着安全输液理念的不断加强,静脉治疗用具的选择日趋规范。外周静脉留置针作为常规输液用具,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它具有减轻病人痛苦、维持静脉通路、减少护理工作量的优点。但是,在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也给病人的治疗和护理带来不良影响。我院自应用静脉留置针以来,对静脉炎发生率进行调查,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为11.6%,且有4级静脉炎发生。为进一步减轻静脉炎所致病人痛苦,降低并发症发生,我院对626例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住院病人实施预防性护理与前期常规护理进行对比观察,取得一定效果。现将临床应用及体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留置 静脉 预防性护理
下载PDF
外周静脉留置针透明敷贴固定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24
13
作者 纪翠红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6期8-9,共2页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留置针透明敷贴的最佳固定方法。方法将120例接受留置针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分别将透明敷贴采取张力粘贴+塑形、张力粘贴+不塑形、无张力粘贴+塑形及无张力粘贴+不塑形固定外周静脉留置针。结果四组敷贴...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留置针透明敷贴的最佳固定方法。方法将120例接受留置针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分别将透明敷贴采取张力粘贴+塑形、张力粘贴+不塑形、无张力粘贴+塑形及无张力粘贴+不塑形固定外周静脉留置针。结果四组敷贴更换时间、留置针留置时间及患者舒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组显著优于其他组。结论透明敷料固定手法选用无张力粘帖+塑形,能延长敷贴的更换时间和留置针的更换时间、提高患者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留置 透明敷贴 固定方法 无张力粘贴 塑形 患者舒适度
下载PDF
家庭自我管理干预应用于门急诊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维护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刘花艳 朱丽辉 +3 位作者 赵小平 刘利敏 陈菲菲 李娟娟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14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家庭自我管理干预应用于门急诊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维护的效果,寻求有效的干预措施,以降低门急诊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延长其留置时间。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4年3—5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留观输液科使用外周静脉... 目的探讨家庭自我管理干预应用于门急诊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维护的效果,寻求有效的干预措施,以降低门急诊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延长其留置时间。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4年3—5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留观输液科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7382例患儿及其家庭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维护静脉留置针;选取2016年3-5月的8071例患儿及其家庭设为观察组,采用家庭自我管理干预维护外周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患儿的外周静脉留置时间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儿外周静脉留置时间为(48.43±12.26)h,而观察组为(68.37±22.07)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P=0.007)。对照组患儿外周静脉留置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7.57%,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72%,两组在静脉炎、堵管、渗漏、意外拔管、压伤、及皮肤过敏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家庭自我管理干预应用于门急诊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的维护,能降低其不良事件发生率,延长留置时间,减轻患儿痛苦,减轻护士工作量,节约医疗成本的同时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自我管理 干预措施 儿科 外周静脉留置
下载PDF
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5
作者 孟庆慧 洪华 +1 位作者 张伟 娄凤兰 《中国护理管理》 2011年第6期70-73,共4页
静脉留置针因可以留置一定时间、方便给药和抢救而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但关于留置针留置时间的问题,国外研究一直未停,认为每3~4天更换一次不仅花费大,还增加再置管病人的疼痛,建议修改这个方案,应根据临床指征进行更换。
关键词 外周静脉留置 留置时间 临床指征 再置管
下载PDF
老年住院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出现临床指征拔针的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朱小莉 邹敏 +2 位作者 王红萍 赵慧莉 王丽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0年第6期401-406,共6页
目的评价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出现临床指征拔针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急诊病房1627例使用外周留置针的老年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817例和对照组810例,试验组留置针出现临床指征... 目的评价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出现临床指征拔针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急诊病房1627例使用外周留置针的老年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817例和对照组810例,试验组留置针出现临床指征时拔针,对照组按照常规的72~96 h定期拔针。比较2组留置针留置时间、留置期间相关并发症以及护士的依从性。结果试验组留置时间为(3.43±1.36)d,长于对照组(3.18±1.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07,P<0.05)。试验组静脉炎、堵管、外渗及意外脱出的发生率分别11.26%(92/817)、17.87(146/817)、10.77%(88/817)及3.91%(32/817),对照组分别为9.88%(80/810)、15.06%(122/810)、11.23%(91/810)、3.70%(30/81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为0.82、2.33、0.09、0.05,均P>0.05);在静脉炎严重程度分级上,试验组静脉炎分级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20.99,P<0.05);试验组护士拔针的依从性100.00%(817/817),高于对照组87.65%(710/8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07.47,P<0.05)。结论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出现临床指征拔针可以延长留置时间;在拔针标准界定清楚以及严格的监控流程下,老年患者出现临床指征拔针在临床上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外周静脉留置 出现临床指征拔
原文传递
应用静脉评估系统预防老年外周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效果 被引量:19
17
作者 郑丽君 刘青青 何华英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年第29期3521-3522,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静脉评估系统预防外周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57例老年留置针穿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28例和观察组629例,两组均应用静脉评估系统将不同条件的血管分为4个等级,对照组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 目的探讨应用静脉评估系统预防外周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57例老年留置针穿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28例和观察组629例,两组均应用静脉评估系统将不同条件的血管分为4个等级,对照组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全部按≤96h管理(护理常规),观察组按0级血管≤96h、Ⅰ级血管≤72h、Ⅱ级血管≤48h、Ⅲ级血管≤36h的方法管理静脉留置针。结果对照组的静脉炎发生率为39%,其中Ⅱ级血管静脉炎发生率为64.0%,Ⅲ级血管静脉炎发生率为79.8%;观察组的静脉炎发生率为18.0%,其中Ⅱ级血管静脉炎发生率为19.6%,Ⅲ级血管静脉炎发生率为20.0%。结论应用静脉评估系统对预穿刺血管进行分级评估并相应缩短不同等级血管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可明显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其中对Ⅱ级和Ⅲ级血管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老年人 静脉评估系统 外周静脉留置 留置时间
原文传递
循证证据在外周静脉留置针维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8
作者 刘卫娟 关丽婵 +4 位作者 许红红 邵霞 侯春怡 梁熙德 杨佩珊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2599-2601,共3页
目的:探讨循证证据应用于外周静脉留置针对提高外周静脉留置针维护方法的应用实践能力及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根据循证证据应用三步骤进行,即证据应用前的基线调查、证据临床应用、证据应用后效果的再调查。采... 目的:探讨循证证据应用于外周静脉留置针对提高外周静脉留置针维护方法的应用实践能力及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根据循证证据应用三步骤进行,即证据应用前的基线调查、证据临床应用、证据应用后效果的再调查。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维护相关循证证据并制定相应审查标准。通过现场观察、访谈、查阅护理病历等方法收集数据。通过分析每条审查标准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并实施,观察证据应用前后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护士对每条标准的执行情况。结果证据应用后每天检查评估外周静脉留置针并每72~96 h更换等5条标准的执行情况较证据应用前显著提高( P<0.05);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由(70.71±18.06)h延长至(77.05±16.56)h,并发症发生率由27.5%降至12.6%,证据应用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外周静脉留置针维护中应用循证证据,可规范护士维护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行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证据 外周静脉留置 维护 应用实践
下载PDF
儿科门诊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被引量:19
19
作者 梁新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期175-177,共3页
目前,静脉留置针已成为儿科门诊输液的主要输液工具.静脉留置针可减少药物对外周静脉的刺激,保护血管,减少频繁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护患纠纷.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可由于某些因素或出现并发症而导致非计划性拔管(UEX),... 目前,静脉留置针已成为儿科门诊输液的主要输液工具.静脉留置针可减少药物对外周静脉的刺激,保护血管,减少频繁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护患纠纷.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可由于某些因素或出现并发症而导致非计划性拔管(UEX),影响了患儿的治疗,并造成患儿痛苦,且降低对留置针使用的依从性[1].同时又增加了护士工作量,加大了护患矛盾,浪费了医疗资源.为有效控制UEX事件,笔者对我院门诊输液中心2017年10月至11月使用留置针输液治疗患儿中发生UEX的413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留置 非计划性拔管 儿科门诊 原因分 门诊输液中心 输液治疗 工作效率 护患纠纷
下载PDF
外周静脉留置针脉冲式和直接推注式封管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19
20
作者 童翠玲 周红 耿敬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8年第34期2717-2721,共5页
目的评价外周静脉留置针脉冲式和直接推注式封管的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roQuest、PubMed、Webofscience、Ovid、Embase、CINAHLcomplete(EESCO)、中国期刊全文、万方、维普及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并收集外周静脉留... 目的评价外周静脉留置针脉冲式和直接推注式封管的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roQuest、PubMed、Webofscience、Ovid、Embase、CINAHLcomplete(EESCO)、中国期刊全文、万方、维普及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并收集外周静脉留置针应用脉冲式和直接推注式封管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研究,共167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2组在降低堵管率(P<0.01)、留置时间(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降低静脉炎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冲式封管较直接推注式封管更有效降低堵管率、延长留置时间,在降低静脉炎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须慎用脉冲式封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留置 脉冲式 直接推注式 封管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