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镜联合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吴君正 许晓飞 +1 位作者 刘浩 李国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5-77,共3页
按入选和排除标准将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0例)和B组(30例)。A组患者同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及术中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肝外胆管取石;B组患者两阶段法先行ERcP肝外胆管取石,2~5d后再... 按入选和排除标准将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0例)和B组(30例)。A组患者同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及术中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肝外胆管取石;B组患者两阶段法先行ERcP肝外胆管取石,2~5d后再行LC。结果显示2组间结石清除率及手术并发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较B组住院费用低,平均总住院日短(P〈0.05)。认为双镜联合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具有恢复快、费用低等优势,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 内镜乳头肌切开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型肝胆管结石 被引量:28
2
作者 吴君正 许晓飞 +1 位作者 刘浩 李国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56-1660,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型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LC联合ERCP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型肝胆管结石30例患者(A组)和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1apar...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型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LC联合ERCP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型肝胆管结石30例患者(A组)和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1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32例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数、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结石残留率、术后并发症、住院总费用和平均总住院日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提示两种术式的住院总费用及平均总住院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结石残留率及手术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型肝胆管结石具有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能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囊结石 肝外型肝胆管结石 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 内镜乳头肌切开
下载PDF
ERCP术后相关并发症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珊旗 陈晨 +4 位作者 吴李珠 张慧琴 熊淑芬 孙中 沙瑞华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22-124,共3页
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技术发展迅速,当前不仅仅可以用来诊断胆管、胰腺等消化系统疾病,而且可以实现内镜微创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目的,相比于外科取石治疗,术后相关并发症减少,手术... 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技术发展迅速,当前不仅仅可以用来诊断胆管、胰腺等消化系统疾病,而且可以实现内镜微创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目的,相比于外科取石治疗,术后相关并发症减少,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结石残余或复发等问题减少。本文通过综述ERCP术后发生主要相关并发症如急性胰腺炎、急性胆管炎、出血、穿孔的相关机制、发生的可能原因及如何在手术过程中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讨论手术结局和预后,分析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ion,EPBD)及内镜乳头肌切开术(Endoscopic papillary myotomy,EST)取石技术的优势和劣势,比较EPBD和EST技术应用对并发症的影响,从而讨论防治ERCP术后并发症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CP 并发症 出血 胰腺炎 内镜乳头肌切开 球囊扩张术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肌切开术后迟发性胆道出血的治疗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孙燕 王庆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79-281,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肌切开术(EST)后并发迟发性胆道出血的原因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3000例确诊为胆总管结石患者且结石直径<3.5 cm,既往未行EST的患者,行常规ERCP及EST术后出现迟发性胆道出血的发生率、出血发现时间和治疗情...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肌切开术(EST)后并发迟发性胆道出血的原因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3000例确诊为胆总管结石患者且结石直径<3.5 cm,既往未行EST的患者,行常规ERCP及EST术后出现迟发性胆道出血的发生率、出血发现时间和治疗情况。结果:共有20例患者术后并发胆道出血,占0.6%,20例均及时发现出血并经积极止血治疗后最终全部康复出院,无1例死亡。结论:早期及时发现迟发性胆道出血并积极采取治疗方案对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乳头肌切开 迟发性胆道出血 治疗观察
下载PDF
胆总管结石内镜治疗46例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王修中 潘宏年 蒋宇敏 《安徽医药》 CAS 2009年第12期1543-1544,共2页
目的通过对46例胆总管结石内镜下治疗的分析,评价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价值。方法本组46例胆总管结石病人,男15例,女31例,既往有胆囊切除术者43例,原发3例。全组病人术前经B超或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等检查提示有胆总管结石... 目的通过对46例胆总管结石内镜下治疗的分析,评价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价值。方法本组46例胆总管结石病人,男15例,女31例,既往有胆囊切除术者43例,原发3例。全组病人术前经B超或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等检查提示有胆总管结石。结果本组46例中2例未取出结石,余43例病人40例成功取出结石。3例取石失败,成功率93.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5%。结论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快捷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但对其并发症的有效预防也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十二指肠镜 逆行胰胆管造影 内镜乳头肌切开
下载PDF
保留胆管括约肌功能的内镜乳头肌切开术联合气囊扩张治疗嵌顿的胆总管结石和蛔虫 被引量:1
6
作者 孙志为 莫一我 +6 位作者 刘玉明 金焰 朱秀芳 乔欧 唐建中 孟春城 李新宇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3年第3期209-210,共2页
1997年6月至2003年2月,我们为16例胆总管残石和2例胆总管蛔虫嵌顿患者采用保留胆管括约肌的乳头肌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关键词 保留胆管括约功能 内镜乳头肌切开 气囊扩张治疗 嵌顿 胆总管结石 胆总管蛔虫
原文传递
治疗性逆行胰胆管造影护理体会 被引量:1
7
作者 郑传敏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70-71,59,共3页
目的:探讨治疗性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围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70例治疗性ERCP病人资料,总结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观察及护理体会。结果:ERCP成功68例(插管失败2例),乳头肌切开(EST)39例,鼻胆管引流(ENBD)48例,内支架置入(ERBD)11... 目的:探讨治疗性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围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70例治疗性ERCP病人资料,总结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观察及护理体会。结果:ERCP成功68例(插管失败2例),乳头肌切开(EST)39例,鼻胆管引流(ENBD)48例,内支架置入(ERBD)11例,其中63例为选择性胆管或胰管显影;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5%。结论:术前针对性心理护理是十二指肠镜手术成功的保证;熟练的操作技术和术后的精心观察护理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镜 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内镜乳头肌切开术(EST)
下载PDF
介入疗法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护理 被引量:1
8
作者 范传玲 徐兴波 《齐鲁护理杂志》 2002年第12期915-916,共2页
关键词 介入疗法 治疗 胆总管结石 护理 EST 内镜乳头肌切开取石术
下载PDF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护理
9
作者 张莉 孟繁梅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5年第12期49-50,共2页
随着介入影像医学的迅速发展经内镜乳头肌切开取石术(EST)是目前治疗胆总管狭窄及结石的一种新技术。因其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好,患者免遭剖腹之痛苦等优点,广泛应用临床,本文选择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在我院接收EST患者32例,... 随着介入影像医学的迅速发展经内镜乳头肌切开取石术(EST)是目前治疗胆总管狭窄及结石的一种新技术。因其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好,患者免遭剖腹之痛苦等优点,广泛应用临床,本文选择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在我院接收EST患者32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乳头肌切开取石术 胆总管结石 护理配合 乳头括约 切开治疗 胆总管狭窄 影像医学 应用临床 前治疗 并发症
原文传递
胆总管巨大结石内镜下治疗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9
10
作者 韩树堂 刘明东 +6 位作者 吕瑛 王国品 丁志刚 方清流 盛永红 李雯 徐肇敏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胆总管巨大结石内镜下分次取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83例胆总管结石大于1.5 cm的患者,在内镜下按照机械碎石、网篮和气囊取石、胆管引流(鼻胆管、塑料支架)等方法进行胆管内取石,记录乳头肌切开的大小、结石大小与碎石、取石... 目的探讨胆总管巨大结石内镜下分次取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83例胆总管结石大于1.5 cm的患者,在内镜下按照机械碎石、网篮和气囊取石、胆管引流(鼻胆管、塑料支架)等方法进行胆管内取石,记录乳头肌切开的大小、结石大小与碎石、取石次数和并发症。结果胆总管结石越大所需碎石、取石的次数越多,需要置放胆管引流的患者越多,需要外科手术的患者也多,但其他并发症未见明显增多。结论胆总管巨大结石内镜下分次治疗的方法是安全的、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巨大结石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内镜乳头肌切开 内镜下取石术
下载PDF
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兰涛 崔乃强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538-541,共4页
目的:分析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2年5月胆总管结石患者385例,从一般情况、胆道情况、结石情况、治疗情况4个方面对胆总管结石的复发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85例中胆总管结石复发组58例,未复发组327例,胆... 目的:分析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2年5月胆总管结石患者385例,从一般情况、胆道情况、结石情况、治疗情况4个方面对胆总管结石的复发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85例中胆总管结石复发组58例,未复发组327例,胆总管结石复发率为15.1%。年龄>60岁患者胆总管结石复发率明显升高,(P=0.009),乳头旁憩室、胆总管直径≥10 mm、胆总管下段狭窄为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P=0.002,P=0.006,P=0.01),而合并胆囊结石与胆总管结石的复发无相关性(P=0.167),多发结石(≥2)患者的复发率为18.05%,而单发结石患者复发率为6.78%,前者的复发率明显升高(P=0.004);结石直径≥10 mm的患者复发率为21.65%,而结石直径<10 mm的患者复发率为12.85%,二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6),EST相较于开放或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更容易出现结石复发(P<0.001),术后给予中药治疗相较于为治疗组可以明显降低胆总管结石的复发率。结论:高龄、有乳头旁憩室、胆总管直径≥10mm、多发结石和行EST治疗是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给予中药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胆总管结石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复发 危险因素 内镜乳头肌切开 中药治疗
下载PDF
EST联合EPLBD不同扩张时间在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门昌君 张国梁 《天津医药》 CAS 2017年第6期620-623,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肌切开(EST)联合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大球囊扩张术(EPLBD)下不同扩张时间对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影响。方法选取采用EST联合EPLBD进行胆总管结石治疗的患者128例,按不同球囊扩张时间分为0 min组、1 min组、3 min组及5 min...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肌切开(EST)联合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大球囊扩张术(EPLBD)下不同扩张时间对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影响。方法选取采用EST联合EPLBD进行胆总管结石治疗的患者128例,按不同球囊扩张时间分为0 min组、1 min组、3 min组及5 min组,各组球囊扩张至所需直径后分别维持相应时间减压拔除球囊。术后常规监测及治疗,所有患者观察48 h以上确定是否发生胰腺炎、出血等早期并发症。根据结石最大直径、扩张直径、球囊扩张直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操作时间、碎石器使用情况来评估EPLBD的有效性,以术后胰腺炎、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其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取石。各组结石最大直径、胆管扩张直径以及球囊扩张直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患者均无出血、穿孔、胆道感染及急性胰腺炎发生;各组碎石器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及3 min组ERCP操作时间呈先降后升趋势(P<0.05),但3 min组操作时间与0 mi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ST+EPLBD不同扩张时间治疗胆总管结石早期安全有效,其中1 min组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时间因素 扩张术 内镜乳头肌切开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大球囊扩张
下载PDF
手术治疗内镜下乳头肌切开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13
作者 郑春兰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508-509,共2页
关键词 内镜乳头肌切开 术后并发症 外科手术治疗 护理 乳头肌切开 严重并发症 致死性 EST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肌小切开及鼻胆管引流冲洗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价值
14
作者 区卫林 尹合坤 李启祥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13期1696-1697,共2页
目的探讨和评估内镜下乳头肌小切开(limited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limited EST)及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冲洗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7年至2014年我院收治53例的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 目的探讨和评估内镜下乳头肌小切开(limited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limited EST)及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冲洗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7年至2014年我院收治53例的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分为药物+内镜下乳头肌小切开及鼻胆管引流冲洗治疗组(治疗组)与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ALT于疗程1周,两组均有下降,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小,结果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2周,两组下降幅度相近,两者结果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GT、ALP于疗程1周和2周时,两组均有下降,但幅度相近,两者结果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BIL、DBIL于疗程1周和2周时,较基线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两者结果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耐受性良好,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内镜下乳头肌小切开及鼻胆管引流冲洗治疗有助于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的肝功能改善,尤其是胆红素的降低有确切疗效,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性 内镜乳头肌切开 鼻胆管引流
下载PDF
内镜腹腔镜序贯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 被引量:10
15
作者 雷海录 周毅 +4 位作者 付京 于颖 雷莹 张鹏 延伟 《肝胆外科杂志》 2009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顺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468例胆囊并胆总管结石分别采用LC术前EST(306例)和LC术后EST(162例)治疗的临床资料,对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顺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468例胆囊并胆总管结石分别采用LC术前EST(306例)和LC术后EST(162例)治疗的临床资料,对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中转开腹率和住院天数、手术间隔天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LC术前EST组结石清除率(97%)并发症发生率(6.2%)中转开腹率(5.3%)手术间隔天数(5天)住院时间(10天),LC术后EST组结石清除率(97.5%)并发症清除率(14.2%)中转开腹率(4.9%)手术间隔天数(5天)住院天数(13天),两组病例在结石清除率、手术间隔天数、中转开腹率和住院时间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在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结论EST联合LC是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安全合理的方法,序惯顺序LC术前行EST,可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LC术后EST,对于LC术后胆道残留结石EST又是其必要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内镜乳头肌括约切开取石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下载PDF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被引量:5
16
作者 闫坤 《黑龙江医药》 CAS 2014年第4期968-970,共3页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是在十二指肠镜直视下,经十二指肠乳头向胆总管或胰腺管内插入造影导管,逆行注入造影剂后,在X线下显示胆系和胰管形态的诊断方法,是目前公认的诊...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是在十二指肠镜直视下,经十二指肠乳头向胆总管或胰腺管内插入造影导管,逆行注入造影剂后,在X线下显示胆系和胰管形态的诊断方法,是目前公认的诊断胰胆管疾病的金标准。除诊断外,目前ER-CP技术更多地用于治疗胆胰管疾病,治疗性ERCP包括内镜下乳头肌切开、胆总管取石、狭窄扩张、置入支架、鼻胆管引流术等,其微创、有效及可以重复的优势减少了对传统外科手术的需求。但ERCP作为一种侵袭性操作,同样也具有一定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100例ERCP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护理 临床应用 治疗性ERCP endoscopic 内镜乳头肌切开 十二指肠镜直视 十二指肠乳头
下载PDF
序贯腹腔镜内镜联合手术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平 张卫卫 顾园 《微创医学》 2014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序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将84例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EST联合LC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 目的探讨序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将84例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EST联合LC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切口长度、平均出血量、术后使用镇痛药、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平均手术时间上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在切口长度、出血量、术后使用镇痛药、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90%(5/42),明显低于对照组28.57%(12/4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EST联合LC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较开腹治疗,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乳头肌括约切开取石术 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囊结石
下载PDF
胆胰管内支架植入联合胆宁片治疗胆源性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效果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富兵 丁江涛 范辉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20期2414-2416,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肌切开(EST)取石术后胆胰管内支架植入联合胆宁片治疗胆源性急性复发性胰腺炎(ARP)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胆源性AR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患者(n=33) EST取石术后清理胆道,行胆、胰管内支架植入,观察组患者(n=...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肌切开(EST)取石术后胆胰管内支架植入联合胆宁片治疗胆源性急性复发性胰腺炎(ARP)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胆源性AR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患者(n=33) EST取石术后清理胆道,行胆、胰管内支架植入,观察组患者(n=32)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胆宁片。治疗后随访3年,比较两组患者ARP再次发生率。结果观察组EST术后第1年、第2年分别有2例、1例ARP再次发生,对照组EST术后第1年、第2年、第3年分别有9例、1例、1例ARP再次发生,观察组ARP再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胆源性ARP患者行EST取石术后给予胆胰管支架植入联合胆宁片治疗可预防ARP的复发,使患者长期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源性急性复发性胰腺炎 内镜乳头肌切开 胆管结石 胆胰管内支架植入 胆宁片
下载PDF
EST与LCBDE在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19
作者 胡钢 胡开兵 +2 位作者 杨春建 陈阿梅 钱冬华 《肝胆外科杂志》 2023年第5期360-364,共5页
目的比较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在治疗肝外胆管结石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至2022年... 目的比较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在治疗肝外胆管结石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至2022年间176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采取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EST组和LCBDE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ASA分级及人院主诉方面无明显差异,采用EST治疗的患者术前行MRCP进行确诊的占比例更高(69.3%对53.45%,P=0.03)。EST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分别为(77.81±15.02)min.(24.95±5.64)ml.(5.32±2.29)天.(2.92±0.65)万元,LCBDE组相应为(111.17±14.40)min.(30.75±6.83)ml.(8.66±2.13)天.(3.69±1.23)万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EST组术后发生出血患者4例,延迟性穿孔1例,胰腺炎6例,胆管炎4例;LCBDE组患者术后发生出血2例,胰腺炎4例,胆管炎3例,胆漏3例,伤口感染3例,肺炎3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残余结石率分别为2.3%和10.2%(P=0.029),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围手术期死亡。结论EST与LCBDE在治疗肝外胆管结石中均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相当,但是EST作为更微创的手术方式,不需要全身麻醉,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低,患者住院时间更短,费用也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外胆管结石 内镜乳头肌切开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超声导向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治疗急性胆管炎
20
作者 王曼彤 王宏光 蒋里 《中国厂矿医学》 2005年第6期484-485,共2页
目的确定是否能够在B型超声引导下行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胆总管取石术治疗急性胆管炎.方法以93例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胆总管结石的数目≤2枚,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及胆总管取石过程均在超声引导下完成.结果超声... 目的确定是否能够在B型超声引导下行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胆总管取石术治疗急性胆管炎.方法以93例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胆总管结石的数目≤2枚,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及胆总管取石过程均在超声引导下完成.结果超声导向下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胆总管取石术成功率为95.7%(89/93),并发症发生率为5.4%(5/93).结论对于胆总管内有1~2枚结石病的病人,行B型超声引导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胆总管取石术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导向 内镜乳头肌切开取石术 急性胆管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